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 ESPN想逼退Kobe?

    上次Kobe Bryant被美國各運動媒體圍剿的時候,應該是2007年的夏天。當時,他對湖人管理層喊出了賣我,但最後他還是留了下來,而且又拿了兩個總冠軍。Kobe本人的成就,也因此達到了巔峰。

     

    ESPN作者Henry Abbott一篇文章,使這個全美最大的運動專業媒體,跟Kobe直接槓上了。先是ESPN做出的NBA球員排名,令Kobe很不爽,然後罵ESPN這些人都是白癡。可能ESPN這些記者有些受不了,Abbott率先開火,引經據典,寫了一篇令Kobe Hater擊節三嘆、點頭叫好的雄文。Kobe也知道跟這些人打筆戰還是打嘴砲都不是對手,只能惡狠狠的說,球場上見真章。

     

    不過,事情還沒完。Kobe不吭聲,就到此為止了嗎?

     

    說起來,Abbott跟我個人是有點交情的。早年我在Hoop Taiwan當主編的時候,Abbott是在美國Hoop當主編,我們見過面,也有過一些業務上的交流,在雜誌上也翻譯過他的文章。Abbott現在頂著大光頭,其實為文還是很謹慎的,但他以前較擅長寫人物,批判性的東西卻非所長。譬如對Kobe這篇文章(請各位自行去看英文版或是翻譯),我認為他的道理是有的,但舉證卻很離譜。簡單的說,他想告訴世人,湖人會因為這樣,是因為Kobe;湖人夏天找不到強力自由球員加盟,因為Kobe;湖人如果要重建,Kobe就必須滾蛋。

     

    首先,我沒明白,Abbott如果是在自由球員市場開始前,或者湖人還沒有跟Kobe續約前寫這東西,還有點修理的動機。現在湖人約也簽了,整體陣容、球隊方針也已經確定,現在還來講Kobe如何如何的成為湖人的絆腳石,我覺得就是用媒體公報私仇了。好吧,仇也報了,Abbott主要還是講,湖人隊本有雄心大計,要在2014年夏天於自由球員市場大幹一票,但因為Kobe的個性,Kobe的脾氣,Kobe的種種惡行,所以大家不願來了。

     

    我看得有點錯亂。

     

    Abbott提了兩個例子,Ramon SessionsAndrew BynumSessions因為不認同Kobe而離開,並導致湖人隊失去一個好控球。Abbott不會忘了,Sessions出道七年打了六隊,卻沒有得到任何一份長約,為什麼?問題是Kobe還是他自己?Abbott說他有機會回到湖人續約擔任先發控球的時候,我看了差點沒噴飯,Sessions是有球在手才會打球的角色,他比Smush Parker比如何?當說起來,他在湖人那一季打的23場球還是職業生涯最好的,但那是因為Kobe分了他的球權,如果照他自己的來,還不是死路一條?說不好聽一點,拿Sessions當例子,簡直就是笑話。

     

    Bynum就更扯了,AbbottBynum2012年問湖人,你們打算留Kobe多久?如果還在,他就不續約了。然後Bynum離開湖人後,開始了他極為荒唐的墮落旅程,現在他還會再打NBA嗎?天曉得!Bynum在這兩年中自我證明了不踢他屁股是不會前進,而且無法自律的傢伙。然後他有臉來問湖人:你們打算留Kobe多久?」我聽了都覺得啼笑皆非,湖人隊現在有人後悔把他放掉嗎?Bynum已經證明湖人不留他是對的,這也能拿來做例子?

     

    Abbott引用許多媒體記者與經紀人的話,誠然,有些人他不公佈姓名,基於保護原則,這很正常。但是如果湖人沒有Kobe,這些自由球員就會前來湖人嗎?做這種假設,也未免太荒謬了。不要忘了,湖人此前曾經交易來Chris Paul,但被David Stern以「籃球理由」而否決掉,如果那筆交易成功了,今天Abbott還會寫這篇文章嗎?

