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球鞋測試報告】Gil Zero Low

by/airpippen  missmy1989@yahoo.com.tw 

 

「我願意放棄一年NBA的生涯來換取對決杜克大學的一場比賽。」

    Gilbert Arenas06年世錦賽美國隊選拔最後階段被刷下,他將這視為奇恥大辱,下定決心對美國隊的三位教練團成員展開報復。首先嚐到苦果的是太陽隊的總教練Mike D’Antonio ,他的隊伍在今年上半球季氣勢如日中天,15連勝後遇上華盛頓巫師隊,Arenas硬生生的砍下54分,中止了原先可望再度延長的隊史紀錄。接下來Arenas又在部落格裡預測他對上拓荒者隊時將會得50分,以回應美國隊的另一助理教練,也是現任拓荒者隊總教練的Nate McMillan

    那麼對上美國隊的總教練,現任杜克大學教練的Coach K的隊伍呢?他繼續說道:大學的比賽是五犯畢業對吧?一場40分鐘…..我想我會拿8485…..我甚至不打算傳球。

    上半球季在他近乎瘋狂的飆分表現下,巫師隊曾站上東區第一名的位置,雖然他的預言並未逐一實現,但是他的耀眼成績幫助他在最後關頭擠掉明星賽常客Vince Carter,入選東區先發的地位。興之所至,他在明星賽裡還跑去跳中場特技人員花式灌籃表演的彈簧墊,秀了一手跨下灌籃,小道消息說巫師隊的教練Eddie Jordan聽到後簡直火大極了….

    這就是Arenas,狂妄堅決,時而幽默搞笑,球場上的Hibachi(火爐),他用球技來贏得所有曾經不看好他的人的尊重。

    “0”是別人預測他在Arizona大學時會上場的分鐘數,他選擇這個號碼做為他的球衣背號,作為激勵自己的動力,這也是他的第一雙個人簽名鞋”Gil Zero”命名的由來。

 

    有點說的太遠了。

   

    但是不稍微帶到Arenas球場的表現,很難著手討論一雙這麼特殊又有意義的鞋子。

   

    外型印象

 

    由於早已從網路上看到了許多的圖片與討論,收到這雙Adidas Gil Zero Low時並沒有太大的驚艷感受。Adidas球鞋的設計在某一段時間內總是非常的類似,不管是在功能上或是外型上,例如在90年代早期的Patrick Ewing所穿著的鞋款與自家其他的鞋款就非常相像,有者大大的三線標誌與高筒設計;等到90年代中晚期引進feet you wear科技後,籃球鞋甚至網球鞋都有著類似充滿肌肉感的渾圓體態;2000年後以T-Mac 1為首,直線、剛硬的科技感與速度感決定了Adidas籃球鞋的外觀走向。這種統一的家族風格好處是你絕對不會誤認它們為別牌的產品,就像Audi的車子一樣,走在路上遠遠就認的出來。壞處就是不夠多元化,無法吸引所有不同口味鞋迷的眼光。

因此早在SLAM雜誌10月號時看到五位ADIDAS的簽約球星一次秀出他們的代言鞋,許多類似的設計元素與科技配置讓T-Mac 6Gil Zero LowC-Billups三雙鞋子實在長的太像了,讓人不禁感到Adidas這次會不會有點急就章? 

 

   

    等到實際拿到這雙鞋子在手上時,Arenas已經在上半球季幹下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了,我也發現自己是多慮了。

