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 亞運中華隊vs.亞洲盃中華隊「藍白對抗」

    NBA總冠軍賽結束,總算有時間關心一下備戰9月亞運與7月亞洲盃的兩支中華隊,而這兩支中華隊也在今天下午1點進行首度「藍白對抗」練習賽,共打了5節,最後以108108握手言和,雖然練習賽只僅供參考,但是仍有些地方值得提一提。

     

    由於亞洲盃中華隊從5月底即展開集訓,並且已經從中國移地訓練回來,調整情況與搭配默契顯然比在6月初才集訓的亞運中華隊來得好,所以這邊就多談談亞洲盃中華隊。

     

    亞洲盃中華隊由本季擔任SBL台灣大技術顧問Otis Hughley領軍,助理教練有黃萬隆與顏行書,目前集訓有18人,今天除了後衛陳則語未出賽外,其餘17人輪番上陣,而且上半場是分35上、5下輪替,並且由「新台客」Quincy Davis、陳孝榮、胡瓏貿、劉錚與陳盈駿先發。

     

    最值得提的是兩位旅美小將胡瓏貿與陳盈駿,狀況真的不錯,尤其是膽識本來就很夠的胡瓏貿,開賽就積極搶分,籃下敢打、3分球敢飆,命中率都不錯,可惜第3節被打傷嘴巴,流了滿臉的血,就沒再打了。

     

    身高195公分的胡瓏貿,被定位為「延展4號(stretch 4)」,就是可以藉外線投射能力,將對手牽制在外圍,並靠機動性過人,防守則扛得住對手在低位單打,所以全場可見胡瓏幾乎無所不在。

     

    陳盈駿的後場指揮也很穩健,雖然在發號施令上還可以強勢一點會更好,仍算是可圈可點,有early offense的機會不會畏於出手,並偶有見縫插針的切入突破,並且對抗性,可以看出來過去1年在美國大學第2級男籃磨練成長很多。

     

    相較之下,先前也曾接受美國專科男籃洗禮的周儀翔,過去1年在國內潛沉,許久未打正式比賽,就顯得可惜許多,所以周儀翔很珍惜這次亞洲盃機會,積極苦練的態度也獲肯定,體能已經調上來了,就等著找回失去已久的比賽感覺。

     

    至於獲教練Hughley青睞,特別徵召的SBL裕隆華裔後衛陳山眉,雖然礙於Davis已佔掉僅有的1個歸化球員身分,將無法出賽亞洲盃,Hughley仍希望有計畫培養他,並在8月瓊斯盃出賽。

     

    陳山眉在SBL的新秀球季,表現未如先前大家所期望能展現美國大學男籃第1級的身手,不過這和美式球風與亞洲球風、台灣球風差異大也有很大的關係,在Hughley手下,陳山眉較能發揮美式球風,職司雙能衛,防守上將負責第一線壓迫,進攻上仍以切入為主,未來必須要再強化外線能力與信心。

     

    亞洲盃中華隊組成較年輕,球技與經驗上的落差較大,教練團在整合上花了很大功夫,感覺像Davis、台啤鋒衛搭檔劉錚、呂奇旻與台灣大張容軒,照理說是較成熟的球員,可是在搭配較「衝」的年輕隊友,反而顯得遲疑了一點,不能說表現不好,就是在節奏上卡卡的,沒有在SBL賽場上那樣順暢。

     

    DSC_1809

     

    接下來談談亞運中華隊,由於傷兵林志傑、簡嘉宏、葛記豪仍未參與集訓,田壘征戰中國NBL聯賽,楊敬敏先回中國CBA上海大鯊魚報到,加上3位亞洲盃「借將」Davis、劉錚與李德威,今天練習賽只剩10人,另外又找來璞園簡浩與蘇柏彰「陪打」,湊滿12人。

     

    亞運中華隊今天是集訓以來首度打練習賽,難以打出隊形與節奏是可想而知的,首節面對亞洲盃中華隊的全場壓迫防守,失誤較多,投籃命中率較低,最多以618落後,都是可以預期,向來要求嚴的教練許晉哲也說:「這場練習賽沒有人是狀況好的!」

     

    亞運中華隊今天派出曾文鼎、周柏臣、呂政儒、張宗憲與洪志善先發,明顯也都是靠「經驗球」與個人單打,尚未磨合出穩定的小組與團隊合作,所以現階段要品頭論足仍言之過早,就是要再加把勁整合。

     

    曾文鼎、「小飛人」張宗憲與呂政儒算是今天進攻企圖心較強的,也都能趁心感來的時候追分,並曾在第3節末反倒超前取得全場最多6660領先,最後打完4節是8391落後。

     

    張宗憲本季在中國CBA四川展開職籃生涯,得分仍是他的強項,外線的協調性比去年瓊斯盃好,切入破壞力也夠強,不過今天幾球上籃「放槍」,也顯示還在調整當中。

     

    最後要提一下台灣大的吳岱豪、鄭人維與陳世念,兩人去年都非亞錦賽成員,今年重返亞運中華隊培訓,都展現不錯的企圖心,這也是許晉哲所要求的,他希望是能投入集訓的球員,而非因受傷、家庭、個人等因素無法全心全力打的球員。

