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該重新思考台灣在亞洲籃球定位的時候

    在前一陣子的亞洲杯預選賽中,中華男籃在主場拚盡全力,最後才氣力放盡輸給紐西蘭國家隊20分,然後幾天後卻在菲律賓客場慘敗53分,菲律賓正好double。在我記憶中,沒有輸給菲律賓這麼多分過。剛剛才輸給紐西蘭展現拚勁的那種感動跟希望,一下子隨著這50分以上的大敗,煙消雲散。

     

    是時候來面對一點現實:台灣籃球,指的是男女籃成年國家隊,到底在亞洲是什麼樣的水準?明確的瞭解這件事,未來想要更進一步,或者說打掉重練,你也會比較有依據。免得再出什麼突破下限的成績時,你心理上還不至於不能接受。

     

    ●女籃:令人崩潰的2023

     

    先從比較好分析的女籃開始:去年最令我無法接受的一場敗仗,是中華女籃居然輸給菲律賓。前四沒了還算正常,被打到降級,說什麼都覺得太扯了。好些朋友問我這什麼情況,我那裡知道?

     

    必須先說,近年來FIBA的「濟弱扶傾」的歸化政策可說是大幅放寬,放寬之後,許多國家歸化球員變得更為容易。只要有錢,有人願意,血緣關係什麼的都無所謂,所以台灣女籃長期停滯不前的情況,突然之間就變得很嚴峻。台灣女籃現在在亞洲到底是什麼水準?撇開紐澳,正常來說,應該是亞洲老四,位列中日韓之後。但這有個前提:北韓要是參加,我們恐怕還得掉一位。現在好了,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本來我們不放在眼裡,但是當人家有了歸化後,情況就不同了。比上不足,比下不穩,其他強隊都沒有我們缺點那麼大,後面的想要找個倒楣鬼咬著打,不逮你逮誰?

     

    女籃要搞歸化的話,威力比男籃強多了,而且更容易。也就是說,台灣女籃早就該開始考慮啟動歸化程序,尋找適合的人選,會有機會更上層樓;但同樣的,一些比我們弱的國家找到歸化,也照樣具備擊敗台灣的可能性,這次會輸給菲律賓,正是最好的例子。台灣女籃的弱點太明顯了,出個能拿3515個籃板的中鋒就可以把我們打趴下,亞運會北韓205cm的朴津阿一人就把我們打爆了,你說我們練這麼久,投資也不少,是不是跟傻子一樣?

     

    台灣女籃的底子其實還不錯,大概也沒想過有朝一日居然會被降級,但當這天到來時還是令人吃驚,說難聽點。我感覺女籃圈太過沒有危機意識了。每年就這樣打這樣過,國外變成怎樣也迷迷糊糊。我曉得台灣女籃現在的生態稍微有點變化,但是長期以來,台灣女籃球員缺乏勇敢走出去的人。去也是去中國WCBA,我們更需要到日本、美國或是歐洲長長見識的球員。按台灣現在的女籃環境,已經到了頭了,再練也就是那個水準,台灣女籃球員的質其實並不差,只是更需要走出去跟引進來。日本並不比我們高多少,但她們就是可以打出很強勢很有對抗力的籃球,打世界一級強隊都沒再怕的,甚至自己就已經是世界強隊。我們弄個歸化球員頂多只能確保我們不降級,而女籃的問題,還有更多深層的事情必須做。而球員光在台灣打,根本提升不了對抗力。

     

    ●男籃:飛速下沉,至少還要再亂一陣

     

    台灣男籃在FIBA的國際排名已經掉到70名以後,說句不好聽的,是不是有資格打亞洲杯都難說。這是危言聳聽嗎?絕對不是。2013年是台灣籃球的高光時刻,從此之後,聯賽也好,國際賽競爭力也好,就一路滾下坡。講白一點,當那批去打CBA的球員如林志傑、曾文鼎等人紛紛老去、一個個退出國家隊後,雖然還有劉錚、陳盈駿、林庭謙、胡瓏貿等人也在CBA鍛鍊,但是人數遠遠不夠。更嚴重的問題是,原本台灣就不該有那麼多職業隊,然後三個聯盟十多支球隊讓整個聯賽水準嚴重下降。嚴重下降的結果就是,你聯賽正常的表現上,都得靠洋將支撐,本土球員的戰力大降。