    這雙鞋子也許不是第一眼就會讓人垂涎的對象,但是再三品味後卻越能發現它迷人的地方。首先它的做工極為細緻,皮面的縫線都非常平整,沒有車歪或線頭沒收好的情況,接合處也幾乎沒有溢膠或殘膠(但仍有些許殘膠需手工移除)。因為製鞋的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工,瑕疵品出現仍屬必然,品質控管就是合格比率高低不同的重要關鍵,但同樣是Mad in China,這一點我覺得Adidas目前的表現比起其他大廠要來的好些。再來是它的用料相當不錯,由兩種不同紋路的皮面組成的鞋面,應是以多孔的高磅數真皮製成。前鞋面邊緣與後腳跟阿基里斯腱處正好是打球時最容易被踩到與碰撞到的地方,Gil Zero Low在這兩處配置了兩塊藍色人造亮皮,如此讓清理髒污變的比較容易,也彰顯了Arenas比賽炫目耀眼的特性。而且仔細端詳,亮皮的內部還有仿蛇鱗紋路,與T-mac 6的取材元素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點在於T-mac是在鞋中底上做出明顯壓紋,實際觸摸就能感覺得到,Gil Zero Low則是將野性潛藏在你不易發覺的地方。鞋面中段藍色部分使用了密織的布料,視覺上與鞋舌接近前緣的藍色連成一條,是整雙球鞋造型上最醒目的重點,不易伸展的特性也有加強鞋面支撐的功能。這些小地方融合了功能與設計的巧思,都是我在穿著一陣子後才慢慢發覺的。

 

    穿著感與舒適度

 

    Gil Zero Low的重量不算輕,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應該能夠接受。也許是因為成本考量,鞋舌包覆是傳統無內靴或半內靴的設計。它的內襯是非常細緻的緞面織布,類似T-mac 2的材質,但更柔滑,摸起來古溜古溜,有一種高級服飾的豪華感。踝部與鞋舌的填充物雖不厚,但是很紮實,加以鞋內沒有任何脫出的縫線或線頭,穿起來非常舒適。但我要抱怨的一點是,Gil Zero Low僅僅使用一般的輕發泡材質,這種鞋墊一經穿著就會因壓縮而失去彈性。經過四到五次激烈的實戰穿著後,我拿起鞋墊已經發現它開始有略為壓扁變形的情況。楦頭算是偏窄的,但我不建議腳版較寬的人選擇大半號購買,因為幾天穿著後我發現鞋面伸展的程度頗為明顯,原先合適的尺寸反而且顯得有寬鬆了。低筒的設計雖然注定不能講究包覆,但是其鞋帶孔的位置應該可以再往上方延伸一點,因為我即使將鞋帶綁到最緊對仍然無法有Lockdown的感受,較激烈的側向煞停或加速啟動時腳底就會出現輕微的側向滑動。即使如此,不論在走路或奔跑時,Gil Zero Low仍算是提供了很好的舒適感。

   

    避震

 

    除了使用了傳統Molded Eva發泡材質作為中底,內置adiprene+膠等Adidas行之有年的避震結構外,類似豆莢裝置在腳掌內側的Formation系統是視覺上你幾乎無法錯過的重要元素。

    這一季連同T-Mac 6Lyte Speed等,作為首幾雙使用Adidas Formation科技的籃球鞋,Gil Zero具有試探市場口味的意義。

    Formation最早被稱做GCS (Ground Control System),原先是為了慢跑鞋的需求而開發設計的,著名的Adistar Control系列便是率先搭載GCS的鞋款,並因此獲得美國RUNNING NETWORK網站2005年最佳動態穩定鞋款的殊榮。    

   根據Adidas官方的說明,傳統的避震設計都是著重在垂直方面震波的吸收,只有GCS能兼顧水平面的拉扯力量,它能夠主動的讓中底同時吸收垂直與水平兩種方向的應力,減少震動的衝擊,並增加穩定性。讓鞋子去適應地面,而不是你的腳。研究顯示GCS可以減少足部反轉達機率15%,減少膝部衝擊30%

    用到籃球鞋上,GCS被改名成Formation,也許是取其能夠適應地面,隨之變形的意義吧?仔細觀察使用在鞋底上面的Formation小豆豆,你會發現它基本上是用一彈性材料連接上下兩層圓盤,所以若用手指去推外底上這個小豆豆,在一定的程度內是它可以移動的。這樣的概念類似汽車車身、懸吊與輪胎三者間的組合,當車子行駛過小起伏或窟窿時,藉由懸吊(彈性材料)的伸縮,輪胎(外底小豆豆)保持對地面的接觸,車身(鞋子)仍然可以維持平穩的行駛。

