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欲窮千里目?說咱家姚明07年球季

        走過2006年球季,25分10籃板,這已符合年前對咱家姚明的期望;只是,好還要更好須更上層樓是,老徐對姚明期望。於是,非法掩護、防守者位置、敏捷性、瞭解自己、投籃節奏是新球季期許與討論主題。

     

    『對掩護動作的認知』

     

        非法掩護(illegal screen)在前一球季比賽中一再發生,這種也算是「失誤」的動作如果不能儘量避免,相信對球隊、教練都是一種傷害;雖然聯盟已放寬、並堅持對進攻者有利的決策,在進攻方準備施行對持(運)球者掩護(on ball screen)瞬間,設立掩護者必須要瞭解,這並不包括在進攻得利的政策。所以,掩護她不是唯一、也要讓對手「一槍斃命」的技戰術,她(指掩護)也可以只是虛晃一下的戰術。因此,姚明是否能夠體認:擋人不成、靜待其變再伺機而動,這是觀念上須要修正的事。

     

        畢竟,一次非法掩護不獨是,失去球隊的控球權,她還讓你姚明「增添」一次犯規記錄;在每場球只允許六次犯規,偶爾的犯規麻煩都會影響個人與球隊戰績來說,假如每場球都發生非法掩護的進攻犯規實在是「得不償失」。什麼樣動作是犯規、什麼情況可以移動、什麼情況不能再移動等,這三個技術動作問題,似乎有待火箭隊上層、教練團等確認的事;否則,這種事在下個球季還是會再發生,還是會影響咱們姚明表現。

     

    『防守者位置』

     

        當咱們姚明持(運)球時候,防守者位置適當與否、還有沒有其他防守者這樣觀察與判斷,是這幾年以來,咱們姚明一直都掌握不好的事;影響這技術關鍵有三,一是瞭解對手技戰術,二是火箭隊技戰術,三是姚明的全場視野(court vision)與視覺記憶等。某一隊經常採取包夾戰術,某一球員老是會偷偷摸摸的移位包夾等等,是姚明與火箭隊該掌握的事;因為從資訊收集斥候(scout)討論,收集對手比賽戰術雖是火箭隊助理教練事,但是姚明自己也該負一半責任。

     

        其次歸究於火箭隊技戰術是指,不論防守方採取包夾與否、彼時防守方人數與防守位置適切與否,火箭隊假如戰術需要姚明堅決、勇敢出手攻擊的話,想當然是接球攻擊;可是別忘記籃球是圓的,為什麼沒有變通、有所轉環餘地呢?因為儘管戰術指令下達,但防守假如早已掌握,姚明處於不利,防守位置與人數都比較有利情況,姚明持球就不該強橫執行,否則失誤就增加這是簡單可知。再者,不瞭解防守位置適當與否與防守人數多寡部分,其實姚明可以如似小偷般的「賊性」解決,那是接球前就需要先偷瞄一下週遭環境,接到球後也要賊頭賊腦的觀察週遭環境;只是,老實如石的姚明,怎知視野與視覺記憶活用於籃球場!

     

    『敏捷性』

     

    敏捷性(agility)對籃球選手來說,是一項突顯選手運動能力的特徵;而,人高馬大的姚明,卻恰好在敏捷性上出現了職場上不少憾事。怎麼樣利用「運動訓練」、或者利用運動科學改善現況是,老徐在新賽季寄以厚望的事;主因還是在於姚明多數時候,瞬間移動身體的能力,一直以來都沒有改善。經常、總是可以看見咱們姚明慢了半秒、甚至慢了一秒而失去攻守有利的契機;既然新賽季年薪已上千萬美元,職場上終究需要精益求精,因此,還希望火箭隊教練團能夠提供改善的錦囊妙計。

     

        從運動訓練法討論,敏捷性包含肌力、爆發力與手腳眼三者協調性、柔軟度以及時機等;於姚明的肌力與爆發力沒有疑問在NBA水準情況,咱們姚明欠缺的應該就是手、腳、眼三者協調性、柔軟度以及時機了。所以,怎麼樣把協調性與時機強化,倒是老徐我,對姚明在這個季節前需要強化的忠心建議;否則下一球季開始,我們還是會看到「慢半拍」的姚明,而不是那個年薪千萬美元、盡職的姚明。

     

    『瞭解自己嗎?』

     

        一直以來,火箭隊教練團到底瞭解了姚明多少,是老徐深切的疑問;因為從教育指導、教育心理學的「因材施教」討論,環境雖然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問題是:姚明的個性如何、適合打什麼樣的籃球,打從姚明進入火箭隊以來,火箭隊的上層人士瞭解了沒?火箭隊教練團個別差異的規劃沒?因此,當姚明的個性還是依然如故時候,針對性的戰術設計要不要隨之修改,或者,還是以常態的籃球哲學安排戰術?別忽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因為個性、打球方式是息息相關。因此,火箭隊管理層、包括姚明自己,都瞭解姚明適合打什麼樣的籃球嗎?