     

    近兩、三年以來,台灣本土聯盟入選的國手,我指的是沒打過CBA的,在外戰的攻擊力可說是低得可憐。十年以前,SBL聯盟自產的球員尚可分擔相當的進攻重任,現在則弱得像步槍打坦克。進攻上仍要仰賴歸化球員和阿巴西,或者在CBA的球員。這說明什麼?近幾年的大職籃聯盟時代不但沒有增強球員的實力,反而因為球隊增多、強度稀釋,本土球員變得更好混了。說難聽點,有些球隊打出來的那種球賽品質,跟甲組球隊差不多。職業球賽業餘化,只是空有職業之名,而且國家隊陣容連一半能打的都快叫不齊,國際賽場上能不輸嗎?

     

    這種現象,不用我講,有眼睛的球迷都看得到。我雖然不認為職業球隊一定要國家隊的成績負責,但是你的職業隊無法支持國家隊的時候,別人怎麼相信你的職業聯盟能看?

     

    眼下台灣職籃這種問題還會延續一段時間,你也不能指望賀丹賀博兄弟能有多 大的程度來打中華隊,還沒等他們來,中華隊都可能被淘汰了,它們可能會在2月、11月這種時間來為中華隊打比賽嗎?不論他們未來發展如何,至少大學畢業前不可能在這種時間來。FIBA現在這種比賽制度,就是考驗每個國家的本土聯賽球員的實力,打CBA的尚且能叫回來,但萬一有傷呢?

     

    現在三個聯盟跟籃協總算知道急了,再這樣搞下去,會危及聯賽票房,還開會要組「最強中華隊」,我也不潑冷水,目標就是打贏香港不翻船,至少要拿到亞洲杯的門票,其他的以後再談。但光這樣就行嗎?大家看的都是歸化誰的問題,而光靠歸化能贏嗎?現在可不是2013年,現在的中華隊更不是一支穩定有組織的團隊。

     

    ●籃協之罪,在於從不做長遠規劃

     

    如果放諸鄰近國家的籃協,你可以發現,台灣籃協的領導者,專業度是最低的,低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尤其是理事長和秘書長,這兩個位置照說是需要擘劃台灣籃球未來的藍圖,不要講十年,那怕是未來五年、三年,連蛋也生不出來,每年就想著打瓊斯杯,好像除了這個比賽沒有東西能讓他們興奮。有時很多大陸球迷來跟我抱怨他們的籃協如何如何,我說你們好歹是有心做點事情,只是辦砸了,我們這活像個晉惠帝,阿斗都比他們強,我是毫不指望這兩位的。

     

    籃協要做什麼事情?如果手上有管理跟訓練國家隊的權責,那麼不是應該規劃國家隊未來這些年要怎麼走嗎?我絕對相信,我們的球員對於打中華隊是存在一種榮譽感的,但是如果中華隊的組訓跟兒戲一樣,誰願意去打必敗、徒勞的比賽?籃協現在已經喪失對職業聯盟的約束力,管不了未來職籃的發展,他們能管到的只有國際賽而已。有人提出國家隊可以採公司制,一個專責機構來管理。提議很好,但現階段籃協的人有能力嗎?再者,你能把管理和訓練這兩件事從籃協手上剝離,那要籃協做什麼?就只剩一個上班打卡領薪水的空架子?就算有體育署或是立委關切,但也只能在組訓與後勤保障問題多著力,這本來都是籃協應該要做好的,我們缺失的何止是這些?

