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在 02-13-2008, 8:43 下午 由 Changyunchao 發表.第 34 篇回覆.
第 1/3 頁 (共 35 項)   1 2 3 下一頁 >
排序方式: 上一個 下一個
  •  02-01-2008, 4:29 下午 154359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在台灣, 打籃球的人比較多, 打棒球卻比較有前途, 因為棒球受體型/體力影響比較少,

    國際上還可以打到名次, 其實, 籃球選手要身高, 體能, 技巧, 反應, 鬥志...肢體要對抗,

    很容易受傷, 個人覺得, 籃球選手要優於棒球選手, 待遇卻差一截, 雖然為籃球選手不平,

    形勢如此, 卻也無可奈何.....

  •  02-01-2008, 6:06 下午 154370 in reply to 154359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小弟這有幾個觀點,個人認為棒球本身在體型的影響並不算小,不然國內外有些打者POWER不足都靠著吃胖及配套訓練增加體重來達到打擊爆發力的增強。體力對棒球選手的影響極大,如果你是一個先發投手連至少五局、六局都撐不下去〈是要能有效壓制打者〉,那算什麼先發投手?

     棒球不需要身高嗎?那為什麼能夠赴美發展的都是體格較為壯碩?前進日職的看起來體型較為普通?以國人較為熟悉的王健民~身高是19X、體重9X,在來比較看看洛杉磯道奇~胡金龍、北海道火腿鬥士~陽仲壽,陽本身打擊能力普普(記得去年季末陽升上一軍守游擊、三壘近20個打數好像還沒超過5支安打)

    棒球不需要體能嗎?盜壘難道不用速度嗎?日本的鈴木一朗從左打擊區跑到一壘只要3.7秒!更何況他本身已經超過30歲(印象中好像是35歲上下)。台灣巨砲~陳金鋒以前在High A還是A、short A也曾單季30轟、30盜為什麼要這麼努力盜壘鋒哥不是強打者嗎?(本季中職26轟景次於獅隊洋將布雷)以台灣打者的角度看來鋒哥的打擊實力再本土當中算是極為優異,但大聯盟的打者真要論起打擊能力跟咱鋒哥還是有段距離,鋒哥之前從短暫升上大聯盟記得是2X打數安打不超過3隻,隨後又回到小聯盟奮鬥!

    棒球不需要技巧嗎?個人認為與籃球一樣技巧都是很重要的一環。跑壘需不需要技巧?不然你怎麼判斷球落地時要不要往下個壘包推進(除非全壘打)。打擊需不需要技巧?不然破壞球的時候你只要隨便一碰就可以把球破壞掉?要往投手方向推打你不會把球推向二壘壘包方向你怎麼推?當內野防守圈趨前時你要怎麼把球打穿趨前的內野防守圈?短打更不要說,沒有短打的技巧你要怎麼收?怎麼點?點成界外2?好球之後點成界外算是出局。打擊、投手、守備、投補、體能哪一項不需要技巧?

    反應方面籃球和棒球可說是不分軒輊,一個捕手不需要反應能力優異嗎?他可是場上的指揮官,要是反應能力不足怎麼做正確的判斷、配球?

    鬥志方面可說是見人見智,杜哈亞運時中華隊在9局還未逆轉實有放棄比賽嗎?不是一直很努力嗎?最後的結果就時林智勝擊出再見安打,這不算是不區不饒鬥志的最好展現嗎?

    誰說棒球肢體不用對抗,你是沒看過棒球就下此言嗎?試問有沒有看過本壘攻防戰?和盜壘時的刺殺?還有...雙方觸身球之後的群架事件,籃球場上不過12人+教練及同隊的行政事務約為20人,可是棒球呢?選手至少25人(大聯盟擴編後甚至有40人)加上教練等等少說也3X那個打起來是全隊都會出去,總比籃球的多很多吧。在NBA的打架事件中,每次動手就那幾個關鍵人物。可是MLB呢?本人印象深刻是洋基隊的R.克萊門斯與對方投手相繼投出處身球之後,有多少人衝出來?幾乎全隊啦!!!咱阿民還不是照衝。