     

    我們舉前馬刺隊的七呎紳士David Robinson為例,他的個性和姚明幾乎如出一轍,身歷NBA多年以來,總一直被冠上溫和、被質疑說「缺乏領袖」氣質、打球沒有霸氣云云;甚至後輩有石佛之稱的Tim Duncan亦然,都和姚明打球幾近雷同。問題是:馬刺隊還不是拿了幾次冠軍;所以,什麼樣的個性搭配什麼樣的戰術、某種個性適合某種球風等,這在教育心理學也已研究證明。為此讀者需知,因材施教、個別差異絕不是理論說說而已;何況,斯文、善良的每場球拿40分的籃球賽比,歇斯底里、張牙裂嘴的每場球拿20分的籃球賽好看多了,不是嗎?瞭解自己後、做自己是老徐建議的。

     

    『投籃節奏』

     

        從咱們姚明一個七呎六寸的長人,一再的被對手封阻、火鍋討論,老徐我不認為是全NBA都是「衝」著咱家姚明而來,他們全都刻意的要封姚明火鍋;老徐我是認為:姚明你的投籃節奏、投籃習慣太固定、一成不變所致。當然,這也包括對手早已對你姚明「觀察入微」,再加上前頭敘述的,你姚明很多時候,對手在那裡都不能掌握等等因素使然;所以,像姚明你的低位轉身(drop step),為什麼還會被紐約客的三寸丁Nate Robinson 封蓋,道理在此啊。

     

        被封蓋雖然不是什麼丟臉的事,但是從出手次數增加、命中率降低、團隊控球權可能失去等等討論,這樣的被封蓋實在有必要予以改善;尤其發生的頻率假如很高的話,扣除掉球隊戰術被視破之外,這缺失就有待姚明你自我檢討了。從籃球指導討論,接球轉身過程以音樂的節奏1/4拍進行來說,轉身後為什麼一定要以1/4拍的步驟去投籃,難道不能變換為3/4拍去投籃?如果再加上投籃假動作、連續二次假動作等等,隸屬於NBA明星球員的姚明,投籃節奏不應該那麼簡單就被掌握才是。

     

    『欲窮千里目』

     

        從咱們姚明還在上海大鯊魚隊靜待NBA選秀時,老徐以才女戴佩妮「時間快轉」這歌,告訴咱家姚明方向;然後在NBA狀元之年,又以周杰倫唱的歌「龍拳」來看待咱家姚明,一眨眼至今也已經過了五年有餘。五年來姚明總是在億萬人期待中過活,身負壓力可想而知是重大的;還好的是,你姚明都沒有被擊倒,不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的挫折、運動傷害、為中國男籃的疲於奔命等等,她們都只是磨練你的意志而已。只是,這樣的新球季,到底有何檢討與期望目標,可能是咱家姚明該注意的事。

     

        非法掩護次數減少,扣除犯規麻煩之外,還可以讓火箭隊獲得更多的控球權;如此,將可以簡易的提升球隊勝場數、降低個人失誤次數。瞭解防守者位置與人數,不只可以讓咱家姚明的進攻更有效率,甚至助攻數、失誤次數都會明顯降低;如此,對姚明與火箭都是件好事。提升敏捷性,除了可以讓他的進攻更快速、更有威力之外,甚至還包括防守的封阻更多、籃板球也更多、幫忙防守時犯規減少等等;如此,咱們姚明就不只是聯盟明星而已了。

     

        瞭解姚明個性,以及安排適當的技戰術,甚至輔以適當的大前鋒來和,姚明做為「魚幫水」的情事;如此,不只可以讓姚明打球更快樂、個人績效更高,球隊戰績提升也是可以期待的。把投籃節奏改變,不只可以獲得更多的投籃有利契機,招引防守者犯規獲得罰球機會,還可以降低姚明他被封阻的次數、減少失誤次數等;如此,他的攻擊將更恐怖、更有效率,球隊戰績與個人績效都將大幅提升。

     

    由此,咱們姚明豈有此理只有30分、15籃板、5助攻、5封阻而已!

  • 知其所以然—2007/3/30一周訓練心得

     

        今天把前陣子練球日記稍加整理,提供給大伙參考;內容分別是跑跳訓練指導心得、怎麼教2人組合的內外組合(inside out)技戰術、速耐力訓練內容等。

     

    『跑跳練習』

     

    跑跳練習可以達到什麼目的?可能是很多人難以置信的事;包括我本人,帶隊這麼多年、實務操作也有幾年經驗。可是,過去都只是單一項目來從事訓練,要全部集中把跑、跳訓練,也就是馬克步與巴西操都融合操作的訓練,加上一些跳躍技巧、落地的著地技巧、怎麼樣跌倒、如何魚躍撲球等技巧,經年累月予以訓練,結果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到六月底要比賽時候才發現,連續三個月,每周實施三次的訓練頻率下來,她(指這樣綜合訓練)已擁有肌力、敏捷性、協調性、爆發力、柔軟性、跑姿、步幅、步頻等訓練效果。

     

