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以湖人公牛為例,解析擋切戰術(中)

   

接下來今天只要和讀者討論這,「空手走位再掩護與切走或切出」部分的內容;因為,既然這個戰術稱之為「擋切」,那麼,可想而知的是,擋與切就是它的菁華。還有,有許多讀者反應說看不懂我這寫些什麼,這部分朱市長已經對我「預告」過讀者層次;主因是很多讀者只是國、高中生,根本沒有受過專業籃球訓練。所以,描述的一些動作、術語就「鴉子聽雷」莫宰洋了。這部分抱歉,我會想辦法改善。

 

『空手走位再掩護與切走或切出』

 

    讀者需體認,基本上,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的菁華,就是在這個空手走位後的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s);由於擋切戰術的掩護種類有三大類,所以,以下先行介紹。分別是上擋(up screen),那大部分是由底線附近的內線球員,移位到高位(High post)3分線外的45度附近替外圍隊友的掩護稱之;它又因為是由球場底下(底線區)往上做掩護,也就是都在防守者的背後做掩護,因此又稱為背向掩護(back screens)

 

其次種類稱做向下掩護(down screens),簡稱下擋;那是由球場高位(high post)附近的3分線45度的外圍球員,往低位(low post)或往底線幫內線的隊友掩護,亦即往球場下方做掩護,此稱向下掩護;這大部份是2號得分後衛、3號小前鋒球員,在45度傳完球做給了就走(give and go)後往籃框方向移位,假設沒有接獲傳球,此時就順勢幫隊友掩護。

 

第三種稱為橫向掩護(cross screens);那是由球場兩邊,橫向移位替另一邊的隊友掩護稱之;這大部份是4號大前鋒、5號中鋒球員相互在低位做掩護、或者是23號球員在有球邊(ball side)走位後到對邊,然後替對邊(指沒球邊help side或稱弱邊weak side)的隊友掩護,也就是,這大多都是對稱的位置球員相互之間的掩護。

 

我的指導教授鄭錦和老師是認為,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與2000年雪梨奧運時候,許多歐洲球隊他們執行擋切戰術時候,其實所做的叫做跑擋(running screen);那是一種看似快速走位,極欲尋求接球攻擊的動作之後,順勢往防守隊友的對手身上「撞」的阻撓動作。也由於幾乎快要相撞,因此,在隊友快速移位切出或切走瞬間,這防守者往往因為擔心相撞,而不能如意做好阻絕(deny);如此一來,那一進攻隊員就能夠如意獲得空檔接球攻擊了。也因為這準備幫隊友掩護的進攻球員,他是在跑動中去替隊友掩護,所以,這叫做跑擋。

 

    我教擋切看到部分的心得是:很多球員他們是為擋人而做掩護;或者,站原地、設障礙似的讓隊友去走位的設掩護。我觀點比較傾向空手的四個進攻球員,先有默契的做暗號、規劃,諸如2號得分後衛與4號大前鋒搭配,3號小前鋒就和5號中鋒搭配,然後第一、三節都是用下擋後再橫擋,第二、四節就先做上擋後再做橫擋,這樣的習慣。接著我都習慣要求拉開寬闊空間後,內線和外圍球員都先做空手走位,可以接球攻擊就直接接球單打,就像前面講的兩個重點「三種威脅」、「製造單打」一樣。

 

我的觀念是:當空手球員可以直接走位獲得空檔,為什麼還要做掩護?其次,當空手球員看似像真的一樣的空手走位,這才會吸引防守者貼身阻絕(deny),如此一來,被貼身阻絕的進攻者勢必會吸引防守者緊貼,如此,當他繼續走位前進要去設立掩護時候,就有機會製造「敵我二人」的障礙掩護,這掩護就因為點、面都多出來,所以,隊友要切走或切出、成功獲得空檔的機會就大多了。

 

