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比賽日記:有些幸運!那種驚險球賽

     

        99學年大專杯籃球賽開打;虎科大甲二級男籃,五天裡接連打了四場球賽,前三戰二勝一負的總共贏「6」,真是幸運又驚險!

     

    對成功大學

        替補球員、那5個「非體保生」的「成熟度不足」,以及「體能不夠」是輸球的二大主因;本來上半場還有相互領先局勢,在下半場被幾次快攻,以及進攻籃板球直接攻籃等情況,一下子拉開雙方差距。

        不過,以半數非體保生與每星期只練習二次,每次只練習90分鐘的配備來看,我給球員們打「85」的高水準分數。

        被打快攻主要問題有二,一是自己持球、傳球失誤被抄截,以致隊友措手不及,直接被成大以多打少得逞;這裡主要是傳導球企圖太明顯,包括持球沒有敵情觀念下,缺乏保護球的被抄截等是主要因素。

    另一被打快攻是隊友攻籃瞬間,多數球員都只在原地看球,沒有做衝搶、搶奪進攻籃板球,與退回後場預防快攻的結果。

        最後3分多鐘,積極壓迫、並且主打「快打(early offense)3分球」策略,追回不少分數;只是,時不我予輸了12分。此處檢討,戰術變化時機慢了一點,是難以扳回頹勢主因;適切一些,應該在最後5分鐘,就要採取更積極壓迫防守,以及快打、投3分球策略才是。

        成大平均身材高出虎科大約10cm水準,是他們進攻籃板球與致勝關鍵;尤其,他們每星期練球時間,還多出虎科大一倍有餘,虎科大球員也沒有做自主訓練,這虎科大體能不佳、有心無力做好轉換防守(transition defense),輸球就不足為奇了。

        成大主要得分,除了虎科大球員持球、傳導球失誤直接快攻、防守籃板球下的快攻、第二波進攻籃板球直接得分之外,他們破解盯人的戰術有二招,一是拉開單打,不能成功就切傳投3分球;此處,虎科大其他球員對場上狀況的解讀不正確,是成大投3分球主因。基本上,當運球者還沒有「構成過人」,其他防守者還不需要幫忙(help)防守瞬間;其他防守者,只需要做好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就好的情況,虎科大球員卻冒失的、過度移位去做幫忙防守;並且,隨後也沒有做好阻傳(deny the pass),進而才衍生出對手切傳空檔投籃。

    成大破解盯人戰術,其次是在禁區底線附近,做「橫向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 cross screen)」;由有球邊(ball side)的球員,去替沒有球邊(help side)的球員空手掩護,然後得球攻擊。

    當然,事後看錄影帶檢討,虎科大的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質與量」都明顯不足;加上根本沒有「做好阻絕(deny)」以及解讀與因應對方空手掩護,都是讓對手在既定位置得球攻擊,輸球就不是什麼意外的事。

     

    對遠東科大

        對遠東科大,其實全場緊迫盯人相當有效;第三節期間約2分鐘採取2-3配對防守,反而顧此失彼的失分不少。最後,再回過頭採取盯人,逼迫對方主將、也是佳里鎮的帥哥「精疲力盡」,進而在第四節剩下3分鐘裡他佬都無力攻擊,虎科大方得以艱苦獲勝。

    這場球賽從最高記錄領先約20分,到最後驚險僅以4分險勝,主要還是在遠東科大第三節開始採取大半場3-2包夾防守奏效;虎科大的非體保生經驗不足,我幹教練的也沒有「事前指導與練習破解之道」,是驚險萬分主要因素。

    檢討以後覺得會贏球,主要是個人防守的對球施壓,做的比前一場球賽還好,這是贏球最主要因素;由此可知,前一天和成大比賽後,團隊坐下來「錄影帶檢討」,將問題找出來,其實是相當有效的事情。由錄影帶檢討從中瞭解與強調,逼迫運球者採取「非習慣手運球」,才是好的對球施壓防守;因此,單就這裡,虎科大讓遠東科大自己運球失誤就高達5次以上;你不難理解,好的對球施壓之功效。

