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期末考?談火箭戰湖人

 

 

    季後賽將屆,這剩下僅有幾次季賽對戰機會,有些教練都已把她當成「期末考」檢驗;於是來和讀者談技戰術的UCLA切二種防守技巧、橫擋(cross screen)效能、傳球時機、姚明投籃手腕動作等;茶餘飯後則談為什麼擦板投籃命中率較高、罰球需要習慣動作嗎、為什麼運球會碰到自己的腳、比賽調度與戰術支配、走步規則等討論。

 

『技戰術時間』

 

先前提過UCLA切怎麼變化,現提的是UCLA切怎麼防守?這是今天看馬刺與爵士之戰一節後,深感值得一提的事;尤其,許多時候雙方都採用UCLA切的戰術模式情況下,更值得籃球同好深入研究。常看到的有二種因應防守,一是,當進攻方進行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時候,防守者都盡力去跟隨做好阻絕(deny),然後在允許範圍之內,內線球員盡量不要貼身防守,讓路給外圍的1、2、3號隊友前進阻絕的路徑,這內線球員並且要做到協助阻絕動作。

 

其二防守技巧則是,採取交換防守(switching),不論是外圍球員和外圍球員,或者外圍和內線球員。中華女籃的洪玲瑤教練是,要求球員採取第二類交換防守;除此之外,也有採取第二類交換防守的教練是要求,當進攻方空手掩護,內線球員也可以和外圍球員做交換防守。如此一來,這進攻方就有機會經過UCLA切的空手掩護走位獲得,防守方錯誤配對(miss match)機會而進行單打。今天馬刺對爵士比賽,也確實發生了交換防守後的單打機會;從籃球教練學討論,這樣技戰術選擇沒有對或錯之別,因為教練一定進行過「利弊分析」。除非,這教練缺乏事前演練與講解,以致遭對手痛打。

 

今天火箭與湖人的第一節比賽裡,另外出現了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裡經常可見的橫擋(cross screen);結果,咱家姚明輕鬆的在低位(low post)得球進而得分。在此,讀者有沒有發現這橫擋的效果相當好?不論是精擅此技的NBA爵士隊或,由蔡義川老師執教HBL的高苑工商皆然。那,這個橫擋的主要關鍵在那?讀者有沒有發現,她主要大多是利用矮小球員,或進攻能力比較差的內線球員,從有球邊(ball side)移位到,沒有球邊(help side)的低位去替,高大內線隊友做空手掩護;由於矮小球員對矮小球員的防守不隨時緊貼,那是容易出人命。就因為如此,所以,很容易出現三個人(二個進攻方加一個防守者)去擋一個人;就指導經驗看,怕不怕被撞,是這種矮小球員去設立掩護的重要關鍵。

 

傳球時機恰到好處與否對得分與否來說,影響層面相當大;以今天第一節後段Tracy McGrady傳球給,在禁區中央卡位要球的姚明,卻發生傳球時機過慢,以致被撥掉球、失誤來說,這球T-Mac要負很大責任。以今天這球為例,假設從姚明開始卡位算起,到接觸球瞬間總計劃分為五等份來說,T-Mac的傳球約略在第四等份;而合理的傳球時機,則應該是在第二或第三時間,不應該於第四時間才傳。以實務討論,已經到第四時間、防守方已經可以將手伸出的話,就不應該傳球了;此時,持球者應該向姚明致意說:抱歉,我疏忽了、走掉、避免3秒違例。而另一頭檢討,姚明沒有卡好位,以致對手可以伸出手撥球,當然也是責任之一。

 

這陣子和前陣子的姚明之,投籃手腕動作略有不同,讀者發現了沒?前一陣子的姚明是,出手後,手臂伸直推出(push)、手腕下壓(flex),然後手臂停留在空中約一秒鐘後、自然放下。今天呢?咱們姚明是小臂輕快推出、手腕柔順壓下後,整個手臂就迅速放下。兩者有何不同?為何如此?當,投籃動作「生澀」,力量與手感都不是狀態中,採取第一種出手後固定在空中,以利尋求力量多寡的記憶,以及掌握技術動作的形態是恢復手感的重要關鍵;而當,投籃動作手感熟識,不論力道或技術已臻成熟,採取第二類投籃則是「水到渠成」的事。看退休前,同在上海大鯊魚隊的鄭志龍與,韓國隊的李忠熙之投籃手腕,是不是和今天的姚明如似?