     

    中華隊在去年亞錦賽能創造第4名佳績,也就是個人無私的投入,才能凝聚出優質的團隊合作,許晉哲希望能複製去年經驗,在亞運再創佳績,中華隊自從1990年重返亞運後,從未在男籃項目奪牌,最佳名次只有第5(1990年、1998),先打進前4,再瞄準奪牌,也是今年亞運目標。

    DSC_1797

    亞運中華隊18人培訓名單

    控球後衛(球員/年齡/身高)

    洪志善/28歲/176公分

    陳世念/30歲/180公分

    葛記豪/28歲/181公分

    陳世杰/28歲/175公分

     

    得分後衛(球員/年齡/身高)

    林志傑/31歲/192公分

    張宗憲/25歲/192公分

    楊敬敏/30歲/188公分

     

    小前鋒(球員/年齡/身高)

    劉錚/23歲/192公分

    蔡文誠/29歲/190公分

    呂政儒/28歲/194公分

     

    大前鋒(球員/年齡/身高)

    田壘/31歲/202公分

    鄭人維/27歲/194公分

    簡嘉宏/27歲/197公分

    周柏臣/23歲/198公分

     

    中鋒(球員/年齡/身高)

    Quincy Davis31歲/203公分

    李德威/22歲/200公分

    吳岱豪/29歲/203公分

    曾文鼎/29歲/203公分

     

    亞運中華隊備戰時程表

    日期/時程/地點

    7月下旬/移地訓練/南韓或菲律賓

    89/瓊斯盃男籃賽/台北天母

    8月下旬/移地訓練/美國

    920/亞運男籃賽/南韓仁川

    註:亞運中華隊在瓊斯盃將以「中華藍」隊名比賽,戴維斯、劉錚與李德威3人將回到「中華藍」打瓊斯盃

     

    亞洲盃中華隊18人培訓名單

     

    控球後衛(球員/年齡/身高)

    陳盈駿/20歲/183公分

    彭俊諺/24歲/185公分

    陳則語/23歲/185公分

    陳山眉/24歲/188公分

     

    得分後衛(球員/年齡/身高)

    周儀翔/23歲/192公分

    呂奇旻/24歲/188公分

    劉韋辰/25歲/190公分

     

    小前鋒(球員/年齡/身高)

    劉錚/23歲/192公分

    張容軒/26歲/194公分

    潘冠翰/24歲/196公分

     

    大前鋒(球員/年齡/身高)

    陳冠全/20歲/197公分

    林耀宗/23歲/195公分

    胡瓏貿/21歲/196公分

    陳孝榮/24歲/197公分

     

    中鋒(球員/年齡/身高)

    Quincy Davis31歲/203公分

    李德威/22歲/200公分

    林郅為/21歲/201公分

    吳宏興/25歲/202公分

     

    亞洲盃中華隊備戰時程表

     

    日期/時程/地點

    711/亞洲盃男籃賽/中國武漢

    89/瓊斯盃男籃賽/台北天母

    註:打完亞洲盃後,亞洲盃中華隊將繼續打89的瓊斯盃男籃賽,屆時將以「中華白」隊名出征

     

    DSC_1839
  • 雷霆Steven Adams棋逢對手馬刺Aron Baynes

    2012年西區決賽後,馬刺今年又在西區決賽和雷霆狹路相逢,原本焦點對決是根本不會在雷霆菜鳥替補中鋒Steven Adams與馬刺2年級替補中鋒Aron Baynes身上,但是因為雷霆「鍋神」Serge Ibaka受傷緣故,讓這兩人的「對決」變得很有趣了。

     

    用「對決」來形容這兩人,會不會太誇張了點!或許有點,但是從這樣的細節也不得不佩服馬刺教父Gregg Popovich的用兵如神!因為雷霆在少了Ibaka後,禁區長人就只剩Kendrick PerkinsNick CollisonAdamsPerkinsCollison都是老梗了,Adams這位紐西蘭勇士,能不能扮演奇兵,顯然是雷霆期待的新梗。

     

    身為英國與東加混血的Adams,雖是NBA菜鳥,但是「毀人不倦」的功力連NBA老鳥都中招,本季已經惹毛5位對手,導致他們遭驅逐出場,甚至後續還被罰款與禁賽,最近一起力作就是在季後賽首輪出戰灰熊第6戰,惹毛Zach Randolph,雖遭Randolph回毆,但也賺到Randolph7戰遭禁賽,也間接宣判灰熊第7戰死刑,最終以34被雷霆淘汰出局。

     

    快艇教練Doc Rivers在和雷霆對戰前,就已經對球員做好心理建設,一定要提防被Adams惹毛,以免鑄下大錯,Rivers還說以前的塞爾蒂克「紅頭」教父Red Auerbach曾再三告訴他,每支球隊都要有所謂的『攪拌人』(agitator),Adams就是這類型的「攪拌人」。

     