     

    不僅是球員的能力問題,還有教練。我就沒想明白,台灣缺教練嗎?基層可能不缺,但真到成人級別的,搞不好真的缺到冒煙。事實就是從許晉哲之後,中華隊的教練成了很大的難題,你必須專職。不論你是帶職業隊還是大學隊,本土國家隊教練只有微薄的津貼,帶中華隊的動力缺缺,這也就算了,還會影響到自己球隊練球的話就更不樂意了。若是這樣,不如請外教,但外教很難保證不產生水土不服的情況,而且長久下來,本土教練能帶國家隊的居然打著燈籠也難找,這就是惡性循環。

     

    ●我們該如何看台灣籃球現在在亞洲的位置?

     

    如果照現在的情況持續下去,台灣男女籃到底在亞洲是什麼位階?女籃的話,五到八名之間,而且不小心就會降級,那還必須祈禱北韓不參加。不歸化球員,我們就得每次比賽都提心吊膽,這就是現實。台灣女籃在國際上的地位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我們自己太遲鈍,被降級簡直奇恥大辱。

     

    男籃,正常在亞洲的排名就是915之間,也就是三流到四流左右。弄得不好,那天輸給關島、蒙古、印度甚至香港,都不是什麼好驚訝的事情。如果我們跟菲律賓的差距已經到50分以上,弄到沒資格去參加亞洲杯的比賽會很奇怪嗎?我可以先打預防針,免得到時候弄得球迷抓狂。

     

    我沒有辦法像有些人想得那麼樂觀,或是沉湎於過去中華隊曾經有的成績,時代不同了。台灣男女籃的底子都不能說差,人才除了高個外,其他也不能說沒有。但基層很好,上層亂七八糟毫無規劃,下面的人看著無力,上面的人還在搓湯圓,這就是台灣籃球現在最大的困境:沒有計劃,沒有願景,沒有執行力,走一步算一步,能不被淘汰嗎?

     

    要面對現實,台灣籃球現在在國際賽上的位置就是這麼差,知道什麼位置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去改變現狀。從2013年以後,台灣籃球整整睡了十年有餘,我們已經浪費了太多時間,該做的事情太多了。我甚至有種想法,不如爛個幾年重頭練起,也比垂死打一針,然後又不死不活的好。但真要這麼做,需要多久?大家能接受嗎?

  • 紐西蘭國家隊的水準如何?

    由於我曾經在紐西蘭住過一年,對這個國家很有好感。他們的籃球實力,在世界上也算還不錯,大致上在中游水準。之前瓊斯杯也曾經邀請過紐西蘭參加,他們賽前會跳戰舞Haka,相信也會留給球迷一定的印象。那麼這次來的這隊,實力如何?

     

    紐西蘭男籃國家隊又名「Tall Blacks」,跟他們出了名的橄欖球國家隊用的「All Blacks」是引申而來。之前最好的國際賽戰績曾在2002年打到世界杯男籃賽第四名。去年的世界杯,紐西蘭小組賽跟美國、希臘、約旦分同組,輸給美國、希臘但擊敗約旦,在後段排名中又輸給墨西哥、擊敗埃及,最後兩勝三敗,排在所有參賽球隊的第22名,還有打奧運落選賽的資格。

     

    由於紐西蘭球員大多自小也有接受橄欖球訓練,身體很結實,動作也很兇狠,對抗性很強。雖然這個窗口期來台灣比賽大多是他們本土聯賽(NBL,與澳洲一樣)球員,充其量只是二軍,但實力還是不容小視,在中華隊之上是可以預期的。我曾經在紐西蘭現場看過他們的職籃,非常的local,很像是跟社區球迷打成一片的活動,但最能打得大多在澳洲的NBL。紐西蘭這次召集了14位球員參加這個窗口期的比賽,老的小的都有,但主要是訓練年輕球員比較多,大致如下;

     

    Taylor Britt, 6-21996年生Canterbury Rams(NZ NBL)

     

    去年世界杯國手,不過沒什麼表現。這次應該是陣中主力控球,很穩的後衛。上季在紐西蘭NBL場均9.54.0助攻。

     