    贏球其次在於,幾位外圍球員埋伏在弱邊(weak side)做接球投籃的成功率頗高;過往,虎科大埋伏弱邊的球員,總是喜歡運球切入到禁區裡面,然後進行成功率不高的攻擊缺點;這三天,一再強調「打簡單一點」的觀念強調下,出現切入禁區的頻率就較以往來的低了。

    由以上問題衍生出一些該「強調」的概念;由此,我告訴球員幾個觀念,一、你沒有練體能,你做越多運球切入就是「越浪費體力」;二、你體能不佳,運球過人的成功率就低,當然更容易失誤;三、定點投籃的命中率,一定比你移位投籃的命中率還高,所以你弱邊應該多做定點接球投籃;四、帶一步跳投所浪費的體力,以及穩定性,一定比帶二次球所做的跳投浪費的體力還少,帶二次球後跳投的穩定性也比較低。

    當然,我們瞭解,貴為世界頂尖的NBA選手,近半數球員的打球觀念也不是很好情況,我們虎科大男籃這些觀念不佳,應是合情合理的事;所以,比賽暫停或者節與節間的休息,這樣不當的觀念,我幹教練的,還是得「一再教育」球員,提醒他們。

    其實,在這次大專杯賽前,我就抱定:利用全數12位登錄的球員動員的緊迫盯人,來打垮那些擁有少數主將打球的球隊;這幾年我觀察的是,多數大專甲二級球隊,都只擁有一位或二位球技成熟的球員,當我不斷逼迫你主將利用運球過人,來浪費你的體力,也不斷和你身體接觸,去測試你的身體抗壓性,你這些主力球員假如體能鍛鍊不紮實、板凳不夠水準,就容易產生第三節以後「捉襟見肘」現象。

    從去年大專杯和雲科大全場盯人廝殺,以致雲科大球員精疲力盡的,在隔日被成大痛宰;以及今年中華醫科大,和我們虎科大45分鐘全場盯人纏鬥後的氣力放盡,因此前日關鍵一戰,造成體力不足的輸給遠東科大,這些其實都是相同模式。我認為,國內球隊在訓練上,質與量強度都不足,要應付這樣全場緊迫盯人,恐怕會有力不從心現象;從他們幾個球隊第二天「癱瘓、力竭」,似乎應驗了這個觀察。

     

    對中華醫大

        對戰中華醫科大從領先10分,搞到最後「致勝一擊」不能成功;然後打延長賽,經過「奇兵致勝的3分球」,並在炸彈開花打四角戰術策拖延情況,卻在對方採取犯規戰術,虎科大多次罰球沒進,卻驚險的以2分獲勝,真是奇蹟。

        坦白說,練球期間從來沒有做過最後一擊的「試驗」;因此,在雙方平手、握有控球權、進攻時間還有2.9秒情況,我口頭簡單傳達,要我們虎科大的大四球員「大頭」,做捲曲切(curl cut)接球策應,然後就做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攻擊。不能成功,要打延長賽,意料之外;因為當天,我們大頭狀況出奇的好,好到怎麼投怎麼進呀。

    至於奇兵所指的是,在延長賽最後階段,我們那個台中的「阿美」,那個跑籃王子、那個3分球功夫不下於大頭的帥哥,他所投進的致勝3分球;其實,原本延長賽剩3分多鐘時,我是要那個「瞇眼迷死人」的小前鋒蔡先生上場。可是,我在他上場後才警覺到,對手防守範圍擴大緊迫,要採取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攻擊,二翼球員(wingman)就應該佈置射手才是;所以,不到10秒,我就趕緊要阿美上場替換,因而造就了落後1分變成2分致勝的一投。

        轉換防守,還是情況緊張的主要因素;這個大專杯預賽前面三場球賽,每一場球賽的轉換防守不佳,都讓對手獲得快攻佔就有「1/4~1/5得分」的比例,似乎是下個階段練球要注意的問題。我直覺觀察到的是,球隊沒練體能,第三節以後,這種需要體力的技術,恐怕就難以執行;現實問題,應該要強迫球員去進行心肺耐力訓練才是。

