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焉知明天是怎麼樣的世界?簡評中華台北對敘利亞之戰

        中華台北對敘利亞的亞洲杯戰事,在日本展開;今天就中華隊的攻守以及部分球員表現,做簡單的評論予以讀者參考。

     

    『團隊防守』

     

        中華男籃一直都採用小半場的2-3區域防守,在今天敘利亞的外線不夠準確之下,顯得相當愜意;尤其吳岱豪的身材與彈性,加上林志傑的爆發力,還有陳信安偶一為之聰敏的點撥,算是鞏固了後場的防守籃板球。在這裡有三個問題提出給讀者去思考,一是,大多數的中華隊是「跳」起來搶籃板球;可是,假如有一天跳不過對手、或者對手太高大的時候怎麼辦?

     

    其次是,區域防守往往會出現同一時間、多位進攻者聚集在同一區域;那麼,該區域的防守者該卡那一位進攻球員?三是,你看到中華隊有幾個球員卡位(box out)防搶?岱豪而已?這裡平心而論,中華隊的區域防守,從瓊斯杯以來已經進步很多了,中華國手們不像在亞運會時候,該區域有人都不知道,有人空手切也比較懂得去阻絕,這是可喜可賀的事。

     

        今天所見中華隊的防守另外最大詬病有三,一是轉換防守(transition defense),二是幫忙(help)防守,三是阻運(stop the ball)防守。首先講轉換防守,今天出現了多次鏡頭,像第四節還剩6分23秒的時候,敘利亞的快攻,中華隊對他們的雙箭頭還是沒有做好阻絕(deny);以致,讓他簡單接球來攻擊。這從最近我提出的阻絕防守問題裡,一再強調的是,既然可以阻絕,為什麼要讓對手接球來攻擊你防守者?

     

        轉換防守的第二個問題是阻運;我們瞭解,既然籃球術語裡有所謂阻運,為什麼中華隊好幾次,都讓敘利亞球員直搗黃龍的運球切入得分?從這裡也顯示,彼時最靠近球的中華隊防守球員,並沒有做好所謂阻止運球者繼續前進的防守動作;而附近處於二線阻絕(two pass away)的防守球員,也沒有做好幫忙防守,因為二線防守位置的他,應該移位去把運球者欲前進的路徑截斷才是。

     

    以第三節還剩3分50秒左右,被敘利亞球員運球切入,居然是經過中華隊三位防守者;這和第四節還剩9分21秒被敘利亞的六號球員運球切入道理一樣。讀者別忘記與忽略的是,韓國隊比敘利亞的球員,打轉換快攻時候是更快,韓國隊男籃他們的運球切入是更穩定、更犀利。因此,這三個問題若不能及時改善,恐怕會有不少失分。

     

    『團隊進攻』

     

        中華隊的破解區域防守進攻有二大類,一是切、傳、投以及傳、導、投;二是傳導球之後,利用防守球員的趨前(close out)對球施壓之際,快速下球過人或者,傳導之後,利用個人基本動作的腳部假動作、運球技巧等過人。從今天的外線還不夠靈光來看,明天對韓國隊是否能夠稱心如意,值得觀察;尤其韓國隊的防守不同於敘利亞水準更是值得一看。

     

    有關於破解敘利亞的盯人防守部分,中華隊採取三大類的戰術,一是拉開的孤立單打(isolation),另一則是持接球掩護(catch and screen)也就是通稱的外側掩護(out screen),第三則是NBA也常見的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從今天實戰裡頭的各種戰術變化,讀者應該可以發現,居間策應的岱豪顯然和隊友默契有待加強,他不若曾文鼎和隊友間的純熟默契,進而可以製造出許多空檔;因此,明天和韓國隊的比賽,假如他們採取盯人防守時候,中華隊的戰術就有些被考驗的準備了。

     

    『個人攻守與其他』

     

        林志傑的潛力到底有多大,從瓊斯杯到今天的比賽可以發現,他值得教練團好好栽培,他絕對可以擔任中華隊的「一哥」。從二個例子討論,第二節還剩2分50秒的運球切入,再找隊友傳球的失誤,以及罰球動作僵硬不連貫、不是很協調來看;一個是觀念可以再進步,一個是投籃得分還可以更上一層樓顯示,他還有成長空間。

     

        陳信安有進步,不論是態度或打球觀念;但是,有三個問題還需要教練團再給他「教育」一下。一是轉換快攻的觀念,像今天第二節後段他搶到籃板球,前頭與旁邊隊友明顯可以輕鬆接應,尤其是陳世念他是明正言順的控球後衛,為什麼信安不即刻傳導,卻自行慢慢運球前進,到前場再傳球給世念?二是轉換防守,今天有三個鏡頭都看到他不是很積極、快速的回防,這是他過去的「壞習慣」至今尚未改善。三是個人防守的阻運與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雖然不像亞運會那般「死樣子」,但是,他真的可以做的更好。尤其,假如中華男籃要打入亞洲杯前四強,陳信安的進攻極度發揮與,努力防守會佔有30~50%影響力。

     

        楊哲宜的「跑籃王子」技巧,已經可以說達到亞洲一絕地步,包括外線能力;但是,部分防守技巧再予以改善,相信會對中華隊有很大幫助。像第二節還剩418秒時候,對方運球快攻切入,哲宜一個轉身想閃掉、躲開被撞球的動作,在合理的籃球教練眼中,這是不適當的;這和第二節快結束時候,敘利亞一個快攻,陳信安也是做出幾乎一樣的動作轉身、想躲開對手撞擊,而不是,防守者已經確定佔據有利路徑下,保護自己的製造帶球撞人之合理動作。

     

        有關於中華隊出現走步的次數比敘利亞多的問題,我在帶隊去廣州打聽障世界杯時候,曾和中國大陸的國際裁判閒聊,這就是國際籃協實施裁判年輕化的結果;如果讀者可以採用八分之一秒的慢動作重播去看這些「走步」的鏡頭,你可以簡單發現,一些走步根本就是裁判誤判。因為,球員根本還沒有完成接球動作,或者軸心腳根本還沒有離地,持球員已經下球情況,這怎麼能夠吹判走步、違例?

