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中華小球

    看了三天瓊斯杯「中華小球」,有很多現象應該跟大家討論、分享。

     

    *中華小球是「迫不得已」的打法,因為中華隊的主戰長人李啟億和李豐永,都只有197公分,用前鋒身高、噸位去扛中鋒位置,只有打小球、靠傳切和速度,以及外線轟炸爭取掌控節奏,避免內線失守。

     

    *中華小球在全隊沒有「超級球星」的情況下,其實中華隊表現還不賴,除了一些失控、不合理的出手選擇外,整體來看球的流動、空手走位、包夾補位,都很盡責,這是中華隊可以靠「中華小球」跟澳洲長人、卡達壯漢一爭高下,沒有輸的很難看的關鍵。

     

    *這些年來,中華隊一直對「高大」束手無策,除了心理因素,適應不多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打的太客氣」。

     

    以今年瓊斯杯第三戰對卡達為例,下半時該拉就用力拉,該犯就用力扯,不要讓對手輕易在籃下得手或予取予求,這是一種強悍與強勢作為,並且會相互感染。所謂的老將怕痛、明星怕傷,中華隊在防守上要展現更強勢的力量與反擊,才能改變身高和體型劣勢,減少禁區失守和籃板失控,爭取更大的均勢。

     

    *玩「小球」最重要的精神與概念是虛虛實實,球內送後再外傳,切入後再伺機偷襲,利用切傳突破,以及內傳外送,不斷困擾對手,逼使對手縮小防守圈,取得更多跳投空檔,這才是中華小球要玩的精髓。

     

    中華隊在內送、外傳,以及內線製造壓迫和佯攻的技巧上,還明顯不足,沒有侵略性和有效內傳外送的輸送,就很難迫使茶莊手縮小防守圈,製造對手協防、移動上的漏洞。

     

    *在玩「中華小球」的策略上,其實許皓程和李學林,應該都很好用,可以用來調節,歐陽進恆、楊哲宜也都是具有機動力和高配合度的速度型角色,至於定位射手呂政儒的高度和籃子,也是可以信賴和培養的重點人物。

     

    只要李豐永、李啟億在禁區的衝擊力再提升一點,許致強在禁區高低位活動力再強一點、積極一點,中華小球會打的更有味道與精采性。

     

    *多打「中華小球」有助於這群年輕國手提升戰力,也可以多多適應國際比賽對手高度和力量,增加戰術上的變化與執行成效。

     

    以往中華隊在玩小球的策略與作戰上,都太靠手氣和球運,利用這次瓊斯杯新中華隊的磨練機會,好好磨新一代的鋒衛球員與後衛控制節奏的智慧,對中華隊和國內籃球的教育意義,影響會很深遠。

     

    *瓊斯杯新中華隊已經逐漸打出「味道」了,請多給他們一些掌聲與肯定。只要不怕,只要多適應,只要防守再強悍一點,出手再果決一點,中華小球會成為今年瓊斯杯的經典記憶和話題。

     

     

     

  • 林傑閔快跑

    SBL新人選秀選完了,沒有驚奇的田壘、陳信安、吳岱豪這種超級天才新人,倒是裕隆選了一名高二升高三的「現役高中生」林傑閔,讓人看傻了眼。

     

    許多人一定很好奇,林傑閔是誰?他沒有報名,可以被選嗎?他被裕隆選了,但他並沒有報名,這也算數嗎?他會失去代表能仁家商打HBL高中籃賽的資格嗎?裕隆又為什麼要選他呢?

     

    認識林傑閔,這裡頭有很有趣的故事。

     

    林傑閔是台灣、南非混血,他老爸是台灣人,老媽是南非人,身高182公分80公斤,打後衛,很有爆發力和對抗性,在裕隆跟著練了兩年球,也到NIKE亞洲Camp和美國LBJ籃球訓練營磨練過,擁有超乎高中生的體格與打法,未來無可限量,讓人期待。

     

    這孩子的目標之一是去美國打球,念大學,打大學籃球,尋求更大的突破。裕隆和NIKE提供了他很多機會與磨練空間。

     

    裕隆準備要挑林傑閔,是有典故的。

     