    Walter Brown, 6-32003年生,Tasmania JackJumpers(澳洲NBL)

     

    去年也是世界杯的國手,但沒有什麼表現。現在才21歲,當作是年輕選手磨練。

     

    Tobias Cameron, 6-51999年生,Taranaki Steelformers Airs(NZ NBL)

     

    教練的兒子,在NCAA第一級的Abilene Christian大學打先發,去年大四畢業場均9.94.4籃板,只是這學校也不是很強。2017年他也是紐西蘭U19的球員,今年回到澳洲NBL打職籃。

     

    Max Darling, 6-52000年生,BNZ Breakers(澳洲NBL) / Canterbury Rams(NZ NBL)

     

    這也是個奇人,是個黑人,但不知道從那找來的,原國籍是羅馬尼亞,15年入籍紐西蘭,然後放到克羅埃西亞打球。19年曾代表紐西蘭打世青賽,13.79.3籃板,表現不錯。20年到澳洲NBL打球,但實力和身體都不行,後來召回紐西蘭NBL鍛鍊。上季有12.85.3籃板的表現,算是籃板很好的一名鋒衛球員。

     

    Dan Fotu6-81999年生,BNZ Breakers

     

    前年才從美國NCAASt. Marys大學(Patty Mills的學弟)畢業的前鋒,上季在NZ NBL的富蘭克林公牛隊有17.86.7籃板的表現。這一季轉到澳洲NBL的破壞者隊。

     

    Juluis Halaifonua 7-02006年生,NBA Global Academy

     

    是個值得注意的球員,目前僅17歲的黑人,尚未打職業賽,在NBA學院磨練。這次紐西蘭帶上他頗有見見世面的意思。

     

    Tyrell Harrison7-01999年生,Brisbane Bullets(澳洲NBL)

     

    紐西蘭新生代的中鋒,17年世大運的時候曾經來過台北。今年轉到澳洲NBL去,目前9.66.2籃板1.4阻攻,表現很不錯。

     

    Izayah Mauriohooho-Leafa, 6-21996年生,BNZ Breakers

     

    去年世界杯國手,在世界杯表現很好,五場球12.83.0籃板3.6助攻2.2抄截,可說是紐西蘭的劉錚。他是吳永盛的校友,沙加緬度州大畢業的球員。世界杯隊埃及一戰還攻下27分,小組賽對約旦也拿了23分,算是目前紐西蘭陣中的主力。

     

    Alex McNaught6-12002年生,BNZ Breakers (澳洲NBL)/ Nelson Giants(NZ NBL)

     

    紐西蘭新生代控球,去年在尼爾森巨人隊(NBL)表現不錯,9.24.1助攻的表現,防守也很積極。今年移到澳洲NBL去,這是當潛力股在看待了。

     

    Jordan Ngatai6-71993年生,Tampereen Pyrinto(芬蘭聯賽)

     

    去年世界杯國手,世界杯五場球5.22.0籃板,和張宗憲是校友,BYU-Hawaii的畢業的球員。今年在芬蘭聯賽打得還可以,場均11.43.4籃板,外線相當好,預計是主力。

     

    Dion Prewster6-51990年生,目前沒有打職業隊,老將回歸

     

    這人上次打紐西蘭國家隊已經是2011年了,球技很不錯,2022年在澳洲NBL發展,但不知為何停賽了一年。今年他又復出了打國家隊,2022年也代表過紐西蘭打世界杯亞洲區資格賽,對菲律賓那兩場分別得了20分和15分。

     

    Ethan Rusbatch6-51992年生,Franklin Bulls(NZ NBL)

     

    2019年在中國打世界杯的國家隊老將,2022年打世界杯亞洲區資格賽時表現不錯,有12.42.5籃板的水準。

     

    Sam Timmins6-111997年生,Sydney Kings (澳洲NBL)

     

    上季還在NZ練級,今年轉到澳洲去。籃板很不錯,在紐西蘭時是本土聯盟最好的中鋒之一。

     

