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從騎士戰76人,談運動訓練中的練不練球問題

 

 

    今天看76人隊的當家球星Allen Iverson上半場「亂槍打鳥」般的投籃,全場281035.71%命中率,再想到火箭隊的Bonzi Wells在球隊訓練中,以個人理由沒有參加球隊訓練,以致被排除在球隊登錄之林;這讓我直覺想到運動訓練法裡,談的「練不練球」問題來。以下想從運動訓練法去探討,球員個人技術的動作定型、球感、滑步熟練與否、體能、小組和團隊的技戰術以及球隊管理等七個舉例問題,逐一和讀者探討。

 

『動作定型』

 

    從運動訓練法探討,然後以個人投籃動作技術討論,運動經驗不足的球員,也就是籃球專項運動年齡比較少的球員,假如他在投籃練習份量不足,很多時候的投籃,經常就會出現不能定型的技術動作;因為從籃框位置與高度固定來說,球員的技術動作不穩定,這樣要奢求很高的投籃命中率,恐怕是癡人說夢。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請讀者看Allen Iverson的投籃,拿來和Kobe Bryant的投籃或者張志峰的投籃比較,那一個球員的動作比較「固定」?讀者也可以去觀察、實驗一下,你自己或對手或隊友,或國內的SBL球員,那一個人的投籃動作比較固定?他的命中率是不是比較高?在運動訓練法裡,技術動作的穩定和「練習量」多寡有關,這是讀者必須要瞭解的。

 

『球感』

 

    球感好壞和運動訓練有沒有關係?以籃球運動訓練實務討論,球打的多,球感不一定好,因為很多籃球技術動作,都需要球員日積月累的額外特別練習,才能夠在球場上那麼丁點兒時間表現出來;尤其,球感好壞影響的層面包括有投()籃、運球、傳球等等技術。以運動訓練實務探討,球感的訓練它包括對球體的感覺,像NBA這個球季更換了新球,許多球員大喊「不適應」一樣。

 

所以在這裡看球感,這球的外表顆粒大小、形態等,絕對和持球球員對它的熟悉度有關。其他的呢,包括對球的彈性系數,也就是一般討論球的壓力、重量與磅數等問題;也有關係是,球體和不同場地結構的反應,在在都有很大關係。因此,沒有練習球感,又加上沒有練球;讀者認為這樣的球員,比賽會有好表現嗎?

 

『滑步熟練與否』

 

    從籃球比賽實務討論,對持球者的防守是,最為困難的一種技術之一,尤其這個球季的NBA,更加保護持()球者面框攻擊的規範情況下;那麼,在持()球的防守過程裡頭,比較常見的防守技術有貼身對球施壓、阻止運球繼續前進的滑步、交叉步等。由此問問讀者,防守的滑步需要使用、出現的頻率是不是很高?沒錯,所以,很多籃球隊才會在訓練當中,總是將滑步列為「每天必練」課程;可也是,假如籃球選手都很少參與練球,他在防守過程會發生怎麼樣的因應呢?實務探討有二,一是不做滑步而原地讓持()球下球過人,然後想要從下盤或背後抄球;其次是用交叉步因應。

 

在對手運球過程中下手抄球是二利八弊,這以前我就解釋;用交叉步去做阻運防守呢?雖然身體重心的轉移會比較快,如此,持()球者改變方向時候,防守者也往往會措手不及,因而簡單被過人。所以,假如很少從事防守滑步訓練,更甚是很少練球,這個人對持()球的防守說有多好的水準,我不會相信!讀者可以去觀察那些很少從事滑步訓練的球隊,或者很少練球的球員,他們的阻運防守「絕對」不會及格!