     

    2014年確實有不少重量級自由球員,但是左看右看,真正有意願來到湖人的,就算扣掉Kobe因素,我都不認為會有半個。首先講Carmelo Anthony,他在紐約有充份的理由留隊,誰說湖人一定能將他標下來?跟Kobe有何關聯?Kevin Love,要他是要經過交易的,湖人拿得出人家要的籌碼嗎?Paul George就更扯了,斷言他會想去湖人只因為他是LA人,連George自己都出言反駁,我就不知道Abbott做這種推論有何根據。更不要說LeBron James,他更有主見,他不需要靠湖人這個招牌來吸引球星,他自己就是個招牌,Love就是這樣景從而來,請問跟Kobe有關係嗎?你可以說Kobe的招牌不夠亮,所以沒有吸引力,但是以Kobe是湖人毒瘤的存在為由來解釋為什麼湖人隊在自由球員市場上找不到大牌球星,我認為根本就是荒唐的指控。

     

    我甚至懷疑,球員可能不是這麼想,但部份經紀人卻不希望他的球員去湖人跟Kobe合作,因為Kobe這盞燈太亮,其他球員到他身邊只能被搶盡鋒頭而不爽。然而Abbott引用更多的是經紀人的聲音,而不是球員本身的感受,這兩者之間,存在極大的差別,甚至非常不準確。經紀人為根據客戶的利益而建議客戶怎麼做選擇,但不代表經紀人的球員就不願跟Kobe合作。就算球員本身自己不會表達對Kobe的不滿,但拉經紀人來對Kobe放砲,我認為沒有任何代表性。

     

    唯一一個真正因Kobe離開的,可能是Dwight Howard。但這位仁兄從魔術隊出走時的那場爛戲開始,整天就想如何輕鬆的去拿總冠軍,想學LBJ去抱團。他以為抱到了湖人的大腿可以改變一切,就像當年的Shaquille O’Neal一樣,但沒想到Kobe士官長還擺出一副老大姿態還要教他怎麼贏球,Howard的草莓心有點受不了,因為他本以為自己來到湖人是來當救世主,但他不但大哥沒當成,反而成了小弟了,而且還要揹黑鍋。現在Howard倒是去了火箭,找了跟他一個鼻孔出氣的James Harden登對,然而他有當大哥的樣子嗎?再說了,Howard如果僅僅是因為Abbott文中所言,在續約時因為Kobe的態度與言語而決定不留在LA,跟Mike D’Antoni繼續執教的關係才使他出走,後者的因素還比較有譜一點。

     

    不過,Abbott有一些地方,我是有同感的,就是Kobe對待隊友的方式過於苛刻。往好的方面說,因為Kobe本身自我要求就很高,所以他也會如此要求隊友;往壞的方面說,他欠缺領導能力,如果上面有個強勢教練如Phil Jackson壓著倒也罷了,但沒有的話,光靠Kobe要捏合一群人,只能找臉皮厚不怕挨罵、而且崇拜Kobe的一群人,否則誰受得了?上次我回台北跟幾個媒體朋友聊天時,就有個朋友說得非常中肯:「Kobe經過今年夏天才知道自己人緣有多差,抱團都可以拿冠軍,誰發神經跟他去看洛杉磯凌晨四點長什麼樣子?」Kobe自我要求高,這點不假,但他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的隊友,也不能以同一種方式是對待他的隊友,這是要出大問題的。當週邊有一些老明星球員可以跟他聯手,不計較他這些言語與另外帶來的壓力時還能合作得不錯,像Pau Gasol那樣,否則一些自視甚高的年輕明星球員,誰受得了?沒有球員會想輸球的,因為如此,更需要因材施教,每個人個性不同,不能用一套方法對待。就在季前賽的同時,湖人隊新人Julius Randle又挨了Kobe一頓修理。有些人吃這套,但有些人不吃,Kobe這點處理得並不好。但有一點我不同意,AbbottKobe使他的隊友們會受到車載斗量的罵聲,「老大盡力了,隊友CBA」不就是中國的Kobe球迷常說的?但事實上,並不是那麼簡單。當LBJ離開騎士隊的時候也讓很多媒體、球迷怪罪他騎士隊的隊友,ESPN有對他做過同樣的指責嗎?你身為一個超級明星球員身邊的隊友,那有可能不挨點莫須有的批評?拿這個也當Kobe的罪狀,就太離譜了。

     

