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菜鳥霹靂膽…于煥亞

    2017瓊斯杯中華男籃換血接班磨出兩個可用主力,一個是25歲前鋒胡瓏貿,另一個是23歲後衛菜鳥于煥亞,很有收穫。

    胡瓏貿去年就入選中華隊,但196公分打大前鋒的胡瓏貿,一直「很難用」,打內線太小,打小前鋒切傳、投籃、技巧和對位又不夠穩定,兩年來不管誰來執教,都很難用好胡瓏貿。

    2016年中華隊,胡瓏貿大多被放在小前鋒,他的投籃不夠穩定,打小前鋒技巧和習慣不同,加上中華隊需要投籃更穩定、更好,速度和切傳更出色的小前鋒,胡瓏貿「不三不四」的球路,顯得尷尬。

    2017年中華隊,胡瓏貿同樣大多時間被擺在小前鋒,尤其是中華隊非常需要長人保護籃板球和鞏固禁區防守,幾乎沒有教練敢把196公分胡瓏貿擺在大前鋒位置。

    不過胡瓏貿打法強硬,膽識十足,不管教練如何定位和使用他,不管上場時間長短,他都隨時準備好上場作戰,他是一名讓人喜愛的團隊球員,今年瓊斯杯也逐漸打出自己的信心和亮點,未來只會更好。

    23歲菜鳥于煥亞,確實是個「驚喜」。

    于煥亞183公分,高中時代他就是最好的外線射手,大學畢業進入SBL超籃,他也是報名新人中「投籃最好最穩」的那一個。

    于煥亞的球路和麻煩是:他始終不是控球後衛,組織力和控球還不到位,打得分後衛183公分又實在太矮,對位、攻防都會讓教練怕怕,于煥亞的尷尬身高和球路打法,跟胡瓏貿一樣,教練要敢用、會用、搭得好,才能發揮功效和作用。

    靠著不錯速度、穩定外線投籃,還有玩命防守態度,于煥亞在2017中華隊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空間,他的投籃、三分球就像神來之筆,他的切傳快攻又偶有驚人之作,打到現在為止,于煥亞成了中華隊三名主力後衛中,投籃最好,教練擺上場最放心的那個選項。

    速度、投籃和防守,于煥亞用這三大武器和特色,彌補控球組織的經驗和能力,成功在中華隊打出自己價值和信心。

    于煥亞說,「我在場上學長都一直都給我信心和機會,教練也要我放開去打,空檔來了就果決出手,我並不擔心也不害怕,只是如果投籃一直不進,我還是會緊張就是」。

    中華隊正在換血,需要接棒接班,球路、打法和身高都很尷尬的胡瓏貿、于煥亞,反而在2017瓊斯杯打出不錯的定位和價值,這是中華隊打八月亞洲杯和未來培養新人接棒的「絕妙開局」。

    不一定要有合於規格的身高和位置,也不一定得具備良好組織、豐富經驗,于煥亞用出色速度和防守為底,同時展現穩定投籃、三分能力,他同樣在中華隊找到自己定位。

    就像中華隊總教練周俊三說的,「組織力和控球、控制比賽節奏,那些東西時間會帶給他養分與成長,不用急,也急不來,他能在錯誤中學習成長,但球隊現在最需要的是防守和投籃,于煥亞能投籃和進攻但我們需要他更努力防守和控制失誤」。 



    中華藍于煥亞(右)  

  • 2016台灣籃球職業化

     

    賴郁泰/攝影 

     

    這是個嚴肅議題,也是個有趣議題,很有爆發力。「台灣籃球職業化」幾年來台啤總教練閻家驊一直在想,一直想推,但他推不動,大多數企業球隊不想動,沒有一名真正夠財力領導人當軸心,職業化很難運轉。

     

