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好還可以更好!談SBL金酒與臺灣大

     

     

        連續看了三天球賽,對金酒的些微「瑕疵」,以及臺灣大未能「更上一層樓」有些遺憾;在此討論他倆球隊四大問題,提供給球迷參考。

     

    金酒四大問

    一、轉換防守:我看了這幾場球最大疑問是,當對手快攻時候,為什麼不去對「可能接到球的球員」做阻絕?如果,你金酒在半場盯人防守裡的二線阻絕都可以做的很好,為什麼在這個轉換防守的時候卻不做阻絕?尤其,遇到對手的高大內線球員,已經快速奔跑到前場,你金酒的防守球員又總是「矮人一截」討論;你為什麼要讓對手高大球員接球去打擊你們?

    二、強邊防守:和前述問題一樣的,你金酒在半場防守時候,明知道對手高大球員的單打能力很強,你防守球員除了矮人一截之外,防守技術也拙劣不堪;那麼,你為什麼不儘早做好強邊防守要領的,至少「半側面在前」防守,甚至在前防守來和對手相抗衡?然後,結果被一再打點成功;或者,等到對手接到球後才要做幫忙,然後才顧此失彼的,一下子漏外圍被砍外線。

     

    三、當對手防守很強:當對手的防守總是「固若金湯」的時候,你們金酒的個人單打已經乏善可陳,即興跳投也總是在被壓迫下命中率低迷;此時,除了低位單打之外,團隊進攻如何才能夠擁有「更高效率的戰術」?我不認為,那種虛有其表的空手掩護不能「做的更好」;假如,你們還是依樣畫葫蘆的,只是虛應故事的空手掩護,那結果還是不變,還是只有低迷的單打而已。

    四、開放式快攻:當你們金酒的球員,下至1號控球後衛,上至5號中鋒等等的單打能力都高人一等,為什麼很多時候「」搶的到防守籃板球情況,卻又不能把「開放式快攻」發揮到淋漓盡致?怎麼樣走位、怎麼樣傳導推進等等的開放式快攻要領,似乎有待加強;否則,到季後賽大家兵戎相見時候,將可能會出現你們的防守90分、進攻40分的貧困情形。

     

    臺灣大四大問題

    一、如紙老虎的防守:從個人對球施壓到阻運、封阻、阻傳與卡位防守籃板球,然後到阻絕防守與幫忙還原和輪轉防守等等,撇開台銀不談,SBL六個球隊沒有人比你們臺灣大的防守還遭;我觀察直覺判斷:「防守」的指導與訓練缺乏,應該是主要原因。難道,教練團真沒有人會指導與執行訓練嗎?

    二、2-2-1全場包夾缺失:既然已經擺明是包夾防守;那麼,在包夾防守的「眾多目的」裡,為什麼總是乏善可陳?為什麼總是達不到三或四個目的;而總是只有達到壓迫、威脅、延宕進攻時間而已?尤其,多處總是在中線附近已經包夾成功了,為什麼弱邊防守球員總還是以盯人伺候?反而不是積極一點的去「想要抄截」?難道,你們臺灣大的包夾防守就只是壓迫、威脅、延宕進攻時間而已?那麼,我倒覺得:不要勞師動眾去包夾反而好一點。

     

    三、球員特色沒發揮:從前一個球季裡,許多外側掩護與傳切戰術裡的戰術,總能夠讓許多球員發揮特色來檢討,臺灣大這個球季的進攻,你不難發現:「球員特色缺少了」、那些傳切戰術的空檔缺少了、那些外側掩護的成功率降低了;為什麼?是這個球季進攻設計的教練,只是依樣畫葫蘆去抄襲別人戰術?還是,換了別的教練規劃進攻戰術後,還沒有進入狀況?

    四、教練還要投入:暑假裡,耳聞鄭志龍教練「忙碌於雜事」;不論生意投資,或者其他如水似非而是的事也罷。現況看來:臺灣大還要鄭教練再「投入」;球隊成立大不易,要毀滅她很簡單。雖然,暑假裡林教練挺身而出大力協助;但是,那絕不是你「鄭志龍的籃球」!在國內,還沒有人能夠全盤掌握你鄭志龍,過去在亞洲飛簷走壁的「菁華」;也只有你親自指導,才會出現「鄭志龍的籃球」。看永仁去年突飛猛進的進步,到今年可以算只是停滯不前;加油,臺灣大!