    另外,Abbott還說,湖人隊其實也在等著Kobe退休後重建。他說到湖人隊之所以續約,一方面是球隊不能過於擺爛,使他們錯失與時代華納那份2030億美金的轉播簽約。另一方面也是要維護Buss家族的面子,使他們對Kobe不離不棄,免受非議。這是湖人隊簽約Kobe兩年的重要理由,而湖人隊老闆、管理層甚至球迷都很清楚,這兩年本來就沒冠軍指望了,因為其他的球隊都不是死人。Abbott只是把這個事實,用一種對Kobe比較負面的角度寫出來而已。湖人隊這最後兩年,所能做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不虧錢,多賺錢,為日後重建做準備。你要BussKobe做出像費城對Allen Iverson、波士頓對Paul Pierce那樣的事,他們辦不到。我認為這正是Buss家族經營湖人隊厚道的一面,也是他們的家族文化。然而這在湖人隊內部早有定論,再提出來說Buss不該續約Kobe,那就是與球隊管理層站的高度不同,看的地方不一樣所下的結論而已。從球迷跟媒體的立場,往往就只注意到戰績,但是球隊老闆還要看到球隊的整體營運。

     

    但有些人似乎就是要湖人趕緊的重建,要Kobe不要簽那合同,自覺的退休,這根本是屁話。要是有人開給你24800萬的薪水而你拒絕了,說是為了球隊的未來重建自願退休,你就有資格講這些話。不論湖人是基於什麼商業上的考慮、還是道義上的考慮,這筆錢他們認為付得值,值到可以等兩年再重建,那是他們的價值觀,那麼球迷與媒體對於湖人續約Kobe的任何批評就毫無意義。因為你們想到的,湖人隊管理層不會想不到;你們想不到的,他們都想到了。既然都認識到湖人隊續約Kobe的必然性,那麼請問,論證Kobe是湖人毒瘤的理由何在?那一個明星球員到了湖人隊之後,可以取代Kobe的影響力?更何況,就算Kobe不在,重建是否能順利進行,那又是另一回事。如果Kobe上季打完就退休,結果湖人沒續約,又沒弄到好的自由球員來,請問媒體的口風又會是什麼?是不是會怪湖人沒有簽下Kobe,所以球員不願來?現在扯這些,未免事後諸葛、落井下石罷了。

     

    Abbott這篇文章出來後,我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Abbott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是想告訴世人,Kobe就是個過了氣的王八蛋,就是他害現在的湖人萬劫不復?還是逼退Kobe,要他自己知所進退,退休算了?或者,AbbottKobe罵「ESPN是一群白癡」之後氣炸了,把聽到知道的都抖出來報復?以一個媒體記者的角度,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內容,同樣一堆材料,在不同的寫作心態跟筆法下就會寫出兩篇令讀者觀感截然不同的文章。他可以依同樣內容寫出讓Kobe球迷氣得要殺掉他的文章,我也可以依同樣內容寫出令Kobe球迷痛哭流涕、引為知音的文章。說句不中聽的話,我認為ESPN就是在演戲,我敬佩他們的地方就是炒新聞的功力,讓大家炒起來跟吵起來,就是他們的目的。說白了,這就是引戰文,沒有必要看得太認真。

     

    我個人想看到的是,Kobe會受到刺激,打ESPN與看衰他們的人們一個大耳光。雖然看起來很難,但因為他是Kobe,我不敢講絕無可能。當年也沒有人認為有後衛可以單場得81分,但他做到了。而我更希望看到的不僅是Kobe在球場上適度的改變其打法,更希望他在面對球隊這些後輩的時候,可以有更好的溝通方式與柔軟的身段,成為一個出色的領導者。那怕這兩年他無法帶領湖人打出好成績,也可以為日後重建打下不錯的基礎。至於他是不是湖人隊的毒瘤,是不是實力只能排在NBA球員的第40位,我真的不認為這種討論有任何的價值。

     

    與此同時,Steve Nash因傷也宣告整季報銷,看起來會直接宣佈退休了。整個96黃金一代,Ray AllenJermaine O’Neal都不確定是否會再戰,若他們不再打,那麼只剩Kobe一人獨自在NBA裡奮戰。如果他再遇到像上季一樣的大傷,提前退休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不過,在Abbott文章中也講到,Kobe的狀況,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好,我對此論持保留態度,因為他是Kobe,除非他斷條腿或斷隻手,否則我不會把「不可能」這三個字用在他身上。

     


     

  • 如果井上雄彥今日重畫「灌籃高手」會有什麼不一樣?