    07年初,SBL為了要推動新人選秀,均衡實力和建立新人機制,讓年輕球員資源可以均衡分配,決定請七隊都要提出已經長期栽培的球員,做一個協調和取捨。當時只有裕隆在積極培養8名青少年球員,經過協調和折衝,並以建立新人選秀會的機制為前提,裕隆只留四人,並且四年不選,各隊也有默契不挑這四人,七隊同意讓新人選秀會上路,留下的四人包括林傑閔。

     

    這不是裕隆的特例,而是SBL決定建立新人選秀會機制的妥協與決心。任何一隊當初只要有長期培訓的球員,都可以參與協調,這個特例也不是只開放給裕隆,七隊都在同一個基礎上。

     

    但飛哥走了,沒有交代清楚,裕隆總教練張學雷選了林傑閔,以為理所當然。

     

    這是一次失誤,球場外的失誤。但並不嚴重。

     

    高中體總的反應太快了,可能要取消林傑閔的高中出賽資格,林傑閔自己又沒有報名,也沒有人幫他報名,更沒有他的同意授權書,新人選秀會的規定是一定要報名,才能具有被選資格。因此林傑閔被選,那是裕隆隊的事,與他無關,也可以視為無效。

     

    裕隆隊同樣也可以挑選其他沒有報名的SBL新人,但這些人沒有報名參選,就不具候選資格,他們原本的權利也不該被剝奪。

     

    反而是,如果林傑閔報名參選,他不管有沒有入選,可能會涉及高中籃賽的出賽資格,這才是關鍵。

     

    話說回來,林傑閔顯然是未來籃壇的「瑰寶」或「希望」,否則不會引起如此重視,高二就會被選,國中畢業就受到特別的關注。

     

    未來林傑閔是要留在國內,打大學籃球、打SBL超籃,還是要挑戰美國大學,這才是我們更關心的重點。

     

    不過,要特別提醒一下林傑閔,不要輕忽高中籃球和輕視你的對手,你可能有超乎高中生的能力和感覺、天分,但你並沒有打出最好的球賽、發揮最大潛能和領袖氣質,這是最後一年高中生涯林傑閔必須去克服和挑戰的重點。

     

     

  • 史上第二次新人選秀

    SBL08年新人選秀會剛選完,台南大學190公分、130公斤中鋒「小冰箱」陳國維被台銀挑走,成為SBL史上第二個選秀狀元。

     

    台銀連續兩年擁有狀元籤,去年挑走194公分前鋒吳奉晟,但受限於UBA大學條款未能上場。陳國維被台銀視為即戰力,寬大的體型,耐壯的身材,是台銀禁區最需要的戰力。

     

    今年新人選秀會一共有19名球員入選,第一輪入選的球員包括台銀選走陳國維,台灣大挑走194公分前鋒鍾秀鼐(前中華隊教練鍾枝萌兒子,能仁家商畢業),達欣選走200公分中鋒吳宏興(新榮高中畢業),,璞園選走198公分中鋒張智偉(醒吾大學畢業),米迪亞挑選華裔193公分前鋒張峻瑋,台啤選走200公分中鋒蘇柏彰(南山高中畢業),裕隆挑走182公分後衛林傑閔。

     

    SBL發展和國內籃球來說,這是另一次成功的示範,也是球員市場均衡、避免挖角、建立的機制的開始,球員投入、家長關心、球隊也當一回事、媒體也感受到新人選秀的氛圍機制。

     

    有關SBL新人選秀會,某些選秀會的精神、相關規範,還是要告訴大家:

     

    1、報名參選的新人,沒有入選,都成為自由球員,各隊都可以自行吸收、網羅。

     

    2、入選新人,在無法註冊為「18人名單」時,簽「練習生合約」,營養金月薪1-2萬。列入18人名單之入選新人,月薪2-5萬,合約不得低於三年,約滿得成為自由球員。練習生合約測試滿三個月,測試不合格,球團得中止合約、釋出,並成為自由球員。

     

    SBL史上第二次選秀,許多關於選秀的觀念和經營策略,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SBL各隊長期培養球員的用意很實在,但在現階段與SBL環境底下,培養兩、三年的美意和意義,實在不大。台灣的球員三年內都很難成為球隊主力,培養一名球員,除了訓練、效率要求之外,更要足夠的上場時間,否則都是罔然。

     

    *SBL各隊普遍都以「戰績」為第一考量,求勝都來不及,那還有餘裕去以戰養戰,培養新人,提升新人的素質和戰力。與其說是長期培養新人,不如說是:怕別人提早挖角,這種心態如果不改變,SBL的經營格局也永遠難以走出現有視野。