    我在培訓隊實施的項目馬克操(籃球場半場距離)內容有原地擺手、跨步走、抬腿走、碎步跑、腳踢屁股跑、抬腿跑(腰背有橡皮筋拉扯)、跨步跳、魚躍撲地、跌倒護身倒法、由高跳落地面、從邊線慢走到罰球線後快跑雙腳垂直跳雙手摸籃框、從邊線慢走到罰球線後轉身再快跑單腳跳單手摸籃框、巴西操(十隻空罐,每罐距離兩個半腳掌)的抬腿跑空罐左右腳單節奏、左右腳一間隔節奏、側向左右腳單節奏、防守滑步的左右前進步、防守滑步的左右倒退徹步、碎步跑直角轉向等。

     

    我的心得是:球員跑步姿勢更優雅、更合理、蹬腳感覺更有力量、步幅當然提高、步頻也快了許多、速度當然是快了不少;有三個球員在速耐力訓練,最後居然能夠十趟都在12秒以內完成,他們都說:讀書時期都沒這麼厲害。其次,也由於我們還從事重量訓練的肌力與肌耐力訓練,再加上這些綜合跳躍練習,有半數球員是輕鬆可以摸的到籃框,這在初訓階段是難以置信的事;最主要還是許多球員,在跳躍之前,都不懂得彎曲雙腳、放鬆,然後藉由雙手助擺將身體提振而蹬地。所以,雙管齊下結果,許多人的跳躍是自信滿滿。

     

    『內外組合』

     

    怎麼教內外組合(inside out),是好多教練問我的問題;我的教學心得是,先指導內線球員如何卡位(posting)要球,因為既然要內外組合,假如內線球員都要不到球,那來組合?然後指導他內線沒有人防守的單打技巧,包括持球位置與動作、怎麼樣保護球、利用身體保護球等。接著指導2人的內外組合各種變化,包括外圍兩翼球員(wing player)如何將球導入(wing feed)內線的技巧;當然也有側身的三角步法(triple threat)、運球假裝切入擺脫壓迫得以傳球等等。

     

    接下來就是有防守者做模擬防守的進攻練習。其間組合有以下幾種(技術動作相片與變化戰術圖會在雜誌上刊登):

     

    一、給內線單打:傳球給做卡位要球的內線球員單打;我們建議採用扣勾走位(button hook)接球,然後做禁區裡面攻擊(inside play)。要點有三,(一)最好是雙腳跳停接球,如此將可以自由選擇,任一腳當軸心腳做轉身。(二)頂多只能運一次球就要左右轉身做攻擊,而且是先轉身再下球;所以,不能隨意下球,並且下球是有力的。(三)持球在下巴之上、遠離防守者的另一側肩膀;先觀察防守者身體重心位置,再尋求下球角度。

     

    二、給內線做給了走接球上籃:意即外圍球員將球傳給內線隊友後,外圍球員做空手走位接球上籃、接球跳投等攻擊;這走位要點有二,(一)有空檔是快速跑,並且發出聲音、伸手做傳球目標;(二)沒有空檔則先以V-cut再走位。

     

    三、給內線移位接球投籃:意即外圍球員傳球給內線隊友後,因為防守對象移位去對內線隊友包夾或,外圍球員給球之後自己空手移位,因而獲得外圍空檔(wide open),進而接球投籃或攻擊;這裡有二個基本動作要點是許多教練經常忽略的,(一)移位也要V-cut,並有速度變化;(二)準備接到球時身體重心要低,而且多數時候以單腳跳停接球比較有利。

     

    四、給內線再傳外圍而內線移位要球攻擊:外圍球員傳球給內線隊友後,因對手包夾、彼時該區域人多等苦無機會單打,因而內線球員迅速將球外傳,並在傳球讓防守者移位後迅速以滑步或轉身等移位到禁區裡頭要球,然後堅持做內線接球攻擊。這項變化是許多教練忽略的,主要在於沒機會了,大多數的球員就認為停頓休息這樣的觀念;而,以內線單打宗旨來說,沒機會停頓再趕緊找機會,還是要殺到內線才是原意。

     

    五、給內線再傳外圍做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當外圍球員將球傳給內線卻苦無機會單打情況,內線球員迅速將球外傳,然後內線球員主動移位到45度側邊替持(接)球的外圍隊友做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並視彼時狀況來打掩護走位的進攻變化。這裡變化是許多內線球員經常會迷茫的事,因為要「抉擇裡外」需要做好解讀防守;所以,教練應該在此指導內線球員做分析判斷:內線要不到球,就外移去替外圍持()球隊友做掩護(on ball screen)

     

        那,從以上變化裡頭,讀者看出什麼名堂沒?以上這幾種變化實際需要進攻者去「解讀」防守後,再針對防守者動作、位置、防守技巧、相關防守者的技巧、相關防守者的位置等等來決定變化對不?在現實的對打過程,以上各種變化有沒有「絕對」可行之道?沒有對不?所以,我在第一次指導變化時候,還花了近半小時去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在這裡,我經常從教學要點去提醒球員:你要知其所以然,不可不知其所以然,那就慘了!