    日前Jordan Brand出了櫻木花道10號的Air Jordan六代,就是櫻木用30元「搶劫」來的那雙球鞋,使很多「灌籃高手」迷又開始回味這部經典的漫畫。當然,因為這部漫畫也開啟了我對日本高中籃球的興趣,而且去日本採訪過,那已經是七年前的事。以前台灣還有國際高中籃球邀請賽,會請日本的高中強隊來,但也很久沒辦了。因此對日本高中籃球的認識,球迷們大多也停留在這部經典漫畫裡。

     

    為什麼Jordan Brand會特意為一個漫畫中的人物出雙鞋呢?我想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灌籃高手」的影響力太大,大到超出井上雄彥的預期,沒想到這部漫畫在兩岸三地會有如此大的影響。二是Jordan本人與日本Nike的關係一直不錯,甚至很多日本的籃球迷,還停留在Jordan那個時代。因此這次的合作,光就鞋的部份不是我的專長,但對於許多球迷來講,這應該是不錯的回憶。

     

    我在10年前,也就是2004年,洛杉磯NBA全明星賽的時候,曾經在球員通道中碰到井上雄彥老師一次,而且還合了照。但後來那張照片在家裡收東西的時候不知道遺失到那了,現在想來有點遺憾。很多球迷也問我,如果井上雄彥再畫「灌籃高手」,現在的版本跟以前會有什麼不一樣呢?我想,會有很多的改變。要知道「灌籃高手」連載的時候是1990年到1996年,當時的日本高中籃球,可能是那個樣子的,只是用了點誇飾的手法(山王跟湘北那場扣籃的次數比職業比賽還多,這太扯了);今日的日本高中籃球,就很不一樣了。

     

    ●如果井上雄彥再畫「灌籃高手」,櫻木要對抗的內線球員將是一批黑人或中國球員:

    188cm打大前鋒,除非是放到東南亞去,否則簡直就是開玩笑。並不是說不能打,台灣的HBL高中聯賽霸主能仁家商,中鋒也不過190cm。現實中不是不可能,如果對抗的都是日本人,那也就罷了。而現今的日本高中籃球,很多學校都有外籍學生,也就是一些黑人球員或中國球員。這個風氣在90年代時還屬鳳毛麟角,現在很多日本高中都有,這已經改變了日本高中籃球的生態。所以不管是赤木、還是櫻木,碰到這些身材高大且彈性不錯的非日籍球員時,就更吃力了。說不定還有混血球員,而這些人大多是打內線。

     

    ●如果井上雄彥再畫「灌籃高手」,牧紳一這種類型的控球後衛,在日本其實是沒有的:

    一直到今年的Nike亞洲訓練營,我才看到第一個身材、外表與身體對抗性很像牧紳一的日本控球,。日本的高中控球,絕大部份都是矮、快、準,但強力後衛很少見。我猜想牧紳一的原型可能是Magic Johnson,但現實上,日本高中這種控球幾乎見不到。

     

    ●如果井上雄彥再畫「灌籃高手」,「山王工業」的全國霸主將不存在:

    「山王工業」的原型是日本的傳統高中籃球名校能代工,但現在的能代工已經不行了,處境與風格,倒像是湘北在IH賽裡首輪碰到的對手豐玉。他們依然是很快,但是已經制霸不了日本,現在的日本高中籃壇是標準的戰國時代。

     

    ●如果井上雄彥再畫「灌籃高手」,流川楓可能會比較像Kobe,但誰是LeBron James?誰又是Kevin Durant?現在NBA球員的角色風格比當時要豐富得多,只是不知道井上雄彥會不會喜歡Allen Iverson而塑造一個這樣的角色?