     

        明天對韓國隊男籃,對許多球迷來說,可能「心靜」自然涼;可也是我認為:以,已經進入狀況的信安和,逐漸成熟、穩定的志傑,加上大智若愚的岱豪以及,亞洲無人能出其右的哲宜,並且還有如似臺灣「高鐵」的李學林等人來說,亞洲前四名為什麼是不可能?別忘記:明天是怎麼樣的世界,又沒有幾個人知道!

  • 阻絕訓練裡常見缺失

    今天繼續向讀者介紹阻絕(deny)訓練心得,討論日前介紹的幾個教學步驟裡常見的缺失,提供給讀者參考然後做個總結。

     

    『訓練上常見缺失』

     

        在各步驟訓練上,多數會發生的缺失,就個人有限所見大概如下。

     

    第一步驟:徒手自行操作阻絕練習;常見缺失:雙腳交叉、彎腰駝背

     

    阻絕前進步與後退步速度過快,以致防守者雙腳呈現交叉、身體上下起伏,是這步驟常見的問題;絕大多數的球員心裡總認為,既然阻絕包含可以抄截,那麼,在阻絕前進過程假如能夠更快的話,應該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殊不知,空手進攻球員並不是只有,前擠後退切出接應球這個招式而已,多數球員也瞭解走後門的技巧;因此,當防守者為了追求快速的阻絕,採用速度比較快的交叉步,不幸被對手以改變方向走後門,以致防守者因為步伐變換不易情況,讓空手走位進攻球員接球得分時候,所謂欲速則不達就是最佳寫照,所以,阻絕絕不適宜採用交叉步。因為雙腳呈現交叉、身體上下起伏,都是容易讓身體重心失去、不容易馬上因應進攻球員方向改變的節奏;所以,阻絕和滑步一樣,還是別使用交叉步。所以,練習徒手阻絕不能快,以半步為限的前進或後退是原則。

     

    其次,阻絕前進或後退步時候,多數球員由於疲累關係,身體彎腰駝背是這步驟經常可見;如此一來,因為彎腰以致球員不獨視野難以全盤掌握,視野只能挶限於眼前的前下方,訓練中途更容易產生腰酸背痛,以及因為彎腰身體重心不適,進而讓阻絕前進與後退步速度拖慢,還會因為彎腰讓視野縮小,因而只能單純注意到某一對手,不能兼顧球、球員兩者位置等等缺點就經常發生了。不獨如此,彎腰駝背也是讓防守者身體重心呈現不穩定的主因;為此,當彎腰駝背的防守者要阻絕前進或後退時候,就沒辦法心想「腳」成的隨意變化了。腰部挺起來,這句話是我在球場經常提醒的。

     

    第二步驟:隊友模擬走位的阻絕練習;常見缺失:沒辦法同時看人看球、身體重心太高

     

        在隊友模擬空手走位過程,一開始多數的防守球員,往往會發生只看到球沒看到進攻者;或者,過度擔心空手進攻者的動向,於是只看到進攻者而沒有看到球在那裡的問題。以上兩種狀況都不是合格的技術,都是在這個步驟上常見的問題;教學上有三個要點可以改善這缺點,一是指導防守球員眼睛看前下方,然後提醒他左眼看左側、右眼看右側這樣的分工合作。第二要點是,要求防守球員不停的、隨時的左右轉頭觀察進攻球員與球兩者的位置;第三,假如要在球與進攻球員之間做選擇,請防守者馬上做出對進攻者貼身的阻絕防守動作,不必擔心球的動向;因為此時,這進攻球員就是最危險的球員。

     

        這步驟上第二項缺失是,防守者身體重心太高;於是,在空手進攻球員移位時候,防守者因為重心高而要馬上跟隨移位去阻絕,就發生來不及的現象。解決辦法是,請在場隊長或在旁的助理教練,或者像我都是自己來的高喊「重心降低」;那,假如你們的球員,就都是像我們「聽障」籃球隊球員一樣聽不到怎麼辦?我還是一邊叫、一邊跳的以雙手做出降低身體重心的姿勢來;你可能會問:他們不是專注在防守、且又聽不到,怎麼看的到你的手勢呢?我是期望做十遍手勢裡,他們能看的到一遍就「賺到了」;訓練聽障培訓隊時,我都在,還沒開始以前,就做出降低身重心手勢,所以,他們在這步驟就比較少犯這種錯。

     

    第三步驟:隊友多樣化模擬走位的阻絕練習;常見缺失:位置不當、畏懼身體接觸

     

        在進攻球員以小跑步做多樣化空手走位時候,最常見的缺失是防守者距離進攻者的位置不適當;先前我們界定過二線與三線防守位置與動作,可是,讀者別以為經過界定、說明就可以讓球員「一清二楚」。其實,像這種技術性東西,假如沒有經過多次練習,球員經過不斷揣摩、體驗,是沒辦法在防守上移位到適當的位置、移位做到恰到好處的;因為,籃球場上進攻者的動作與位置,並不是死板板、一成不變,尤其在多樣化空手走位時候,並不是只有閃切與走後門的技術而已,因此,在空手進攻球員移動,防守球員要緊接著「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阻絕情況下,適當移位就是阻絕的最高學問了。

     

        這部分另外常見缺點是,防守者不能適時阻撓對手空手切往如意的路徑,主要是防守者畏懼身體接觸;會有此觀念在於,大部分的防守者都認為,當進攻球員要往東的路徑前進時候,防守者不能做阻撓的動作,否則就是阻擋(blocking)。殊不知,當我防守者發現進攻球員要往東前進時候,我防守者提早、比對手早一步或早二步將該「路徑」阻斷,讓進攻球員不能如意行走該路徑,讓他不能取得有利的位置。這樣的提早移位動作,儘管如此可能造成雙方身體接觸(contact),但是,當我防守者比進攻者早一點佔據該位置、路徑時候,進攻者就不應該繼續前進才是,否則他就會造成「侵人」犯規,他該負這事情大部分責任;因此,防守者在此合情、合理狀況下,不應該有所畏懼。

     

    第四步驟:真槍實戰一對一;常見缺失:一箱情願猜測、不夠專注、不能積極跨出

     

    1/4場一對一真槍實戰阻絕練習中,防守者一箱情願猜測對手會做,前擠後退切到3分線45度外接球,然後衝過頭被空手進攻球員走後門接球攻擊是常見問題;防守者會這樣錯估形勢原因,多數是因為,平常進攻球員總是簡單的採用前擠後退就可以接球攻擊,因此,在防守者積極想要阻絕情況,就容易被走後門擺脫了,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指導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的教練,都要求空手進攻球員假如要不到球,儘量採取走後門的原因。謹慎、身體重心降低,適時的跟隨阻絕,讓對手在3分線45度外一大步的非危險區接球,就是成功的阻絕是,教練要不斷向球員灌輸的觀念。