    Agitator是攪拌機的意思,用在籃球場上,應該是所謂的「打手」、「犧牲打」、「戰鬥陀螺」,功能性就是用來「配掉」對手,達到下駟換上駟目的的球員,Adams就是有這種天賦,人已經夠大一支了,動作又大,打球很拼,但眼中只有球,在抓籃球、蓋火鍋與護球的過程中,雖然不是故意的,但就是很容易「擦槍走火」惹得對手很毛。

     

    Adams在出戰馬刺這系列賽,能不能「擦出什麼火花」,就顯得既有趣又關鍵了,還好馬刺陣中也有這樣一位「攪拌人」Baynes,而且是來自和紐西蘭亦敵亦友的澳洲,Baynes身高610吋,雖然比7Adams矮了點,但是打球一樣拼,一樣熱愛在籃下碰撞、攪和,應該可以奉陪Adams,而且會玩得的很開心。

     

    所以今天西區決賽我特別注意Popovich如何打Baynes這枚棋,Popovich上半場按兵不動,Adams則打了954秒,32中,拿下4分、2籃板與1助攻,效率比替補Ibaka先發的老將Nick Collison還好。

     

    雷霆下半場反撲,克服上半場曾落後達15分劣勢,第3節終了前444秒,反倒以7877超前,馬刺靠全場打爆雷霆禁區的精神領袖Tim Duncan,在此節終了前32秒,再度單打Perkins得手,還賺到犯規,小帳加1也進,再以8178超前後,雷霆再度派Adams上場換下4犯纏身的Perkins

     

    這時候Popovich終於出招了,在Adams上場後下1個死球狀態,打出Baynes這張牌了,並且讓Manu Ginobili帶著Baynes打,兩人就是打小組擋切合作,Baynes上來靠單擋後的空手走位至籃下,接獲Manu傳球,籃下反勾得分。

     

    接著Manu又靠Baynes兩度單擋,以招牌「鬼之切入」擺脫防守者,連續上籃得手拿下4分,馬刺就靠ManuBaynes的擋切合作,為第3節打出一波124反撲攻勢,再度取得7分領先。

     

    Adams在馬刺這波「關門」攻勢中,簡直是被ManuBaynes玩假的,第4節又繼續撐了22秒,當馬刺將領先擴大至9582,雷霆被迫叫出暫停後終於被換下場,這時候Baynes功成身退,也被Popovich換下去。

     

    Baynes在這波和Adams交手中,拿下2分與1籃板,Adams則是「大三零」,什麼都沒有建樹,PopovichBaynes用得恰到好處,既有表現,又讓Duncan能夠獲喘息,免得和Adams對抗消耗體力與耐心,不得不再次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其實這場比賽已非Baynes首度在今年季後賽建功了,第2輪出戰拓荒者首戰,Popovich在首輪出戰小牛僅讓Baynes打第7戰的最後548秒「垃圾時間」情況下,竟然在此役首節還剩340秒即派Baynes替補上陣,換下DuncanByanes也馬上打出奇兵之效,連拿4分與3個籃板,包括2個進攻籃板,搞得拓荒者禁區雞飛狗跳。

     

    Baynes此役10分與7籃板進帳,幫助馬刺電爆拓荒者24分,還造成「推特(Twitter)」一陣騷動,眾推友紛紛「推」說:「誰是Aron Baynes!」莫不對Baynes的出奇制勝感到驚奇萬分,Baynes賽後只說:「在馬刺就必須隨著做好準備,因為你不知道Popovich什麼時候會用到你!」換言之,當Popovich叫到你的時候,他會給你機會,你最好也要有所貢獻,否則馬刺板凳上永遠有比你準備的更好的隊友,摩拳擦掌想上場表現。

     

    當然,沒有要神話Baynes的用意,只是藉這樣的小例子來實證馬刺凳板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朝,Byanes仍是個小角色,未來潛質也不會比Adams來得寬廣與受矚目,Adams也勢必會記取今天被澳洲Baynes搶走丰采的教訓,在未來比賽尋找在Baynes身上扳回一城,替雷霆建功的機會。

     

    Steven-Adams

    ★雷霆Adams西區決賽首戰被GinobiliBaynes玩假的。

     

    Aaron-Baynes

    Baynes季後賽建奇功,被網友狂「推」:「誰是Aron Baynes!」馬刺專欄作家回推說:「就是這位!」

  • 洋台將Joe Alexander入列中華男籃培訓名單

    中華男籃公布今年亞運培訓名單,在台灣高雄出生的「阿逗仔」Joe Alexander赫然入列,使得這位謎樣「洋台將」再度成為球迷討論的焦點人物,他若能順利代表中華隊出賽,當然是一大利多,但是要克服的難題也不少,首先是如何拿到台灣身份。

     

    Alexander雖在台灣出生,卻是不折不扣的美國人,生父與生母都是美國人,但是他的生父後來娶台灣人,所以他有位台灣繼母,他和繼母的關係不錯,繼母的父母,也就是他的外公、外婆也很疼這位洋孫子,只是繼母是台灣人能否順利幫助Alexander取得台灣身份,就還要再加把勁了。

     