  • 心肺耐力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這也是當初在臺灣體育大學台中校區開授「運動訓練法」的講義之一;當然,這是2009年增修版,在此提供給讀者參考。

     

    前言

        心肺耐力對各項需要長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運動球類項目來說,她佔有相當重要地位;足球賽將近二個小時,網球賽還曾高達4、5小時,棒球賽最少都要二小時,職業籃球賽也總是將近二小時等等,你不難理解,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選手跑跑停停、衝刺後慢跑等等,這個心肺耐力假如缺乏,各項球賽的下半段競技,顯而易見將會因為體力衰退,而沒辦法把技戰術予以發揮。

     

        在運動訓練法文獻裡頭,是否能夠把選手的心肺耐力充分開發,這樣的研究文獻不多;但是,我們瞭解,由於心肺耐力也是極受「遺傳」影響。所以,一些相關的影響因素,作為運動教練就有必要及早瞭解,進而知其所以然,以利訓練上的檢驗;相對的,現代競技訓練方法包羅萬象,運動教練如何因人、事、時、地、物去操作選手的心肺耐力訓練,以達「事半功倍」,這恐怕才是金、銀牌的差異。

     

    影響理論文獻

        以下理論的文獻是,從事運動訓練的教練不可不知的;特別提醒的是,這些文獻都是「前人理論與實際」的結果,值得擔任教練一看。

    影響心肺耐力因素有(阮如鈞,1983):

    1、步速—突然改變步速易浪費能量消耗。

    2、技巧—技巧較佳、較熟練者消耗能量較少。

    3、年齡—男性25歲、女性20歲以後就開始衰退。

    4、性別—成人女性只及男性一半能力。

    5、體型—高度中胚型與內胚型。

    6、體重與脂肪—越多越不利。

    7、溫度—華氏80度最適合,過高過低溫度皆不宜。

    8、交叉訓練—正面與反面肌肉的效果可達25%。

    9、換氣過度—如躍起前之憋氣。

    10、肺活量—能吸入較多空氣使呼吸的肌肉較不易疲勞。

     

    影響心肺耐力因素有Tudor(2001):

    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控制著身體所有各器官組織;因此,當中樞神經疲勞時,當然會影響組織器官的運作。多數教練建議以中等強度,從事相同模式的訓練,類似枯燥無味的、重覆訓練,會改善中樞神經系統的疲勞能力;所以,在越疲勞情況,從事長時間的耐力活動,會增進神經細胞對吃力的工作之抵抗能力。

    運動員意志(athletic willpower):意志力對籃球選手來說相當重要,尤其,在下半場疲勞時候,特別需要意志力;包括像在訓練過程的強度稍微偏高時候,意志力的需求就特別明顯。人類雖然總有疲憊不堪時候,但是,只有意志力才能戰勝因為疲勞而引起的身體虛弱,才能使耐力增加至最大極限;因此,心肺耐力的訓練,另外重要的目標應該是增進疼痛的忍受力,如此才能從心理上忍耐因為訓練及比賽所帶來的傷害、疼痛及痛苦。

    有氧能量(aerobic capacity):這裡指的是有氧潛能,或是指在有氧情況,身體產生能量的能力;由於有氧能量決定運動員的耐久能力,也因此,有氧能量受到體內運送氧氣能力的限制。此處,現代競技趨勢是,採取高地訓練去改善選手有氧能力;像中國大陸女籃,在北京奧運之前,還做了一次高地訓練。

    無氧能量(anaerobic capacity):籃球比賽,不論上半場或下半場,很多情況都會出現無氧狀態的時候;此時,選手的無氧能力,當然就會影響選手的表現。看馬拉松選手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最後100m可以以11.5秒左右能力表現,這和籃球比賽經過1小時拖拖拉拉比賽後,你還是要快攻上籃道理一樣;由此,不難理解,其實無氧能量在長時間運動裡,還是佔有重要地位。

    儲備速度(speed reserve):所謂儲備速度是指短距離(例如100m)的最快速度,和長距離(例如800m)的最快速度之間差異;利用較快的速度跑完某一距離,緊接著以較慢的速度,跑完較長的距離。如此,選手在籃球賽裡,遇到快攻後的緩慢系統戰相同模式時,就能把儲備速度發揮。儲備速度越小,表示耐力的訓練越好;例如100m成績11秒,跑400m時的100m平均速度是12.4秒,這儲備速度就是1.4秒。

     

      從事心肺耐力訓練注意事項Tudor(2001):

    1、訓練強度:最好在訓練上,讓心跳能夠維持在每分鐘140至160次;訓練刺激的強度,假如沒有讓心跳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並不會顯著增進有氧能量。

    2、持續時間:單獨一次訓練的持續時間,最少需要3至10分鐘以上;訓練內容依訓練階段、運動特性及選手需求,最好在訓練上有不同的變化。像一般準備期,都採取包含意志力訓練的田徑賽長跑,鍛鍊期考慮到前階段枯燥無味的調濟效果,多數都採取有氧舞蹈與郊外的長跑;調整期與比賽前期,考慮到實際需求,田徑賽的計時跑與12分鐘跑是很多教練採取的。

    3、休息時間:休息時間最好介於45至90秒,莫超過3至4分鐘;有教練建議,心跳數每分鐘達120次以下,即可進行下階段訓練。

    4、休息方式:訓練與訓練之間休息方式,最好採取低強度的運動,藉以刺激生理的恢復;多數優秀選手,都採取走路或慢跑方式。

    5、氧消耗量:培養選手穩定的將氧消耗量在高水準的能力,如此可以減少無氧能量的消耗。

     