     

    『速耐力訓練』

     

        速耐力是什麼玩藝?這是我們培訓隊球員看到我寄給他們書面資料後,問我的一個不大好笑的問題;所謂速耐力就是,可以持續、斷斷續續以快速的跑完某距離稱之,例如以85%水準做100m衝刺十趟。另一頭,培訓隊裡的某HBL球員對我說:老師,我們從來就沒有做這種速耐力訓練,為什麼要做這個啊?答案簡明的是,就因為籃球比賽是40分鐘,裡頭會有許多次的轉換快攻(transition offense)、轉換防守(transition defense)等等;所以,在訓練上就要模擬這樣「斷斷續續」情境的衝刺跑步。

     

    那,如同那位HBL球員所說的,他們沒有做過單純的速耐力訓練就不好嗎?這部分我只有看一個研究說過:單純的跑步訓練比,將速度融入技術訓練效果還好;也就是,你假如讓球員到田徑場做徒手的各種距離衝刺跑步,會比你讓球員在籃球場做傳接球快攻上籃,或者自行快速運球上籃等等,這種將速度融入技術的訓練還有效。為什麼?我的指導心得是:田徑場的單純跑步,會讓球員的速度發揮到淋漓盡致、速度會達到最高水準;可是,假如你讓球員在籃球場、並且加上傳接球或運球等技術,選手他的速度當然會減緩。這就好像我們在指導球員防守做阻運(stop the ball)時候,經常會問球員的話:徒手跑步較快還是運球較快道理一樣。

     

    我們第一周的速耐力訓練處方內容有400m*1趟、200m*3趟、100m*6趟,而且都是以75%強度(75%速度)來執行;那,你也許會問:籃球場不是只有28m而已嗎?就算快攻、回防來回各一趟,大不了也只是56m而已,為什麼要做400m衝刺訓練?嗯,沒錯,場地確實只有28m而已,快攻、回防來回也只是56m而已;可是,因為人類跑步運動所要提供的能量系統,總共有一、有氧(aerobic);二、無氧(anaerobic);其三叫做乳酸系統又稱乏氧的糖分解(anaerobic glycolysis),她就是讓人類能夠在40秒至3分鐘持續衝刺的一種能量系統。

     

    也因為籃球比賽,儘管可能只有二趟或頂多三趟來回衝刺;但是,很多情況是,停頓休息一至三秒後,還是需要做來回衝刺一至三、四趟。所以,這種乳酸能量系統的鍛鍊與培養就相當重要了。那,也許你又會問:為什麼要以75%強度執行?這是運動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她希望一開始的訓練強度不要太高,這不只可以預防受傷之外,還可以避免讓球員產生疲勞現象,而讓球員速度停滯不前;因此,大多數都會以每周一次調整訓練強度。所以,在第二周,最好就應該以78%強度以上執行這種速耐力訓練,第三周約以81%強度等,依此類推執行訓練。

     

    那,也許你會懷疑:為什麼中國大陸男籃,前陣子的季節前的速耐力訓練,還做到800m二趟、400m四趟等等訓練?從運動訓練討論,你沒有擁有長距離的速耐力「基礎能力」,要讓你進步到短距離諸如200m或100m的速耐力,可能比較難、比較容易受傷;這就像你缺乏肌耐力訓練的基礎,卻冒然想要直接做肌力、爆發力訓練一樣,比較難、比較容易受傷。這也是很多時候,我都建議網友從事訓練,一定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的循序漸進道理。

  • 退一步是什麼世界?談談兩岸女籃

        不論是參賽權已經確定的中國大陸女籃,或者還在為參賽權努力的中華台北女籃皆然;從比賽中不難發現,和歐美球員的身體對抗、速度、敏捷性、團隊技戰術等都略遜一籌。為此,冷靜檢討:扣除基本動作不談,她們憑什麼可以在2008北京奧運出人頭地?

     

    『身體抗壓』

     

        當外線已經毫無空檔,外圍球員只剩下運球切入;內線球員也在身材不如情況下,拉到3分線外伺機而動的零星炮火,以及勉為其難的切入。於是,從這些鏡頭裡頭,讀者不難發現兩岸女籃,在屢試不爽往禁區切入同時,歐美球員的身體抗壓性,幾乎就是兩岸女籃攻擊籃框卻,心有餘、力不足的奪框而出主要關鍵;不要忽略的是,其他諸如卡位搶奪進攻或防守籃板球、禁區內線球員的競爭卡位進攻與防守、空手走位、空手和空手掩護等等,都需要身體有所接觸。

     

        而從運動訓練法討論,運動員雙方身體接觸後的穩定性和,球員當時身體重心、身體厚度(或說身體質量指數)、球員腳肌力等等有很大關係;而從籃球教練學討論,防守方一個空隙,持(運)球者想當然要切入瞬間,可也是我們的球員身體抗壓性略遜一籌於對手,所以,最後出手攻擊,不論是急停投籃、切入上籃、切入拋籃等等技術,就受到對手身體抵抗而不能如願以償、進框得分了。

     

        單就瓊斯杯女籃比賽所見,這樣鏡頭一再重現,我們的教練團與球員到底發覺了「身體抗壓」的問題沒?還是一直執迷不悟的認為,這是沒有燒香沒有保佑,或者裁判沒有偏袒所致?女籃還是要像男籃的打法是,二年前某位前輩對洪教練的建議;問題是,中華台北女籃還是很多人都擔心,擔心自己變成「肌肉男」嫁不出去而對重量訓練望而卻步。茍若如此,也還不能瞭解身體抗壓性是問題所在,進軍奧運不過是一場白日夢!

