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SBL週記:賭爛價

SBL權利金談判再度破裂,SBL委員會仍堅持5600萬的底限,而ESPN與緯來讓步的空間其實也沒有很大。我每次來北京,一些同行總會問我:「SBL究竟怎麼樣?」,除了「shit happens」之外,我還真不知道該說什麼。

 

裘爺上次說,SBL的轉播權利金價碼,應該由「市場機制」來看。這點我同意,但是上一篇文章,我也分析過了,SBL現在就是不值這個價。甚至我直接了當的講:人家就是看衰你SBL未來一年的表現,怎麼樣?那麼SBL為什麼會讓人看衰小?看看SBL五年的表現,再笨的人也知道這個聯盟不知道在幹什麼。去看看SBL這幾年下來的廣告贊助,是變多還是變少?價碼是提高還是降低?觀眾人數是變多還是變少?瞎子都知道。現在是買方市場,不是賣方市場,這就是現在的「市場機制」最高原則。

 

我有時真的覺得,台灣搞球隊的人,每個都覺得自己很重要,但有沒有真的為聯盟著想?為所有相關的產業著想?你們要是想過,就不會叫「SBL」了。SBL各隊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什麼?是痛定思痛改正形象,努力增加球迷票房,還是在轉播權利金上為個一兩百萬擺不平繞來繞去?我真是不明白,每個球隊都可以聲稱他為球隊的長遠利益做了多少努力跟辛苦,但卻沒人說過為了聯盟的長遠利益做了什麼事,那還玩個屁?我從來不主張政府要替職棒或職籃擦屁股,就是因為我絕不同意政府拿我們納稅人的錢為一些人去養球隊而不是養整個聯盟的進步,那我們為什麼要為某些人的短視近利負責?你甘願嗎?SBL五年是自創立以來,形象最敗壞的一年,你有看到那些球隊在深刻的反省?從最近看到職棒再出事的問題來看,台灣人到底有沒有資格搞職業運動都很令我懷疑,難道要讓所有的球迷都看不起才爽嗎?

 

ESPN跟緯來是不是拿不出5600萬?很難說,但拿不拿得出來根本不是重點。今天會開這種七折價給SBL,就是一個「賭爛價」,就算我拿得出來也不願意給。SBL真的能掌握到其他可能出此價錢的媒體嗎?當然有可能。眼下就有一個不怕賠的中華電信,為了要做MOD不惜砸下血本,弄個SBL也可以壯大自己。但等到SBL只能在MOD上看到的時候,也可以宣佈再見了,因為現在會用網路電視的收視戶絕對比電視少。那個電視台會去播?民視?老三台?年代?TVBS?中天?東森?還是叫鄭弘儀去播SBL?我不介意SBL找中華電信播,但我壓根就不相信,有那一家電視台敢去接手目前ESPN與緯來的轉播業務,放眼去看看各家電視台的體育記者以及相關人員的編制,就算有那個錢,也做不出來專業體育台的能力;就算你找到人去代工,有那些設備,你能做出那種籃球賽的感覺嗎?那更不要說,其檔期能不能配合,到時誰播誰倒楣,難保沒有第二個「籃球火」變成「LP火」的事情。誰要是說「ESPN跟緯來不播,我們還是可以招標找人播」,誰就是把球迷當白癡耍,那是標準的炒短線,為了那不變的轉播權利金,犧牲球迷權益。

 

5600萬,還僅是「付出」的權利金而已,轉播比賽不用錢?播一場比賽要動用多少人力,我請教SBL委員會諸委員,你們知道嗎?播一場比賽,轉播單位要賠多少錢,SBL委員會諸委員,你們知道嗎?當一堆人大力贊成SBL下鄉的時候,一大堆轉播工作人員也要下鄉,又是SNG車又是一大堆人要吃要住,要花多少錢,你知道嗎?電視台的成本又何止是權利金而已?如果不是ESPN跟緯來,而是由其他電視台來播SBL,他們只可能有兩條路:一條就是花了很多錢,結果播很爛,需要幾年時間才會變好;一條就是不想花很多錢,那就一定播很爛。而依現在台灣的媒體環境來看,後者的可能性遠大於前者,不是嗎?

 

做為一個旁觀者,我非常希望,ESPN跟緯來要「硬挺」自己的底線。如果你們不堅持自己的底線,就是讓一個正在腐化的聯盟,就是在讓這個聯盟吸毒品,沒有重生的機會。如果有球隊會因為少了一兩百萬的權利金收入就在哭要倒要解散,那就讓它倒,因為這就是不健全的球隊,這種球隊SBL少一兩個也不會死。但如果讓SBL各隊繼續依賴轉播權利金而生存,而不思其他經營方式來找回他們應該有的價值,那麼ESPN跟緯來,你們就是提供毒品給SBL的幫兇。

 

 

Published 09-10-2008 02:56 by 朱彥碩
Filed Unde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08年10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