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開講》第六季SBL總冠軍戰賽後心得報告

第六季SBL總冠軍戰賽後心得報告(一):誰讓台啤輸了球?

By/陳胤嘉(chenyinjia_apple@yahoo.com.tw)

首先,恭喜達欣終於奪下冠軍金杯,努力耕耘終有豐碩成果,對於其他球隊相當具有正面激勵作用;台啤全隊舉隊上下也都將士運命,雖敗猶榮,台啤諸將毋須對於自我表現過於自責。不過關於台啤的輸球,或是達欣的贏球,我都有許多話要說,讓我們重新回顧比賽一次:

開賽一開始的氣勢是在台啤這邊,楊玉明、何守正、許皓程在三分球的攻擊上都有建樹,反觀達欣在第一節前半段不管是在兩分或三分線上的攻勢都無法施展開來,尤其開賽前邱大宗總教練下達全力封鎖台啤的三分球攻勢,看來是完全毫無奏效。但一路走來始終冷靜堅持的達欣球員,在第一節中段逐漸找回手感,讓台啤始終無法趁勢擴大比分差距,雙方在第一節互有領先。

第二節,在我眼裡是關鍵的一節,也出現了台啤教練團在我認為的第一個嚴重失誤。第二節有好一大段時間台啤隊處於得分的空窗期,以致互有領先的局面轉變為比分的差距的逐漸被擴大。為什麼陷入這個得分的空窗期呢?因為台啤的第一號重砲手林志傑無法成功突圍得分。

所有人應該都知道,志傑是有傷在身的情況,傷的地方又是最重要的腳踝,負傷之下突圍的破壞力自然大不如前;在幾次的單打突破可以看得出來,林志傑這樣的打法並無法佔到便宜。除了傷勢之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重點是,志傑的單打突破沒有辦法要到裁判的哨音,好幾個球都是貼了上去然後摔了下來,連續一球、兩球、三球都發生了同樣的情形;但是,沒有看到台啤教練團即時的調整攻擊的方式,只有聽到閻家驊先生在下半場開賽前對裁判的抱怨。

所以台啤輸球是裁判問題嗎?我並不這麼認為,問題在於教練團的處理方式。教練可以對裁判的判決有所不滿,我相信多數的教練都是如此,但教練應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境,是挑戰裁判?還是順勢而為?

過去幾季的季後賽、包含這次的總冠軍戰第一、二戰,只要志傑持球突破,大多能有所建樹,不是得分就是買到犯規。但總冠軍戰第六、七戰的志傑是負傷的志傑,突破能力必定有所影響,無法像過去突破得分或是製造犯規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理解的是台啤教練團為何沒有適時的改變進攻模式。這樣的情況不是頭一次出現;我們回顧到第六戰的比賽末段,台啤一樣陷入了得分的空窗期,以致領先兩位數的比分最後被追到雙方平手。是什麼樣的情況開始了台啤的得分窘境,就是林志傑無法突圍,而球還是設定給林志傑進攻。難道台啤沒有更好的得分手?不要忘了,台啤能開賽二連勝關鍵第二戰的第三節,是誰跳出來連砍三個三分球?又是誰在第六戰最後關鍵一擊三分線前一步跳投球應聲落網,帶領台啤進入到最後第七戰驟死戰?

沒有在第一時間調整進攻方式,而是選擇了抱怨裁判尺度,這是我所認為台啤今天輸球的第一個關鍵。這個問題不在志傑無法得分,而是教練團沒有調整更好的進攻模式。志傑已經是超人了,關鍵問題並不在他。

另一個我所認為的輸球關鍵,還是免不了跟裁判有關。我們在來回顧比賽:進入決勝第四節,雙方差距只有三分,雖然比分隨著時間的前進而有逐漸被拉開的趨勢,但還沒到無法追上的地步。終場前2分13秒,在一個小野獸陳世念防守林宜輝的play當中,陳世念的確吃了暗拐,裁判也的確沒有鳴哨,但千不該萬不該的是,教練團居然在關鍵時刻弄了個技術犯規,讓比賽氣勢直接倒向達欣,兩球罰球後還有進攻球權,比分差距擴大為十分,這對於處在追分時期的台啤諸將無疑是雪上加霜,不僅是帳面上的比分差距,心理層面的壓力更是一大打擊。

