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Amazing Happens─陳永正邁向NBA驚奇之路

Where Amazing Happens是NBA本季的標語,用在今年10月15日走馬上任NBA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CEO)陳永正(Tim Chen)身上,是再貼切也不過,大家都在看這位土生土長的台灣囝仔,到底能帶給大中華區什麼樣的NBA驚奇?甚至何時能讓NBA比賽登陸台灣?

 

12月6日晚上,這樣的Amazing已先造訪台北衛理堂,本身是虔誠基督徒的陳永正,應YMCA與YWCA之邀,利用返台洽公之行,撥冗進行演講,題目:「陳永正的職場驚異奇航」也符合Where Amazing Happens的標語。 

當NBA於9月19日發表陳永正上任大中華區CEO的消息時,當時心中即有一股帶著疑惑的震撼,因為陳永正是全球資訊業界巨擎「微軟」大中華地區CEO,正當微軟在中國突破且蓬勃發展之際,為何會如此無預警跳糟,而且是跳至讓人意想不到的NBA,這是什麼道理?

 

除了這樣的驚訝之外,對於陳永正來自台灣,而且是台中(東勢)同鄉,更有著莫名的興奮與期待,於公於私都希望陳永正在放眼大中華區的同時,也能夠對於台灣有著血濃於水的關愛,帶給台灣球迷更多的NBA福氣。

 

在這股期待的趨使下,12月6日晚上,我和數百名聽眾齊聚台北衛理堂,聽著陳永正暢談自己的Where Amazing Happens,更試圖在演講中抽絲剝繭,了解陳永正將怎麼在大中華區經營NBA,甚至是任何有關NBA在台灣發展的利多消息。

 

陳永正首先強調自己在職場的信念是來自聖經的「在前必在後,在後必在前」與「看別人比自己好」,也由於這樣的信念,使得已是CEO光環加持的陳永正,談吐中絲毫沒有架子,謙虛且平易近人到讓人覺得是鄰家大哥,事實上他的外表也比實際已年過50之齡還年輕許多。 

然後陳永正一路解說從最先進入AT & T貝爾實驗室工作,接著任職摩托羅拉,再到微軟,最後是NBA的職場驚異奇航,陳永正表示,會有這樣的轉變都是按著自己的興趣走,從最初軟體工程師到市場行銷主管,一路鋪陳自己的生涯規畫,有時候想想也真的是很神奇。

 

當然從微軟跳糟至NBA是最讓人好奇之處,陳永正說:「當NBA跟我談的時候,我就覺得很有意思,也引起我的興趣,主要是覺得資訊產業已經過度競爭,從所謂的藍海變成紅海,公司必須開發新的競爭,人也一樣。」這是陳永正興起轉換跑道的關鍵。

 

至於微軟和NBA,一個是電腦軟體,一個是打球的,看似天差地遠,其實在陳永正眼中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微軟與NBA是所謂內容產業,現在有句名言:『Content is King』,微軟花很多精神開發軟體,開發出來後製成光碟,然後進行行銷;NBA則是集合全球最會打球的400多人,然後透過電視、網路與活動來行銷,格嚴說起來兩者都是在針對獨特的內容與品牌來運用,也就是所謂的授權,只是微軟是資訊產業,NBA則是娛樂、生活與時尚。」

 

在了解陳永正從微軟跳糟至NBA的源由後,接下來陳永正花了大半時間來分享自己在跨國企業的經驗,從1992年進入摩托羅拉起,在中國替公司開疆闢土,讓摩托羅拉曾經是中國最大外資企業,然後在2003年轉戰微軟,又突破微軟在中國受限、遭挫的窘況,7年內換了5位大中華地區CEO,進而促成微軟老闆比爾蓋茲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化解微軟「壟斷」疑慮,總算一舉打開中國市場,銷售成長幅度超過世界其他市場。

 

在這些經驗中,陳永正分析、整理出對目前「中國熱」的看法,包括人才荒(主要是管理人才)、大環境(主要是如何和政府打交道)、社會形象(主要是如何建立媒體關係)、如何和中國夥伴分利(主要是扶植當地產業的戰略)、跨國優勢能維持多久、跨國企業和總部的協調與管理系統應該怎麼做的重點。 