     

    在這個步驟上另一缺失是,防守球員經常會發生不夠專注的事,原因在於很多進攻球員,尤其是老練的球員,經常會以雙手放下、背對著球、一副不想走位接球攻擊的姿勢「誘惑」防守者;於是,防守者也跟隨著放鬆、無關緊要的站立、專心看球。如此一來,這空手進攻球員就很簡單的可以取得,瞬間改變方向走位,主動去取得有利位置,甚至於取得接球馬上攻擊,讓防守者氣極敗壞的扼腕不已;在場上一秒鐘就該專心一意,不能鬆懈、不能三心二意是教練要隨時提醒的事。

     

    最後此處常見問題是,當空手進攻球員走位被阻絕,以致不能如意得球攻擊時候;合理情況是,這進攻球員要想盡辦法馬上就地做競爭卡位(posting)要球攻擊。因此,此時的防守者,假如還是被動的防守,相信,這空手進攻球員將可以很快的獲得傳球,而就地得球攻擊;從前面我們要求的、講解的阻絕來說,這當然不行。彼時,貼身採用轉身步或交叉步,然後積極跨出做在前防守(over play)是最適當的阻絕技術;此時貼身在前防守有二種方式,一是背貼對手身、面對球,二是面對對手身體貼身、轉頭看球,這看防守者習慣而定。

     

    第五步驟:多人模擬空手掩護的阻絕練習;常見缺失:缺乏聯絡、過猶不及

     

        在1/4場二對二或三對三的真槍實戰阻絕練習中,二位或三位防守者之間缺乏聯絡,不知道適時告知其他隊友、要隊友讓路(open up),大聲喊出讓我(防守者甲)過、讓我過是這步驟常見問題;會發生此問題多數關鍵在於,其他防守者乙,因為他們的防守對象A處於禁區危險地帶(A他其實是準備設立掩護),於是乙或丙他只好半側面貼身在前防守,為此,就變成攻(A)、守(乙)二人都是「阻撓」要阻絕的防守者甲移位路徑。解讀進攻方的企圖,判讀進攻方要做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不論是捲曲切(curl cut)或上擋(up screen)、下擋(down screen)皆然,然後大聲叫喊讓路、讓路,這樣的聯絡(communication)技巧是解決之道。

     

        就像前面敘述的,由於進攻對手即將進行空手和空手掩護,加上防守對象可能是位射手,擁有一槍斃命的接球跳投技術;於是,防守者擔心被對方的掩護阻撓、而跟不上阻絕;因此,非常專注的、身體重心也很低的準備快速移位阻絕,遂變成防守姿勢是只看到人,而沒看到球在那裡。像這樣的防守就變成過猶不及了;基本上,除非防守者體能的敏捷性與爆發力和該射手有段差距,要不然,正常情況的跟隨、快速繞出去阻絕,這空手進攻球員就算接到球,防守者應該也可以從容的因應。從這裡讀者可以簡單瞭解,體能訓練的爆發力與敏捷性是,此步驟解決問題的重點;尤其不能顧此失彼只看到人沒看到球。

     

    第六步驟:多人實戰空手走位阻絕練習;常見缺失:偷懶、缺乏聯絡

     

        在多人實戰、並且進攻方總是施行空手掩護的空手走位情況下之阻絕練習,常見缺失是防守者總會不自主的想和隊友做交換防守,這種最簡單的防守技巧;這種偷懶的習慣,一定要教練再三的「口頭告誡」才能夠避免,否則,球隊高個子和矮人一截球員一偷懶做交換防守(switching),禁區被蹂躪或者高個子在3分線45度外一大步被耍的玩就屢見不鮮了。我總是一再提醒球員說:我從來沒有「教」過你們交換防守,為什麼你們做交換防守來遏止這種事情的發生;有趣的是,有偶一為之球員防守確實發生漏洞,因此他們之間逕行做交換,我則在「睜眼閉眼」之間原諒他們。

     

        缺乏聯絡也是這步驟裡常見問題,這包括前面敘述的讓我過之聯絡話語,以及防守球員阻絕跟不上時候,需要大聲叫喊「幫忙(help)」等話,這些「聯絡」都是籃球的基本動作;曾有一位美國教練這樣評論防守好壞,他認為好的防守球隊現場應該是「很吵雜」,而假如他們球隊防守時候是「寂靜無聲」,他觀點是:這樣的防守說會多強我都不相信。所以,也有一位美國教練這樣鼓勵防守者,在緊張無比的比賽裡頭,大聲叫喊該聯絡的話,這會減輕你的壓力;嗯,只不知實務的防守,會有幾人「叫」的出來?

     

    『總結』

     

        對不同步驟的阻絕訓練與指導,教練是否嚴格要求、且始終如一要求是我們常見的問題;例如,有些教練在第一步驟訓練時候,懂得提醒球員身體不能彎腰駝背,可是經過第二與第三步驟練習之後,當球員不知不覺又發生彎腰駝背,教練卻不能提醒、糾正時候,這球員的毛病就難以更改了。如此一來,這球員的阻絕技術、能力怎麼能突破呢?因此,從我們的指導經驗,教練自己撰寫訓練日記,也要求球員撰寫訓練日記,記錄球員自己缺點,是這項缺失改善的不錯辦法。

     

        這裡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對於不同步驟中,球員假如發生任一缺失,你幹教練的發現卻沒有馬上叫停、糾正,這是最要不得的了;為什麼?因為你教練假如視若無睹,該犯錯球員除了可能再犯之外,他也可能「誤以為」剛才就是對的;不獨如此,在旁觀察的其他球員,假如夠專注、用心,他們也會從你教練的「得過且過」中誤認為,剛才某球員的錯誤是「合理的」。所以,後續這些在旁觀察的球員,也會依樣劃葫蘆的把,錯誤動作呈現在實際練習與比賽中。我的體認是,抓住重點,再三強調與要求;寧可浪費一些時間,也不能夠讓球員「積非成是」。

     