     

    ●如果井上雄彥再畫「灌籃高手」,森重寬這個角色不會是這個樣子的。現實日本高中籃球中,超過200cm的球員,不是笨蛋就是瘦子。像竹內兄弟這樣的簡直就是奇蹟,還有像最近去美國打NCAA201cm前鋒渡邊雄大,本質上也不是強力中鋒。日本根本沒出過統治級別的強力中鋒,那不是他們的籃球風格,中鋒大多是輔助、策應的角色,這點與台灣籃球的風格是一樣的。

     

    ●如果井上雄彥再畫「灌籃高手」,可能他對谷澤的結局會有很大的改變,畢竟他自己的基金會。他其實心底是鼓勵球員留美的,但是並不希望年輕球員盲目。傳聞井上雄彥基金會對於過去送球員到美國深造的結果不是很滿意,也考慮送球員到歐洲去試試,尚不知真假。但是以一個漫畫家,對本國籃球的那份熱愛,這是很了不起的。

     

    二十年了,日本高中籃球出現不少變化。我也只是猜測,井上雄彥如果今日再看看日本的高中籃球應該會有不同於以往的想法跟靈感。唯一不變的是:「灌籃高手」的經典,伴隨許多人的青春記憶,也許一代人,甚至兩、三代人都會為此著迷於籃球的,這也許才是井上老師畫這部漫畫的真正理由吧!

     

     

  • NBA到底打幾場例行賽為好?

    NBA自從1967-68年開始,例行賽改為82場比賽,一直沿用到現在,比我活在這世上的時間還久。最近NBA曾在季前賽試行單節11分鐘,但包括LeBron James等球員卻認為,與其縮短比賽時間,不如縮短球季場數。那麼,究竟NBA一季例行賽打82場,是多了點嗎?

     

    這樣算吧,一個NBA球員如果全勤,除了在季前賽他要打個六、七場外,再加上例行賽82場,如果運氣不錯,球隊打進季後賽,可能又要打428場季後賽。我們取著折衷數也要打十多場。換句話說,一個身強體健的球員,一年要打NBA強度的比賽高達100場之多。如果還發神經去打夏季聯盟,或者入選了國家隊,那就更多了。這都還沒算熱身賽、或者額外的慈善賽什麼的,說NBA球員很忙,一點也不為過如果身體頂得住的話。

     

    那麼,當初NBA為什麼要打82場例行賽?在1967-68年的時候,正好是ABA進入職業聯盟與之競爭的時候,但彼時NBA已經有打了80場以上,從過去到現在,他們比賽的場數一直不少,而ABA的例行賽也有78場。當時的電視轉播權利金還沒那麼高,主場賣票就是收入來源大宗,能多打就多打。後來隊數增加了,球迷也想看些新鮮的對戰組合,這個場數就定下了,然後再慢慢調整,一直到現在NBA已經30隊了,也沒有必要再去動它。

     

    而現在,NBA有沒有可能縮減比賽場次呢?我看很難。

     

    首先是贊助商與轉播單位的投入,他們當然希望達到最大曝光程度。比賽減少,球季縮短,他們的權益就會受損。所以我看不出NBA有任何同意減少比賽的理由,何況還是目前美國職業運動中,平均年薪最高的聯盟?何以以前球員沒抱怨,現在的球員就變得更草莓了呢?再者,如果NBA一季只有65場到70場比賽,這些球員的年薪拿這麼高,合理嗎?所以我不認為NBA會因此縮減球季,即便減少,頂多也是一兩場,最多到四場,也就是少掉一週的賽事。減少賽事,或減得太多,恐怕贊助商跟轉播單位跟NBA都要重新談合約了,所以NBA怎麼可能因為少數幾個球員的抱怨就把規則改掉?

     

    然而,如果真要從這部份動手,我個人是認為,季後賽從首輪開始就打七戰四勝,沒什麼必要,還是五戰三勝刺激點。但嚴格來講,七戰四勝也有好處,所以我並不主張縮減賽程;就算要刪減例行賽,湊個整數減到80場也差不多了。以部份球員的意見來看,減個三、四場沒有什麼意思,那還不如就維持現狀,因此我不認為NBA對此會有任何動作。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NBA球員賺錢並不容易,也不是躺著數鈔票的。打那麼多場球,要維持高峰,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訓練與生活要保持充份的自律,否則不可能長久。即便是LBJ抱怨,要當聯盟第一人,這種苦和累,還是要吞下去。

     

     

  • 錯誤的結論導致錯誤的政策

    據說,SBL日前做出決定:季後賽將取六隊晉級。我聽到這事,想到好久沒看SBL了,現在是幾個隊?還是七隊,然後取六隊打季後賽?

