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台銀的宿命

台銀男籃最近有陣容大變化,「去三老退一高轉一矮迎八新」,最後名單尚未底定。

 

台銀除名的三老是前鋒林群峰、後衛簡明富、中鋒周本堂,中鋒程恩傑退轉球隊行政、後衛林志隆轉金酒,新進的八名成員是:林冠綸、劉瑞生、楊政倫、孫換博、楊承融、許凱傑、許時清、吳俊雄。

 

許凱傑上季在台灣大,許時清在璞園,劉瑞生在裕隆,林冠綸在金酒,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失去舞台,不管是他們的實力被質疑,還是在教練團的戰力部署之外,或者是時運不濟,這八個人都嘗試在台銀尋求重生和繼續享受打球的契機。

 

對於台銀可以提供這麼好的環境,收容這麼多「失落的老馬、中馬、小馬」,大家各憑本事,仰賴人情,試圖重新開始的球隊性格,我真的為SBL的結構與生態感到開心。

 

雖然台銀連續三季墊底,最近三個球季一共只贏了15場球,跟第三季台銀取得例行賽第四(1515)的單季勝場一樣多,但他們至少提供了非常特別的舞台和機會,給那些失業、失志、失運的年輕球員,還不想退出籃壇的人再一次重生的機會。

 

這樣的定位與看法,對一支每年至少花上1500萬左右的企業,隊史超過30年,曾經贏得甲組聯賽冠軍,培育無數國手的球隊,真的情何以堪。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台銀得為自己設計的包袱與自我設限,擔負起完全責任。其實,台銀絕不是一支墊底球隊,台銀的資源、雄厚背景、經營條件,也足以讓這支長年戰績不佳的球隊,一躍成為SBL具有競爭力的球隊。

 

最近台銀內部紛擾,人事更迭,傳聞不斷,內鬨、內鬥不止,讓人更好奇與關心這支球隊的前途與可能的變化。

 

看起來台銀像是一個「失落球員」收容所,其實不然,台銀提供了所有失意、失志、沒有舞台和機會的潛力球員一個個重生機會,他們看起來的經營、企業文化、競爭力上的劣勢,但實際上可能正是球隊自己完全忽略的優勢。

 

我有一些不同的觀察:

 

1、台銀的確給不起專職球員高薪,但他們能提供一輩子的工作與生活保障,每年可以入行的名額雖然有限,但絕對是鐵飯碗,也是不錯的誘惑。

 

2、打球,入行,領兩分薪水,享公務員福利和待遇,這是吸引出色球員的利多。專業球員不打算入行,在台銀也可以支領一分不錯的月薪,只要你有本事,有出色表現,以台銀目前年度預算,要找兩、三名一線明星球員加入,並不困難。

 

3、台銀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經營機制和領導統御」的僵化與自我設限,教練團一定要是行員,限制了選才,經營決策者不是交給教練團自行主導,就是台銀內部高階主管負責,多年來無法也無力突破現況,形成自縛手腳,浪費先天資源。

 

4、台啤成功「反敗為勝」的例子,在短短兩年內起死回生,三年打進總冠軍賽,四年贏得總冠軍,是台銀很好的經驗與範本。台啤能在國營事業體制外找到專人、專才負責,企業內部充分授權和提供資源,尊重專業,展現革新魄力,台銀為何不能?

 

5、台銀過去年幾年面臨幾個最大的瓶頸是,教練團督軍能力與球員向心力,還有經營決策、方向的擬定,都欠缺效率。高階主管視經營球隊為「畏途」,能不碰、不管、不理最好,完全交給球隊教練團自行處理、負責、經營,當然不能有效經營球隊,改善體質,突破現況。

 

戰績連年墊底,經營低效,戰力不彰,球員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強,這一切台銀的宿命都是台銀內規與文化造成,而不完全是球隊欠缺才華、企業欠缺競爭力、或者預算太低所致。

 

如果企業和球隊裡沒有合適的經營人才與教練成員,何不外聘?如果戰力連年不彰,長年戰績墊底,既留不住人才,也凝聚不出一個良好的球隊文化,創造出色的企業背景,何不徵選合宜的經營人才進行改革?

 

台銀需要一次重大突破與革新,這支球隊不應該再找任何藉口。

 

 

 

Published 27-09-2009 04:59 by 李亦伸

Comments

No Comments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