    再者,練習時候,各個步驟的關鍵點,教練團可能只有一位情形下,難以全面性關注、提醒所有球員;此時我的經驗是,經由訓練計畫的撰寫,依次分列各天要求的重點,如此才能把阻絕的技術全面要求。例如,星期一做阻絕訓練時候,只有我這位教練,我重點就強調身體重心,不斷提醒球員身體重心降低,其次再要求當天第二重點看人看球;那麼,星期二我就要求球員擁有抄球的企圖心,並要求抄不到球、阻絕時候,要懂得煞車、並趨近於合理的防守位置,不能讓對手輕鬆接球過人;星期三就要求不能在五秒以內讓對手輕鬆接到球,這樣的意志力訓練等等。

     

    對於空手掩護的阻絕,有很多教練都只是在進攻練習中附帶條件似的講解,花費時間不多;甚至於他們的觀點認為:這空手切的阻絕防守,其實可以採用交換防守(switching)因應;更甚者教練認為:幹嗎一定要阻絕對手?固守禁區、不必衝出去阻絕對手、謹防禁區對手就很難過了。當然,假如你教練是這般認定阻絕的可有可無,這樣消極的防守態度;所謂阻絕,對這類教練來說就不是那麼重要了。但是你教練也別忘記、忽略的是,很多時候你們球隊有可能在剩下時間不多、你們於比數落後卻想要積極防守時候,這阻絕技術好壞就變成輸贏的主要關鍵;屆時,你這位消極的教練別怨聲載道的責怪球員說:怎麼連積極抄球都不會?因為:你都沒有「教」他們阻絕。

     

    我還親眼看過一些教練,他們就是這類對阻絕「不以為然」的族群,他們總是一語帶過似的指導球員做阻絕,然後到比賽前期要練習全場緊迫盯人帶包夾防守時候,因為球員對阻絕的動作與觀念欠缺、有所不足;因此,在二線與三線阻絕位置該幫忙補位、或者該抄截時候,這些動作就難以施展了。此時感覺好笑的是,這些教練竟然責罵球員為什麼不知道抄截、為什麼不知道適當移位云云;艾,我感覺又好氣又好笑的是,教練怎麼沒有「自覺」呢?

     

    下一次將為讀者介紹有關阻絕的各式訓練法。

     

    『後記』

     

    從廣州回臺灣,寫完參加世界杯的檢討報告,休息二天後撰寫了一篇論述性的學術論文,然後這幾天火速把訓練日記改編為心得,提出來給讀者分享;沒想到今天我們虎尾籃委會蔡總幹事到球場時,對我抱個小小怨氣說:老師,把心力多多投入到虎尾籃委會吧,這是多數人的福利。

     

    呵呵,我對總幹事解釋說:雖然在圓球義務撰稿不過一、二千位讀者閱讀;但是,至少比起協助虎尾籃委會的百位會員還多一些貢獻,何況我還是持續對虎尾籃委會不斷協助。

     

    艾,在李鴻棋老師要求下,我已經犧牲到海岸磯釣的享受;圍棋又總是三不五時才能夠下個過癮,這撰稿的樂趣怎能夠失去呢!

  • 2007/3/19積極的阻絕訓練步驟

    今天向讀者介紹阻絕(deny)訓練心得,那是嚴格要求、且始終如一要求是,球員打好基礎唯一路徑。幾個教學步驟提供給讀者參考;分段、漸進教學法的循序漸進、由簡至繁、由徒手到攻守相偕走路、然後小跑步到真槍實戰的攻守規劃與設計,是這系列訓練關鍵。

     

    『契子』

     

    先前提過,聽障奧運培訓隊開訓之初的練球之前,為求球員與教練團對阻絕技術的一致「認知」;因此,曾對球員講解所謂阻絕技術與觀念,不論是二線阻絕(two pass away)或三線阻絕(three pass away)皆然。由此也帶來別人眼中的麻煩,那是球員故意「找碴」的問題一大堆。還好,心誠則靈;加上李鴻棋老師、聽奧女籃國家隊教練王泠老師等人坐鎮,一切都在預期中渡過。或許讀者會懷疑,為什麼要這樣解釋與說明?從教學概論裡可知,大綱、前言之後的定義說明是,許多教學範本的模式;運動教學也是一樣,道理都在讓參與者(或讀者)連貫的瞭解後續精要。

     

    當然,不一定每一位運動教練都學過教學法,瞭解教學概論裡的重點,像我看過一些教練指導,不論是國家教練或基層教練皆然,很多教練在初次(第一次教)指導技術動作時,經常忽略或只是簡略的介紹技術動作,沒有很明確的說明技術上細膩的動作;以致,實務訓練下來,這些教練總得還要再一次的解說。儘管有些教練認為:就算你一次講明白,多數球員也不一定馬上記下來;假如用這樣思考,從教室氣氛討論,這位教練的教室氣氛掌握,顯然有待檢討對不?

     

    其次,更有一些教練是,講也沒有講清楚,就要球員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進行天馬行空般的技術練習;殊不知,在球員根本就摸不著頭緒、搞不清楚技術要義情況下練習,球員挨罵就屢見不鮮了。球員挨罵不打緊,我還親眼目睹球員為此挨打;敢怒不敢言是彼時情形。這樣的經驗讓我感覺,這些教練應該是事前沒有準備好,沒有撰寫訓練計畫,並且做好指導上的預習;或者,這些教練對技術只是一知半解,於是在懵懵懂懂情況下教學所致。

     

    『分段、漸進教學』

     

        以最近幾年體認,開始練習的內容,我把它(阻絕)分列為六個步驟依次訓練,分別是一、徒手自行操作:防守者以走路的速度徒手做阻絕前進步與阻絕後退步;二、隊友模擬:請一球員模擬空手進攻球員以走路的速度做前擠後退切(back cut),然後接著還是以走路的速度做V-cut後做走後門(backdoor)的空手走位,讓防守球員做阻絕前進與阻絕後退步練習;三、多樣化模擬:請一球員以小跑步速度隨興、不拘形式的空手走位,包括前擠後退、閃切、走後門、L形切、U形切等等,讓防守球員練習不同角度切入的阻絕防守。

     