        暫停申請,是這場球賽另外值得討論的問題;那是在延長賽還剩下3分多鐘時,我們那個國家B級裁判「堯堯」,突然跑來我旁邊,偷偷、輕聲的告訴我說:老師,你可以申請一次暫停。他意思是,戰況緊急,似乎可以申請暫停;老師你別忘記,延長賽可以申請一次呢。

    我彼時思考,還有3分多鐘,不是落後,也不是嚴重錯誤,更不是戰術沒有適當執行等等,這樣申請暫停有些「急躁」;結果,在最後6.8秒我們領先1分,獲得控球權情況,我趕緊申請暫停,並佈置炸彈開花拖延戰術。顯然,好運跟隨我走;這個暫停恰到好處運作。

        炸彈開花的戰術,老實說,我們也沒時間演練,彼時只是臨場採取「戰術盤」推演一次;我是將球員佈置在中線,先由阿美藉由其中三位隊友掩護,空手跑位到球場前端453分線位置,這是做虛張聲勢的跑位。緊接著,中鋒小胖和我們大頭做交叉跑動掩護(running screen);中鋒移位到有球邊後場,大頭移位到後場沒有球邊的3分線45度位置,而大前鋒需要在前者二位跑動後,馬上移位到前場有球邊3分線45度策應,發球者是由控球後衛天才的宇威執行。

        結果,我們大頭在後場沒有球邊的3分線45度接獲傳導球;只是,我幹教練的在暫停時,「忘記」告訴他們後續要怎麼樣做。於是,我們大頭接球後,謹慎的觀察情況,被對手採取犯規戰術而送上罰球線;緊接著在二罰中一,變成領先2分的情況,我當場發號戰術執行,要球員採取1-2-1-1全場區域陷阱包夾防守。我彼時應該在暫停最後要補上一句:接應傳導球以後,所有球員要拉開站位,不要給對手採取「犯規戰術機會」。

        當我們大頭被犯規戰術送上罰球線,經過第一次罰球不進,第二次罰球進變成領先2分以後,我選擇了「1-2-1-1全場區域陷阱包夾防守」;目的有二:一、兵荒馬亂時期,並且他們也沒有經過適當佈陣與準備,對於這個全場設陷包夾防守,應該會措手不及。二、因為時間只剩下3.2秒發底線球,假如,如我所願,逼迫他們在前場傳導球,我有把握他們勢必會被我們的防守壓迫,進而浪費掉攻擊時間。

    結果,因為他們主力控球,前些時候已經呈現沒有體力狀態;以致,他無法順利擺脫第二道的陷阱阻絕(deny),我們的陷阱包夾變化成逼迫他們,進行匆促的長傳球的傳導。想當然,這長傳簡單的就被我們第四道的防守者「宇威抄截」,然後結束比賽。

    沒錯,誠如高魁老師所言:這種時刻採取這樣防守有些「賭博」的味道;在成王敗寇結果論情況,這個抄截只是「幸運」一些而已。下一次的最後幾秒,對方發底線球進攻,我還會不會採取陷阱防守?會;因為,到目前為止,像這種比賽快要結束,對方又沒有獲得暫停去佈陣,要進行進攻卻面對全場設陷包夾防守的局面,我所帶球隊還總是可以將球「抄截」下來。

  • 濃霧深秋不是炙手可熱!談邁阿密熱火

     

        從欣賞「油頭Pat Riley教練風格,到喜歡「大帝LeBron James打球的無所不能,再看他們「三劍客」匯合;天啊,這豈只是籃球!可也是,看熱火在深秋、初冬迷霧當中步法蹣跚;讓人懷疑這是教練不盡職、技窮?人不盡其材?還是防守糗態?

     

    教練不盡職?

    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不盡職」與「技窮」?這是直覺觀察。

    一則,Spoelstra到現在為止,根本就沒有把Chris Bosh的特色啟發;因為,球員假如服從於你教練的思維下打球,卻還是表現不佳,這不是教練的戰術設計有問題,就是你教練不盡職、沒有做好適當的戰術規劃所致。尤其,這啟發球員潛能應該是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在招募Chris Bosh後,就去瞭解Bosh過去打球特色與能力;然後,在熱身賽前就規劃、設計好Chris Bosh能夠搭配隊友發揮「1+12」的戰術才是。