說到這,好像比賽的勝負老是跟裁判有關,其實不然;至少在這次的總冠軍賽系列戰中,裁判並沒有影響到勝負,影響到勝負的絕對是教練如何去面對裁判的判決。

很明顯,整個總冠軍系列戰台啤的教練團選擇的是挑戰裁判,從第三戰的技術犯規、賽後的罷賽風波,到今天中場對裁判的抱怨、第四節關鍵時期的技術犯規,台啤選擇的是挑戰裁判,而不是順勢而為。

那,裁判公不公正呢?為什麼林宜輝的手肘往外一推,陳世念飛的老遠,而裁判沒有響哨?我不是裁判,但那球在我的眼裡,是犯規了,是一個標準的offense foul;但是,可能在另外一個也不是裁判的人眼裡,那是一個合法的動作;或者,又在另一個是裁判的人眼裡,又有不同的判定。重點是,裁判是人,不是網球場上的鷹眼,一個好的、公正的籃球裁判,是要讓整場球的吹判尺度維持一致;當然,其中可能有幾個球會出現尺度差異,但這都是正常的,為什麼?因為裁判是人。

在總冠軍的系列戰當中,在我的眼裡,裁判尺度的一致性是沒問題的。當然,一定有人會不認同我這番話,認為裁判尺度不公;林志傑人都摔得四腳朝天不吹哨,陳世念被推的老遠哨子也不響,但容我說一句:教練還是不該去挑戰裁判的尺度,尤其又是關鍵的比賽,教練該做的是理解裁判的尺度,從裁判的尺度找出對自己有利的攻守方式。志傑五犯下場後,楊玉明連續的持球切入造成犯規,如果這樣的進攻模式能提前搬到第二、三節志傑單打無法有效得分時,台啤今天絕對有機會拿下三連霸。話說回來,第四節末段楊玉明的切入不都要到了犯規了嗎?我相信那個時候還沒到達欣故意犯規把楊玉明送上罰球線的時候;所以,你說裁判公不公正?

檢討完了台啤,就不得不來誇獎一下這個系列戰的達欣,從開局二比零的完全劣勢下,三連勝硬是把是氣勢拉回。印象很深刻的是,第六戰的第四節開局前,達欣仍處於落後多達兩位數的比分,邱大宗總教練仍然氣定神閒的說:時間還很早,慢慢來,穩住,比分一定追得上去。這是一個厲害的教練,他很冷靜的去判斷球賽的情況,然後給予球員信心,並適時的調整攻守模式。他或許會跟裁判complain,但他能很快速的理解裁判尺度,然後做出適當的調整,而不讓抱怨的情緒影響到球員的士氣。達欣今天能贏球,教練團居功厥偉。

總之,熬到第七戰的總冠軍賽終於是打完了。這個系列戰確實精采,兩隊都將士用命,為自己,也為所有看球的球迷,演出了一場場高水準的比賽。真的,謝謝這些賣力的球員,也謝謝的教練團、以及辛苦的執法裁判。

第六季SBL總冠軍戰賽後心得報告(二):SBL票房回春了嗎?

第六季的SBL超級籃球聯賽,就如同總冠軍系列戰那般高潮迭起,從開季的轉播風波,到賽季中的慘淡經營,再到冠軍系列戰的爆滿票房;這個已經六歲大的“半”職業聯盟,真的就像個六歲大的孩子一樣,該好好為它規畫下一步是什麼。

總冠軍系列戰的這七場比賽,可以說是場場爆滿。比賽來到最後關頭,又是可以預期的兩強精采對決,精彩刺激的比賽往往能夠吸引觀眾買票進場看球,無怪乎主播球評轉播球賽時自然常常提及好看的球賽不怕沒人買單。看到六千座位的空間塞滿了萬頭鑽洞的看球球迷,如此情景不免讓人聯想到:SBL票房回春了嗎?