    四、真槍實戰:在1/4場裡做真槍實戰一對一接球攻擊與阻絕練習,讓防守球員體會一下真實比賽速度的阻絕感覺;五、多人模擬:以小跑步的速度在1/4場裡做二對二的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接球進攻與阻絕練習,包括捲曲切(curl cut)、下擋(down screen)、上擋(up screen)等等,讓防守球員練習進攻對手掩護下的阻絕要領;六、多人實戰:以比賽的速度狀況,在1/4場裡做二對二的實務接球攻擊與阻絕練習,讓防守球員體會真實比賽的阻絕狀況。

     

        從我的指導經驗認為,這六個步驟要「循規蹈矩」的按部就班練習;你教練不能夠在第一、第二驟練習一、二次後,馬上要球員直接就做第四步驟真槍實戰的一對一訓練。這樣除了效果不佳之外,你幹教練的也經常會因為球員的阻絕還不熟悉,因而在實務防守上漏洞百出,進而讓你教練氣的鼻孔冒煙。這裡幹教練的,一定要用學習數學的99乘法概念去指導;那絕不是你讓學生念一遍後,就有辦法隨機、隨時背的出來。它一定是經過學生無數次的練習、背誦才能夠把99乘法背誦的滾瓜爛熟。

     

        這裡另外心得是,你幹教練的也不能夠用跳躍式訓練與指導;像前面的例子,只經過第一、二步驟練習,馬上要球員跳過第三步驟直接做第四步驟;為什麼不好?因為實務比賽中,進攻球員的走位,不是只有採用一、二種方式,他(進攻球員)還可能利用L形切、U形切等方式走位接球;因此,你假如沒有充分的讓防守球員學習、練習各式情況下走位的阻絕,他在實務比賽中將窘態百出。這裡包括你指導、讓球員練習過第四步驟後,也不能直接跳到第六步驟;或者,你只是讓球員練習走路速度的阻絕後,沒有經過小跑步、速度快一點的阻絕練習,就讓球員直接以比賽狀態的一對一等等不當訓練,這都會讓球員在防守訓練、學習上產生挫折感。

     

        我指導的心得是,第一步驟必須每天做,不論是準備期或比賽期;我都是安排在準備運動後的步法訓練中操作;第四步驟我大多數也是每天讓球員做,準備期會做的比較多,比賽期因為還要練二對二與三對三等,所以第四步驟的時間就少了許多;但是,以上這第一與第四的二個步驟練習,我每天都至少安排約略10分鐘。經過幾年的教學學習與體認,最近這二年的虎尾科大籃球隊於準備期時候,第二與第三步驟,我都不敢遺漏的要球員嘗試;但是,稍早幾年前,以及這次聽障奧運培訓初期,我都把它(第二與第三步驟)省略;結果,真的是經常讓我氣的鼻孔冒煙。因此,建議教練們,這是不能省略的事,還是腳踏實地的、按部就班練習比較好。

     

        第五步驟在培訓隊,相當於調整期時候,我就規規矩矩照表操作、不敢疏忽;但是,礙於練習時間不足,培訓球員還總是在不夠熟稔之下,馬上進行第六步驟。所以,培訓隊的練習在阻絕訓練中突然喊停、糾正的頻率就屢見不鮮了。綜合以上有關教學法的問題,拉裡拉雜的敘述,不知道讀者瞭解了沒?簡單總結就是,你在指導上必須先將技術動作說明清楚,你在訓練上必須由簡單的技術先行模擬狀況讓防守者學習、熟稔了,再進一步從事複雜一些的阻絕訓練。

     

        我另外心得是,第五步驟你教練不一定要在,每個球員對一對一阻絕百分百熟稔後才可晉入;我體認是,只要全隊四分之三的球員對,阻絕已經熟稔即可進入二對二阻絕練習。此處從教學上另外體認是,假如你教練沒有把空手和空手掩護的進攻技巧教會;相對的,你們球員的二對二或三對三阻絕技巧,就會因為進攻者走位技巧不佳,而可以簡單阻絕對手。這裡最後建議是,你千萬不能讓防守球員做交換防守(switching);否則,防守者的跟隨技巧與態度,以及另一防守者的視野、讓路技巧都不能夠有所進步。

  • 2007/3/19訓練心得—奧運金牌、教練時間與模稜技術

        今天和各位討論三個訓練上的問題,一是奧運金牌選手感言、二是成功教練花費時間分佈、三是探討沒有模稜兩可的阻絕(deny)防守技術指導心得。

     

    『奧運金牌怎麼來?』

     

        由於想趁著暑假不用上課空檔,撰寫學術論文之故,最近看了好幾篇學術性論文,其中有篇運動心理學博士Daniel Gould的質性研究談到「奧運金牌選手感言錄」,摘錄的都是奧運金牌選手的觀點,以下就逐一提出和大家討論。一、成功的奧運表現不是偶然得來的;它是一種複雜、多面向(multi-faceted)和長期的過程,需要選手和教練縝密的努力奮鬥。什麼複雜?以籃球隊為例,教練團三個人、球員十二人,假如服務於不同單位,例如有半公營機構、私立學校、國立大學等;可想而知,單就集訓請假一項就讓行政人員頭痛萬分。

     

    什麼叫多面向?像以前和讀者提過,成功的選手她需要許多運動科學如力學、心理、生理、生化、醫學、資訊、管理、訓練等等協助才有開花結果的一天。其次,以奧運為例,短則四年培訓、長則八年培訓,這當然是一種長期的過程;因此,當你只是一位運動球迷,看到奧運金牌頒發瞬間,其實,這金牌背後已經經過許多複雜事物折騰、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協助、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奔波去除困擾、經過許多人的辛苦「奮鬥」而成。像我研究所的同學秦玉芳老師她就說,希臘雅典奧運的跆拳道金牌,其實多虧生化、心理、力學、資訊等等學有專長的博士群幫忙,才有那麼一塊亮晶晶的金牌;嗯,這讓我想起某些籃球隊的助理教練,平常訓練都像「路人甲」這可憐景象來。

     

        二、成功表現很少靠機會得到,且很容易為無數干擾所粉碎;因此,參加奧運會奪標計畫必須十分周詳,而且須具有彈性。從前面介紹已經瞭解,所有奧運金牌選手都是經過長期、多人的努力;因此,那不是說「機緣」或者,僥倖可以到達的事。而且,以前面介紹的複雜性討論,例如一項請假就夠複雜、繁瑣;因此可想而知,像這種長期培訓過程,總會有不少莫名其妙、無來由的干擾困惑當事者!處理不好,當然團隊有可能即刻潰散;所以,不論是書面或者當事者的頭腦,都需要仔細、詳盡的行事計畫,不論是訓練、行政、醫學、心理或生理生化等等。從這裡我的另外心得是,曾有多位國家隊教練練球時,嗯,居然都沒有訓練計畫,他(她)的訓練計畫都只是簡單幾字手寫大綱,或者搭車時間臨時構思而來;他(她)們推託的理由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所以,別寫什麼訓練計畫。