    可是,現在為止,Chris Bosh還只是在「適應與嘗試」階段;尤其到最近二場球賽,才出現Bosh的相關戰術;如此教練的準備工作不足,顯然浪費了球員個人資源,也失去了球隊許多取勝契機。

    其次,單就控球後衛應用,從開季到現在,就已經變換了三套陣容;這種陣前換將,不只會傷害球員信心,也容易讓球員無所適從,想當然是教練沒有在賽前做好準備工作結果。

    因為,從開季先發以Carlos Arroyo為主,擔任主力控球後衛;然後,因為Arroyo守不住」黃蜂的Chris Paul,緊急變化為Dwyane Wade去防守Chris Paul。緊接著,Arroyo的控球功能失去,加上Arroyo的中長距離不佳,於是教練Spoelstra再把LeBron James拉出來打單純的控球後衛;從此,Arroyo就進入冷宮,失去了控球的角色與地位。

    再者這陣子許多時候,教練Spoelstra覺得球員功能重疊,然後把球隊「三劍客」拆夥;多數時間讓LeBron James打控球,搭配中鋒Zydrunas IIgauskas、大前鋒Udonis Haslem、得分後衛Eddie House以及小前鋒James Jones。然後,在另一時段裡讓Dwyane Wade領銜打控球後衛,Joel Anthony大前鋒、Chris Bosh打中鋒;這樣讓三劍客「功能不彰」的拆夥組合,在先前眾說紛紜預期的「加乘作用」要求裡,根本就看不到。

        所以,我們很簡單檢視:你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在三劍客聚集以後,教練團根本沒有下功夫與花時間去收集LeBron James以及Chris Bosh的特色;並且,由此研發新戰術」好讓三劍客發揮所長。

     

    教練技窮?

        說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技窮,主要在於開季以來,熱火隊輸的幾場球賽裡,Spoelstra根本都沒有辦法把三劍客融合,然後設計出好的戰術,藉以達到「1+1+13的加乘作用」;尤其,從好幾個鏡頭發現,緊要關頭時候,教練Spoelstra基本上就是,放任LeBron James誤入歧途、走進對手的陷阱區;最後就是LeBron James失誤連連、力不從心的難以挽回頹勢。

        冷靜思考,緊要關頭LeBron James的「亂打」,告訴我們什麼?尤其,一些球隊根本就是抄襲塞爾蒂克隊的防守,對LeBron James施以重重陷阱的防守關卡;以致,LeBron James想要「依樣畫葫蘆」的採取過去騎士隊方式的運球切入,基本上就是比登天還難。

        那麼,由此來看熱火教練Spoelstra是「技窮」嗎?還是另有一說的「領導管理」之無能?

        我相信,很多NBA球隊教練在三劍客匯聚熱火以後,他們就收集了LeBron James的打法,以及塞爾蒂克隊對付LeBron James有效的防守策略;因此,你熱火隊教練Spoelstra假如還異想天開說,採取過往騎士隊進攻戰術,基本上就太小看那些「用心認真的教練」了。尤其,你Spoelstra是還公開的說:開放讓LeBron James自由抉擇;這根本就是「無為與無能」,要不然是什麼?

        如果,一個球隊的五位先發主將裡,有三位主將,在這個球季的「個人成績」都比上個球季還退步;並且,有二位主將的個人成績都大幅衰退。這錯,假如不是教練使然,我就不知道問題要找誰瞭解了。

     

    人盡其材案例

    提醒球迷注意的是,當初1980年代湖人隊教練Pat Riley把高大的Magic Johnson拉下來打變相的控球後衛;主要搭配的戰術有三,一是,多數都讓當初算是高大Magic Johnson,負責弱邊(weak side)防守籃板、休息,然後直接策動快攻秀;單就這部分,Johnson的籃板球與助攻,往往都有基準的5*5數據。緊接著,將球員佈置成優秀的雙箭頭快攻(當初是名人堂的James WorthyByron Scott),讓Magic Johnson的帶球與傳導特色發揮;想當初,James Worthy快攻接球後,單手持球高舉、跳起飛行後灌籃的鏡頭,基本上就是一個秀。

