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中華隊失利的背後因素

By/朱永弘(ivan1119@pixnet.net)

 

東亞資格賽落幕,中華隊無緣擠進前三名以獲取亞錦賽的參賽資格,準備回家吃自己的同時又傳出,國際籃總中央委員程民蕙表示中華隊還有一線生機,現在,『亞洲籃球協會以正式公文通知中華籃協,確定中華男籃因為過去在亞洲男籃錦標賽的成績良好,加上巴林隊退賽,將以遞補身分,取得今年8月在中國天津舉行的亞洲賽參賽權。』。歹戲頻拖棚是唯一的註解。

 

很多人表示就算進了亞錦賽也是輸,不如不打,鼻子摸摸自認技不如人,回家再練練。

 

可惜這是一般台灣球迷的想法,以籃協來說,就算是全台灣只剩5個人會打籃球,只要有一線參賽機會,籃協還是會參加的,參賽是一種政積,結果不代表什麼,現在誰在乎結果了?

 

安撫永遠是唯一的手段,手斷腳斷的參加了亞錦賽,至少讓一半較不敏感的球迷閉了嘴,絕對是筆好生意。

 

以前和現在的中華隊有一點很大的不同,撇開什麼國家榮譽、道德觀感的老舊話題不談,球員的爭鬥心消失了才是最大的傷害。

 

何謂爭鬥之心? 有爭鬥就表示有利可圖、有名可享,無名無利誰要去爭?

 

在老中華隊(換血前)的國手選拔裡,『固定名額』大約為6~8位球員,剩餘的4~6個名額都是不一定屬於誰的,球員爭什麼,是爭國手名號的加持,也在爭球員間的比較,不是因為國家榮譽,說國家榮譽的人都是騙子,國家榮譽是出國比賽得到好成績後才會有的副產品,在還未出國前的國手選拔裡是完全不存在的。

 

這4~6個名額的競爭,在球員間可是人人拼命、人人背後出招,明的暗的都來一手,苦練也是一個有效的競爭途徑,實力的平均是靠競爭得來的,連當時我這什麼都不懂的小小球員,都感受的到。

 

爭不贏至少還有瓊斯盃的光華隊可揀,只要爭到就是名、就是利、就是權(球隊裡),算算機會還挺大的不是嗎?

 

拉回現實中華隊的處境來看,每年的『固定名額』就是那幾位球員,每年剩餘約2個名額都是不一定屬於誰的,不過那可是看守冰桶的艱鉅任務,還不一定每年都是一樣的人看守,這是不用爭的,是誰分配到誰倒楣的情形。

 

再談到那『固定名額』的球員,每年不用競爭也知道會選他們,連受傷都要選進去,還不給冰桶看守,這可真狠啊,不用競爭就垂手可得的國手資格是能加持到什麼?

 

其他『非固定名額』的球員只能去爭守冰桶的艱鉅任務,球迷傻了,球員可沒傻!

 

So, who cares?

 

這追根究底並不是球員的原罪,是訓練品質不佳而沒有足以爭鬥的球員出現,任誰不用爭即可得利,鬥心也會消失。

 

訓練品質不佳誰之過?

 

當然是教練之過,老舊的訓練法、僵化的觀念,結果就是製造出一批懶惰沒有教養的球員,教練怪球員太弱、球員怪教練太爛,籃協說都不關我的事?

 

真的不關籃協的事嗎?

 

我舉一個小例子,近幾年送菁英教練赴美進修的國家「精英教練培訓計劃」實施辦法第十條裡這麼寫著:《參與教練返國後,須繳交書面、心得報告及彙編各項訓練器材,將由本會編印製發提供給國內教練訓練參考用。》

 

結果有嗎?

 

2008年--發表田納西大學男女籃球隊進攻戰術 (洪玲瑤教練)

2008年--發表田納西大學研習心得 (洪玲瑤教練)

2006年--發表杜克大學男女籃球隊訓練及參訪北卡大學男籃隊感想 (洪玲瑤教練)

(還有許晉哲教練發表的一篇北卡大學參訪心得...籃協官網的資訊已經找不到了)

 

以上這些東西已經是非常不足了,籃協不製發也就算了,請問其他教練是去美國觀光還是探親,這叫菁英教練培訓計劃?

 

籃協不強制要求,教練就得過且過,這計劃的目的是什麼? 安撫嘛!

 

回到前面的話題,球員普遍進步緩慢,導致國手選拔時,變成以『先天條件』來選材了,這是逼不得已也是很殘忍的事實,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沒有球員養成就只能選先天條件,在國內是很好,出國比賽就變成『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是個糟糕的惡性循環,如果叫王人達理事長下台就有用的話,早就有人動手了。

 

球迷們很注意『人(球員)』的因素,其實應該要注意的是『人(教練)』的因素。

 

(註):感佩洪玲瑤教練為國內籃運的付出,她做到自己份內的事,國泰女籃的Motion Offense也是國內首屈一指的,SBL教練尚無人能出其右,有一天中華男籃換成女教練我也不會感到意外的。

Published 17-06-2009 10:46 by 圓球城市/Mayo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