     

    『速度與敏捷性』

     

        當身高不如對手,技戰術也和對手不相上下;那麼,冷靜思考,我們憑什麼去和歐美球隊爭鬥?從現實的運動訓練法裡討論,速度,舉凡和速度相關的籃球技術,都要充分發揮矮人一截的速度來擊敗對手;例如空手跑位速度、運球切入速度、傳球行進速度、接球投籃速度等等,各種籃球技術都是快、快到那些高個子歐美長人「來不及」因應,這才是矮人一截的唯一「可取之處」。

     

        從運動訓練法討論,當某一方的身高較長變成是一種「負擔」時候,優勝劣敗瞬間明顯可見不是嗎?也就因為這樣,那些擁有長人的籃球教練,才會絞盡腦汁的想利用運動訓練法把,那些身高190女子籃球選手的速度,鍛鍊到像似身高175的女籃選手一樣快速。為此,當歐美那些高腳長人的速度,和你們這些矮人一截的亞洲女籃選手不分上下時候,請問亞洲女籃教練:妳們憑什麼去和對手爭鬥?

     

        也就因為這樣,在運動訓練法裡的速度訓練,有一個名稱叫「速度障礙(speed barrier)」;她是人類雖然經過訓練,但是,速度維持在某一水平難以突破的現象。讀者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歐美的長人都利用運動訓練法的「不擇手段」去突破速度障礙,諸如下坡跑(2~3度)、順風跑、拖車跑步(在選手身上綁橡皮筋,然後利用機車拖著選手跑步)等,身高190女籃球選手的速度,比妳身高175選手還快,這籃球還要打嗎?

     

    和速度高度相關的敏捷性,也是籃球運動的重要體能項目;例如轉換進攻或轉換防守,敏捷性越高的選手,當然可以獲得有利位置居於上風;例如個人攻守,啟動與改變方向較快的選手,在攻守兩造當然都佔盡便宜。所以,讀者從瓊斯杯比賽中有沒有發現,矮人一截的中華台北女籃,居然在很多時候,還是在速度與敏捷性都略遜一籌於澳洲女籃高大的選手;因此,比賽下來輸個2、30分就不足為奇了。順便提醒一下讀者,提升速度和敏捷性最佳方法還是得從重量訓練、提高改善選手肌力著手;所以,擔心變成肌肉男的女籃選手,假如還不能破釜沈舟從事重量訓練,進軍奧運,嗯,把她當成口號就好。

     

    『團隊技戰術』

     

        前面提到亞洲許多選手,因為矮人一截而,需要在體能以速度和敏捷性取勝;除此之外從籃球教練實務上討論,各種技戰術以團隊合作至上、小組技戰術優先考慮,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獲得比較高的「成功率」。簡單舉實例說,中華台北女籃在瓊斯杯大部份以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為主,導出空檔、再予以個人單打;結果,如同前述的,空檔出現的單打,很多地方都因為選手的身體抗壓性不足,而最後攻擊卻總是「功虧一簣」。

     

    從實務討論,這樣低的命中率(前述說的成功率),除非加強防守,否則兩造攻守一來、一往結果,命中率較低的一方絕對是輸球的一方;好了,我們要探討的是,既然這樣的戰術結果都是取決於個人單打,但是在個人單打「弊多於利」情況,從籃球教練討論,這戰術是不是應該變化、更改?像比賽中球評就一再提起,中華台北女籃的戰術總是單打獨鬥,缺乏小組技戰術,因此命中率不高,這些事教練團與球員瞭解嗎?

     

    韓國隊女籃的速度、敏捷性高,進而利用切入傳導而投外線的戰術,一直以來就把她們的特點快、準、狠發揮的淋漓盡致;可問題是,兩岸女籃到底「球風」何在?打球有什麼特色?戰術運用、選擇的是否得當呢?有射手,為什麼不能設計個捲曲切(curl cut)或深切(deep cut)來替他製造空檔投籃攻擊?高個子長人有3分線,為什麼不能多多設計個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讓她們發揮所長,卻老是由球員讓她們用「不如對手」的特點來打球?