    各種耐力訓練法

    各種速耐力訓練方法及其發展的能量系統表

    訓練方法

        %

    ATP-PC和LA

    LA和有氧系統

    有氧系統

    加速衝刺

    90

    5

    5

    連續快跑

    2

    8

    90

    連續慢跑

    2

    5

    93

    中隔衝刺

    85

    10

    5

    間歇衝刺

    20

    10

    70

    間歇訓練

    0-80

    0-80

    0-80

    慢跑

    -

    -

    100

    反覆跑

    10

    50

    40

    法特雷克速度遊戲

    20

    40

    40

    衝刺訓練

    90

    6

    4

    取自阮如鈞(1983)

     

    加速衝刺:由慢跑到大步跑、再接著快跑的增加速度訓練法;從上表可知,加速衝刺跑她對心肺耐力、有氧功能的發展只有5%水準。因此,運動教練切莫誤認為,加速衝刺可以改善很大程度的心肺功能。每一加速的距離為50m到100m之間,如慢跑25m再大步跑50m接著衝刺50m,然後步行50m反覆數次;此種訓練偏重在速度與速耐力。

    連續快跑:以較快的步速作長距離跑或游泳,所跑距離應為實際競技項目距離的2-3倍;從上表可知,連續快跑可以發展心肺耐力、有氧功能高達90%水準。因此,像許多運動項目在比賽前期或比賽期,總是以12分鐘計時快跑,作為訓練手段道理即在此。

    連續慢跑:以較快的步速作長距離跑或游泳,所跑距離應為實際競技項目距離的3-5倍;從上表可知,連續快跑可以發展心肺耐力、有氧功能高達93%水準。因此,一般訓練在準備期階段,總是以長距離的30分鐘連續慢跑、10000m慢跑等作為訓練;此種訓練時的心跳率約每分鐘150次,距離依選手能力而定。

    中隔衝刺:為二次快跑衝刺間隔以慢跑或步行做恢復,衝刺50m、慢跑50m然後步行50m而反覆訓練;再例如衝刺200m,慢跑200m再衝刺200m、步行200m作休息,然後反覆訓練。從上表可知,中隔衝刺跑她對心肺耐力、有氧功能的發展只有5%水準;因此,運動教練切莫誤認為,中隔衝刺可以改善很大程度的心肺功能。

    間歇衝刺:為衝刺50m、慢跑50m交替實施到總量4000m的訓練;從上表可知,間歇衝刺跑她對心肺耐力、有氧功能的發展可達70%水準。因此,許多運動教練也將間歇衝刺,佈置於鍛鍊期的速耐力訓練,這確實可以改善很大程度的心肺功能。

    間歇訓練:反覆作運動並間以一段時間休息的訓練法,例如某國小男籃200m以28秒跑6趟,每跑一趟休息56秒(休息可以採慢跑或步行),即休息比為1:2之訓練法,以上稱之為一組(set)。從上表可知,間歇訓練她對心肺耐力、有氧功能的發展只有0~80%水準,此關鍵在於,「訓練時間」的長短;例如,前述200m以28秒跑6趟之後,你還安排100m以12.5秒跑12趟,也是跑1休2的用慢跑作休息,整個訓練下來時間超過25分鐘,這樣就可以改善很大程度的心肺功能。但是,假如你只是用200m以28秒跑6趟,每跑一趟休息56秒,而且這休息都是完全休息的靜止不動,並且課訓練也只有這項,這樣的間歇訓練就幾乎沒有達到有氧訓練的功效了。

    慢跑:連續以較慢的速度作長距離跑步,如3000m跑;此處如同前述的連續慢跑。

    反覆跑:和間歇訓練相似,但其訓練間隔和休息間隔較長,故每次跑後都擁有完全休息;通常反覆跑的距離為800m-3000m,而且心跳都控制在每分鐘降低至120次以後,再開始實施下一個課訓練。所以,這裡對有氧訓練的效果,就約只有佔40%左右。

    法特雷克(Fartlek)速度遊戲:為不拘形式快慢跑,大多在自然環境實施,如高爾夫球場、草坪;實施時著重快跑、間歇跑、反覆跑、衝刺快跑、步行及連續快跑等,沒有固定的形式而加以連結成串的訓練。這裡對有氧訓練的效果,只有佔40%左右原因在於多數教練採取的「距離與時間」都不長,對心肺的影響就相對降低。

    衝刺訓練:反覆以絕對最快的速度作衝刺訓練,休息、間歇則以完全的恢復以後再操作下一次訓練;這裡如同前述的加速衝刺,重點在於無氧、而非有氧,所以,此章節重點心肺耐力的改善就較少。

    有氧舞蹈:以持續的固定時間,實施有氧舞蹈訓練,這是我在2000年的國家B級籃球教練講習會擔任講師時極力推薦的;從字面的有氧舞蹈這四個字,不難理解她就是有氧的訓練。只是,從多次的訓練中觀察,選手的「意願」對此影響頗大;也就是選手假如不願意「」,或者說她不願意「」,選手假如只是像個活布偶的在原地輕微晃,這有氧的訓練效果就不佳了。