    受傷方面在台灣棒球界中受傷的人似乎都比籃球界中還要多,你比較看看CPBL跟SBL,CPBL有100場例行賽、SBL也才30場,在美國也是NBA82場加打到冠軍戰了不起82加7加7加7約為103,MLB起碼162場而且熱身賽也比NBA來得多162加7加7加7如果是外卡打滿在加7少說也190場所以想當然爾薪水當然高於籃球,籃球一場比賽不考量延長頂多2小時.棒球呢?不考量延長隨便都有3到4小時,為什麼因為籃球比賽有時間限制籃球本身是個極為激烈的運動,個人認為在短時間中比棒球還要激烈上數倍。

    為什麼棒球員的薪水都高於籃球員~今年的KG記得是2375萬不在在MLB紐約洋基隊的火箭人今年超過40歲但...薪水2880萬為什麼?因為棒球的附加價值大為籃球選手不平,那為何不為我們台灣之光王建民不平?他今年跟去年一樣都是19勝而且還是先發場次減少的情況下還能夠維持此佳績已算不錯,可是目前勞資雙方提出的價碼大約都在4XX萬,你去比較一下山塔那~勝場數差不多可是今年揚言要以6年1億2000萬以上的價碼延長合約,相行見拙之下王建民的4XX萬NBA中很多先發球員都在他之上。難道阿民的待遇有比那些籃球員來得更好嗎?

  •  02-02-2008, 3:57 上午 154452 in reply to 154370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身體對抗性這點,我想棒球雖在壘包攻防時會有一些接觸(攻本壘特別激烈),但籃球會比較強調這一點,因為就運動模式來看(兩種運動設計上的不同),籃球幾乎整場皆要身體接觸並激烈對抗,而且因為需要跳躍,讓籃球在對抗之中對身體傷害,顯得更為危險,當然棒球運動也很危險,只是大部分不是來自於身體對抗下發生的。

    另外說台灣職業棒球員受傷比職業籃球員多,依數量來看當然棒球多(兩項職業運動員人數本來就棒球多很多),但依比例來看可不一定。

    至於薪資方面,mlb跟nba球員平均薪資以及聯盟獲利,需要專業人士來講一下。

  •  02-05-2008, 11:13 上午 155150 in reply to 154370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I left office for days, and just read second comment when coming back. My replay is as bellows.

    只要是運動, 都要體能, 反應, 技巧, 鬥志...只是程度, 時間, 種類不同而已, 棒球的跑壘是有身體碰撞,

    可沒像籃球那樣, 時時刻刻都在對抗(你不知道籃球是十個人搶一顆球?), 手腳拐子齊飛, 腦袋, 眼睛,                                 

    鼻樑,牙床...都可能在無意中遭到攻擊, 有意中遭到暗算, 已經超過一般運動傷害(肌肉, 筋骨, 關節...)了,

    王建民的待遇是很委屈,不過他選擇棒球是對的,如果他選擇籃球,他的出頭機會有多少?

  •  02-05-2008, 1:41 下午 155167 in reply to 155150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小弟以為收入的多少,講單純些應該就跟場館大小成正比吧....

    籃球一個場館兩萬人,棒球一個場館六萬人。

    門票能賣多少最能反應出球員價值不是嗎?

    一場球有多少人看不也就可以反應出整個廣大的球迷的市場大小?

    所以足球員也才能領高薪啊~

  •  02-05-2008, 6:29 下午 155201 in reply to 155167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不只是場館大小,我在該文還強調"場次"

    畢盡以例行賽相比相距一倍,自然薪水就會比較高

    在身體對抗性中有些是小弟我觀點錯誤,在此道歉!!!

    籃球可說是全場40分鐘都需要衝撞,不管是在籃下卡位、切入攻擊籃框的動作都是需要衝撞。

     

     

     

  •  02-05-2008, 7:11 下午 155204 in reply to 155201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棒球所需要耗費的體力確實比較少

    我想不必刻意去辯白吧

    籃球要整場來回跑

    棒球只要跑壘和接高飛球的時候需要跑動而已

    尤其像王建民這種滾地球投手

    發揮好的時候

    同隊的外野手根本是只要站著看戲就好

    你說投手需要體力好?