     

        三、教練為選手成功最大功臣,也可能是最大障礙;因為許多教練都捲入太多人事紛爭殃及選手。運動教練像是畫家、運動員則像似一張白紙,這是我這幾年帶隊教球後的感想;為什麼?以基層運動團隊來說,小球員根本什麼都不懂,她們真的就像一張白紙,任由你基層教練的「薰染」;你要讓她由黑變成白色就變成白色,你若不以為然的認為,該讓黃色變成綠色,小朋友還是會「乖乖」的由你染成綠色。所以說,奧運金牌成不成、功臣或障礙,真的關鍵就是教練;尤其,現代社會繁雜,金牌選手的「育成」關係到太多人與事,該運動教練假如不能運作成功,煮熟的鴨子、選手金牌都會不翼而飛。

     

    『成功教練花費時間』

     

        Tharp Gallimore二人在1976年研究統計美國大學有名的 UCLA 籃球教練John Wooden,統計他在球隊的訓練時間使用分配內容;假設以100分鐘為例,令人訝異的是,Wooden大部分都花費在指導與溝通上,其中63%時間指導選手如何操作技術性和做什麼技術,12.7%時間在督促、觀察選手去遵循所指導的技術動作練習,而以8%時間花費在斥責球員與,指示球員要做那些技術,他花6.9%時間停止一切運作而去贊賞與鼓勵選手,也以6.6%時間簡單陳述他對,有些選手的練習態度感到不悅的心情等等。

     

        看到這裡心理有些難過,感覺很對不起過去的球員。那是因為二年前帶隊、擔任虎尾科大籃球隊時候,由於諸多因素之故,我都讓助理教練以及老球員去指導技術動作,我反而花很多時間在觀察球員練習技術性動作,以及斥責球員的一些不是;也由此,該年的大專籃球聯賽,在預賽就被淘汰,落的我灰頭土臉、裡外不是人。這和這陣子指導聽障籃球隊是截然不同的;在培訓隊,我花超過一半的時間去指導技術、糾正觀念。現在想想:艾,我還要加油。

     

        從這裡我另外舉二個極端的例子給讀者參考,一是某國家教練、也是甲組籃球隊教練,幾乎每星期總有一次(一天)的練球時間裡,他總會花一半以上的時間,也就是一小時以上時間,讓球員聽他講話;講話內容不外乎他的歷史、教球歷史、風花雪月等等。許多他屬下的球員對此褒貶不一;某一位他屬下老球員曾對我說,在冬天裡只要教練要開始「講古」,他都懂得藉故去拿外套穿,那些菜鳥球員就可憐兮兮的在寒冬中穿著背心聽教練說古了。第二個例子則是某層次甲組球隊的冠軍教練,每次練球,80%以上都在觀察、督促球員練習那些技術性的動作,然後5至10%都花在斥責與陳述某些球員的不是。

     

        對照Wooden與我的糗事、以及二位冠軍教練的極端例子,讀者有沒有覺得:甚至於你看過的某些運動球隊練球,似乎也和Wooden的高水準時間比例有不小的差距是不?Wooden花費其中63%時間指導選手操作技術和做什麼技術,這和我們一般教練有很多差異;所以,我常思考:為什麼過去的UCLA 可以在NCAA獨樹一幟?為什麼他們的籃球教練John Wooden,會在眾所周知的激烈競技場常勝不敗?他那些行事風格、時間管理與分配、教練哲學等,都是值得我們這些後學深入研究的。走筆至此,心裡盤算,準備在這個暑假再把John Wooden1988年出版的籃球書籍再閱讀一次。

     

    『阻絕技術』

     

    所謂阻絕(deny),那是一種防守技術,就是對空手的進攻球員,想盡辦法的阻撓該空手進攻球員接獲傳球的意思;過去曾經向讀者界定過定義,那是「絕不」可以讓對方接獲傳球。可是在培訓隊指導時候,由於第一次和球員接觸,我擔心教練團和球員之間對此(阻絕)的認知有所差異,因此,我先花費將近十分鐘講解與解釋,我們希望的阻絕技術與觀念。和預期的一樣,有一些選手不以為然的提問:為什麼一定要阻絕?這不是很容易被進攻方走後門(backdoor)嗎?

     

    我觀點、回答是:防守者讓進攻球員接球來攻擊你比較好,還是,不要讓進攻球員接球來攻擊你?答案當然明顯的是後者,不要讓對手接球來攻擊你;尤其,假如你遇到一個是擁有外線投籃能力,並且運球切入、破壞能力又很強的進攻球員時候,一對一防守基本上是不可能做的好。那,對手走後門的空手走位,又該如何解釋?從實務上討論,要完成一次走後門成功,基本有三個要件,一是傳球要及時、並且能傳的到味;其次是空手走位的球員走位技巧爐火純青,包含V-cut的誘騙才能如願;三是防守者的體能與阻絕後退步技術不如空手進攻球員、甚至差勁無比。

     

    讀者別以為這樣的溝通,已經掃除球員的眾多疑慮;事實上,籃球運動的技術指導,定義的解釋與溝通只是第一步,第二步的實務技術指導才是重要學問與功夫。為什麼?從以前我在大專體育雙月刊發表的論述性論文談過,單就阻絕的技術動作,在發明者的美國就劃分為二大派系,他們的動作幾乎迥然不同;有一派認為雙腳要平行站立,人體就站在假想的傳球線上,也就是一隻腳對著球、另一隻腳對著防守對象。另一派則認為雙腳應該前弓後箭站立,有球邊(ballside)那隻腳在上、另一腳在下,有球邊那隻手舉起這樣的姿勢;此處不做深入討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找文獻瞭解。

     