     

    高個子只有185、並且沒有速度與敏捷性,經驗與技術火候也不足情況,卻一再設計、規劃高低位打(high low),並且效果不彰;從籃球教練學討論,這種技戰術選擇,顯然是有欠思考的。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其實籃球教練像大廚,假如家裡只擁有某些「菜」,缺乏某些菜與佐料,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做某種料理伙食?退一步思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麼,假如巧婦有米,為什麼一定要煮麵食?孫子兵法不也是說:利用自己優點打擊對手缺點嗎?教練啊,進軍奧運的戰術設計與規劃,實在是一門學問啊!

  • 2007年聽障世界杯所見所聞--百聞不如一見

        比賽前不必做準備操,這可能是多數像我這樣的人會質疑的事;而,在幾近無聲的「聽障」籃球世界中,他們又是怎樣,且聽我細訴。

     

    『準備運動?』

     

        第二屆聽障世界杯男子組的季軍戰,美國隊與斯洛維尼亞賽前一個多小時,我帶著三位中華隊老將親臨現場觀察;目的無他,讓這些球員、包括我自己瞭解,世界一流運動員是怎麼樣準備比賽,而我也趁機學習、觀摩。在我們抵達會場時候,美國隊已經有二位球員在練習場(副館)做輕鬆的單打了;緊接著來了幾位球員,多數的球員一開始並沒有做操,只是以慢跑、或輕鬆慢跑運球做為開始;少數幾位球員則以輕鬆運球上籃、投籃方式做為熱身。

     

    接著有三位球員到場,卻以靜態伸展操做為開始,以上都有別於一般先行慢跑,然後操作關節操,再緊接著操作靜態伸展操的準備運動程序。而美國隊的對手斯洛維尼亞球員,則也是分批進入副館練習;前面幾位球員混在美國隊的練習中做輕鬆投籃。顯然,由於美國隊佔用了練習場兩邊籃框,因此斯洛維尼亞球員,有些難以選擇的只好在場裡練習。接下來,幾乎大部分的斯洛維尼亞的球員已經到齊情況,他們做了團隊的傳接球上籃練習;讀者需注意的是,他們並沒有集體從事準備運動,而是自行找時間把身體熱開來。

     

    事後請教李鴻棋老師,老師說:其實很多國家隊在做準備運動一事都相當開放,老師他以美國隊與斯洛維尼亞為例,大部分總教練都只告知球員幾點幾分要開始做團隊某項練習,這期間的空檔,就是要球員自行去從事熱身運動,尤其每個人把自己身體熱開來的時間長短不一、有個別差異,每個球員的熱身習慣也不儘然相同;因此,很少有像我們中華聽障籃球隊一樣,集體做準備運動、一板一眼的從慢跑、關節操到靜態伸展操這樣操作(這是我要求的)。老師再舉幾個例子說,像他帶世大運、亞青、世青、國際籃球教練講習會等看到各個國家皆然,很少有集體操作準備運動的。

     

    此時在我心裡質疑:難道體育運動世界裡的先進國家,不瞭解運動生理學討論的準備運動要點與其重要性嗎?像之前我也專文談過準備運動,你一定要先行慢跑,跑到某種水準、身體熱開來再進行關節操比較適合;而先行操作關節操是因為關節活動開來後,再進行肌肉與韌帶的靜態伸展,肌肉與韌帶比較能夠做到「極盡」的伸展,如此也比較吻合比賽中的技術動作,這樣一來,球員就比較不會受傷。假如你一來就做伸展操,勢必在關節、肌肉與韌帶都還沒有完全熱開來,你不可能操作極度的伸展操。

     

    好了,結果呢?包括中華聽障男子籃球隊在內,其中對日本一戰(當天天氣約在攝氏33度左右)也是在老師「刻意」安排下以輕鬆運球上籃、輕鬆半場二對一、三對二的熱身做為準備運動;比賽結束後我們的球員還是贏得球賽、也沒有發生球員受傷、更沒有出現球員說沒有操作準備運動而表現不好的事。好了,你聽到我親眼目睹的一切;那,我們是不是要全盤「推翻」理論的那一套呢?事後回到台北、返回雲林要運動減肥時候,我曾想要藉此「刪去」準備運動;可是,我不敢!還是循規蹈矩的做操、再去打球。

     

    『此時無聲勝有聲?』

     

        聽障籃球賽對一般人來說是相當「奇特」的;主要在於,他們多數都是聽不到隊友與對手的聲音,或許只是稍微聽到一點點聲音。因此,籃球的基本動作之一「聯絡(communication)」,就變成難得一「聲」的事了;儘管如此,有些聽障的球員,他們在小時候、或在某段時期裡,也積極的學習「說話」的技巧,並學習「讀」正常人的「唇語」。所以,在聽障世界杯的比賽現場,儘管這是聽障、多數是啞巴的球員之籃球比賽,吵雜、說話聲音還是接連不斷呈現;不獨如此,正常人的激情、感情喧洩,在這裡還是時而可「聽」。

     

    怎麼和他們溝通,是一個許多人經常問我的事;多數人總認為老徐我應該不會手語,那,怎麼和他們溝通呢?其實和他們溝通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像我和美國隊的訓練防護員,他是個聽障人士,我們也是在「邊比、邊說」情況下溝通;此時,他讀唇語的功夫,就變成相當有趣的事。尤其,假如你的發音不標準(或可以說我的英文不大標準),或者你說了些同音字,這些都會讓聽障的朋友「莫名其妙」來。