    我覺得是手臂的肌耐力要好吧

    跟體力有什麼關係?

    投手投久了手臂會酸會痛

    但不代表他的體力已經不足了

    打擊的時候也是一樣

    主要是鍛鍊手臂和肩膀的肌肉

    誰跟你全身吃胖

    這樣子跑壘還跑得動嗎?

    更何況王建民不是越來越瘦?

    絕大部分的運動都是要鍛鍊肌肉

    而不是吃胖(除了相撲以外)

    至於身體對抗性

    那就更不用說了

    棒球除了在跑壘的時候可能會產生身體接觸以外

    其他時候根本不太可能做激烈的身體對抗

    但是籃球就不一樣了

    整場從頭到尾你都要想辦法守住對手

    或者是要想辦法擺脫對手的防守

    整場球賽都是需要不停的跑動和身體對抗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

    籃球是很講究「天生的體能條件」的運動

    你長得高 在禁區就比較有嚇阻力

    你跳得高 灌籃的時候就比較有爆發力

    你跑得快 切入的時候就比較有威脅性

    棒球似乎不太需要長得高跳得高的人才

    所以亞洲日韓台才能成為棒球強權

    所以松板大輔和王建民才會成為世界級強投

    因為棒球比較重於後天技巧而非先天條件


    人,在開始放棄戰鬥的時候,才算輸
          只要還堅持戰鬥,就還沒輸
  •  02-05-2008, 8:18 下午 155211 in reply to 155204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小葉:

    棒球所需要耗費的體力確實比較少

    我想不必刻意去辯白吧

    籃球要整場來回跑

    棒球只要跑壘和接高飛球的時候需要跑動而已

    尤其像王建民這種滾地球投手

    發揮好的時候

    同隊的外野手根本是只要站著看戲就好

    你說投手需要體力好?

    我覺得是手臂的肌耐力要好吧

    跟體力有什麼關係?

    投手投久了手臂會酸會痛

    但不代表他的體力已經不足了

    打擊的時候也是一樣

    主要是鍛鍊手臂和肩膀的肌肉

    誰跟你全身吃胖

    這樣子跑壘還跑得動嗎?

    更何況王建民不是越來越瘦?

    絕大部分的運動都是要鍛鍊肌肉

    而不是吃胖(除了相撲以外)

    至於身體對抗性

    那就更不用說了

    棒球除了在跑壘的時候可能會產生身體接觸以外

    其他時候根本不太可能做激烈的身體對抗

    但是籃球就不一樣了

    整場從頭到尾你都要想辦法守住對手

    或者是要想辦法擺脫對手的防守

    整場球賽都是需要不停的跑動和身體對抗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

    籃球是很講究「天生的體能條件」的運動

    你長得高 在禁區就比較有嚇阻力

    你跳得高 灌籃的時候就比較有爆發力

    你跑得快 切入的時候就比較有威脅性

    棒球似乎不太需要長得高跳得高的人才

    所以亞洲日韓台才能成為棒球強權

    所以松板大輔和王建民才會成為世界級強投

    因為棒球比較重於後天技巧而非先天條件

    只要是運動 每種幾乎都需要先天條件

    棒球不累嗎? 有看過野手在投手投球時所作的動作嗎?

    基本上都是讓手套快貼近地面 身體成半蹲姿勢

    外野也是如此 只是沒蹲這麼低

    雖說沒有像籃球一樣需要來回碰撞

    但長時間都維持這種姿勢 體力流失也是很大的

    每個國家的人 都獨特愛某種運動 像英國 足球 美國 美式足球

    所受到關注也不一樣 薪水自然拿的就有差 贊助的廠商也有差別

    何況 運動這種 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

    當棒球在國際有成績 自然關注的人就多


    如果因我的祈求,就能使人得救......
    如果因我的哭泣,就能讓別人不再流淚的話...
    無論會承受多少痛苦,我都願意......
  •  02-05-2008, 9:35 下午 155217 in reply to 155167

    • minis is not online. Last active: 06-01-2009, 3:53 下午 minis
    • Top 500 Contributor
    • 加入於 07-24-2006
    • 麥當勞高中明星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ajaxhuang:

    小弟以為收入的多少,講單純些應該就跟場館大小成正比吧....