    自空中落地的感覺,Gil Zero Low表現出的是較為硬調,穩定帶有韌性的吸震表現,這點深得我心。許多球鞋因為過於強調避震表現,走起路來雖然軟綿綿非常舒服,但球場上過人啟動或起跳時總是覺得有點慢半拍,對於身材較輕巧,速度敏捷的後衛球員來說,反而感覺拖泥帶水不夠俐落。因此即使中底較厚,Gil Zero Low地面反饋感並不算特別清楚,但卻提供了一種堅實的保護性,踩下去一步就是一步,穩穩當當。兩小時的鬥牛之後,我的膝蓋跟腳底沒有絲毫疼痛的感覺。

 

    支撐、抓地力與透氣性

 

    喜歡腳踝週遭無拘束感的奔放後衛會感謝有這雙鞋的存在。這是一雙名符其實的低筒鞋,因此踝部支撐基本上可以說全然沒有,但是在做大量奔跑、啟動切入、轉向、起跳著地的動作裡我卻不大擔心腳會翻船扭傷。為什麼?我必須承認這受惠於球鞋本身優良的設計結構,遠遠大於Formation所帶來的心理效用。Gil Zero Low中底輪廓已經較鞋身突出寬大許多,再加上一整片自外側面誇張延伸而出的outrigger外底設計,使得這雙球鞋像是一部改裝成大輪距小車身的賽車,有著極佳的穩定性。因此即使偶有前述腳底在鞋內滑動的情況,整雙鞋子帶給我的卻是充滿信心的平衡感。

    另外一個不能漏掉的獨特設計-肥大突出的中底後腳跟設計,在此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種後腳跟中底向外突出,肥大渾圓的heel counter配置理論上就比直角設計的後腳跟不容易翻船,中底包覆的高度又較內底高,等於將後腳跟牢牢的固定在不易變形的杯狀容器中。近幾年令人印象較深的例子便是And1 很受好評的The Quest鞋款,以硬質TPU shank建構在後腳跟延伸至腳弓處,既加強了防扭轉的剛性也有效傳導腳部前後方力量的轉移。在Gil Zero Low上扮演著提供腳底剛性的只有Formation系統下面那塊塑膠片,感覺似乎工作只做了一半(大名鼎鼎的Torism System到哪裡去了?),但其後腳跟中底卻匠心獨具的採用了左右不對稱的設計,外側的中底較內側明顯高上許多,得到的便是在同時獲得力學上和美學上優良的表現。幾次我試著故意去翻腳刀,還是會被鞋底的結構設計拉回來。這種提供穿著者十足信心的穩定性,理應誕生在所有低筒球鞋的設計裡。我不確定在內線裡討生活,需要做大量連續起跳、著地與衝撞的大個子會不會信賴如此空虛的腳踝保護感,但是Gil Zero Low的確提供了適當的穩定性,而這種不易翻船的信心在低筒球鞋中是很難能可貴的。

    在室外塗漆水泥地球場上,Gil Zero Low提供了良好的抓地力。整個外底剛好分成四大塊,腳尖那一塊是魚骨紋設計,如果仔細還可以看到將”adidas”字樣與三線的標誌整合進紋路中。中間外側(Lateral)這一塊為一圈一圈的圓形,令人不禁想起NikeZoom Flight Five。後腳跟寬大渾圓的外底延續中底的橘色紋路,剛好成為彼此垂直的魚骨紋,且溝紋鏤刻的非常深,可以合理推斷耐用度不會太差。煞停時它不像某些球鞋容易發出吱吱叫的聲音,但整體來說還是說停就停,值得讚賞。

    超多孔洞的鞋面設計帶來兩項優點。第一是透氣性極佳,一小時以上的鬥牛下來,脫下球鞋後不至於有汗涔涔的感覺(不過幾次打球都在寒流來的室外,這點可能要有些許保留)。第二是密密麻麻的孔洞排列同時增加了鞋面扭曲的空間,在超過6小時的走路與奔跑後,鞋面的皺折或變形仍算輕微,對那些擔心下場打球過鞋子看起來就會皺的跟老爺皮鞋一樣的人來說,這表現可說是額外的驚喜。