     

        印象深刻的是在,帶隊即將出發到廣州做移地訓練時候,隊上老鳥球員一再叮嚀所有球員不要隨便「說話」;他們認為,因為你一說話,表示你幾乎是正常人,這在比賽是不允許的,他們聽障者參加比賽是需要經過「聽力檢查」的,那是雙耳都需要在50分貝水準以下,才算合格、才可以參加這樣的球賽。賽前的競賽規程也詳細明訂,禁止球員在比賽中戴助聽器,發現馬上沒收、並驅逐出場;假如被抽查發現聽力不在規定之內,該隊球員將被禁賽處分。也由此,我們本來有二位幾乎像正常人的聽障球員,在這個「噤若寒蟬」中而不敢說話來。

     

        有此一說在於上一屆希臘世界杯曾傳出一則笑話,說某隊某球員經常講話,因此被檢舉聽力有問題,於是被帶到大會醫療單位的醫生做檢查;醫生的檢查方法是,要該球員戴上耳機聽音樂,而且該音響是在50分貝的高度水準,並持續聽三個小時之久。結果,事後該球員聽力(耳朵)大受影響,並難以適應比賽那種「無聲」環境,進而知難而退;當然,既然是傳聞,這就有可能是編造的故事,只是,由此,讓相關人員總是認為,能避重就輕、識時務者為俊傑還是比較好一點。

     

    可是,我們到了正式比賽會場一開賽才猛然發現,現場許多球員還是「大聲叫喊」,仿佛正常人一樣的球賽。我心裡想:假如球員確實聽力是在50分貝的水準以下,他會講話、能說話其實都是「符合」規定的;因此,怎麼會有「不能說話」的禁忌?只是,我另一頭又想著:假如這種球賽都和正常人一模一樣,這又那兒像是「聽障」籃球賽呢?尤其感慨的是,亞洲聽障球員的協調性、平衡能力,普遍都很差情況,和那些外國(尤其前四名球隊)球員比較起來,艾,這根本不是「無聲籃球賽」!

  • 自大與井底之蛙只不過是一線之隔

    自大與井底之蛙只不過是一線之隔

     

        2007年廣州第二屆世界杯聽障籃球錦標賽,於6月30日在激情與感動中曲終人散落幕;有幸參與盛會,今日先將雜感和讀者分享,分別是戰況報導、臺灣人在世界杯冠軍賽擔任裁判意義、開幕典禮與廣州給我感覺等,有關技戰術部分會在八月份雜誌探討。

     

    『戰況報導』

     

        2005年雪梨聽障奧運男子冠軍美國隊衛冕失利,落到銅牌有如正常人的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的銅牌一樣;男子組冠軍還是由籃球強權立淘宛奪走,他們也是2005年雪梨聽障奧運銀牌奪主;上一屆聽障世界杯冠軍希臘落居第二名,而另一籃球強權斯洛維尼亞則輸給美國屈居第四名。美國女子隊繼續在2005年雪梨聽障奧運之後獲得另一個冠軍,住在中華隊隔避的瑞典女子隊異軍突起獲得亞軍,熱情洋溢的希臘女子隊獲得季軍。

     

        這次中華隊比賽共計四勝三負,預賽第一場對希臘116比44慘敗,第二場對中國大陸66比61輸掉球賽,第三場以79比70力克日本隊。在比賽分組裡和日本、中國大陸戰績都是一勝二負相同情況,三隊比較勝負分,結果日本以正16分獲分組第二名晉級一至八名複賽;我國以正5分不幸名列分組第三,而進入九至十六名名次賽;中國大陸則以負20分在分組四隊名列殿後,參加九至十六名名次賽,中國隊最後名次是第十四名。

     

        我國在複賽第一場對手加納棄權,因此我國以20比0獲勝,第二場則以69比67的2分差險勝籃球強國澳大利亞隊,得以晉級九、十名的名次賽之爭;第三場在意志訓練不足情況,僵持個位數差距到第三節後段,被也是歐洲籃球強國義大利隊(也是下次世界杯主辦國)拉開而慘遭失利,最後獲得第十名,和前一屆相比退步一名。男子組前四名球隊實力不在正常人的中華男籃之下,是我們參加這次聽障籃球賽的心得;而日本男子隊能夠在2005年雪梨聽障奧運輸給中國2、30分後,在這次世界杯討回顏面的大勝中國25分,則是許多教練難以相信的事。尤其中國男子隊,賽前還大軍移地到新疆做高地訓練了三個月,真是世事難料。

     

    『在世界杯冠軍賽擔任裁判』

     

        上一屆世界杯中華隊教練團的李興達教練,在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推荐、李鴻棋老師用UBA的A級裁判保證與加持下,擔任此次賽會裁判,並在執行過第二天比賽後,馬上被通知準備要擔任男子組冠軍賽的裁判;得知消息的中華隊在當天也力克日本,雙喜臨門讓人雀躍不已。私底下瞭解,阿達其實已經在2005年雪梨聽障奧運擔任女子組季軍戰的裁判。