 

『茶餘飯後』

 

為什麼擦板投籃命中率會比較高,讀者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看馬刺隊Tim Duncan都在「腰位(middle post)」得球單打,並且有多數都是採取擦板投籃,你是否有些疑問?曾有美國大學籃球教練研究,由於擦板投籃擁有「具體」的瞄準點(target),那是如下圖紅色框由上往下計算約1/3位置,亦即紅色箭頭所指藍色圓圈位置,那是最佳瞄準點。因此,這擦板投籃比投空心球的瞄準點,以籃框前沿上方為準,更具體化。其次該教練他提到說,擦板投籃最適合的位置是,在球場15至40度最佳。

 

我曾試驗過好幾次,瞄準點在那個位置,也就是假如讓球碰到那一點(如圖藍色圓圈),幾乎百分百會進;而,瞄準點就算誤差3或5cm,多數時候球也會進。尤其,許多注意力不佳,學習上總缺乏適當指導者的初學者球員,在不瞭解瞄準點、不瞭解瞄準點處於何處情況,你告訴他練習投空心球的瞄準點是,籃框前沿上方的某一點時,這幾乎成為他們投籃不進的藉口。另有教練向我反應:空心球的投籃瞄準點,假如是籃框後方的話,是否可行?我反問的是:瞄準點在籃框後面的任一點,你「看的到」嗎?

 

   看咱家姚明的罰球命中率之高,在中鋒群裡令人瞠目結舌、難以置信;而,看似簡單的罰球動作,需要某些「玄學技巧」嗎?我看過學術研究是,執行罰球時候,假如擁有固定的動作模式,也就是養成在罰球時候,有些習慣、且固定的動作,命中率普通都比較高。例如,Steve Nash罰球前習慣「撥頭髮」,例如Jason Kidd罰球前習慣意像「親老婆」,例如前爵士隊老臣Karl Malone罰球前習慣「喃喃自語」,例如活塞隊射手Richard Hamilton罰球前習慣往「右側運一次球」再執行等等;讀者們看看你自己打球時候,有沒有習慣動作?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可不可以契合、解釋這個研究結果與實務?

 

第二節剩下約2分鐘左右,咱們姚明一個運球準備過人,結果一不小心,艾,球咂到自己的腳而出界、失誤;那,為什麼運球會碰到自己的腳?從理論與實務解釋有二,一是疲憊所致;因為人疲憊時候,注意力、空間感、距離感等等都消失、降低大半,這是不容置喙。二也是和疲憊有關,那是在疲憊時候,原有空間與距離的記憶和,彼當時正常水準的反應、速度、敏捷等條件不能契合;在心有餘力不足情況,下意識的動作速度,大、快於疲憊的雙腳;於是,手和腳不能契合,這手下球、去碰腳,就不是意外的事。

 

比賽中的調度很有學問讀者體會沒?看今天火箭隊教練Jeff Van Gundy,明顯的就是以姚明主攻第一、三節,T-Mac主攻二、四節。因此,在第三節後段就讓T-Mac下去休息,包括第三節與第四節的節間休息;所以,T-Mac就多出不少的休息時間。而姚明,由於年輕與主打客場的第一、三節;所以,第四節初始才下場休息,等到第四節中段以後才上場去「支援」T-Mac。除此時間調配之外,每一節的戰術都有所轉換,也就是「輪流打」某一點,讀者發現沒?回過頭看某些球隊,像去年亞運會有些球隊的調度;艾,這那有學問可言!

 

走步規則到底如何,一直以來都是網友爭議的論點;這以前也有提及與說明;恰好,今天在火箭與湖人延長賽最後幾秒,出現湖人隊Kobe Bryant收球瞬間,發生走步違例事件來。從慢動作重播來看,明顯的是,Kobe Bryant「收球完成」後,又多走了二步;也就是他總共走了四步。為此,在觀眾嘩然之下,裁判響哨確實有她的專業性。提醒讀者的是,界定走步與否關鍵有二,一是收球完成沒?另一是收球時候,是以那隻腳為軸心腳;然後,再以軸心腳去界定離地前球是否出手?收球完成,含收球那一步,只能走二步。收球完成是右腳,那麼,走第二步就該把球投或傳、或下球開始運;收球假如是雙腳完成,任一腳都可以當軸心腳;同樣的,自此狀況,當軸心腳要離地前,就該把球投或傳、或下球開始運,否則就是走步違例。而,走步是「違例」、不是犯規。

Published 2007年3月31日 下午 08:01 by a徐武雄

Comments

No Comments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