    最近中華男籃總教練周俊三也再三提過強化SBL聯賽,職業化無疑是最根本之計,富邦總教練顏行書也在接受大陸媒體採訪時,認同這樣的改變和做法,那就是「籃球職業化,從體制、投資和經營做出改變,提升台灣籃球競爭力」。

     

    「職業籃球」這部車子不是拉不拉得動問題,而是想不想去做的問題。

     

    企業球團隊為什麼不想做,因為市場太小球迷太少,加上台北市硬體環境條件(球館)太差,一旦投資更多、編制更大,市場和產業情況都不是經營者所能預料和掌控。

     

    中華籃協也不想做,主因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籃協一向保持「樂觀其成」的立場。玩職業運動原本就是「商業化」考量,要打市場、要做行銷、要投資、更要真正專業專職的企畫執行團隊,以籃協現有的人力和執行團隊,他們連經營SBL都要看天吃飯,如何執行職業運動這樣的大案子。

     

    籃球職業化停滯不進的根本原因,從企業球團不想投資,到籃球市場規模太小,加上硬體條件太差,同時沒有真正想要「瘋狂」的領導人帶頭衝,導致台灣籃球產業一直做不大。

     

    1989年中華職棒成立,當時硬體條件也不好,但兄弟老闆洪騰勝就是個棒球瘋子,他大力一推,中職玩了26年,今年玩出一些名堂,Lamigo也開始賺錢。

     

    1994年中華職籃(CBA)成立,1996年南韓職籃KBL還來台取經,當時的硬體條件更差,但泰瑞老闆洪敏泰像個籃球狂人,他大力一推,創造了CBA中華職籃,CBA風光三年,電視轉播權利金一度狂飆三年逾兩億五千萬,可惜受到國際經濟景氣衝擊和CBA本身經營不善,第五年沒打完,1999314日就中斷腰斬停賽。

     

    中職和CBA都一樣,都是因為有一個棒球瘋子和籃球狂人當推手才能成功,當年的市場背景和軟硬體條件,並不一定比現在好多少,但他們都美夢成真。

     

    CBA中華職籃會垮,敗在經營不善,沒有量入為出,各球團也沒把職業籃球當事業、企業在經營,用燒錢心態且戰且走,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每年分光盈餘營收,職業運動這條路當然走不遠。

     

    職業化才能改變SBL現在經營規格,建立新機制才能帶來刺激,這是提升聯賽競爭力和產業的必然手段,閻家驊懂、周俊三懂、顏行書也懂,但如果沒有真正帶頭衝的球團企業老闆,沒有肯投資、有遠見的能人領導,台灣籃球要改變升級確實太難。

     

    目前SBL七支球隊,每年球隊預算大約在3000-6000萬台幣之間,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其中還有三支公營事業支持的球隊台啤、台銀和金酒。公營事業球團職業化有某種程度上的困難,但也有簡單升級的變通,那只是「政策」而已,說難有什麼難的,只有想不想做而已。

     

    以台灣籃球市場規模和能量,一支職業球團年度預算如果可以拉到6000萬以上,就能打造極具競爭力的球隊,最高不要超過9000萬,也能平衡各隊投資和差距,洋將兩個,台北市主要場館可以確定下來,再著手不定期下鄉行銷比賽,兩到三年就能重新打開這塊市場,建立職籃新文化,凝聚球迷和媒體焦點。

     

    職業運動是靠經營,不是「等市場成熟」再玩,籃球人和球團企業負責人過去16年來一直有這種觀念,故步自封。

     

    Lamigo在桃園也是砸出創意和投資成功,跟球迷、生活、家庭緊密結合,每一場主場用「棒球嘉年華會」方式去營銷、服務、砸錢投資,才能完成今年總收入破兩億的行銷傳奇。

     

    看著HBL高中籃球一年比一年火熱,台灣基層籃球員和人才輩出,但他們在19- 21歲的成長停滯,在22-24歲成熟期消失,日本、南韓、大陸、菲律賓在19-23歲之間的球員成熟度、成長、競爭力都超越台灣,這也是中華男籃能用新血出現斷層的關鍵。