    中華隊去年歸化「新台客」戴維斯(Quincy Davis),所帶來的貢獻與效應有目共睹,包括幫助中華隊重返亞錦賽4強與拿下東亞運男籃金牌,但是礙於亞運對非亞洲出生的外籍歸化運動員要入籍滿3年的規定,戴維斯勢必無法參加今年的亞運,只能打亞洲盃,替明年的亞錦賽再次鋪路。

     

    這也是今年歸化Alexander的迫切性,如果在台灣出生,加上有位台灣繼母,然後Alexander本人也有意願的話,Alexander參加亞運的可能性就比戴維斯高上許多,也能遞補上戴維斯的禁區戰力,這是對中華隊最大的幫助。

     

    本身是白人的Alexander,並非像戴維斯是正統內線球員,但是他的強項是籃板,擁有優異的彈跳能力,加上201公分身高(脫鞋)212公分臂展,然後又能在外線作戰,仍會是中華隊所倚賴的內線幫手。

     

    只是19861216出生,今年27歲的Alexander,籃球功力還剩多少,也是個關鍵,他在2008年選秀首輪第8順位被公鹿挑走,既未打出符合他選秀順位的身價,也僅在NBA待了2季、打了67比賽而已,平均出賽11.1分鐘,4.2分與1.8籃板,投籃命中率41%。

     

    AlexanderNBA討不生活後,曾到NBA發展聯盟打球,也到過俄羅斯職籃打工,上季還曾到中國CBA遼寧測試,但是未獲留用,然後就沒有任何打球紀錄,直到今年1月才又在NBA勇士直屬的NBA發展聯盟Santa Cruz勇士復出,出賽17場,平均出賽23.3分鐘,12.7分、6.4籃板與投籃命中率52%。

     

    有關Alexander的故事,我過去陸續有寫過,包括2008年選秀前夕,他曾到NBA國王測試,當時我寫的故事如下:

     

    台灣出生,中國成長的背景,使得西維吉尼亞大三前鋒亞歷山大這位「阿逗仔」,已成為今年NBA選秀最受海峽兩岸籃球迷最關切的焦點,目前行情炙手可熱,已經飆升至前10順位,潛力可期。

     

    亞歷山大日前赴國王進行選前測試,國王國際球探買利嘉(Jack Mai)為前中華職籃幸福豹教練,除了測試他的球技外,也特別測試他的中文能力,用中文問他:「你聽得懂中文嗎?」亞歷山大用青澀的中文回答:「一點點,你說慢一點我就聽得懂。」

     

    買利嘉繼續用中文問他:「你台灣住那裡?」亞歷山大回答:「高雄。」然後又問:「那麼對台灣籃球有什麼印象嗎?」亞歷山大說:「我記得宏國Elephant!」買利嘉反問:「你不會說elephant的中文啊。」亞歷山大傻笑表示:「不會。」

     

    買利嘉與亞歷山大用中文對話,使得一起前往測試的黑人球員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你們兩人是在搞笑吧?你們會說中文!」買利嘉也告訴亞歷山大在海峽兩岸籃球討論版走紅的消息,亞歷山大很高興說:「這是好事,我很感謝。」

     

    亞歷山大中文青澀,球技可不含糊,雖是白人,可是體能不輸黑人,垂直彈跳能力達36(91公分),爆發力驚人,球技也很全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信心超強,買利嘉說:「他是我看過最有自信的小孩,心理素質真的很棒。」

     

    至於Alexander其他背景,例如他曾因父親工作的緣故,在中國北京待過,甚至還打過北京高中籃球聯賽,我也曾提到過,如下:

     

    公鹿在台灣出生的「阿逗仔」新秀前鋒亞歷山大(Joe Alexander),昨天在記者會上正式和密爾瓦基媒體見面,亞歷山大表示:「我在國小5年級時就立志要打NBA,現在終於美夢成真。」

     

    小學就讀北京美國學校的亞歷山大,當時會立下這樣的宏願主要是不想輸給哥哥:「我的兩位哥哥都很會打籃球,NBA號稱籃球殿堂,也是他們的夢想,我不想輸給哥哥們,所以也想打進NBA。」

     

    亞歷山大在台灣出生、中國成長的特殊背景,也被密爾瓦基當地報紙報導出來,文中指出亞歷山大會說中文,也是NBA史上第一位在台灣出生的球員,亞歷山大還說:「小時候的海外生活讓我看事情較有世界觀,也比同年紀青少年早熟。」

     

    由於美國屬「屬地主義」,因此NBA在球員個人檔案中都是註明出生地,NBA球員中像亞歷山大這樣在美國境外出生的美籍球員還包括公牛出生在英國倫敦的古登(Ben Gordon)與過去曾效力小牛,出生在德國的布萊德利(Shawn Bradley)

     

    拉拉雜雜又回憶了Alexander這位洋台將,除了喚醒對他記憶外,也希望他能像簡浩(Doug Creighton)、陳山眉(Sabatino Chen)一樣,再為台灣籃擅注入更多的新血、增添球迷的新鮮感、繼續為中華隊提升戰力。

     

    alexander

    AlexanderNBA選秀會上擁抱父親與台灣繼母。

  • 逆風飛翔:飛人陳信安

    飛人陳信安將在明天(15日)在老家天母進行引退賽,正式宣告高掛球鞋,謹以此文獻上最誠摯的感謝與祝福!