    定速跑步機:在跑步機上作固定速度的跑步訓練;基本上,這和跑步機設定的速度坡度以及從事訓練者的總時間等三者有很大關係。速度越快,總時間夠長,這和前述連續快跑效果相似;速度不快,也沒有坡度的困難,時間假如夠長,這就和連續慢跑相同。

    跳繩:持跳繩作,單腳或雙腳跳的持續跳躍訓練;現代競技,已經有許多運動教練把跳繩當做「跑步」來實施訓練。像許多美國高中籃球隊,基本就拿跳繩當作熱身的慢跑款待選手;只是,你假如要把跳繩當做「心肺耐力」來當作訓練法的處方,強度與量還是不變要注意的地方,因為這會影響訓練的發展。

     

    總結

    從以上各種訓練方法裡去逐一比較與探討,心肺耐力的訓練其實可以相當多樣化;如何選擇適當的訓練方法,當然和你所擁有的場地與相關條件有關。像我不大會跳舞,週遭朋友會跳舞的也不多,一直想要用有氧舞蹈去改善選手的心肺耐力同時,想一石二鳥的也同時企圖做敏捷性、韻律與節奏的訓練,這總是難以如願以償。所以,前述提及人、事、時、地、物的條件,不是沒有道理;或者,像居於安全考量,郊外的快跑,也總是許多教練畏懼不前的原因。

     

    從期別上去討論,我比較傾向準備期去田徑場做連續慢跑;像中國女籃這樣的10000m慢跑,基本上,她不只包含心肺耐力訓練,還包括意志力訓練。至於鍛鍊期,我傾向以30至50分鐘的有氧舞蹈做為訓練處方;當然,隨著循序漸進的安排,越到調整期的日子,其有氧舞蹈的節奏,就應該越快是當然的重點。至於調整期,我建議作調濟性的郊外快跑;那不同於田徑場的枯燥無味,那當然是安全第一為考量。到了比賽前期,包括前中華女足,都做12分鐘的田徑場全速跑;這些訓練方法的取捨,也當然是循序漸進的逐一調整,讓選手調整到顛峰狀態下去參與競賽。

     

    最後討論訓練頻率,也就是每星期該做幾次的心肺耐力課訓練之事;從前面運動訓練原則該章節裡討論過,準備期以4至5次較合理,鍛鍊期則縮減為3至4次比較妥善,調整期、比賽前期則再縮減為2至3次,比賽期則只需要每星期維持1次,就可以讓選手過去的水準。當然,這裡關係最大的還是,你們擁有多少「可訓練時間」;如果,像似很多國小、大學系隊等,每星期才只能練二次球,在此談這個心肺耐力訓練,就有些誇大了。

  • 這豈只是一場籃球賽!談熱火戰騎士

     

     

        你打籃球過程,「親眼目睹」了多少精彩鏡頭?如果,一場球裡,有十數個讓你「驚掉大牙」的贊歎鏡頭;這時候,籃球賽恐怕就不是籃球賽了!

     

    精彩鏡頭

     

    第一節還剩下2分07秒左右,熱火隊一個快攻,Dwyane Wade習慣的一個人快速運球推進,一路上左晃、右閃躲過騎士隊另外3位退防球員,然後直逼禁區;彼時,Wade一個使勁爆發力猛然超越過,最後一位跟隨的防守者而躍起,心想:騎士隊防守就是這麼不濟事,然後,他就讓球從手指頭愜意的滾出準備擦板上籃之際,冷不防,後頭跟隨而來的LeBron James一個「釘板」,硬是把Wade得分給破壞。

     

    感慨:這該怎麼說呢?喔,別高興的太早,Wade!

    LeBron James勁爆體能無人不知、舉家皆曉;只是,對這個算是半個自家人的Wade,還痛下「毒手」。哈,親兄弟、明算帳。

     

        第二節還剩下6分35秒之際,LeBron James在球場左側45度和隊友搭配,準備打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變化;彼時熱火隊採取了類似包夾(trap)的關門防守(defender closes in)。可也是,LeBron James豈有此理簡單受縛;一個幾近貼地的連續運球後馬上改變方向,從二位防守者中間穿梭而過。正當James得意洋洋準備蹂躪熱火籃框瞬間,說那遲、那時快,熱火中鋒Jermaine O’Neal就快速移位到James前進路徑;想當然,James是「帶球撞人」囉!

     

    感慨:這該怎麼說呢?喔,別高興的太早,James!

    James這樣高大球員,竟然可以將籃球控自如;並對週遭環境空間感與距離感,有超凡判斷演出,你說他是「籃球藝術家」也不為過!