    我教球的心得是:你假如刻意的要去做掩護,一個有經驗的防守者,很容易就會採取「迂迴」跟隨去阻絕;或者另一防守者,會因為進攻球員刻意的設立掩護動作,進而「解讀」馬上做讓路(open up),讓另一防守者做穿出防守(slide through)。這麼一來,這掩護的效果就沒了;但是,當兩位進攻球員都同時做空手走位情況,兩位防守者想當然就必定會貼身阻絕防守,如此就是前面所提,多了一位防守者替進攻方做障礙物的掩護了。

 

也許你會有兩個疑問,一是因為四個進攻球員同時走位,會不會造成非法掩護(illegal screen)?其次疑問是:同時走位會不會跑向同一邊而失去空檔或,失去空間原則呢?避免非法掩護我的指導教授認為關鍵在於,進攻球員在相互之間距離已經靠近二大步時候,內定要繼續空手走位的主角,降低走位速度變成慢步;而內定要幫隊友掩護的球員,則在距離二大步時候就原地停頓,準備幫隊友掩護,並觀察球場空間大小、那裡有可能有空檔,掩護後該切走或切出的舉止。所以,這裡的內定就是幹教練的,在平時練習時候就必須「培養」成習慣;告訴你的球員,誰是紅花、誰是綠葉。

 

當然,也有可能在,對手早已摸清楚你們球隊的掩護者與切走、切出者之下,這設立掩護者此時必須能夠馬上解讀出,防守方的動作與位置;然後,變成設立掩護者瞬間去做切出或切走,進而輕易尋求空檔的動作來。從這段敘述裡,不知道讀者體會出什麼沒?我的研究觀察是,假如球隊擁有「不三不四」的鋒衛搖擺人(swingman),那麼,他(指搖擺人)在執行這個動作時候,就比傳統的高個子中鋒還來的「駕輕就熟」;因為,搖擺人的速度、敏捷性總是比高、胖中鋒還來的靈巧。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年來的NBA,鋒衛搖擺人,或者七呎長人,甚至於七呎長人還擁有3分線能力者,一直都很吃香道理在此。

 

    其次討論有關同時走位,會不會跑向同一邊而失去空檔或,失去空間原則的問題,我在教球上是這般處理;首先會告訴球員的角色定位、分析狀況,然後請球員依此分析進行。也就是,我先告訴球員,走位的優先順序以主將為先,當副將看到主將已經啟動走位,副將必需「按兵不動」做誘敵。角色弄清楚後再來就是討論狀態;由於球員每天、每一節的狀態都不一樣,因此,我都要求球員之間自行做調整。假如今天主將狀態不如副將,那麼當然就是副將優先走位;假如第一節主將狀況不佳,那麼,主將就調整到第二節才優先走位。

 

除此之外,讀者必須要先回到前面我提的觀念,因為我已經把球員劃分為強邊、弱邊的2人一組的習慣;所以,強邊與弱邊的走位動作,不應該會切出或切走到相同區域,除非有球員忘記這個概念或,走位前視野不清楚隊友所在位置。從這裡再提醒一下讀者,我指導教授所說的「跑擋」問題;我們觀察19962000年兩屆奧運男籃,他們都是距離兩步才降低速度,並且最後二步是接近走路的速度去「撞」另一個防守者,以致做成的跑檔。他(指設立掩護者)是接近小跑步的速度,他幾乎是在靜止狀態下的掩護;我提出比指導教授更積極的觀點是:他(設立掩護者)應該有一個要球目標(hand target)、面向球、眼睛餘光看到對手的走位下去做掩護,那不是在靜止狀態下的掩護,這才是跑擋的菁華所在。

 