     

    職業化不是萬靈丹,卻是改變台灣籃球現況、機制、執行力最有效的一帖藥方。

     

    我們就再等等吧,台灣籃球加油。

     

     

  • 從曾文鼎談起…

     

    圖/台灣NIKE提供

     

    中華男籃結束2015亞洲男籃賽,預賽12敗,勝卡達,負黎巴嫩、哈薩克,預賽分組第四,無緣12強複賽,只能打13-16排名賽,這是隊史最差戰績。

     

    其實中華隊一直是亞籃八強球隊,跟亞洲前三差距極小,我們真的沒那麼差。只是現實情勢和戰績擺在眼前,讓人只能啞口認罪。

    中華隊預賽連輸黎巴嫩和哈薩克,氣勢情勢大大受挫,那不是輸在年紀、調度、用人,而是輸在防守和精神武裝,中華隊連兩場關鍵比賽第一節幾乎被打爆,崩盤的開局,令中華隊無語問蒼天。

    黎巴嫩、哈薩克和卡達,實力跟中華隊都在伯仲之間,誰打誰都大約是五五波,輸與贏,就在臨場表現和防守。

    中華男籃太慢暖機,太晚進入比賽狀況,連兩場防守、開局一直做不好打不好,處理球細節不足,失誤太多,種下敗因。

    今天談深入一點的東西,就從曾文鼎談起。

    203公分曾文鼎,站在場上比Q戴維斯還高一點,他是一名205公分長人,在國際賽內線規格不算大,但夠高了。在國內和中華隊,曾文鼎一柱擎天,他靠經驗、腦袋、技巧,就能吃遍天下,他也是除了歸化球員之外,中華隊內線最可靠最穩定的長人。

    但擺在亞籃舞台,曾文鼎的力量、厚度、對抗性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面對同樣是201-205公分黎巴嫩、哈薩克內線,曾文鼎幾乎沒有優勢,最多只是均勢。如果我們年輕的內線球員,從195-205公分長人,不能從高中、大專到SBL,都用更高強度和力量去要求、訓練、成長,習慣更強更大的對抗,扛過比自己更大更有力的對手,誰能接下曾文鼎的棒子。

    203公分的田壘、吳岱豪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不是厚度不足,就是力量不夠,持續力不佳,加上進攻技巧單一,很難打進內線,產生牽制力,在禁區面對亞籃200-205公分各國內線都很吃力,國內剩下的其他年輕長人就算擺上亞籃舞台,真的就像各國長人美味可口的「零嘴」。

    內線球員如此,後場球員同樣有力量、高度、厚度上的落差。

    林志傑在本屆亞籃的籃板球和禁區拼搶都夠水準,蔡文誠、劉錚也都有水準以上表現,呂政儒投籃和關鍵出手,非常有效率。但中華後場球員一旦在輪轉防守時形成錯位,麻煩就來了,同樣身高,但中華隊力量厚度對抗性都不足。

    更麻煩的是,亞籃各國在2-4號位置上,普遍都190-200之間,195-20023號位置球員,運動能力、厚度、力量都壓制中華隊,沒有優勢就算了,每個對手都會讓中華隊非常辛苦。

    日本男籃跟中華隊面臨同樣的困境,日本就只有一個207公分竹內讓次可以扛禁區,其他場上四個位置力量、厚度、身高都扛不過對手,儘管日本戰術素養再高、執行再徹底、投籃非常棒、團隊流暢度也很細膩,但還是不容易打出更好成績。

    至於中華隊那群176公分以下的矮控球,對位、防守上遇到的麻煩和錯位攻防,漏洞更大。洪志善、陳世杰的表現已經無可挑剔,他們已經做到最好,打出個人最佳表現,不管是從球評、媒體、球迷還是專業角度去看,我不知道還能要求他們什麼。