     

        第二節還剩下5分49秒,LeBron James在球場右側底線3分球外接獲傳球,熱火隊球員Jamario Moon一個跟隨;此時,處於角落缺乏活動空間危險地帶的James毫不猶豫,一個往球場中央傳球動作,Moon也隨即做撲阻傳動作。可那知,LeBron James只是「假傳」;假傳動作做一半、馬上收回,並且躍起試投3分球。受騙的Moon心有所不甘,撲阻傳動作也跟著做一半,然後馬上手腳併用的在James出手瞬間,做出干擾他的投籃動作;裁判響哨,嗯,犯規,罰球3次。

     

    感慨:哇,假傳真投;這該怎麼說呢?喔,別高興的太早,Moon!

    打籃球、最為人稱道達到藝術的地方在於,所做出的假動作「如假包換」的,可以騙取對手,這叫假動作;尤其,對手還是世界頂尖水準的NBA選手。籃球藝術,在此一覽無遺。

     

        第二節還剩下5分29秒,熱火隊的Dwyane Wade在球場左側45度3分線外持球,小心翼翼傳導給準備在低位單打Jermaine O’Neal;O’Neal接到球後,Wade馬上做一個給了就走的快速往底線移位,想當然,O’Neal輕彈傳球遞給了Wade。於是,快速移位的Wade接到球後,迅雷不及掩耳的從底線區,如似炸彈「崩裂」般、不運球、直接的往禁區轟然跳出,想當然,單手將球扣進籃框。

     

    感慨:哇,這過程有多快?一瞬間;這不是馬戲團;但是,Wade竟然把人類的「體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你說:這籃球賽搭配球員勁爆體能,簡直就是藝術!

     

        第二節即將終了,時間還剩下3點多秒熱火隊進攻,球發進場後Dwyane Wade毫不猶豫的就往籃框投;嗯,球不進,可是卻被等在另一頭籃框底下的LeBron James接到。此時,時間僅僅剩下1點多秒;James眼看有熱火隊球員逼在身旁,不可能在此時此刻把球從這邊底線投到對邊籃框。於是,讓時間走完、熱火隊球員也走掉之後,再將從這邊底線甩到對邊;嗯,也湊巧,在對邊禁區裡,竟然是老戰友Dwyane Wade等著。想當然,Wade接到球;耶,Wade他也如法炮製的再將球甩到對邊。然後,二人就要進休息室;於是,在球場中央碰頭。耶,眼神竟然沒交會;可也是,二人竟然「不約而同」的伸出手,做個擊掌的動作。

     

    感慨:艾,你不說:我都知道;什麼?我昨夜不是告訴過你了嗎?嗯,這是老徐瞎編的;只是,球星會球星,這是「惺惺相惜」;也因此,我們才有藝術籃球可以觀賞。

     

        第三節時間還剩下8分15秒左右,騎士隊Anderson Varejao在球場左側45度持球,LeBron James在球場左側底線零度角;此時,James先做一個V字形切(v cut),假裝往球場左側30度方向移位。熱火隊防守者擔心讓他接到球攻擊,於是亦步亦趨的跟隨阻絕(deny);沒想到,James這空手走位只是「誘敵」。說那遲、那時快,LeBron James一個反方向快速走位、也就是走後門,然後接Varejao的地板傳球;後續呢,LeBron James接到球就以雙手灌籃結束。

     

    感慨:這LeBron James的「空手走位」,利用個人的敏捷性,去擺脫防守者;誠然,已經堪稱運動藝術了。後續James的灌籃呢?艾,那簡直「山崩地裂」的雄壯,那是力與美的藝術表演。

     

        第三節還剩下20幾秒,騎士隊LeBron James持球,中鋒Zydrunas Ilgauskas趨前準備和他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彼時Ilgauskas選擇掩護切走(pick and roll),空手走位往球場左側禁區的底線附近。LeBron James在熱火隊採取了關門防守(defender closes in)瞬間,以後退運球擺脫他們的壓迫,也取得了傳導球的空間;恰好,Ilgauskas出現難得一見的大空檔。於是,LeBron James暗地裡偷笑的,將手中的球如子彈似的傳導給Ilgauskas;Ilgauskas毫不猶豫,雙手拿起球就準備灌籃。怎那知,熱火隊弱邊(weak side)的Dwyane Wade快速衝出;也如山崩爆裂般的,將Ilgauskas的灌籃毀壞。

     

    感慨:這LeBron James的傳導球,已經可以讓人「拍案叫絕」了;而,Ilgauskas七尺三寸高的身材,更會讓人望塵莫及。殊不知,Dwyane Wade的火鍋、封阻,這才是讓人「從椅子上掉下來」的驚奇!

     

        第四節還剩下約9分12秒左右,熱火隊球員Jamario Moon在球場右側運球伺機而動;防守的LeBron James眼看「空間狹窄」,於是一個緊迫、更貼身的施加壓力。Moon當然察覺,也很快做出反應的,想要往球場中央寬闊區運球解脫;聰明過人的LeBron James眼看機不可失,一個快速移位滑步(sliding)很快將Moon的運球前進路徑阻撓。經過身體接觸,Moon一個身體重心不穩,James馬上伸手將球撥走;緊接著就是James揚長而去,灌籃得分。

     

    感慨:這LeBron James的解讀進攻、身體壯碩、體能敏捷性等三項條件,是構成最後灌籃得分的主要因素。我們常感慨的說:那球員太「聰明」,或說球員「身體素質」過人一等,甚至說對手「體能勁爆」等;但是,我們今天目睹了LeBron James,在這個play中替我們「闡釋」了籃球的藝術。

     

    啊,籃球,我愛妳!

