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2007年NBA季前訓練營Blog(5)─Kobe & Manu打控球!

今年季前熱身賽,湖人Kobe Bryant與「白色Kobe」、「馬刺Kobe」,或叫「阿根廷Kobe」都可以的Manu Ginobili,不約而同都打起控衛來了。

其中Kobe是打的是正職控球,可惜熱身賽兩戰勇士下來還在適應這個角色,平均出賽23.5分鐘,21投6中(28.6%),包括三分球8投2中,罰球17罰14中,14分、4.5籃板、6.5助攻與5.5失誤。

Manu則是兼職控球,因為隊上三位正職控衛Tony Parker、Jacque Vaughn與Beno Udrih全因傷掛點,9日出戰小牛「救急」以先發控衛上陣,打了全隊最多的28分鐘,10投5中,包括三分球5投3中,罰球3罰1中,拿了14分、7助攻、3籃板與4失誤,還算是不賴。

Kobe與Manu對控衛的角色其實都不陌生,打起來也各具特色。

先來談談Kobe打控衛,不過在談之前,要先釐清一些觀念,在湖人獨特的「三角進攻(triangle offense)」中,並沒有所謂控衛的角色,或是對控衛有另一種定義。

過去Kobe曾擔任「三角進攻」的initiator角色,所謂initiator,字義上比較貼近「發動者」,也就是當進入半場進攻形態時,Kobe就要扮演「三角進攻」攻勢發動者。2005-06年球季,當「禪師」Phil Jackson重掌兵符,即讓Kobe擔任這個角色。

Kobe在這個角色上大肆發揮,包括出戰小牛一役只花三節即攻得62分,接著又在出戰暴龍一役轟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81分,也或許Kobe扮演這個角色時實在「太出色」了,2006-07年球季,Jackson改由可以打控球前鋒的Lamar Odom來扮演initiator。

所謂「太出色」也有太獨的意思,球都被Kobe一人投光了,也不見得對贏球有幫助,所以Jackson調整角色與任務,改讓Odom有較多持球機會,Kobe則待在側翼伺機而動,看Odom怎麼來發動攻勢,Kobe再來扮演中繼或終結進攻角色。

不過這樣的改變也沒到太多效果,Odom後來因傷所困,加上湖人隊友得分實在乏力,Kobe即使想助攻,助到死的效果仍不及自己來,所以上季季末Kobe又締造連續4場飆出50分的巨作,只可惜結果仍對贏球沒有太大幫助,湖人也嘗到連續兩年季後賽首輪出局命運。

既然Kobe擔任initiator、或是待在側翼的結果都是大同小異,Jackson本季又換新的把戲,讓Kobe扮演所謂facilitator角色,所謂facilitator,字義上比較貼近「協助者」或「推進者」角色,也就是負責將球從後場推進至前場的任務。

Jackson會讓Kobe擔任facilitator,主要是想順應現在潮流所趨的「early offense」,讓Kobe帶球到前場,若有機會自幹就自幹,或可以藉一、兩次傳球即可發動攻勢,如果都不行的話,再回歸到半場「三角進攻」推演。

換言之,Kobe就是負責early offense的set up,這樣的設定必須在7秒內完成(也就是達欣教練邱大宗的「7秒進攻令」精神),如果7秒內無法發動第一波攻勢,Kobe要負責將球導入「三角進攻」,再由所謂的initiator來發動第二波的「三角進攻」。

結果熱身賽兩戰下來,Kobe在扮演facilitator角色上並不順利,包括自己想太多了,或是想太遠了,忽略early offense有時候是必須靠直覺來進攻的特色,稍有遲疑,或是已經想到接下來該怎麼來設定半場進攻,即錯過了early offense「黃金7秒」時間。

Jackson也說過,Kobe扮演facilitator最大的問題,是想「控制(control)」比賽,多過「管理(manage)」比賽。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已被禪師高深莫測的initiator、facilitator、control與manage這些咬文嚼字的文字遊戲搞得一頭霧水?這是一種觀念或理念上很抽象的意境,除了身歷其境,或是打球打到那種等級,才能體會出其中的差別,而且即使能體會,也不一定能夠執行出來。

所以我覺得Jackson太高估湖人Kobe以外球員的程度了,他不是也一再抱怨湖人行政高層未能替Kobe找到得力助手,來分擔贏球重任,既然如此,何必還要搞這些initiator、facilitator、control與manage,硬套「三角進攻」,讓那些程度不夠者無所適從。

況且我也不認為Kobe打球時想太多是好事,Kobe最佳、也最強的節奏,就是持球即進攻籃框,不管是入切突破、急停跳投、轉身後仰跳投,任何情況只要有空檔即能展現他十八般的取分技藝,要他分心助攻即會影響他所向無敵的進攻企圖心與爆發力,或是現在連持球推進工作、發起early offense都歸Kobe,真得愈搞愈複雜了。

相較於Kobe,Manu就顯得比較適合擔任控球,兩人都擁有投、切、傳技藝,Manu在執行這三項動作的時機與決策,就是比Kobe更恰如其分,這並沒有貶Kobe,或是褒Manu之意,或許是Manu取分未如Kobe犀利,使得他在傳球上的timing更準確,更不會影響自己的節奏。

看Manu在持球時,第一時間即有投、切、傳的準備與威脅,讓防守者必須半猜半守他的下一步,當Manu隊友的單擋一來時,Manu在執行「擋切」戰術的突破行進間,既能精準判斷是要直接上籃,也能掌握最佳傳球時機給單擋後空手切走的隊友,這種集投、切、傳美技於一身的功力,和Parker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我一直覺得Manu比Parker更適合擔任控衛,Parker則比Manu更像是得分後衛,只不過Manu打球實在太拚了,如果每一球都要在投、切、傳耗盡體力、精力與腦力,Manu一場比賽大概打不到20分鐘就掛點了。

因此扮演可以伺機而動的得分後衛可以讓Manu可以獲得更多喘息,等到最關鍵時刻再將球交給Manu來處理即可,每當決勝期,或是戰況膠著時,也不難發現Manu持球機會就是會多過Parker,因為Manu可以完美選擇是要投、要切、還是要傳來終結對手。

看Manu打控球是種享受,Manu自己在熱身賽先發控球也打得稱心如意,還要養傷的Parker最好小心一點,否則這可能是他最後一季打控球了,意指只要Manu控球打得好,Parker就要退位了。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Manu打控球,我樂觀其成;至於Kobe,還是不要分心控球,讓他堅定在進攻上揮灑創意與才華、繼續締造驚奇,才是球迷之福。

Published 13-10-2007 10:40 by 艾迪
Filed Unde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07年10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30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123
45678910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