     

    這次會入選原因側面瞭解有三,一是他是此次賽會眾多國際裁判裡的「三人走位」頂尖要角;二他是此次賽會所有亞洲裁判裡經驗最豐富的,三是他是此次賽會亞洲裁判裡技術最佳人選。由此,不讓他擔任冠軍賽裁判就不知道誰還夠資格的了!從這訊息有四個感慨,一是阿達的裁判技術水準無庸置疑,尤其他也獲得國際裁判資格情況;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是個聽障人士,而且,他甚至是國際聽障籃球總會的技術委員。只是,在國內,除了UBA,他卻沒有任何舞台。

     

    二感慨是,說王建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發光發熱,是臺灣之光;那,阿達的在世界杯擔任裁判榮譽,是不是也已經構成臺灣之光,甚至是世界之光?因為,冠軍賽的三個裁判,只有他是聽障人員。三是,阿達到廣州擔任裁判,居然是半自費前往執行,政府、籃協居然沒辦法給予補助,他只得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些微補助。四是國際籃總(FIBA)裁判年輕化政策到底該不該檢討?最近十年,國際籃總要求裁判年輕化,並以體能考試來阻塞年齡過大的裁判;看今年NBA年齡最大的裁判在明星賽的秀場,對照現有國際裁判技術與經驗水準,中華隊教練團罵聲連連。為什麼?這些籃球選手(以年輕的田壘為例)個個打球超過10年,可是,一位年齡30歲的國際裁判,他的裁判經驗有可能超過10年嗎?不可能對不?國內籃球也有這個現象,是禍不是福!

     

    『開幕與廣州啟示』

     

        大會第一天晚上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典禮,其中有二個節目全是由聽障人員表演的舞蹈;最讓人意外是,有一節目叫「千手觀音」,其韻律與節奏、舞蹈編排等真讓人嘆為觀止,尤其在人數眾多、他們都聽不到音樂情況下,所表演的簡直和雲門舞集不相上下,難怪會獲得世界舞蹈比賽金牌獎。於此心裡想,這些聽障、殘疾人員都可以努力學習舞蹈到這樣,我們這些正常人為什麼經常自我膨脹、然後說些如似井底之蛙之詞?另外感想是,中國大陸在許多方面總是人材濟濟、優秀突出;可也是,許多身處臺灣小小海島的無知之士,什麼時候才能夠見見這樣大場面,去震撼、頓挫自我的心靈?

     

        我們瞭解,臺灣所有人口一千三百多萬,就密度與數目來說,是有些過頭;有點滋味莫名的是,從大會資料得知,中國大陸殘障人數總共居然有八千多萬之多,尤其單就聽障人員就有二千多萬。哇,原來由1、200人選出來的中華隊是和,2000多萬選出來的中國隊比賽;原來,輸5分是合理範圍!讀者別忽略的是,這一部分中國大陸的聽障人數2000多萬是比臺灣的正常人總人口還多;走筆到此,套句李鴻棋老師的感慨:這種人越多,絕不是國家之福。

     

        廣州說是人口七百多萬,給我感覺是:塞車多、走路機會多、需要走路的時間多、2、30層的高樓大廈多、下層人民多等;包括移地訓練與比賽前後15天裡,每次練球或比賽,總會遇到塞車,塞的我不耐其煩。這從講究時間效率的現代化城市來說,是不是一種諷刺?一個平常只需10分鐘計程車的路程,搭個專車巴士居然要超過一個小時;尤其渾身濕漉漉,尤其疲憊不堪下。

     

    在廣州很多地方,一下車就要走路;偶一為之走走路當成運動還好,可也是,經常要走很久、很多機會都要走路,這像話嗎?走路機會多、需要走路的時間多了,讓人感覺步調太慢;於是不自覺走起路來,活似小跑步。但是,好幾次左右轉頭一看、前後瞄眼一瞧,別人是慢條斯理,你佬急什麼?在廣州,2、30層的高樓大廈特別多,10幾公尺就一大棟;走到服務員介紹的後街裡拐個彎,右邊一棟、左邊也一棟,艾,前頭一大棟,驚愕之餘轉頭一看後頭,哇,怎麼又一大棟?走著、走著,個體戶門前冷眼瞧人的百姓讓人渾身疙瘩。

     

    在廣州夜晚逛街,尤其逛到拐彎巷子裡頭,你會發現下層人民特別多;打赤腳三五人蹲在街道旁喝起小酒、打起大老二、玩個13張等等,總是時而可見。無視於打的(計程車)的喇叭聲穿梭其間,無視於上層、下流人士漫步而過,他們,還是過他們的生活。喜歡下圍棋的我,一看好多廣告招牌說著「棋牌」,喜出望外衝進一問:先生,這是打麻將,要下棋自個找;嗯,還好,我也沒有多少時間可以下棋,失望也不大。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