     

    不受傳統禁錮 打破台籃窠臼 

     

    翻開台灣籃球歷史,「飛人」陳信安不會是映入眼簾的第一人,因為他未曾像「籃球博士」鄭志龍、「野獸」林志傑一樣主宰台灣籃壇、叱吒中國CBA、揚威亞籃賽場,但是若要談對台灣籃球影響最深遠的人,陳信安絕對是第一人,明明飛得比人高,可以順風而行名利雙收,但是他卻堅持做自己,為夢想突破逆境不受傳統禁錮,為理想逆風飛翔打破台籃窠臼...

     

    ■飛人源起

    198071出生的陳信安,不是第一位在台灣籃球比賽中灌籃的球員,但是能夠輕鬆寫意起飛、滯空挺腰拉桿,然後劇力萬鈞轟炸籃框,稱得上飛人的,他卻是第一位,而且是在身高才190公分出頭、年紀未滿18歲的HBL高中時代,即已將過去台灣籃球賽平面作戰提升到3D夢幻境界,也獲得「灌籃王子」封號。

     

    陳信安沒有喜歡被稱為「灌籃王子」,他比較習慣被好友稱為「安仔」,在進入松山高中正式加入籃球校隊前,陳信安是天母國中的手球校隊,籃球只是玩票而已,但是國中已經180公分出頭的陳信安,在天母公園、天母職訓局等地的鬥牛場,和老球皮們「以小搏大」很早就闖出名號,尤其當朋友鬥牛被電時,陳信安更義不容辭拔刀相助,幫朋友在球場上討回公道與顏面,打的是義氣籃球。

     

    加入松山高中籃球隊後,陳信安的教練是當時才掌校隊兵符的「魔鬼教練」黃萬隆,高一即每天操練到腿軟,還「變態」到手拿兩塊磚塊練習防守滑步的手勁與腳力,高二更操,當時陳信安已經到甲組籃球隊台銀練球,每天兩地練球,從早上5點起床,到晚上10點回家,這樣一樣就是兩年,連鄰居都好奇問陳信安的媽媽:「啊,你們信安是職業球員哦,每天練到昏天暗地!」

     

    不過也由於這樣紮實的鐵血訓練,讓陳信安在籃球起步階段即養成高規格的練球自我要求,奠定接下來挑戰各階段籃球的體能基礎與韌性特質1998年亞青籃球賽,和中國姚明與日本田臥勇太一起被評選為亞青新星,陳信安也在1999年亞錦賽即獲中華男籃青睞,首度成為國家隊國手。

     

    ■在姚明頭上灌籃

    19歲就成為中華男籃國手,陳信安想要稱霸台灣籃壇的大門已經敞開,想要擠身亞洲球星之路也一片光明,但是陳信安的夢想並不只於此,而是想到美國一圓籃球夢,並早在高中畢業即有機會和亞青「同梯」戰友田臥勇太一起到NCAA第二級的夏威夷楊百翰大學就讀,但是由於陳信安當時已加入甲組台銀,又是中華職籃裕隆積極培養的「練習生」而未能成行。

     

    不過這樣的籃球夢仍深植陳信安心理,並於2000年暑假在台舉辦的ABA亞洲籃球超級聯賽爆發開來,當時陳信安代表中華男籃在出戰中國男籃的比賽中,一飛沖天在亞青另一位「同梯」戰友226公分「中國長城」姚明頭上轟天一灌,當時的姚明已經是NBA球探的重點鎖定選秀人選,能夠在姚明面前證明自己的灌籃能力,也更堅定陳信安挑戰美國籃球夢的決心。

     

    20021月,陳信安透過前裕隆助理教練陳仕佳的安排,到NBA發展聯盟莫比爾狂歡者隊見習練球,也正式開啟了陳信安赴美挑戰之路。同年8月,當時正在參與亞運集訓的陳信安,在和中華男籃前往菲律賓利地訓練前一天決定退訓,接受前中華職籃幸福教練、後來轉任國王國際球探買利嘉(Jack Mai)的邀請前進國王季前訓練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挑戰NBA的本土球員。

     

    1.陳信安加盟國王記者會

    ★陳信安加盟國王記者會

     

    陳信安在101日正式投入訓練營,並受到當時國王兩位大哥級球星韋柏(Chris Webber)與狄瓦茲(Vlade Divac)的歡迎,也讓陳信安受寵若驚,初體驗NBA如夢似幻的感覺。108日,國王季前熱身賽作客小牛,陳信安在最後346秒替補上陣為比賽收尾,成為史上首位在NBA熱身賽出賽的台灣球員,陳信安全場21中,攻下2分、2籃板與1助攻,這一刻也被陳信安視為籃球生涯最重要時刻。

     

    2.陳信安在國王練球場館的衣櫃

    ★陳信安在國王練球場館的衣櫃

     

    3.陳信安和韋柏相見歡

    ★陳信安和韋柏相見歡

     