  • 防守質量是關鍵!談火箭戰騎士

     

     

        從「每一次」都前仆後繼的去,防守對手的每一個人,對照零星的去貼身防守對手,這樣迥然不同的比較;你不難理解:防守質量,其實就是雙方勝負關鍵。以下談各節勝負、再談沒有姚明的火箭、談談Aaron Brooks、有無Tracy McGrady的火箭以及茶餘飯後等。

     

    各節勝負關鍵

     

        第二節前半段之前,沒看;所以,不予置評。第二節後半段,其實就是火箭的姚明,「獨自力抗」騎士隊的LeBron James和Delonte West。第二節姚明低位單打的穩,以及老將Brent Barry的3分球一度把雙方比數拉開到2位數;LeBron James的連續3分球,還有Delonte West的中距離一再得逞,勉為其難的為騎士隊撐場面,這也讓雙方只以5分小差距進入下半場。

     

    其中主要關鍵在於,騎士隊對姚明的「包夾時機」不恰當,與猶豫不決的包夾所造成,火箭隊偶一為之的外線發威,在在都讓騎士隊裡外不是人。反觀騎士隊的主要戰術,總是以LeBron James的對持(運)球者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裡的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期待火箭隊交換防守(switching)讓,LeBron James掩護切出後接球做以大打小的計畫,在火箭隊Aaron Brooks的「拼命纏鬥」下不能得逞。

     

        第三節開始,LeBron James以一邊休息、一邊牽制的策略,在一次中距離跳投以後,「手感冰冷」的度過騎士隊這個球季以來,最低得分現象裡「慘不忍睹」的第三節;從這一節的騎士隊進攻戰術裡去觀察,教練Mike Brown 除了採取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curl cut),讓幾個算是射手的Mo Williams與Delonte West以及Daniel Gibson發揮外,其他戰術幾乎在火箭隊高質量的防守下「將近淹沒」。

     

        反觀火箭隊,越發純熟的控球後衛Aaron Brooks,由他主導對持(運)球者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的,「切傳」或者運球切入破壞騎士隊防守陣式,不得不移位禁區做幫忙防守,然後Brooks再傳導球後所製造出偌大空檔,就讓火箭諸將遊刃有餘的發揮了;其實這裡不得不談的是,以後衛名義登記出場的Ron Artest,在防守LeBron James時候,所採取的「退後二步」防守技術,在 James缺乏外線投籃企圖,以及疑似體力不支情況,將James幾乎完全壓抑。當然,這裡還包括,火箭隊控球後衛Aaron Brooks的高水準防守,以及諸將對付騎士隊的掩護變化(screen away)時,所採取的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防守策略;相對的,火箭隊已經退守到禁區裡頭,你還不能把球搞進籃框,這也顯示騎士隊諸將的「貧攻」。

     

        第四節一開始,沒有姚明的火箭隊一度出現「屢攻不進」、險象環生、讓人觸目驚心的鏡頭;及時換上姚明,並且在Von Wafer與Ron Artest輪流搶投3分球、姚明的牽制、姚明低位得逞以及數次中距離得手等等,就把今天的比賽「確立攬勝」了。只是,看到剛替換上場的姚明,彼時已經42分又10秒的「出場時間」,實在讓人有些擔憂;尤其,第四節比賽還剩下3分多鐘、勝負已定的時候,姚明還撲倒去搶球的鏡頭,讓人有些不捨。

     

        其實,騎士隊第二節Ben Wallace的腳傷離場,早已經埋下他們的「幽怨情節」;中鋒Zydrunas Ilgauskas的老化、身體抗壓性不足問題,又再一次的讓我們見識籃球場的現實。再者,火箭隊的Aaron Brooks之防守,比起塞爾蒂克的控球後衛Rajon Rondo,還「略勝一籌」是騎士隊今天進攻「滯礙難行」的主因之一;當LeBron James的手感普普通通,並且運球切入的破壞也一再被阻撓,騎士隊剩下的戰術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假如在防守方都能迎刃而解,騎士諸將的技拙就一覽無遺了。

     

    沒有姚明的火箭

     

    老將Brent Barry中長距離的准,以及總是能夠在3分線外,出人意表定點投籃命中的Shane Battier,為什麼在「沒有姚明」的時候不能發揮?我猜測:安撫Ron Artest,讓Artest擁有姚明不在場時候的「自由開火權」,其實才是火箭隊沒有姚明在場,以致出現「貧攻」的主因。Artest面框攻擊技巧有限,總是以身體的對抗,「硬擠」到禁區單打的技巧,在年齡逐漸增大、體力日漸低落情況下,已經風光不再。