    Tom Vodanovich6-71994年生,Tasmania JackJumpers (澳洲NBL)

     

    這位原本是在菲律賓打球,後來轉到了澳洲NBL的球隊打球,經驗豐富。2022年他打世界杯亞洲區資格賽時417.38.3籃板,算是老油條了。他很有可能是這屆紐西蘭國家隊的得分主力之一。

     

    Head Coach – Pero Cameron

     

    對國際籃球比較熟的球迷應該對他不陌生。Cameron就是2002年紐西蘭奪得世界杯四強時的最佳五人之一,而且進入了FIBA的籃球名人堂。可說是目前紐西蘭國內籃球界最有聲望跟資歷的人物。

     

    這次來台灣的最後12人上場會是那些還說不準,但從這個14人陣容來看,3個去年世界杯的國手;主要都是在紐西蘭、澳洲聯賽的球員為主,整個隊充其量就是紐西蘭的二軍。紐西蘭本土聯賽沒甚麼可打的,好一點的年輕球員會到NBL去打。像BNZ Breakers就是專培養紐西蘭參加澳洲NBL的球隊,還有的會跟其他澳洲NBL球隊簽約。以中華隊現在的情況,籃板被爆是可以預想的,會打成怎樣,我真的不太敢想。

  • 2023,台灣職籃由盛而衰?

    就我記憶中,台灣籃壇從來沒有過這麼糟糕的一個修賽期。打垮自己的,是接踵而至的負面新聞,從七月一直到現在就沒停過,國際賽打得再差都沒有這麼糟糕。每天早上起來,沒消息就是好消息,簡直沒完沒了。到SBL裕隆隊這個假球事件,你認為是終點嗎?

     

    不,後面可能還有。

     

    也許你會說,SBL不是職籃,跟職籃有什麼關係?可社會不是這樣認定的。SBL跟裕隆隊又不是台灣籃壇的新生兒,連我不看籃球的父母看到這新聞,都忍不住要問我兩句怎麼回事。這反映了一個現實:台灣職籃的形象,正處於風暴中,而且嚴重下滑。這牽動的已經不僅是SBLPLGT1都會受到波及,這是個連動的效應。很快的,我們就會看到這種效應反應在球場的票房上。

     

    台灣職籃的利多因素已經出盡,林書豪再能打,退休也就是這一兩季的事情。到時台灣的職籃賽場上,還有什麼可吸引人之處?靠啦啦隊嗎?SBL有假球,誰敢保證其他兩個聯盟就沒有?球迷失望之餘,其他聯盟真的不會被影響到嗎?

     

    回台灣已經快兩年了,我對籃球卻有很強烈的疏離感。除了NBA外,偶爾看看高中和大學的比賽外,兩個聯盟的職業賽我沒到現場看過,籃協主辦的比賽更是被我拒看了。主要是當烏鴉當久了,不想看到的人、不想看到的事情還是眼不見為淨。這兩年我花在圍棋的時間比籃球還多,培養下一個許皓鋐或是黑嘉嘉都不錯。我就想在一旁看看,台灣的職籃想走向何方?

     

    結果,眼見的三個聯盟,不約而同的都出大事:PLG執行長下台換人,然後整個聯盟經營方針從公司制改成協會制,這是又走回頭路了;T1想跟PLG合,還沒合成,太陽隊就先被幹掉了;就連插管呼吸一般的SBL都出了假球問題。這可真是有出息,不知道是誰喊出「台灣大職籃時代」,這麼多球隊,這麼多球員,還領不等同身價的高薪資,然後國際賽打那樣,你跟我講這是什麼「大職籃時代」,欣欣向榮嗎?假的,跟泡泡一樣一戳就破。有多少人想趁這幾年撈一票就走?我之前還樂觀的預期,這種榮景還能有個三、五年,現在才第幾年就開始走下坡?