 

『體能』

 

    運動訓練裡的體能訓練法則,它是經由訓練的「刺激」,然後在身體各器官適應之後,體能水準不自覺的提升;刺激越大、能夠適應,進步相對就大;刺激越小、激勵效果就小,進步幅度相對就小。就像前一陣子提過,不論肌力訓練或心肺耐力訓練,每星期訓練二次和訓練三次效果有些差異,但是,每星期訓練一次和每星期訓練三次的效果差異就多了。其次有幾個研究顯示是,某訓練的越紮實,例如經年累月的從事訓練,肌力或訓練內容「衰退幅度」就越慢;反之,訓練越不紮實,三天打魚四天曬網,相對的,肌力或訓練內容「衰退幅度」就越快、越大。

 

    曾有研究是,每星期練三天體能,連續從事一個月之後就「完全休息」不練,一個月後就「恢復」原來體能水準;因此,看看許多球員的體能訓練總是有一搭沒一搭,讀者就不難理解這個球員的體能水準如何了。以現代運動競技討論,優秀的頂尖選手多數都傾向,每天從事二次的課訓練,假如比賽前一個月,像現在的亞運會前夕,許多選手甚至都做每天三次的訓練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體育科系的學校,都要從事「晨操」道理;尤其,早有研究顯示,將體能訓練單獨提出訓練,比將體能訓練融入技術訓練的效果還好上1.5倍來說,早上單獨從事體能訓練,下午或晚上才從事技術或戰術訓練,這樣的一天從事二次訓練,已經是頂尖優秀選手需面對的趨勢。由此,假如球員不練球,我就不知道這球員的體能會有什麼樣的水準了!

 

『小組與團隊技戰術』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2002年亞特蘭大世界杯男子籃球賽,美國夢幻五隊,以及近期三連霸後擁有F4的湖人隊他們的對持()球設立掩護(on ball screens)防守;因為全隊缺乏練習造成的「不一致」,以致球隊被打的七七零八落、慘不忍睹。其次是,看到某些球隊的團隊2-3區域防守,總因為防守球員在球的傳導過程,需要移位到某個位置擔任協防、或者移位關門等動作不熟悉;以致,這個區域防守最後簡直就像擺個「垃圾桶」在場上如似。從這裡不知道讀者體會出什麼問題沒?

 

從運動訓練實務上討論,不論是小組的防守技術或進攻技術、甚至於團隊的攻守戰術皆然,沒有純熟的練習,效果不只不盡人意、大打折扣之外,所謂技戰術最後就變成華而不實的東東了。因此,就事論是,許多籃球選手的進攻失誤、小組防守不能固若金湯、團隊防守流於形式,活似垃圾桶般的閒置等等,其實都是訓練或練習不足所致。從這裡讀者再去思索一下,假如你發現某些球隊的防守或進攻,總是錯誤百出、漏洞頻傳,那麼,這個答案在運動訓練裡探討的話,多數你必需要從「練習份量」去尋找了。

 

『球隊管理』

 

    假如你是一位籃球教練,當球隊總是有人會「藉機」不能參與球隊訓練;但是,每每比賽時候,他總是在你面前一副「躍躍欲試」,已經準備好要上場拼鬥。你這教練會怎麼處理這樣情事?這是去年有位某大學校隊的隊長,在球隊都沒有教練,一直以來都由他執行球隊訓練工作情況;也就在他面臨這個苦惱問題,不知所措的情況下和我討論。從公平管理原則討論,我比較傾向,除非某些球員真的是實力不濟,或者,比賽真的是「非贏不可」;要不然我都以練球多寡來決定出場比賽時間,這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道理。

 

我觀點,這是讓那些辛苦練球的球員,去場上印證教練指導與球員付出的結果時間。有一個我非常堅持的信念是:在世界各地的運動比賽過程,沒有那一個比賽是非贏不可的;所以,我的教練哲學是:就算會輸球,儘管是整年的最後決賽,也儘管這「明星」選手實力超強,沒有練球想要參與比賽,「門都沒有」!讀者觀點如何?

 

『總結』

 

昨天一早和友人到台西濱海磯釣,重點是調濟自己身心,這和前一陣子和兒子去釣「虱目魚」當然是截然不同的情事;從中一直思考幾個問題是:國內籃球成績總是「停滯不前」,到底是在那裡出了問題?是像今天所提的運動訓練?還是像前陣子我提的,是運動訓練中缺乏運動科學輔助?看到熊拿到亞洲職棒大賽亞軍,擊敗韓國隊,以及洲際杯中華台北棒球隊最後脫穎而出獲得第三名,我不知道我們籃協那些「技術委員」的答案在那裡?

 

加油!中華台北男、女籃!

Published 2006年11月26日 下午 01:21 by a徐武雄

Comments

No Comments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