    4.陳信安受狄瓦茲照顧

    ★陳信安受狄瓦茲照顧       

     

    ■挑戰NBA被球監

    陳信安挑戰NBA,雖然最後在20021018以被國王釋出收場,陳信安當時說了一句話:「如果這一切都是夢,我希望永遠都不要醒來!」夢醒時分之際,陳信安雖有點感傷,但是沒有遺憾,因為套句在他返台後為「統一純喫茶」所拍的廣告詞:「大家都知道NBA很遠,但是只有我知道到底有多遠,Try it!」這趟國王行只更加堅定再次挑戰NBA的決心。

     

    5.陳信安出戰小牛熱身賽準備投籃

    ★陳信安出戰小牛熱身賽準備投籃

     

    6.陳信安出戰小牛熱身賽投進第1球

    ★陳信安出戰小牛熱身賽投進第1

     

    7.陳信安:「如果這一切都是夢,我希望放遠都不要醒來。」

    ★陳信安:「如果這一切都是夢,我希望放遠都不要醒來。」

     

    只是讓人心寒的是,陳信安勇於追夢退出亞運男籃集訓的行為,卻在當時被中華民國籃協視為「離經叛道」棄國家榮譽於不顧,最後處以國家隊球監一年與總統盃甲組籃賽禁賽三場的處分,當時還有個笑話,竟有甲組教練提議,陳信安禁賽三場要抽籤決定,而非前三場,否則哪一隊碰到解禁的陳信安不就很倒楣,從這則笑話也可以看出當年的陳信安有多強,然後當時的台灣籃球環境與體制有多故步自封、有多可笑!

     

    還好有陳信安為了夢想勇於挑戰台籃不合理的體制與不健全的環境,才讓台灣籃球整個「民智大開」,不管是陳信安後來在200376,獲金塊國際球探艾康納(Jarrin Akana)肯定,受邀前進金塊的夏季聯盟測試,或是SBL第二季開打前,選擇赴美參加ABA次級職籃聯賽,希望再次接受美式籃球洗禮,期待再探NBA機會,陳信安不再遭球監處分,而是獲得大家的祝福。

     

    8.陳信安到金塊夏季聯盟測試

    ★陳信安到金塊夏季聯盟測試

     

    9.陳信安在金塊夏季聯盟和安東尼握手

    ★陳信安在金塊夏季聯盟和安東尼握手

     

    10.陳信安效力ABA長堤灌籃隊

    ★陳信安效力ABA長堤灌籃隊

     

    11.陳信安和田臥勇太一起在ABA打拼

    ★陳信安和田臥勇太一起在ABA打拼

     

    更重要的是,後來的「少俠」田壘,在2005年暑假前進NBA國王夏季聯盟、吳岱豪與「小飛人」張宗憲也先後赴夏威夷楊百翰大學深造籃球,接下來還有周儀翔、陳盈駿等,甚至連吳永盛在國中畢業後即選擇赴美就讀高中,這些都是陳信安逆風飛翔後所帶動起的旅外潮,鼓舞這些小老弟不要以現況自滿,要勇於追求屬於自己的籃球夢。

     

    ■衝撞體制成烈士

    陳信安接班台灣籃壇,加上之後的林志傑、田壘、曾文鼎與吳岱豪也相繼出道,開啟台籃另一個「黃金世代」,但是台籃的體制與環境卻沒跟上腳步,即使有出國挑戰的夢想,卻也要兼顧現實的生活,尤其中華職籃在1999年倒台,直到200311月才又有SBL的催生,但又屬於半職業聯盟,球員的天賦與球技未能獲得對等的身價肯定,充滿無奈與感慨。

     

    陳信安未向這一切不合理的體制與環境低頭,秉持一貫堅持理想的原則,一次又一次地衝撞台籃不合時代的法規與陋習,即使繼挑戰NBA被球監之後,又當了兩次烈士也在所不惜,先是2005年季外和東森羚羊(現金酒前身)簽下破天荒的31500萬的加盟意向書,挑戰當時球員和球員尚無合約制度保障的「默契」,接著又在2008年暑假,欲接受中國CBA聯賽東莞新世紀開出三年100萬美元的天價邀約,讓SBL球員有機會挑戰更高薪、更高競賽水準的籃球舞台。

     

    陳信安這兩次逆勢衝撞都「壯烈成仁」,和東森的合約因廣告代言部分未達共識,加上其他外力因素介入,最後以破局收場,既無緣賺進生涯第一桶金,還只能以第三季「球監」換取重返裕隆機會;和東莞的合約,因籃協基於「保護」中華男籃與SBL聯賽人才流失,制定所謂「陳信安條款」,對於前進CBA採「限期」、「限額」管制,凡列入中華男籃培訓名單的成員都不予以放行至中國CBA打球。

     

    不過陳信安的烈士之舉並沒有白白犧牲,至少是犧牲小大我,完成大我,先是SBL制定球員最高薪資上限月薪12萬外,球團也和主力球員簽下合約,並給予簽約金,SBL球員終於獲得基本的身價保障,然後籃協在2009年暑假也解除「陳信安條款」,凡中華男籃培訓名單上的成員,只要無條件接受國家隊徵召,即可赴中國CBA打球,「野獸」林志傑也成了首位受益者,在20099月順利加盟浙江廣廈。