在這些經驗分享、分析與整理中,有許多是NBA目前正在加溫「中國熱」能夠借助陳永正的長才,其中包括很多人看好他和中國政府的良好關係與人脈,是NBA這個外來企業想在中國生根、發展最看重之處,對於這點其實我是有點納悶,陳永正即使和中國政府關係良好、人脈廣闊,這種資源也不一定能夠從微軟轉換至NBA。

 

所以與其說關係與人脈,到不如說陳永正在中國政府打交道有其獨到的溝通、協調與判斷能力,針對這一點,陳永正也說明:「許多人都對中國政府存在強勢的刻板印象,也有很多人都誤解我在微軟的工作,就是一天到晚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吃飯、喝酒,這些是錯誤的認知,我所做的事,簡單說,就是讓公司的策略能夠和中國政府的政策吻合。」

 

從上述這席話,也可以看出陳永正是位從基層做起、按步就班、實事求是的專業經理人,因為不管中國政府怎麼強勢,凡事只要照著白紙黑字寫清楚的政府規定來做,即使這樣的規定,有時候可能有模稜兩可,甚至舉棋不定,還是有法理可循,照著規矩來做事,然後瞻前顧後,強化臨機應變與危機處理能力,還是能夠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聽完陳永正對「中國熱」精闢的見解後,我也對他上任不久即拜會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就雙方在NBA與CBA的合作、對和NBA合作的意見等方面交流,也有更清楚的認知,就像陳永正所提「如何和中國夥伴分利」的觀念,加強和CBA的互動與合作,也是NBA在中國紮根紮得更深的一項策略。

 

像是這點觀念,陳永正提到,微軟要做到這點其實並不容易,並非像摩托羅拉可以在中國設廠生產手機,而且像軟體這種智彗產權的開發並非想在中國說紮根就紮根,光是人才的配合就很棘手,可是微軟還是從軟體外包、測試等方面著手,慢慢克服這難題,到最後甚至投資當地12家企業一起開發軟體。

 

從這樣的觀點,我想NBA的情況和微軟也很類似,目前NBA只有姚明與易建聯兩位華人球員,NBA不可能仰賴中國人材庫的供輸來提振球隊實力,但是NBA若想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爭取認同感,加強和CBA的合作是有必要的,尤其是人才培育的機制,中國擁有13億人口,200公分以上的球員比比皆是,這些球員若能提早在籃球啟蒙階段,接受像NBA這樣經過認證的籃球教育洗禮,所培育出來的人才,既可以提中國籃球水平,更可以和NBA接軌,讓中國球員進軍NBA之路更加順遂,如此一來CBA與NBA都互蒙其利。

 

聽完陳永正在跨國企業的經驗分享,也不斷思索著陳永正未來可能在中華地區運用的NBA策略,其實內心最想知道的還是他對家鄉的NBA耕耘,從他和友人的閒聊中也提到:「NBA比賽何時登台?」他的答案是「愈快愈好,最好是最近1、2年。」其實這樣的答案實在很難滿足台灣球迷的。

 

尤其,就我長期對NBA在台灣發展的觀察,難免會對NBA「中國熱」雖然含蓋台灣市場,實際上卻在市場有被邊緣化跡象感到憂心,以今年暑假NBA例行球迷造勢活動為例,NBA尬一夏全台灣走透透才8站,NBA在中國贊助廠商摩托羅托舉行類似活動是全中國走透透設了108站,這樣的懸殊的效益,不免讓擔心,NBA「中國錢」好賺又多,有必要賺較難又較少的「台灣錢」嗎?

 

所以我在演講完後,也問了陳永正一個問題,從他在跨國企業中總是以大中華地區的眼光來看台灣市場,到底是看到希望?還是失望?陳永正以台灣微軟為例,當初被認為台灣市場呈現飽和狀態,很難再突破與成長,但是陳永正自豪的說:「在我接手大中華地區CEO後,台灣微軟在往年幾年還是繳出兩位數的成長率。」

 

陳永正除了舉例外,也告訴包括我的在場所有人:「我相信事在人為!」這句話讓我增添不少NBA在台灣發展的信心,也希望這股「事在人為」豪情與魄力能夠讓陳永正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大中華區的David Stern,更是台灣的David Stern。

 

Published 2007年12月9日 上午 12:46 by Anonymou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