    然後,Byron Scott當初,基本上就是一個等球射手、防守苦工以及快攻的跑籃王子;天王中鋒Kareem Abdul-Jabbar,當初基本上就是,快攻拖車(tailor)、低位勾射單打。Kurt Rambis當初就是內線防守苦力、弱邊爭搶籃板球以及掩護射手的功能;所以,Magic Johnson第三項功能與特色,才是最後,慢條斯理的系統戰控球。

    從以上當初湖人隊人員的配置,回過頭來看看熱火的戰術規劃與設計,球迷不難理解:當初湖人隊教練Pat Riley的「人盡其材」;反觀,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還是不能挖空心思去發掘球員潛能。

    我們把當初湖人隊的人員配置「全部抄襲」,然後逐一去討論。目前的Zydrunas IIgauskas已經有「6分像Abdul-Jabbar晚期功能;Dwyane Wade則和James Worthy不相上下;Udonis Haslem和當初的Kurt Rambis比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射手角色James Jones和當初的Byron Scott就略遜一籌了;這裡關鍵是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對Jones的信任問題。

    最後則是,LeBron James的籃板球以及策動快攻的潛力,基本上就是沒有發揮極緻;尤其系統戰時候,卻還要耗費LeBron James的體力;也難怪,輸球的那幾場球賽裡,我們都看到LeBron James精疲力盡」的鏡頭。

    討論到這裡,老球迷應該會發現,當初湖人隊教練Pat Riley是,讓高大身材控球的Magic Johnson在,系統戰沒辦法執行時,最後一擊、才由他來擔任;反觀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是讓,身材高大的控球LeBron James在,一開始執行系統戰的時候,就讓他耗費體力去做切傳或攻擊的戰術。二相比較,有什麼差別?

    好了,我們再看公牛三連霸的時期的Michael Jordan,這個無所不能的「喬神」;看當初三角戰術(triangle offense),也沒有多數時間讓Jordan一球在手」,或者讓他持球時,陷入防守方的陷阱區呀。甚至,包括現在的湖人隊皆然;所設計的進攻戰術都還是儘量讓天王巨星Kobe Bryant不要持球過久,藉以避免陷入對手陷阱之中。

    球迷別忽略的是,公牛時期的Michael Jordan和現在湖人隊的Kobe Bryant都是天王巨星級別;可是,他們球隊教練團所幫忙設計的進攻戰術,並不是,一直都讓巨星「持球在手」的玩。而且,那些戰術有些差異以外,還有個別差異的「因材施教」設計,讓所有球員逐一發揮功能與特色;從這公牛與湖人二個極端案例,來看現在的熱火隊進攻戰術,你不難理解:三劍客根本就是沒有發揮所長,沒有達到「1+1+13的加乘作用」。

    球迷要注意的是,巔峰時期Jordan的身材厚度以及長距離投籃二項,都還沒有LeBron James現在水準喔!只是,由於熱火教練Erik Spoelstra不懂得「利用LeBron James的身材條件與潛能,沒有設計腰位(middle post)側框單打與策應的相關戰術;所以,LeBron James傳導球技巧、身材條件,根本就是「被壓抑」。

     

    防守糗態?

        熱火的第三個問題是:防守;這裡指的防守有三項,一是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進攻時,要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所進行掩護跑位(pick and roll)、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等的防守技巧,或者也可以說是對控球後衛的防守;其次是,缺乏像活塞隊的Tayshaun Prince,或者像火箭隊Shane Battier這類型防守苦工型的球員;三是中鋒內線肌肉型的防守球員。

        輸給黃鋒,就是在於防守Chris Paul是糗態百出;並且,還一再發生挖東牆、補西牆的困窘。輸給塞爾蒂克,除了守不住控球後衛Rajon Rondo以外;我們還看到Dwyane Wade在「Ray Allen利用捲曲切(curl cut)的望塵莫及;然後,愣在一旁乾瞪眼的窘態。包括,LeBron James 防守Paul Pierce的「經驗不足」;甚至,熱火眾多內線球員對Kevin Garnett的予取予求是「束手無策」。

        其實,熱火諸將的防守拙劣,目前因為比賽對象特色明顯,只是讓我們看到這般糗事;我們預測,假如遇到對手擁有鋒衛搖擺人(swingman)如湖人的Kobe Bryant,也擁有強大內線球員Pau Gasol,這時候該怎麼辦?我們擔心的是,假如LeBron James要主打控球後衛,擔任球隊後場發動快攻與組織的發電機(playmaking);那麼,他可以做好防守苦力的工作嗎?