    回到曾文鼎身上,我們的籃球必須要升級,對抗性、力量、強度要拉上來,SBL超籃聯賽強度、對抗性要拉上來,高中、大學訓練和要求和強度要上來,把基本面拉上來,才能同步把細節要求做好,細節包括:力量、持球、傳球、觀念和投籃、防守。

    做好細節和基礎紮根,才能有效控制失誤,修正細節,談換血才有意義和可能。

     

  • SBL 2015新人選秀點將

     

     

    郭昭男,193公分,前鋒,高師大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擁有小前鋒身材和出色運動能力,持球能力、外線都要加強,才能適應SBL強度和需求,這種二、三號鋒衛搖擺人SBL最多,要爭取到上場時間得有精準外線才行。

     

    蔡勝耀,185公分,後衛,義守大學

     

    預測:第三輪

    球探報告:夏季聯賽打下來,蔡勝耀節奏清楚,控球能力穩定,出手冷靜,他被低估了,有第二輪入選實力

     

    林孟學,195公分,大前鋒,國體大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富邦會選他,但打大前鋒林孟學進攻手段、技巧不足,打禁區又太矮

     

    洪康喬,191公分,前鋒,台師大

     

    預測:第三輪

    球探報告:曾經是高中最佳球員和MVP,洪康喬191公分身高和大前鋒球路轉型困難,在SBL面臨很大考驗

     

    蕭順議,192公分,前鋒,台藝大

     

    預測:第一輪

    球探報告:今年新人最佳球員之一,出色的小前鋒和運動能力,屬於即戰力

     

    邱金龍,186公分,後衛,台藝大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邱金龍有持球和外線得分能力,進攻技巧多樣,就是打法節奏慢了點,但他有適應SBL空間和天賦

     

    簡肇熠,181公分,後衛,文化大學

     

    預測:第三輪

    球探報告:簡肇熠從大學時代就被控球後衛的定義和打法給「框」住,使得他沒能打出更有侵略性和攻擊力控球風格,如果不自我解放,找到出路,未來SBL難有發揮空間

     

    呂冠霆,197公分,前鋒,台藝大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有出色身材和運動力,但不打禁區,進攻技巧單一(外線跳投),籃板球也很平凡,未來定位和努力相當重要

     

    于煥亞,184公分,後衛,台師大

     

    預測:第一輪

    球探報告:今年投籃好的新人,節奏清析、持球能力不錯,具有SBL成長發揮空間

     

    林任鴻,195公分,前鋒,台師大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身材一流,運動能力出色,投籃也在水準之間,但持球能力和穩定性都不高,未來發展跟郭昭男一樣受限

     

    王泰傑,184公分,後衛/前鋒,台師大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今年最棒的犧牲打和爛仗王,可以打一到三號位,可以當防守尖兵,他是被低估的即戰力

     

    施顏宗,193公分,前鋒,義守大學

     

    預測:第一輪

    球探報告:以SBL教練視野,他的進攻和持球技巧都很粗糙,但他有最出色協防能力和運動力,有出色籃板球,有過人防守意識,這是他成為即戰力最大本錢

     

    柯旻豪,180公分,後衛,義守大學

     

    預測:第一輪

    球探報告:今年最好控球,能切能單打有企圖心,除了外線不穩,你很難挑剔他的球技和打法,是第一輪即戰力選項

     

    吳怡斌,200公分,中鋒,義守大學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200公分,不錯運動能力,吳怡斌是可造之材,但他的力量、防守、進攻技巧都需要2-3年時間培養,問題是:SBL球隊誰有這分耐心和時間

     

    李家慶,194公分,前鋒,輔大

     

    預測:第二輪

    球探報告:在金酒練球,金酒會用第二輪選他,李家慶也有大前鋒轉型困難,他需要教練特殊定位,才有機會找到SBL生存空間

     

    楊興治,195公分,前鋒,台師大

     

    預測:第一輪

    球探報告:可以打大小前鋒,身材好,運動能力出色,進攻技巧OK,楊興治是一名即戰力

     

    蘇奕晉,195公分,前鋒,明道大學

     

    預測:第一輪

    球探報告:打大前鋒,有不錯投籃能力,敏捷度一流,進攻技巧OK,是即戰力,但對抗性和力量不足,這是他在SBL攻防上最大挑戰

     

     

     

     

  • 林書緯,會是什麼層級控球?