    其次,阻絕防守動作基本上分為二線(two pass away)阻絕與三線(three pass away)阻絕。二線阻絕:防守球員以某一空手進攻者為對象,假如這進攻球員他距離球五步以內,防守者都要採取二線阻絕的動作技術;首先,有球邊(ball side)那隻手自然彎曲舉起、掌心朝球,手掌位置在球和防守對象的假想線上,另一手屈臂保護自己胸部;然後,比防守對象還靠近球一大步,一眼看球、一眼看防守對象的三角關係(ball line:也就是阻絕的手舉起來,就在假想的傳球線上);有球邊那隻腳在上的前弓後箭姿勢,重心降低、位在前面那隻腳的腳尖,並可以隨時啟動去抄球。

     

    三線阻絕:防守球員以空手進攻者為對象,當進攻空手球員距離球五步以上,或者,防守對象雖然處在球位置五步以內,但中間還間隔一位進攻或防守球員,以上都稱之三線防守;此時動作是二隻手自然彎曲舉起、掌心朝前,手掌與頭部同等高度像似投降姿勢;二腳自然彎曲平行站位姿勢,重心降低到可以隨時啟動去抄球。所處位置至少一腳需站在禁區線上,並且比防守對象還靠近籃框二大步;同樣的還是一眼看球、一眼看防守對象的姿勢。

     

    有關阻絕的練習法,以後有機會再介紹;那,就像前面敘述的,既然阻絕的技術動作,有所謂不同派系差異,如此一來,在教學上有沒有模稜兩可的可能?沒錯,實務指導上,就出現了許多不同的阻絕動作來;因此,在第一周的訓練上,我們花費很多的時間在「糾正」動作上,那不只是針對一位選手而已,多數的選手對阻絕合理的技術還是不夠熟稔,甚至還出現以前說過的,HBL名校畢業選手都還不會阻絕這個技術與觀念。從這裡和讀者心得分享的是,技術指導時候切莫模稜兩可,這不只容易造成助理教練左右為難,有些從沒有學過這種技術的選手,則會在你教練的模稜兩可而無所適從;為此,套一句有位美國高中籃球教練的心得說,不論你指導的技術為何,只要你認真、努力訓練,那些技術仍可以適用於實務比賽中。

  • 用心、恆心與誠心,培訓第一周訓練心得分享

        過去發行薪傳籃球教練雙月刊,專訪時任七賢、三民的劉錦池老師,請他談三民HBL奪冠;他認為:包括七賢的優異成績主要在智力、努力以及毅力的「三力」這冠軍心得。今天和大家談前一陣子練球心得,那是異曲同工、抄襲的觀點:用心、恆心與誠心;談培訓隊選拔與組訓、對球施壓技術。

     

    『選拔、組訓?』

     

        前一陣子,我們球隊時任世界杯報名截止日期;於是,選拔、決定名單,就成為「一翻二瞪眼」的殘酷時候。這讓我想起前陣子,有圓球作者談中華男籃的技術委員、選訓召集小組是否「盡職」的事。作者他從中華男籃屢敗屢戰角度分析,這些選訓小組應該「汰舊換新」;因為,中華男籃都換了幾次教練,也換了些球員,在屢試不爽不能成功情況,此時此刻也該變化為「汰換」選訓小組才是。

     

    這麼囉嗦的闡述此事目的在於,從運動訓練法看選拔時候,她(選拔)是需要有憑、有據的理論與實務,她不是「你爽就好」的官大、學問大;否則,三年過去了,還是一事無成,五年過去了,成績不進反退都是稀鬆平常。例如,為什麼要採用這總教練?是居於他的戰術素養、還是他的領導管理、亦或這教練是多才多藝、甚或是這教練只是乖乖牌、還是說這教練只是年輕、還是他只是冠軍隊教練?

     

    再例如,為什麼要選拔這位球員?這個問題重點其實也是選拔委員,需要向社會大眾解釋的關鍵理由;因為由籃球運動的學術論文裡談運動員選材,眾所周知大抵從形態類身高、體重進而求得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機能類安靜心跳;素質類的速度100m、柔軟度坐前屈、手臂肌那力仰臥推舉、腹肌耐力1分鐘仰臥起坐、腳爆發力垂直跳、動性腳爆發力助跑摸高、協調性立定三步跳;技術協調類籃球擲遠;技術性體能類的敏捷20m4障礙4種運球、10m來回滑步兩項,以及技術性的觀念與基本動作之對打、綜合觀點的教練觀點等等決定。

     

    像以前撰文說過友人學術研究,NBA後衛BMI平均約25、前鋒BMI26、中鋒則到27甚至28;所以,選訓小組對這些相關理論瞭解多少,才是我們國家隊選拔的重點。尤其是超過二年的培訓時候,這些基本的數據假如缺乏,那所謂長期培訓可能就「無憑無據」了。其次,從運動訓練法看選拔,基本上選拔後多數要附上訓練計畫,因為有可能部分選手含有「培訓」性質;為此,教練與選訓小組,在不可能「漫無目標」行事情況,對於階段任務與目標那是非常「具體、明確」的事。可是,由此看看過去中華男籃這個球隊說目標是,進軍2008年北京奧運這樣的「用心」似乎表示,我們的選訓小組與教練根本不瞭解亞洲男籃水準,以及奧運參加辦法。

     

        所以,經過以上討論,我們合理的選拔與選訓應該如何,這就一清二楚了。像我們培訓隊,現在所有球員的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鞋子大小、衣服尺寸、目前是學生還是上班族、每月生活費用約略、生活費用來源、練球交通工具、球場適合位置角色、過去打球經歷、父母親身高、職業、家庭收入、球員速度、柔軟度、敏捷性、爆發力、協調性、心肺耐力、技術性體能、運動員認知型態測驗卷內容等等,教練團都各一份資料。

     

    所以,當我們要決定世界杯人選爭議的「面紅耳赤」時候;ㄟ,王玲老師拿出某一數據和李鴻棋老師辯論;嗯,事實勝於雄辯,有理、有數據就可以走遍天下。從這裡不知道讀者體會、瞭解了多少?套一句聽障協會秘書長勉勵李鴻棋老師說的:教練團「用心」,只要持續有「恆心」,「誠心」為這個球隊,這個球隊焉有不能強大道理?