     

    尤其,他老兄的外線命中率有限情況,多數時候讓他擔任進攻權限24秒將屆「結時間」的攻擊,有些「小丑、丟人」。所以,假如是火箭隊教練Rick Adelman的另有打算,包括不像塞爾蒂克隊教練Doc River去「培植」控球後衛Rajon Rondo一樣,Adelman不敢大膽採取Aaron Brooks多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去做切傳讓Brent Barry或Shane Battier發揮特長,也發揮Brooks的特點等等,其實都是火箭隊沒有姚明在場,Tracy McGrady又傷勢嚴重難以協助球隊下的重要問題。

     

    談談Aaron Brooks

     

        Rafer Alston和Aaron Brooks二者有何差異?從這幾場球去探討,速度、爆發力與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時候的破壞,是二者最大差異;隊友搶到籃板球接應傳導球後,Brooks的推進速度與企圖心是Alston有些不及之處。而,在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也就是Brooks持(運)球時候,姚明或Luis Scola上前幫Brooks掩護時候,Brooks的爆發力破壞,幾乎就是Alston二倍多;想當然,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後續,對對手傷害就更嚴重了。但是問題,Aaron Brooks可以「打幾年?」你Adelman能夠像塞爾蒂克隊教練Doc River,去「培植」控球後衛Rajon Rondo一樣嗎?

     

    有無T-Mac差異

     

    Tracy McGrady其實才是,火箭隊要搶奪NBA冠軍杯的最後一塊「拼圖」;如同前述,看看沒有姚明的火箭,在教練Adelman的戰術下是糗態百出、進攻貧瘠。為此,你不難理解有沒有T-Mac的火箭差別在那裡?我喜歡T-Mac的才華;但是,我不欣賞他的「職業態度」,以及心理不健全的缺乏「捨我其誰」的氣勢。還好的是,他的這二項缺失都可以改善;問題關鍵只在於:他想要打「什麼樣的籃球」而已。尤其,從他的薪資與身份、地位,教練Adelman都要敬畏他三分;誰可以改變他呢?

     

    茶餘飯後

     

        第四節還剩下2分多鐘,騎士隊得分、時間繼續走;彼時最靠近球、應該要去撿球、然後去底線發球的Shane Battier經驗老到、「老奸巨猾」,馬上做出雙手往內搖晃動作;此舉是「告訴裁判」:氣死了,隊友怎麼防守那麼差?而,其實,他老兄本意是「拖延時間」,讓時間繼續走,我要慢一點去發球,好讓領先確定;這一舉動,磋跎了將近3秒鐘。你打球在領先比賽快結束的時候,會像這樣聰明的故意、延後去發球嗎?相對的,當雙方比賽接近、或僵持不下,而比賽即將結束、對手採取全場緊迫盯人情況;你準備要去撿球、發球的人,會「觀察敵情」再去撿球嗎?

  • 態度怎麼丈量?談塞爾蒂克戰金塊

     

     

        看金塊隊的Kenyon Martin故意犯規,這樣的「找機會投降」;球迷不難檢測出,金塊隊的「態度」高度不會超過1cm;在此談二隊勝負關鍵、空手和空手掩護防守、競爭卡位、塞隊Glen Davis缺失等。

     

    勝負關鍵

     

        第一節塞爾蒂克隊的射手Ray Allen連續3分球,包括Paul Pierce的3分球,以及利用金塊隊失誤、塞隊防守籃板球等等所製造的快攻,基本上就是「雙方勝負關鍵」;塞隊那個206cm的白人大前鋒Brian Scalabrine的3分,其實也只是在金塊隊的傷口上灑上鹽巴,製造多一些痛楚而已。從這裡,球迷可以很簡單的觀察出,金塊隊「未戰棄械」仿佛是既定政策一樣;她們在第一節只是利用「不想防守」的Carmelo Anthony零星單打,加上不斷空手切到禁區接球攻擊的技倆,去做個樣子給球迷看。

     

        第二節開始,金塊隊「3分鐘熱度的防守」,一度讓比賽局面呈現緊張;只可惜,主將都不想防守的金塊隊,在連續征戰、有所藉口情況下,很快的讓雙方比數大幅拉開。當然,塞隊的Leon Powe勾射、硬扛籃下、抓進攻籃板球後再狠狠扣籃,以及第二節即將結束的「蹂躪金塊隊禁區」,無疑是向球迷宣判:球賽結束了。此階段金塊隊所採取的戰術,一直以2人組合(two man game)的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變化(screen away)裡,其中之一的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戰術去投中距離「找輸球理由」;想當然,那是奪眶而出、那是屢投不中、那是沒燒香沒保佑的可想而知。

     