     

    ■飛人精神永不熄

    陳信安在200911月也如願西進中國CBA東莞新世紀,不過由於該年暑假才赴美動雙膝關節鏡手術,身手已大不如前,身價也大下滑,簽下的21合約,只剩下前一年所開出三年100萬美元的三分一不到行情而已,讓人替陳信安的烈士際遇再次感到惋惜與不捨。

     

    12.陳信安加盟東莞新世紀

    ★陳信安加盟東莞新世紀

     

    膝傷纏身也是陳信安飛人生涯「折翼」的關鍵,2005515SBL總冠軍賽最後一戰,陳信安雖幫裕隆完成二連霸,但是賽末滑一跤造成左膝韌帶撕裂傷,即是籃球生涯由盛轉衰的開始,不管陳信安再怎麼苦練維持,仍難以擺脫韌帶已鬆弛,膝蓋持續積水的陰影,即使尋遍良醫仍束手無策,最後只能在2009年暑假動刀治療,轉戰CBA兩年發展也不如人意,最終在2011年打完亞錦賽後決定重返SBL,並加盟璞園建築。

     

    陳信安在璞園扮演精神領袖,雖然已無法像年輕時代一樣飛天遁地、衝鋒陷陣,但是他的沙場經驗卻補上璞園最不足之處,在休息室內與關鍵時刻發揮穩定軍心作用,當璞園在2012年順利拿下隊史首座SBL總冠軍後,陳信安更是有感而發表示,要放下昔日飛人身段並不簡單,他說:「今年回來SBL,我一直很拼,不敢鬆懈,雖然表現不如過去,也被人質疑,但我都當成是摔了很重的跤,告訴自己不會痛,要撐過去。」

     

    陳信安在上季又飽受膝傷擾,例行賽都無法出賽,不過璞園延續前季的飛人精神,依舊展現衛冕競爭力,即使在總冠軍賽遭遇達欣曾險象環生,先是2連勝後2連敗,但是陳信安在第5戰驚奇復出,雖只出賽151秒,卻仍達到「拐氣」的目的,幫助璞園拿下關鍵第三勝,最後也順利完成連霸,陳信安季外又再次開刀,這一次陳信安真的不能再飛了,並在去年1116日本季開幕戰讓人震驚地宣布退休。

     

    ■有你真好,謝謝你,飛人陳信安!

    陳信安在退休聲明中說:「我熱愛運動也熱愛籃球,雖然很不捨很難放下,但是這18年籃球旅程,我學會了感謝,學會了知足。因為你的加油及支持,才讓我的世界變得很不一樣,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很抱歉沒有給你想要的答案。籃球生涯經歷過了許多的考驗,而這一次卻是要學會放下。」

     

    33歲的陳信安從絢爛歸於平淡,褪下飛人球衣,改穿上班族西裝,這一切都叫球迷萬般不捨,沒有陳信安的逆風飛翔,台灣籃球是看不見今日的高度與視野,也讓球員感念這位球場上可敬的對手與為台籃犧牲的可貴烈士,因為有陳信安無畏、無懼地突破逆境,後進才能踏著這條他開闢出來的籃球之路,築夢且踏實的完成自己的籃球理想。

     

    就像《逆風飛翔》這首歌:「因為青春,就該好好闖一闖,要飛翔,要尋找,真理想,不要害怕失敗會受傷,努力啊,乘著夢想往前,別說累」最終在飛人陳信安落地的這一刻,絕對值得所有人說聲:「有你真好,謝謝你,飛人陳信安!」

  • UBA:孩子們,這就是人生

    對於221UBA台灣師大與義守大學的大亂鬥事件,我原本是選擇沉默以對的,但是對於這次風波仍餘波盪漾,尤其是對那些沒有涉入鬥毆的球員,連帶要承受禁賽懲處,顯然很不公平,大感冤枉、無辜,希望相關單位能夠重審這次懲處,我現在想說:「孩子們,這就是人生。」

     

    對於這次大亂鬥,我雖選擇沉默,但我也有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很簡單,一:打人就是不對;二:規則就是規則,第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沒有疑議,但是第二點,大家的意見就相差很大了,就好像現實社會上大家對法律的看法,明明就犯法了,還要說法律不公平、法律不人道。

     

    如果一切事情不能先「法、理、情」,而是要「情、理、法」,那麼這個社會要怎麼維持秩序?籃球比賽也是一樣,如果競賽規則都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了,為何事先不先看清楚,然後出事了,才來說規則不公平、不人道。

     

    UBA競賽規則是這樣寫的:

     

    ()、凡比賽中被判處奪權犯規之球員或教練,於次場禁賽 1 (不限年度累積);另視情節輕重得由分區負責人提報審判委員會議處,如有再犯者取消本學年度比賽資格,並立即呈報審判委員會議處。