    籃球一個場館兩萬人,棒球一個場館六萬人。

    門票能賣多少最能反應出球員價值不是嗎?

    一場球有多少人看不也就可以反應出整個廣大的球迷的市場大小?

    所以足球員也才能領高薪啊~

    小弟, 你想的沒錯, 但不夠宏觀

    球員收入是反應市場沒錯, 但不是入場的觀眾, 而是電視收視率的觀眾

    收視率 = 廣告收入 = 球賽(球員)帶來的最主要經濟效應

    要不然NBA為例, 光中產就500萬美金一年左右....要賣幾張票?更不用講那些頂薪球員了

    -----------------------------------------------------------------------------------------------------------------------

    王建民不是很好的例子, 因為他的薪資本來就無法反應他的真正身價, 是制度下的產物

    NBA的薪資跟MLB, 跟英超足球等相比會比較少也絕對不是因為運動本身對人體的需求不同的原因, 而是制度的關係.

    MLB跟英超都是沒有薪資上限的聯盟, 比起來有薪資上限的NBA(雖然是軟上限)當然好像比較低

    而且NBA有頂薪制度, 具我所知MLB跟英超足球也都沒有. 加上這兩個聯盟好像還有所謂的簽約金.....NBA也沒有

    這樣不同的制度來比較, 根本是拿蘋果跟橘子比, 是比不出什麼的

    真的要比, 可以參考聯盟的總收入跟全部球員薪資總合的比例....這樣較能比出哪個聯盟球員比較受益

    事實上, 各大聯盟球員工會在討論勞資協議時, 也都有參考這項數據

    NBA的薪資上限也有參考這數據

     

  •  02-06-2008, 3:16 上午 155255 in reply to 154359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個人覺得,其實兩種運動都是很需要技巧、體力、爆發力

    身高嘛?棒球員夠高也是種優勢(參考一下R.Johnson 及 達比修) 松坂是怪物啦....

    有去打擊場打過或丟過球就知道啦,像我們這種路人甲型的

    催個30球或以上,隔天手就酸到不行,我打擊連打三打(約60球)就軟手了

    投球是有關全身協助性的動作,SP沒有體力怎麼投7~80球,完封完投都要100左右的用球數

    打擊者也很需要肌耐力、體力呀,因為他們還得守備唷

    好眼力、強大瞬間爆發力(揮棒)、跑壘加上打擊技巧 = 優秀打者

    國內優秀的就是鋒炮跟恰恰吧,兩人的打法也有差別

    在國內的確打棒球比較有前途,籃球受先天限制較多(無奈)

    國內棒球員好像薪資比籃球員高吧?反正我們一直都不是職業籃球(笑)

    好像扯太遠了,以上為小弟一點心得,別戰我呀 =.=

  •  02-06-2008, 3:45 上午 155257 in reply to 154359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michael tseng:

    在台灣, 打籃球的人比較多, 打棒球卻比較有前途, 因為棒球受體型/體力影響比較少,

    國際上還可以打到名次, 其實, 籃球選手要身高, 體能, 技巧, 反應, 鬥志...肢體要對抗,

    很容易受傷, 個人覺得, 籃球選手要優於棒球選手, 待遇卻差一截, 雖然為籃球選手不平,

    形勢如此, 卻也無可奈何.....

    找個半場籃球場很簡單,
    一個框也不用太正, 地也不用太平,
    一個院子的大小就可以打了,
    也不用擔心球投太大力, 火鍋刪太猛會打破別人家玻璃,
    除了顆球要錢以外,
    其它不用花什麼錢,
    也不須要什麼多好的技巧,
    兩三個人就可以打了,
    在增加十個人也還是一顆球就可以打了,
    雖然打的人多,
    但是很認真在練的人其實並不會很多.