     

    我不想唱衰,但有句話非常有道理: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這意思是說,一個國家要衰弱、滅亡的時候,會有反常的事情發生。為何我說是有道理的話?這不是迷信,而是一個國家要走下坡的時候,它的價值觀會發生錯亂,不該有的事情有了,不該出現的人出現了,這放在任何一個社會組織上面依然適用。荒誕的事情一多,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時,人們對荒誕的事也習以為常,你還能指望他還會欣欣向榮?

     

    同樣的,一個社會組織,不論是公司,還是一個球隊,一個職業聯盟,當他們要吹響熄燈號的時候,也不會沒有徵兆。真正偶然、突發的事件使他們結束的事情是比較少的,絕大部分都會有一個能看得見的過程。如果沒有過程就毀滅,就表示底子根本不夠,連燃燒都只是一瞬間。

     

    以今年台灣職籃所發生的這些事來看,我敢說,就是個徵兆。如果不能體察這些徵兆所帶來的意義跟警訊,又不能有效的解決,它還會一個接一個的爆出來。我不關心你洋將用幾節幾人次,這都是好解決的技術問題,我只關心未來這五年十年,這個職籃聯盟打算怎麼走下去。

     

    但我還能看到這未來五年十年嗎?善自珍重吧!

  • 職籃聯盟大合併,是時候嗎?

    台灣目前有三個籃球聯盟,其中兩個是職業的,一個是準職業的,三個聯盟加起來一共是16支球隊。以台灣的市場來說,怎麼看都太多了。合併是遲早的事情,但問題來了:現在是時機嗎?

    我不知道,為何要急著討論合併的事情。 

    PLGT1SBL,我們若撇開SBL不談,PLGT1在行銷經營理念上,其實根本不同。如果沒有辦法統合這種差異,我看不出來有什麼立即合併的必要性。弄不好,「呷緊弄破碗」,大家一起完蛋。說政府要介入,我覺得更搞笑,政府是要介入什麼?介入的點在那裡?強迫合併?莫名其妙。政府最好不要介入這種事情,你可以當推手,大家都有意願的時候去推一把,但不是自己來主導。如果政府受到某些球隊的壓力來推動,最後大家玩倒了,你也責無旁貸。

    現在看起來,PLG是目前不想合併的,T1是想合併的,SBL說不定也有球隊也想。但當初T1不就是因為有些球隊不符合PLG的一些原則而沒能進入,然後自己拉一個聯盟打。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個聯盟的永續發展問題。老闆投資球隊的理由可以不一樣,但是一個聯盟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就是「永續經營,共同獲利」。說到底,如果球隊的老闆希望聯盟照他們所希望的遊戲規則玩,而不是他們照著這個聯盟的遊戲規則玩,那這個聯盟也長不了。我以為台灣籃球圈的人士對於20多年前中華職籃CBA的倒台認識是很深刻的,現在看起來,驚弓之鳥還有,吸取教訓則未必。

    合併意味著什麼?並不只是把盤做大,也意味著毀滅。1976NBA合併ABA的時候,七支ABA球隊只有四支加入了NBA,也就是說只有這四支通過了NBA的要求與考驗,你才能進來,另外三支就再見了。合併的要求條件,不是以球隊的實力水準為標準,而是以商業經營規格為標準。也就是說,我比較信服PLG目前的模式,要有個主場,要有個行銷團隊,要有主動開發市場的能力。你要是都沒有,想用外力介入分杯羹,合理嗎?以目前台灣的情況來看,合理的職籃隊數量大約就是八到十支,現在都有濫竽充數之感了,所以一定會踢掉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球隊。NBA合併掉ABA只是因為他們規模大嗎?是商業模式決定了這個結果,大家認可了NBA的模式,球隊老闆認可,轉播方認可,廣告贊助也認可,所以選擇了NBA 