                                                                                    ()、比賽中有球員發生鬥毆情節,經裁判員判決確定後,該球員立即禁賽,並取消參加本學年度比賽之權利。

                                                                                                                                                                   

    ()、比賽中如發生球隊集體(同隊二人【含】以上)鬥毆事件,取消該隊繼續比賽權利及已賽成績不計,於次年停止該隊參加本項比賽一年,並報請有關單位議處。

     

    我承認,這樣的競賽規則的確很嚴,但是會訂出這樣的規則,並非開始就是這樣,而是由於未能達到嚇阻作用,幾經修改,才是現在的條例。

     

    針對這次大亂鬥風波,我有請教幾位UBA老教練,他們的看法都是很心痛,即使不是自己的學校、自己的球員,也不希望他們發生這些事,甚至自己因此「得利」晉級,也一點都不值得高興。

     

    但是他們也都說了:「規則就是規則,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他們也再三強調,每年他們都會告知球員這項競賽規則,尤其是集體鬥毆的「極刑」,他們都非常清楚,甚至有些早已從UBA畢業很久的球員,都還記得昔日打UBA時,教練總是一再提醒他們這條競賽規則。

     

    我不敢去問台師大與義守兩校的教練,因為我和他們都有交情,我不確定,他們知不知道這條競賽規則,或是知道這條規則,有沒有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球員不要「觸怒天條」。

     

    OK,事情都已經發生了,現在再來追究這些事都已經於事無補了,重點再回到這些所謂未涉入鬥毆的球員,他們是無辜的、他們是冤枉的,相關單位應該給他們一個重審、平反的機會,我身邊也有不少友人,很支持這些無辜、冤枉的球員,希望他們站在教育的立場,給他們一次機會。

     

    說真的,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當然很同情他們,只是在我心中,「規則就是規則」的這把尺,我放不下去,尤其籃球是團隊運動,贏球是大家的光榮,輸球是大家的責任,當初大家是靠籃球專長一起獲推甄進來,一起獲學雜費優惠,難到當時有分所謂的大、小牌球員,進來的門檻有高低、優惠有多寡嗎?那麼現在要懲處卻要分有無涉入,或是涉入的輕重嗎?

     

    OK,有福同享,有難很難同當的道理,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若現在出事了,要來釐情責任、撇關係,就很簡單嗎?要怎麼來界定誰涉入、涉入的輕重,才知道誰是冤枉的、誰是無辜的。

     

    即使有影片重播,就能斷定嗎?那些推擠的球員,算不算鬥毆?那些勸架的,那些藉勸架偷推對手的,還有在旁邊叫囂的,這些都算不算涉入?甚至冷眼旁觀的,或是嚇到手足無措的,要怎麼界定?

     

    我若是這兩隊其中的一個球員,依我的標準,我一定很不爽冷眼旁觀的隊友,球隊都出事了,你好歹聲援一下,否則這叫什麼朋友義氣、團隊精神,至於嚇傻的,我原諒你。

     

    言歸正題,我不是球員,所以我的標準也不準,但是我相信在界定有誰涉入、涉入的輕重,一定會造成這兩隊的「二次傷害」,有事的,當然很難過,沒事的,你就會如釋重負嗎?手心、手背都是肉,教練就能對這些涉入球員的界定照單全收嗎?我知道義守教練一定不行!

     

    所以我才會說:「孩子們,這就是人生。」你在還在大學階段,尚未進入社會前,就經歷了這次衝突,相信你們都會學得教訓,而且這次你失去的只是沒辦法打UBA公開11年,未來出社會若發生類似的事,你可能不是大不了不要打球就沒事了!

     

    更何況,被UBA禁賽,並不代從此就不能打球了,去年中華民國籃協恢復舉辦社甲聯賽,包含義守等多支大學校隊都有報名比賽,當成UBA的季前熱身賽,義守報名名單如下:

     

    義守大學男子籃球隊

    領隊:鄭振洋   教練:靳智翔  助理教鍊:廖哲億  管理:謝玉娟

    球員:陳侑昫  陳聖允  陳昱翰  溫立煌  高柏宇  徐浩鈞  盧哲毅  吳怡斌  施顏宗  潘祥偉  李涵  柯旻豪

     

    沒有UBA這個戰場,並不代表這兩校就不能去打其他比賽,不能出國進行移地訓練與進行交流比賽,球員若真想提升自己的球技,還是有許多管道,不是沒有打UBA,就失去成長的動力與機會。

     

    再者,沒有UBA可以打,球員就不能讀書、不想讀書、不愛讀書嗎?還是可以好好讀書,甚至記取這次教訓,當沒有球可以打的時候,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該讀點書,增加自己在打球以外的本錢?球不能打一輩子,書卻可以讀一輩子,打球不一定能養活你,但是讀書卻有養活你的本錢。

     

    我想講的都講了,這件事會怎麼發展下去,我沒辦法管,也管不到,只是想說這些球員都是大學生了,至少是18歲了,可以當成大人來看了,縱使這次事件有多麼不公平、不人道,記住「規則就是規則」的教訓,如果規則可以為你修改,那是你的福氣,如果不行,就那一句話:「孩子們,這就是人生。」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24年6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