  •  02-06-2008, 7:01 上午 155261 in reply to 154359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呵呵  這個問題會引起棒球死忠份子的不滿唷

    不過我說實在的話

    (普遍來說)

    棒球所消耗的體力明顯低於籃球

    棒球所要求的體型也明顯不如籃球現實

    棒球員身體素質的確跟籃球員差一個檔次

    極少數例外

    至於樓上有死忠份子打一大堆棒球的那個人

    個人覺得他都題一些例外

    如果要單比這2項運動的頂尖人才

    比綜合的體能 

    我想頂尖的籃球員也不會輸多少   基本上是贏多跟贏少而已

    然後好像有人題到鬥志

    我想這類無法量化的東西沒啥比較的價值吧

    最後大家覺得我寫的對或錯

    可以來公評  我只是單純感覺籃球員很多方面的確是比較好而已

     

  •  02-06-2008, 2:16 下午 155325 in reply to 155261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tigerbul1946:

    呵呵  這個問題會引起棒球死忠份子的不滿唷

    不過我說實在的話

    (普遍來說)

    棒球所消耗的體力明顯低於籃球

    棒球所要求的體型也明顯不如籃球現實

    棒球員身體素質的確跟籃球員差一個檔次

    極少數例外

    至於樓上有死忠份子打一大堆棒球的那個人

    個人覺得他都題一些例外

    如果要單比這2項運動的頂尖人才

    比綜合的體能 

    我想頂尖的籃球員也不會輸多少   基本上是贏多跟贏少而已

    然後好像有人題到鬥志

    我想這類無法量化的東西沒啥比較的價值吧

    最後大家覺得我寫的對或錯

    可以來公評  我只是單純感覺籃球員很多方面的確是比較好而已

     

    死忠份子是指我嗎?

    我不是棒球死忠份子呀,我看籃球打籃球,棒球看的少也打的更少

    會提到那兩位傑出的投手是想說:棒球場上夠高也是種優勢罷了

    就這麼簡單嚕

  •  02-07-2008, 2:42 上午 155467 in reply to 154359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當然幾乎所有的運動是體型愈棒愈好,但不可否認,籃球需要的身高條件是最高的,

    在台灣要找18X,19X的人來打棒球,並不難啊,可以找出一票人來練,再從當中挑出可用之兵,

    但在台灣籃壇要找七呎(213)的中鋒就找不到了,更別談去從一些七呎的中鋒裡面,去挑出可用的人才,

    籃球這種運動比較特別,尤其是在內線的選手,是愈接近籃框愈有優勢,現在國際賽標準的內線

    高度都要有210,能有220更好,甚至是近230的姚明,幾乎不用怎麼跳就可以灌籃

      而棒球,找210以上的人來打,似乎就不見得是一吋高度一寸優勢,反而是種阻礙

     

      

  •  02-08-2008, 3:33 下午 155679 in reply to 154359

    Re: 籃球選手與棒球選手

    michael tseng:

    在台灣, 打籃球的人比較多, 打棒球卻比較有前途, 因為棒球受體型/體力影響比較少,

    國際上還可以打到名次, 其實, 籃球選手要身高, 體能, 技巧, 反應, 鬥志...肢體要對抗,

    很容易受傷, 個人覺得, 籃球選手要優於棒球選手, 待遇卻差一截, 雖然為籃球選手不平,

    形勢如此, 卻也無可奈何.....

    在台灣要當上頂尖的籃球選手確實不容易

    球團 聯盟 協會 大環境等外在因素太多

    再加上不是世界主流運動 奪牌機率零

    所以不會受到國家的重視 是正常的

     

     體委會對籃球的補助款在所有運動項目排名不低

    但是國際賽戰績差  以及沒有人打進過美國職籃

    間接導致國人對於國內最高舞台是否有買票進場的價值感到懷疑 

    籃協 球團不敢大刀闊斧 進行改革

    薪水低是正常的

    但跟其他運動項目選手比起來

    台灣的籃球員幸福多了

     

     

     

第 1/3 頁 (共 35 項)   1 2 3 下一頁 >
以 XML 格式的 RSS 新聞傳送觀看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