     

    林書豪弟弟林書緯加入SBL超籃富邦勇士,他會是什麼層級和風格的控球後衛?

    林書緯183公分,23歲,打控球,NCAA第三級紐約漢米爾頓學院畢業,大四場均13.5分、6.4助攻,是全隊第一核心球員。

    從林書緯在球隊裡負責控球、主導比賽節奏,同時扮演全隊得分箭頭和組織者看來,他來打SBL確實讓人期待。 我甚至大膽預言,只要能適應台灣籃球文化和環境,林書緯得到成長和足夠上場時間,未來兩、三年他會成為中華男籃一員。

    林書緯能不能代表中華隊?如何代表中華隊?中華隊歸化球員(歸化外籍長人模式)會一直沿用下去?那都是以後的事,誰說都不準,他的資格、血緣、身分、認證,都可以具資向國際籃總提出申覆和確認。 以目前台灣籃球普遍缺一線控球後衛的漏洞,加上控球後衛身材矮小的困境,只要林書緯在富邦可以打出名堂,上場時間達20-25分鐘,未來成長為一名12分、5助攻以上的控球,那麼林書緯的未來,一切都有可能。

    從教練和球員的評析,以及林書緯接受各隊測試過程內容看來,林書緯的投籃能力在水準以上,只要他能投籃,表現出穩定跳投能力,那麼他的未來性就會非常大。 現代籃球每個位置,尤其是後場球員,如果沒有穩定出色投籃能力,一切都是白搭,發展經常受困受限。

    林書緯的投籃得到SBL各隊教練肯定,他的運動能力和身材也在水準以上,這已經具備足夠條件,可以在SBL扛到先發主控。 富邦目前主力控球有兩個,34歲吳永仁和25歲陳則語,替補後衛是陳山眉和魏維,吳永仁外線穩,經驗好,但體能和年紀是最大負擔,陳則語能切又快擅打爛仗,但還沒有打出自己的特色和穩定招牌,組織力和傳球、外線是陳則語必須克服的技術面。

    魏維和陳山眉也都不是控球後衛的料,因此林書緯在富邦,有很大想像空間和機會。 通常「經驗」是美國球員來台必須克服的第一個障礙,美國大學畢業球員,沒跑過江湖,經驗不足又太嫩,甚至沒見過場面,加上台灣籃球的節奏、打法跟美國籃球有不小落差,適應球隊打法、節奏和隊友風格,會是林書緯最大挑戰。 其次是「投籃」,只要投籃穩定、外線準,肯定很容易得到教練信賴,爭取到更多上場時間。

    璞園替補控球陳堅恩就是最好例子,投籃愈好愈穩,教練對你的信賴和依賴性就會愈高,上場時間和角色相對增加,這是林書緯的極大優勢。 另外是「腦袋」,林書緯不是靠身體和體能、爆發力打球的球員,他懂得用心、用腦袋打球,不斷理解比賽進而解讀比賽方式,這有助於他更快適應SBL文化和富邦團隊。

    打替補需要展現球路特色和場上效率,扛先發需要更強大攻擊力和穩定投籃,林書緯都有足夠天賦成為國家隊一線球員等級的優勢。

    林書緯能為富邦、SBL帶來話題和情勢,這也是球迷和媒體集中注意力和收視高峰的大賣點。

     

更多發表 下一頁 »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