    同樣的,台灣的職籃聯盟要是要合併前也會如此,何必要把意見不同的非搭在一起?先讓時間來考驗看看,而不是現在就硬送作堆。

    由於現在PLGT1都還在草創階段,所以我也接受一些溢價高薪或是以前比較看不過去的一些規則,但是經過幾年後必然會進入到一個成熟期(如果能撐到那個時候的話),很多的制度會回歸正常軌道。所以在最後PLGT1要合併前,最好讓雙方各自發展,看看誰走的路是對的,然後再決定到底走誰的路。我個人是反對現階段談什麼合併的,除了一起上車把路都走歪掉,我看不出有什麼好處。說得難聽點,各自玩各自的,再過個兩、三年有一邊不行了,才能知道誰走的路是對的,這個時候再來談還差不多。如果各自都玩得不錯,大家共同繁榮,說不定維持兩聯盟並行也很好。還有一種狀況,就是兩邊都玩得很爛,不變革不行了,這時候可以來談合併。但現在來講,最壞的結果就是一起毀滅,把原本活得好好的一起拖下水。

    其實這種問題很簡單:多從「聯盟」的發展角度去思考,少從「球隊」角度去思考,答案就很清楚了。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2.0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 林書豪能帶給台灣籃球的,不是只有人氣和票房

    林書豪在高雄鋼鐵人的第一場比賽,帶領球隊取勝,自己攻下了216籃板13助攻,現場門票賣光,周邊商品也賣得很好。這第一仗打得很漂亮,當時很多人擔心林書豪是否不是這麼紅了?現在看起來,這些擔心是多餘的。

    台灣的職籃聯盟,可要好好的珍惜林書豪在台灣的時間。不僅是職籃,整個台灣籃球,包括管理層、教練、球員,都需要好好觀察林書豪在台灣這段職籃時間所能帶來的寶藏。要是不好好發掘,那是自己浪費機會。

    一個NBA曾經的球員,而且不是邊緣人、曾經火紅過的林書豪,能帶來的絕不僅於此。他是如何自我訓練的?如何自我調整的?訓練的內容、過程、態度,以及他自身的戰術素養、經驗,對場上的理解。還有,在個人的技術動作等等,台灣球員需要從他身上學的太多太多了,至少一個「職業球員」該做些什麼,我想不僅是鋼鐵人隊的球員,其他的球員可以仔細觀察。別忘了,林書豪還是講中文的,他可以跟你無障礙溝通,這是那個外籍教練或是NBA球員來台灣打球都沒辦法做到的。你要是去問他,他都會很樂意跟你交流,這就是林書豪,你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機會了。我甚至很希望林書豪在從球員退休之後,留在台灣擔任教練,至少可以針對球員做長時間的指導,對台灣球員會有非常大的益處。

    林書豪會在台灣打多久的球?不知道。打完這一季嗎?鋼鐵人隊不能確定未來。我是覺得林書豪選擇來台灣打球有點一完心願之感,尤其和弟弟同場競技,所以不太能確定他會停留多久。但無論如何,那怕只是這半個球季也好,台灣籃球可以從林書豪身上得到的,絕不僅是人氣與票房。如果浪費了,只是享受著他帶來的熱鬧,那會遭到天譴的。

    林書豪看起來是瘦了一點,感覺對球場略有生疏,隨著適應台灣球隊的節奏,我相信他的表現還能更好。他跟其他的洋將不同,洋將需要繳出更強勢的個人表現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林書豪會比較偏重於團隊。換句話說,他會幫隊友成長,這不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嗎?很多球員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差,但是需要一個契機將其點火,這種感覺,林書豪最懂。我以前轉播過CBA比賽看到林書豪與陳盈駿交手後,他們賽後握手時,林書豪還會特別跟他說一些比賽場上的細節或是動作,像是學長教學弟那樣,這種感覺真的是太好了。這一季前半段他們同隊,相信阿駿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到更多。

    我希望大家要珍惜林書豪還在台灣打球的時光,不論是球迷還是球隊。人有時要是不知惜福而惡言相向,到時追悔莫及。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TW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2.0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更多發表 下一頁 »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24年4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1234
567891011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