 

    耐用度

 

    6小時以上的穿著除了在EVA中底上留下些許擠壓的痕跡,對外底的損傷與摩耗並不算太明顯,鞋面在擦拭後更是保持著近乎新鞋的閃亮外觀。adiprene+Formation的配置在長期來看,應該是性能較不容易衰退的避震系統,感覺上你可以穿著它打一整個暑假的籃球沒問題。

 

     總評

 

    如果你有在留意NBA球員腳上穿的鞋子,你會發現目前最多Adidas簽約球星穿的鞋款就是Gil Zero,各式各樣的球隊配色簡直令人眼花撩亂,這似乎代表著AdidasGil Zero有十足的信心。

    為了尋找適合我的尺碼,我到鞋店時發現除了較大型的連鎖通路外,許多店家不是早已賣完,就是根本沒有進這雙鞋。一個老闆就說:「Arenas我沒有聽過,早知道會賣這麼好當時就應該多訂幾雙,現在業務就會笑我早就跟我說過要訂了….。」是啊,誰會料到今年是Arenas的爆發年?誰會料到五所不能誰都不選就偏偏Gil Zero變成TEAM鞋款?誰會料到Gil Zero這樣一個原先無人知曉的系列鞋款,彷彿將要重演T-Mac 2當年席捲市場的風潮?

 

     Gil Zero Low不是沒有缺點:較弱的包覆性,稍重的體態,較窄的鞋身不適合每個人的腳形。但它有不含糊的避震性能,優良的抓地表現,機動快速的後衛會喜歡它的靈活感,穩定結實的中底結構也提供了大量跑動時的安全感。更別說特色鮮明的外型,讓你很容易就能連結到Arenas比賽時充滿能量與風馳電掣的風格。美國定價90美金對球星代言鞋來說算是相當實惠的選擇,台灣定價卻要到3750,著實消弱了原先應有的價格優勢,但你若能夠以不錯的價格入手,Gil Zero不啻是個既有面子又有裡子的選擇。當然,如果現在架子上還看的到它們影子的話。

 

 

諸項評比 (10分滿分)

穿著感與舒適度   8

避震             9

踝部支撐        N/A

抓地力           10

--------------------------------------

綜合表現          9

 

優點:

售價,極佳的舒適感,鞋面支撐度優良,中底設計的穩定感提供不易翻船的信心,抓地力數一數二,紮實的用料與做工讓這雙鞋子的耐用程度感覺可以到地老天荒。

缺點:

不算輕,沒有踝部支撐,腳在鞋內有時有輕微滑動,鞋墊老化速度極快。

 

穿著球員:

Corey Maggette (G/F- Los Angeles Clippers), Devin Harris (G- Dallas Mavericks), TJ Ford (G- Toronto Raptors), Leandro Barbosa (G- Phoenix Suns), Jalen Rose (G/F- Phoenix Suns), Sarunas Jasikevicius (G- Golden State Warriors), Luel Den (G/F- Chicago Bulls), Mike Miller (F- Memphis Grizzlies), Chucky Atkins (G- Memphis Grizzlies), Sebastian Telfair (G- Boston Celtics), Deshaw Stevenson (G- Washington Wizards), Antonio Daniels (G- Washington Wizards), Travis Outlaw (F- Portland Trail Blazers), Andres Nocioni (F- Chicago Bulls), Chris Duhon (G- Chicago Bulls),Donyell Marshall (F- Cleveland Cavaliers), Eric Snow (G- Cleveland Cavaliers), Raymond Felton (G- Charlotte Bobcats), Damien Wilkins (F- Seattle Supersonics), Sasha Pavlovic(G/F- Cleveland Cavaliers),還有其他許多球員。

Published 11 三月 07 10:50 by 圓球城市/Mayor
Filed unde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