     

    *新人訓練需要方法和舞台,SBL除了正規球季,沒有夏季聯盟,沒有小型聯賽,新人如何在實戰中養成與強化,這是新人選秀會背後更重要的問題。

     

    *其實各隊目前都有一些用不到,或者不適用的球員,這些都是即戰力,與其花心血在三年內都難成氣候的新人中傷腦筋,不如在現有球員市場裡,挖掘更有用、更實用的球員,給予上場機會和壓力、養成,這是更具即戰力和提升戰力的務實作法。

     

    *挖崛球員潛能,培養即戰力,凝聚團隊默契,教練的執教能力和士氣凝聚,更甚一切,這也是新人選秀、自由球員、挖掘球員潛能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和基礎。

     

    各隊挑選的新人為:台銀陳國維、陳磐澤(181公分後衛,台灣體大),台灣大鍾秀鼐、朱振維(187公分後衛,林口體大),達欣吳宏興、陳禹誌(194公分前鋒,文大畢業),璞園張智偉、謝博堯(200公分中鋒,台灣體大)、葛記豪(181公分後衛,台灣體大),米迪亞張峻瑋、賴華斌(180公分後衛,東南科大)、彭健瑜(190公分前鋒,開南商工畢業)、羅健威(174公分後衛,開南商工畢業),台啤蘇柏彰、潘家輝(186公分前鋒,台灣體大),裕隆林傑閔(181公分後衛,能仁家商)、潘冠翰(192公分中鋒,泰山高中畢業)、徐偉倫(泰山高中畢,181公分後衛)、陳威宇(195公分中鋒,光啟高中畢業)。

     

  • SBL新人選秀會「大補帖」

    2008SBL新人選秀會71登場,這是SBL史上第二次新人選秀會,球迷、讀者、媒體、教練、球員,你們對SBL新人選秀會的了解有多少?

     

    問:SBL新人選秀會的意義與目的何在?

     

    答:七隊想要平衡實力,避免過早挖角,擁兵自重,建立機制面和形象,是SBL創造新人選秀會的目的和意義。新人選秀會對於平衡實力的作用,老實說非常非常有限,因為SBL需要建立的是整個聯盟運作機制,新人選秀機制只是其中10分之1個環結而已。

     

    更何況,各球團的能力、資源、薪資能力原本就不同,落差更大,藉新人選秀會平衡實力的出發點和意義,實在太小了。

     

    問:新人,對SBL發展與平衡實力的作用有多少?

     

    答:即使是田壘、陳信安、吳岱豪這種超級新人和天才球星,也很難在出道三年內改變任何一支球隊或聯盟生態,更何況是其他大多數普普通通的新人。正我所言,SBL新人選秀會是形象的代表之一,是機制和規範的象徵,對實力補強、平衡實力、改變生態的意義幾乎沒有。

     

    問:新人有底薪、合約保障嗎?

     

    答:SBL新人選秀會的相關規範裡,從來就沒有什麼「保障約」,那是媒體的誤導和自我想像。SBL新人選秀會入選的新人,主要規範和權利義務關係為:

     

    凡註冊為球隊18人之新人,月薪2-5萬,合約最少三年。未能註冊為18人名單新人,視為練習生,簽「練習生合約」,月薪1-2萬,最少測試三個月,測試不合格,球團得中止合約,給予離隊證明、釋出,並視為自由球員。

     

    問:去年新人米迪亞前鋒李俊緯為何可以打SBL?其他許多新人球員為何不能打?

     

    答:任何一名入選的新人,都有權利和自主權,可以打SBL,李俊緯的家長擺明了:我兒子要打SBL,不打UBA。至於大學要不要容許他招收的球員打SBL不打UBA,會不會當掉該名球員,那是學校的權利和決策。

     

    問:新人選秀會目前有什麼困難、或問題瓶頸嗎?