職業運動的成功經營和比賽內容的精采度的確是有相當的關聯性。但,它絕對不是完全的因果關係;職業運動要成功的經營也絕對不是只受到比賽內容的精采度這單一因子的影響。另外我們必須清楚的釐清一件事情:總冠軍賽的票房爆滿絕不是代表SBL有回春的現象:那是正常現象,是一個該有的現象,這個現象代表的是這個職業運動聯盟是有發展性的、是存在利基的、是有利可圖的。
如果SBL的“責任單位”(為什麼用“責任單位”,因為我也搞不清楚SBL的運作現在到底是由誰執行?是單一單位?還是多頭馬車?是權責釐清?還是各說各話?)認為總冠軍賽的票房爆滿象徵下一季的球迷熱度,然後持續無所做為,如果SBL的票房完完全全必須依賴比賽內容的精彩度而生存,很快的,這個“半”職業運動聯盟的總冠軍賽,有一天會沒有辦法座無虛席,甚至,或許會走不到季後賽的那天。

針對上面的內容,簡單打個小小的比方:在決定要買一張電影票前,你無法完全預知這部電影內容如何,但你仍然可能買票,是基於看電影這件事本身提供你需求的滿足,而這樣的滿足不全然是由電影內容本身提供的;同理,如果在買一張球賽門票前你無法預知這場比賽的精采度為何,但你仍有可能買票,是因為觀賞球賽能提供你需求的滿足,而這樣的滿足不全然是由比賽內容本身提供的。

所以,當經營者不能保證每一場比賽都場場精彩時,球迷仍可能花錢買票,這代表這個職業運動聯盟提供了比賽內容以外的“什麼”,來滿足球迷部分的需求,使得他願意花錢買票進場,結果就是能夠維持落差不大的季賽票房,而到季後賽又能出現一票難求的榮景。反過來說,如果球迷只有在能夠高度預期這是一場精采的比賽才會選擇買票進場的話,對於經營者來說會形成落差甚鉅的票房收入,這對於職業運動聯盟的經營絕非好事,因為,這不是一個永續發展該有的現象。

舉個職業棒球聯盟的例子:美國坎峻美洲獅隊 (Kane County Cougars),一個美國小聯盟中西區1A的球隊,成立第一年的每場比賽觀眾人數最多將近5,000人,五個球季之後,美洲獅隊每場比賽平均有超過8,000多名球迷進場觀賽。這說明了什麼?小聯盟1A的比賽強度很高嗎?這支球隊的比賽內容場場精采嗎?

我想這顯示了一項極珍貴的資訊:坎峻美洲獅隊一定提供了“什麼”給球迷,使得球迷在無法完全預測比賽精彩度的情況下,還願意常常花錢買票進場看球。事實上,坎峻美洲獅隊確實提供了“什麼”給球迷,像是關心每位球迷在整場觀賞球賽過程時的感受、或在小地方的貼心服務;除此之外,坎峻美洲獅隊更不時地給予球迷更多的驚喜,像是在比賽後施放煙火,好讓他們有一個難忘的看球體驗等。David M. Carter和Darren Rovell (前者是是運動娛樂產業的資深顧問、後者是ESPN資深記者,兩人合著了“On the Ball”一書,後面會介紹到這本書)分析了坎峻美洲獅隊這樣的做法後得到驚人的發現:無論最後的比賽結果為何,如果我們可以多替球迷帶來些歡樂,諸如在比賽結束後施放煙火,還是可以增加銷售收入。

所以,無論是SBL超級籃球聯賽這個半職業聯盟,還是CPBL中華職棒這個歷史悠久的職業聯盟,在面對季後賽總是能夠場場爆滿的情況下,難道我們還認為職業運動產業在台灣沒有發展的潛力嗎?難道我們還說職業運動產業在台灣看不到市場的利基嗎?美國小聯盟1A的球隊做的到,我相信,我們台灣一樣做的到。

我想,會有很多人用文化差異來反駁我美國坎峻美洲獅隊能夠成功經營的原因,確實,文化差異的確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我想陳述的是:台灣是有可以努力的機會、有可以經營的利基,有需要(demand)尚未被滿足的市場。我們該想的是短期計畫該做什麼?中期計畫該做什麼?長期計畫該做什麼?從什麼角度去思考問題?用什麼角度來全盤規畫?台灣的職業運動發展長期的問題是把商業化的職業運動經營用體育化的方式操作,也就是思考的模式和角度出了問題。關於這個部分有機會再作詳述。

補充說明,上述提到美國坎峻美洲獅隊的資料參考自“運動產業之經營典範”,原文書名是“On the Ball”,中譯本由培生集團出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其實該書內容主要是舉出運動產業經營的成功案例,裡面提到了深入客群、顧客服務、建立品牌等議題,做為一般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典範轉移,但我覺得台灣的職業運動聯盟經營者比起台灣的一般企業更需要這本書。

第六季的激情過後,是該為這個要踏入七歲的孩子,好好規畫未來的時候了。

Published 27-05-2009 02:53 by 圓球城市/Mayo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