     

    我突然精神有點錯亂。

     

    大開季後賽之門的理由是什麼?據說是想要增進票房。要我說的話,這就是個蠢招,因為SBL票房低迷的原因根本不在於此。七隊有六隊可以打季後賽,你能期望例行賽的時候能打得多精彩?反正我只要消滅最後一名的球隊就可以了,例行賽的時間,你會看到很多球隊慢慢練兵,反正光是練兵也不見得不能打進季後賽。球員的態度呢?那種可能失去季後賽資格的緊張性呢?你能指望在新賽季的SBL裡能看到嗎?做這提議的人是不是腦子被驢踢了?還是地溝油吃太多了?你問任何一個球迷都不會想出的腦殘點子,偏偏SBL做了,實在令人費解。

     

    一個聯盟在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一個問題的出現,要是提出的解決方式是錯誤的,那麼結果不但會適得其反,反而會是球迷失去對聯盟的信心。像七取六這種決策,就是一廂情願,根本就沒有去了解為什麼球迷不肯走入球場的真正原因,而是想用政策來達到效果。凡是想用一項政策就達到改變現狀的決議,基本上大多是不經大腦思考的爛決定。我不知道他們認為七取六打季後賽可以促進票房的依據是什麼,但如果認為這樣就可以使票房變好,那就是大錯特錯。

     

    我只問一句就好:有沒有把SBL當一項事業或一間公司在經營?如果沒有,就想靠手頭資源吸引球迷,變些奇奇怪怪的政策出來,球迷都不是笨蛋。如果真的有認真去考慮經營下去,從週邊球場環境到球隊與球迷之間的關係拉得更近,我們才有資格去談票房。現在SBL的經營處境並沒有隨著中華隊在國際賽的成績變好而更好,這兩者本來就不是正相關的。問題出在那?麻煩主事者費點腦子去想,就算我用蹲馬桶的時間去想都不會想出這種餿主意,但SBL還真的想這麼幹?真是天下奇聞。我認為他們根本也沒有好好去思考SBL現在為什麼會票房低迷,也沒有去認真去調查研究球迷到底想看什麼、要什麼?如果有,他們就不會做出這種令人噴飯的結論,然後提出這種飴笑大方的政策。

     

    這表示在思考SBL問題的時候,並不反躬自省,想用簡單粗暴的政策改變企圖達到某種程度的效果,這就是不經大腦,失敗是必然的結果,而且活該。我不知道SBL對我有什麼吸引力,從例行賽就開始熱身賽的聯賽,有什麼可看的?

  • 雖敗,但仍令人高興的結果

    5859,中華隊最後絕殺失敗,1分飲恨,也退出了今年亞運會的比賽。人在北京所聽到、看到的,可能跟大家在台灣看到的不一樣。坦白說,對於結果,我是既高興又意外,即使中華隊沒進八強,那種興奮的感覺,跟之前三連勝中國隊還是一樣的。

     

    這場球讓我有吐了一口惡氣的感覺。之前的三場勝利,我那些大陸朋友們都有藉口:因為多了個Davis。但當不使用Davis的中華隊還讓中國男籃幾乎落敗的時候,他們不講話了。整場比賽,我的一些大陸同行朋友認為,中國隊表現有些「用力過猛」,這四個字應該說是很恰當的形容。太想在這場比賽復仇,而且還想大勝。但實際上,很多的客觀因素並不是那麼回事。

     

    中國男籃對於這次兩岸大戰的準備,其實是很充份的。據了解,中國隊教練宮魯鳴,在瓊斯杯期間還派人到台灣情蒐這是以往都不會幹的事。宮魯鳴也把中華隊列為重點的對手之一,所以沒有所謂的「輕敵」之說,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如果有,那也就是前一場中華隊對哈薩克那一場敗仗,使中國隊覺得中華隊「應該沒有這麼強」的感覺。再加上雙方在沒有歸化球員的情況下,中華隊幾乎每戰必敗,這種心理因素使中國隊的這些年輕球員,就非常想迅速擊潰中華隊,這種急躁的心理,也在比賽中的一些犯規累累表現出來。