     

    『對球施壓』

     

    什麼叫做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應該是許多讀者難以瞭解的事;有點好笑的是,我還親眼目睹一些基層籃球教練,把對球施壓說成阻絕(deny)來。不論如何,在我認為,這都是中華籃協、大專體總籃委會、高中體總籃委會等技術部門的過錯,因為他們都組成有技術委員會,職責就是編籃球教練講習會講義、深研籃球技戰術等;所以,我曾對大專體總籃委會秘書長李鴻棋老師說:老師,您們要加油,否則我們基層籃球教練會像似「無頭蒼蠅」一樣喔。

     

        所謂對球施壓,簡單的解釋就是說,防守持()球者,他利用各種手段、方法與技術讓,持()球者感覺到持球可能會被壓迫而五秒違例,或者擔心持球被撥掉、擔心被包夾等,因此如燙手山芋般的想要趕快把球傳出去;或者在運球時,因為擔心會被抄掉球、失誤,因而想要趕緊把球傳出去這樣的壓力稱之。從前面敘述裡,讀者可以從幾個名詞去體會,分別是手段、方法與技術、壓迫違例、擔心被抄掉球、失誤、壓力等,她們都是指導上強調的關鍵字。

     

        我在培訓隊第一次指導對球施壓上,印象比較深刻比較困惑的是,許多防守球員在防守的動作上,只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所以,好幾次,我總不耐其煩的喊暫停。我面帶苦笑的問防守者說:你認為他(持運球者)會不會擔心、有沒有壓力?多數防守者都向我承認自己防守動作確實沒有那種效果;有幾位名校畢業球員,以及對防守抱持不積極的球員給我「使臉色」時候,我一肚子大便的反問持()球者:你認為他(指防守者)有沒有給你壓力、你會不會擔心?當持()球者的答案說沒有之後,我拉下臉來大聲說:重來、再練習一次。

     

        那,在指導上我的另一個困擾是,要求「真槍實彈」的結果總會帶來不良的「後遺症」;像是抓傷、身體不斷接觸、球員之間活似要幹架、非故意性的碰撞頻繁等等。於是,單就練習而已,臉紅脖子粗、臭臉相向時而可見;角色難為的我,只好及時扮「白臉」的告訴所有球員:雙方越投入,我們球隊會進步,這些身體接觸的動作,大家就多擔待一些;老練一點的球員,很識相的在隊友屁股、肩膀拍拍,瞬時化解僵化的局面。喔,練球會練到幹架,原來如此!可也是我心想:假如不能達到防守威脅、對持運球者施加壓力,談什麼對球施壓呢?

     

    那麼,技術動作上,怎麼樣對球施壓:

    一、要讓持球者有壓力、擔心球被撥掉:所以,不斷的騷擾、撈球(dig),手掌不斷做往上撥、撈的動作。

     

    二、讓持球者難以傳球:當持(運)球者準備傳球,至少單手對著球干擾,遮住傳球路線讓持(運)球者難以傳球。

     

    三、讓運球者難以運球前進:當運球者要往東前進,防守者要儘快的用滑步或交叉步、甚至於用跑步的方式,跑到對手既定前進的路徑,讓運球的對手難以如願前進。

     

    四、讓運球者有所威脅、擔心、一不小心球會掉:當運球者原地運球或急停運球,不論他有沒有保護球,防守者都要做出疑似衝出抄球、可能會伸出手撥球等動作,讓運球者有所威脅、擔心,最好只能專心在「照顧」球,不能分心的去觀察防守方缺失。

     

    五、讓持球者難以投籃:當持球者不論他是完成運球後的收球,還是還未下球的持球於準備投籃、可能投籃之際,防守者至少要伸出一隻手去干擾持球、對著球;手掌是在球與籃框的路徑上,手掌至少可以碰球,這樣近距離的位置,如此才能阻撓持球者投籃。

     

    六、讓投籃者有所擔心球會被封阻:當運球者持續運球前進,疑似準備做出切入上籃、運球切入急停跳投等等之際,防守者要保持身體和運球者幾乎身體有所接觸的位置,讓運球者要馬上上籃、拋籃、急停投籃等,都因為你防守者距離很近,因而很容易封他的出手攻擊動作。

     

    一開始對球施壓的練習,依實務分成三個假想狀況種類的動作技術:

    一、來的及貼身:這是指,防守進攻球員的空手走位結果,空手進攻球員因為速度慢,或者走位技巧不佳,包括接球者因為身體重心不穩情況等,以致在接到球瞬間,防守者可以很「從容、順勢」的讓身體和接到球的進攻球員做接觸;此時,防守者當然要以身體接觸的對球施壓,那是防守者腰部或下半身要碰到對方身體、至少一手對著球、另一手舉高揮舞,如下二圖。

     

    二、來不及貼身:這是指,進攻球員的空手走位後,防守球員因為速度慢,或者阻絕(deny)技巧不佳,包括防守者因為身體重心不穩情況等,以致在進攻球員接到球瞬間,防守者和持球球員有段距離,很難做前述的身體接觸對球施壓;此時,防守者先對位,也就是先移位,讓自己的位置處於球和籃框之間假想線上,並距離持球者二步,並以半秒鐘觀察持球者是否出手攻擊、是否下球過人後,再快速以前進步趨前(close out)對球施壓。此時的對球施壓是,距離持球者身體一步,手伸出去可以接觸到持球者;然後一手對著球、做撈球、撥球動作,另一手舉高,防止持球者快速做雙手過頂傳球。防守者的軀體,保持在球和籃框之間這條假想線上,如下二圖。

     

     

    三、來不及趨前,但對象是射手:不論防守步法跟得上與否,在這個射手接到球瞬間,防守者就必須快步趨前對球施壓,沒有說距離二步、觀察半秒鐘的動作;但是,防守者必須心理有所準備,在靠近持球射手時,對手會下球過人。因此,就要靠近對手瞬間,身體重心降低、「準備」移位跟隨對方的下球過人。

     

    從以上的技術指導到,練習時候的錯誤技術之糾正,事實上是訓練裡頭最枯燥無味、最讓人感覺煩悶的事,也是教練團要最用心的事;尤其,球員裡面假如有人已經習慣某樣子動作,對某些技術動作根深柢固難以適應。嗯,教練您佬就必需像似「錄音帶」,一而再、再而三的喊停,然後恆心的播放給球員聽;告訴他:正確、合理的技術動作。當然,這樣的技術指導,扣除掉認知不同、對技術界定的疑慮之外,誠心分析技術動作的「利弊」是必須的事;所以,我常告誡自己:技術指導必需擁有說服球員的理論基礎做「後頓」,否則,就是不知其所以然的教練。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