     

    答:挑選新人來培養、灌溉,是SBL七支球隊的原意和出發點,他們一定要辦新人選秀會,栽培年輕球員,這個宗旨不會改變,這個機制和形象,也是新人選秀會成立的目的之一。

     

    但高中畢業的新人,或者大四生、大學畢業的新人,基本上都很難成為SBL即戰力,這也是事實,七隊都能了解現況和需求,想打SBL的高中畢業生勇敢參選,這很正常,像能仁家商194公分長人鍾秀鼐。有顧慮,想要以大學學業為主的高中生,不敢貿然參選,也很正常,像投入明道大學的南山高中 193公分前鋒黃家明。

     

    如果說新人選秀會有什麼困難,那就是SBL新人選秀會最主要的創始原意「平衡實力」,很難實現。一群生澀不堪,幾乎都不能成為即戰力的菜鳥,怎麼可能均衡實力?拉近強弱球隊的實力差距。

     

    SBL沒有NBA的深度和人力市場、天分,新人選秀會只能做為SBL形象的提升、機制的建立基礎之一,無法做為均衡實力的平台,這是當初力主要創立新人選秀會的球團、輿論看不到也不懂的精神。

     

    問:那麼SBL該如何均衡實力?

     

    答:SBL要均衡實力,需要建立合理的聯盟機制,比如:完整的自由球員機制、合約鑑定與保障,同時擬定完善的薪資規範,球員交易機制,再搭配新人選秀,方能成事。更重要的一點是:球團的經營能力與執行力、專業人才,這比機制的建立更為關鍵,也是均衡實力最重要的智商。

     

     

  • 女籃,你們為自己做了什麼?

    今年瓊斯杯女子組恐怕辦不起來,成了最近發燒話題。在辦與不辦的爭議裡,我想所有關心這個話題與為女籃命運申冤的球迷,應該要先認清一些事實與現況:

     

    1、    女籃市場在那裡?

     

    過去10年來,女籃從六隊變四隊,華航解散,亞東拖了好多年,也難以克服解散噩運,整個女籃發展並沒有因為兩屆亞青銀牌、一屆亞運銀牌有所好轉。很顯然,國際賽名次與民族主義的激盪,並不能做為女籃發展的基礎和女籃市場的助力。

     

    既然國際賽成績無用,那麼女籃市場該如何經營、開發?重點和行銷策略又在那裡?是不是所有女籃和女籃企業真正要重視的問題。

     

    以國泰女籃為首的女籃企業,以洪玲瑤為首的女籃教練,以中華籃協為核心的女籃主事者,都應該要深切內省,為什麼女籃發展會每況愈下,每一面獎牌都無法提升女籃的景氣和受重視的程度。

     

    更讓人費解的是:華航、亞東兩支球隊母企業過去10年來都很健全,甚至非常強壯,但他們都不想經營,或者經營不下去,這又是為什麼?

     

    2、    女籃前景為何?

     

    這些年來女籃聯賽幾乎是「要死不活」的苦撐,既沒有商機,更沒有人氣,媒體不重視就算了,連主事者如果都存著應付了事的心去經營,女籃何來前景?

     

    每一支女籃球隊都只想著名次、戰績,沒有人想著如何建立一個更建全、更完整的女籃生態和環境、機制,一心只想靠著中華籃協的能力與經營,找到女籃發展的未來,這種「公務員心態」和「球隊戰績、名次蓋過女籃總體發展」的私心,都讓女籃前景蒙上陰影。

     

    女籃到底是要「好玩就好」,還是要「打出一些名堂和人氣」,或者是「拿個冠軍讓老闆爽,好交差」,或者「得過且過」,四支女籃球隊和母企業,自己真的要先想清楚。

     

    3、女籃,你們為自己做了什麼?

     

    時代在變,社會文化也在不斷的提升或蛻變,中華籃協的做事能力和心態,相信所有女籃主事者也了然於心。女籃要突破,要有所提升,想要有積極與具體作為,想要創造一個未來和願景,你們要靠的是自己。

     

    女籃發展到今天會面臨這樣「困窘」的局面,四支球隊只想著戰績,只顧自己的名次,故步自封,觀念老舊甚至封建難除,內在原因更甚外在因素。

     

    國泰一年大概要花4000萬,台元、台電、電信每隊一年也要花個2000萬跑不掉,四隊一年約略要投資一億在女籃,培養球員、為國舉才、樹立形象和回饋社會,但他們每年共同的心願和計畫,卻是等著中華籃協幫大家辦比賽,經營行銷,開發市場,然後拚一年,就是想要賣命搶個冠軍或連霸來滿足自己。

     

    這樣夠嗎?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