那麼,被掩護者的空手走位該如何呢?在我們認知,這是個基本動作,他應該在隊友準備設立掩護時候,先做一個誘敵走位的V字形切(V cut);例如,他解讀防守者動作與位置後,應該做切出往東的方向比較適合,那麼,他應該先做一個走路往西的誘敵動作,引導防守者的跟隨,然後再快速變化方向與速度,做切出去尋求空檔接球攻擊。所以,由此讀者不難理解,為什麼擋切戰術稱之為,沒有固定路線的進攻戰術;因為,空手走位者需「解讀」防守者位置與動作,也就是擋切戰術裡的術語說「移位前先思考」(think before you move)的,指在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裡頭,移位是要做什麼,要先思考。同樣道理,設立掩護者,當空手走位的隊友切走、切出之後,他的走位,也需要在解讀防守者位置與動作之下,才衍生而出、不是固定路線的。

 

    接著請讀者去思考、回憶的是,籃網隊與湖人隊的擋切戰術,你有沒有發現大部分都是採用「跑擋(running screen)」模式的交叉掩護(proper screening)?但是,卻又每一次,總「只」是和隊友做個樣子的交叉,實際上並沒有「掩護」的效果?而且他們倆隊的擋以後之切出或切走,都有「固定」路線是不?請讀者去對照的球隊是爵士隊和活塞隊,他們又是一個不同風格做擋人、掩護的球隊;他們設立掩護的球員,都是原地站立不動的掩護,不是像我前面敘述介紹的跑動掩護,也不像湖人和籃網的跑動掩護,尤其爵士和活塞隊的切走與切出,看起來根本沒有所謂固定路線。

 

然後那天,我的指導教授鄭錦和老師對我說:傳切戰術(passing game)的菁華是,「著重」在空手走位;所以,假如你過度強調「先」空手走位,這是不是已經趨向於傳切戰術了呢?我對老師說我的觀點和某作者(忘記是那位作者)說的一樣,我的球隊擋切風格和一些球隊的擋切或有些出入,但是,基本方式與模式還是不變。只不過我在球員要去掩護的擋人動作之前,加了些空手走位要球的動作,那些該怎麼擋、被擋者該怎麼走位、設立掩護擋人的球員在執行完擋人後,如何切出與切走等要點還是沒有改變啊。

 

請讀者回想一下,看湖人隊的Kobe Bryant前一陣子的廣告,有一幕他是先做掩護後切出的接球投籃,這就是標準的擋切戰術,也是我這章節主要介紹的菁華。那麼,可能讀者會又問:那,不是有很多球隊也標榜著他們也是打擋切戰術;可是,為什麼他們的球員卻從來都沒有做擋與切走或切出呢?這就像前一陣子有位作者說的一樣,每一個人(或說每位教練)的擋切都有他不同的風格與特色,這乃在於擋切並沒有所謂的「定義」之故。好了,討論到這裡,讀者有沒有發現,耶,你談了半天的擋切戰術的掩護與走位,不也都是「基本動作」嗎?而2人的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走位,只不過是2人小組的技戰術吧?嗯,沒錯,和前一章節上集討論的一樣,這擋切戰術裡的要點,其實也是基本動作。

 

至此,我在此做一個總結,所謂擋切戰術,要去設立掩護、擋人的球員,最好做一個空手走位要球;如果可以獲得空檔,簡單接球攻擊,實在沒有必要再去做擋人、掩護動作,尤其在進攻權限已經縮短為24秒之下,尤其很多球迷都喜歡快速得分的球賽之下,球隊實在沒有必要死板板的打系統戰(set play)。其次,球員要先內定誰是設立掩護者,並在不同防守狀態下迅速解讀因應,改變由另一位球員做設立掩護者;而設立掩護的掩護後之切走或切出,需要視當時防守者位置、動作來因應;它(切走或切出)沒有預設立場、路線。被掩護者要切走或切出前,他(指球員)的誘敵動作是基本的V字形切(V cut)基本動作,然後切出或切走仍然是,依據防守者位置與動作,進而所做的「速度與方向」的變化走位。

Published 2006年11月24日 上午 10:27 by a徐武雄

Comments

No Comments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