     

    兩岸籃球的天平就此拉齊了嗎?若你這麼想,就代表對中國籃球一無所知。兩岸籃球還是有差距,畢竟在人才上的差距,我們難以彌補,即便找來歸化球員,也只是把雙方的實力拉近。不過在國際賽上,勝負就沒有那麼絕對了,為什麼?因為中國男籃有個致命性的缺陷:教練。

     

    我指的教練因素,並非中國男籃請的教練比台灣差,而是他們的制度問題。最近帶領中華隊打贏中國男籃的,許晉哲贏了兩次,Otis教練贏了一次。以這次的中華隊為例,陣容當中,有半數以上是許晉哲的子弟兵,光再興出身的就五個,再加上葛記豪、蔡文誠兩個璞園的球員,正所謂「兵將相習」。球員對教練很了解,教練對球員也很了解。就算有一天許晉哲不帶中華隊了,可能的繼任人選也會是Otis教練,他也在SBL執教,對台灣球員的了解也會很多。

     

    但是中國男籃就不一樣了,不論是現任的宮魯鳴還是前任的希臘教練揚納基斯,都不是CBA聯賽的教練,對於現在這批球員,雖然集訓時間長,但光是要花時間彼此了解就要耗掉不少時間;要重新整合各人的基本動作與觀念,又要花掉不少時間。相比之下,再前一任的美籍外教鄧華德本身就在CBA聯賽裡任教,他對這些球員的能力與性格也比較能掌握,因此鄧華德在的時候,即便沒有姚明,他在亞洲比賽裡也沒輸過。我曾經私底下向中國男籃的重要人士中了解到,未來中國男籃的組成,將避免「若非特別情況,一個CBA俱樂部將不會在中國隊佔有超過三人」。之所以會這樣,因為中國男籃過去是廣東隊獨大,結果反倒造成了一些主力隊員在聯賽過後有厭戰的情緒,甚至在國家隊裡變成小圈圈。但如果採取這種新的選人,那麼教練的人選就必須是對CBA聯賽裡的球員相當熟悉,否則就難以掌握。

     

    換句話說,如果中國隊不能在教練一職上比較有個定性和耐性,總是有那種一輸球就怪教練、喊著換教練的習慣,情況就會變得很棘手。但以宮魯鳴在中國籃壇的資歷與地位,想拉下他是很難的,他自己不想幹卻更有可能。宮魯鳴曾中國女籃隊的教練,這次接手中國隊根本是臨危受命,如果他那天說累了不想幹,不是沒可能。

     

    但如果這支中國隊一直給宮魯鳴帶一段時間,情況會有所不同。以我所知,他的任期至少是到2015年亞錦賽,亞錦賽如果中國隊衝冠失敗,他就真的會下來。依目前的輿論狀況,不管中國隊現在打得怎樣,從上到下都會全力支持宮魯鳴繼續帶隊,所以今年中國隊還不夠成熟,明年還會變得更強,這是可以預期的事,但壓力也是很大。

     

    雖然這兩年來,中華隊在面對中國隊時,取得不錯的成績,也大大的激勵了台灣球迷。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問題,包括需要面對換血的現實,這短暫的持平態勢只能說明中國籃球正在陷入自我的混亂當中,如果我們不能自立自強,持續進化,日後大比分的差距還是會出現。所以高興一下子可以,自我膨脹就很不實際了,我們還是得持續朝正確的腳步繼續前進,這幾年我們走的方向是很好的。

     

    經過這兩年,台灣曾經有過的「黃金一代」,如田壘、曾文鼎、林志傑、楊敬敏這一批球員,能量也慢慢消耗得差不多了,他們最多也就是打到明年的亞錦賽。而新陳代謝是必須的,而且看起來必須加速了。他們比較幸運的是,有些未來中華隊的接班人早早的就擺脫了「恐中症」,這是好事,增強他們在國際賽間的自信心與戰鬥力,應該是時候了。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24年4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