        第三節,就在地主金塊隊「意興闌珊」下,塞隊愉快的、練兵的把勝利早早收下;此時,球迷可以看到,塞隊多數是以二位主將Ray Allen和Kendrick Perkins,搭配一位老將Eddie House去帶領新人場上學習。當金塊隊的Anthony Carter「惱羞成怒」的對,塞隊Ray Allen發洩性的犯規時候;這樣的比賽再打下去,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意思了。有個特殊的戰術是,第三節還剩下1分37秒時,金塊隊先在球場左側以UCLA切開啟,然後,在球場左側3分線外45度再以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變化(screen away)進行運球前進換邊攻擊;此同時,Chauncey Billups從弱邊(weak side)利用捲曲切(curl cut)切出到右側45度,然後接球跳投命中

     

    為什麼談這個戰術,嗯,因為我所帶領的虎尾科技大學男子籃球隊的進攻戰術,其實就是如假包換的「抄襲」他們;這兒發現,天下戰術皆可抄,實在好笑。談論到這裡,球迷從這場球賽裡,應該看到了「態度」好壞,對一場球賽的影響有多大了;觀察覺得,似乎,Martin的故意犯規,其實就已經「傳遞」此項訊息。此處,另外值得探討的是,金塊隊第二節「認真防守階段」,塞隊曾經出現進攻真空期;彼時,假如不是Paul Pierce挺身而出,金塊隊搞不好就迎頭趕上也說不定。那一刻,看的出來Eddie House似乎只能當個等球射手的「技拙」,以及塞隊缺乏不了控球後衛Rajon Rondo的組織、甚至也不能短少射手Ray Allen等人的攻擊等等;這,在在都是塞隊的困窘。

     

    空手和空手掩護防守

     

    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防守,在今天的比賽裡呈現「兩極化」的技術。金塊隊是採取交換防守(switching),不論自身球員鶯肥燕瘦、對手龐然大物皆然;反觀塞爾蒂克隊則採取了,障礙緩衝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的技術,空手防守球員移位去,阻撓即將獲得空檔的對手去接球。從結果論去看,塞爾蒂克就充分利用金塊隊的交換防守,頻頻「以大欺小」單打交換防守後的金塊隊矮小球員,而且多數得逞;而金塊隊的空手掩護,則在塞隊的障礙阻撓空手球員走位情況下,這空手球員要去「接球攻擊」就,總是在防守者已經跟隨上來後才接到球。嗯,空檔就沒了。

     

    競爭卡位

     

    在我的部格裡有篇「內外組合技戰術圖解」,其中第一個重要技術就是競爭卡位(posting);她的原意是:和對手競爭去「佔據有利的位置,然後接球攻擊對手」。好笑的是,在今天比賽第一節還剩下4分20幾秒的時候,塞隊Paul Pierce逮到金塊隊J.R. Smith在低位防守他,應該可以「以壯欺小」的機會,準備卡位(卡住Smith背部)要球,要隊友高吊球給他在低位單打Smith;殊不知,Smith眼明手快察覺後,一個轉身和Pierce纏鬥,不讓Pierce得利、得球進行單打。

     

    此瞬間,二人因為雙手糾纏在一起;所以,Smith的這個轉身簡單的就把Pierce「甩、拱」在地。場面見多的Pierce雖被放倒,仍只是拍拍屁股從地上起來,然後笑嘻嘻的對裁判口頭申訴;只是,彼時前導裁判適逢場上犯規的吹判,無暇兼顧Smith的犯規行為,當然不能補哨吹判囉。從這個雙方「競爭卡位」動作,球迷不難理解,籃球場有時候真的像極了「摔角場」;尤其,這種競爭是在「每一次攻守」進行中都會出現。想當然,當事者當然是「狠、累」;艾,只是,從親歷其境去探討,球迷絕對難以理解的是:競爭卡位,有時候也是一種「樂趣」!

     

    Glen Davis缺失

     

    Glen Davis不夠成熟的缺失顯示,他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第一次製造金塊隊帶球撞人犯規,從慢動作重播看,應該是他慢了一點;所以,有些裁判誤判之嫌。但是,此處討論重點有三,一、態度;很多時候,隊友的攻擊籃框瞬間,他對進攻籃板球衝搶的「態度可議」。你既然是屬於新人,你應該像Leon Powe一樣,把隊友的「每一次投籃」都當成不進,然後很積極的衝往籃框去搶奪籃板球才是;可是,我們從鏡頭上看,Davis總是原地觀賞對手或隊友的衝搶,Davis他都沒有「移位」去搶球的企圖。

     

    二、不懂得解讀防守;第三節中後段,金塊隊在高位(high post)一個空手和空手掩護,Davis竟然「忘情」的繼續在高位緊守另一對手,而把他的防守對象漏掉。以致,他的防守對象空手切到禁區底線附近、獲得空檔了,另一隊友趕緊從弱邊移位協防;過了二秒、等Davis驚醒,才快速移位還原原來的防守對象。三、對球體彈跳的判斷不佳;今天比賽,有二次出現投籃之後球不進、碰框反彈到他身邊,Davis他竟然「渾然不知」。在此顯示,Davis他的「專注」有問題之外,Davis他在攻、守瞬間「根本沒注意球」;從好處看,或許,這就是他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