        而,假設,你要較為矮小的Dwyane Wade去擔任防守苦力;以他「防守意志力」不佳,身材也較為矮小來看,這項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恐怕會讓球迷失望。尤其,假如教練不能信任James Jones,並培養他快速成長的情況;Carlos ArroyoEddie House主打控球替補,又不像金塊隊Chauncey Billups那般優異的防守功夫。Jerry Stackhouse這個老將似乎還沒有進入狀況,Mario Chalmers後衛24歲還不夠成熟等等,這個對手鋒衛搖擺人的防守任務,其實就足夠熱火隊上下頭痛了。

        然後,讓Chris Bosh打大前鋒,Zydrunas IIgauskas打中鋒這個隊形的內線防守,明顯的是過於瘦弱,以及替補的Udonis HaslemJoel Anthony以及老將Juwan Howard等人,還是有不夠高大、壯碩的缺點;為此,目前的自由球員Eric Dampier似乎是不二人選,就看熱火高層怎麼想而已。

        艾,高興之餘,也看了幾場球賽,並且深入去瞭解後才知道:熱火,並不是那般「炙手可熱」!

     

  • 從NBA實施零容忍,談喜歡吱吱喳喳球員類型

        NBA新球季,實施裁判「零容忍」政策;要求球員情緒發洩小一點,情緒控制好一點,不希望對裁判的誤判或漏判之不滿,表達動作過度激烈等。那麼,從喜歡吱吱喳喳球員裡,我們深入去瞭解問題,並把牠們分門別類;然後,看看這些球員是在「」什麼?

     

    問題與球員類別

    從籃球教練角度去看球員吱吱喳喳,主要是,職業球員也是人,他的情緒也要適當發洩;假如對裁判的誤判或漏判等情事,當然要在「規則允許」之下,恰到好處的去告訴。因為,球員是個有情緒的人;因為,裁判再怎麼精明幹練,都可能在刀光劍影瞬間出差錯。當然,假如裁判的尺度自有分寸;幹球員的就應該要瞭解:這就是「競爭」,不應該把籃球賽的重點偏離,藉由吱吱喳喳去逃避。

    從籃球裁判去看待球員吱吱喳喳,尤其以,籃球裁判也是行政服務人員角度看;既然你職業球員(甚至業餘球員皆然)主要工作是「表演球技」給球迷看,你職業球員應該具備高水準風格,不應該吹毛求疵的吱吱喳喳。尤其,職業比賽都還允許2~3%的漏判或誤判;甚至,多數裁判不是戰戰競競認真執法嗎?所以,球員那些過度的言語,包括肢體語言,都有「誤導、鼓譟」球迷之嫌;如此對籃球賽而言,根本就是弊多於利,沒有什麼助益。

    好了,現在問題是,有許多球員認為,聯盟現在把遊戲規則訂定的非常狹隘,讓許多球員有綁手綁腳之嫌;可是,聯盟從「行銷與管理」另一個角度看,球員假如不能「專心」於球場,職業球員假如不能做好社會「好榜樣」,這種球員就不夠資格擔任職業(工作)的事。

    此處最後,以我是籃球賽主辦者的經驗來看,球員過多的吱吱喳喳,真的是「傷風敗俗」的事;因為,一場籃球賽裡,約略不到1/10是爭議性的判決;並且,這1/10疑似爭議的問題,並不全然錯在裁判,多數都是球員的問題呀!所以,比賽中那來那麼多吱吱喳喳?尤其,籃球賽裡不是盛傳一句話:誤判與漏判都是「比賽的一部分」嗎?

        所以,最後我們從籃球賽去探討,把這些「非理性抗議」的球員分類,也就是,假如不是裁判誤判或漏判的情形下,多數會吱吱喳喳的球員裡,自以為是類型的球員最多,約佔有50%;譁眾取寵而吱吱喳喳的球員也不少,約佔30%;自命不凡而吱吱喳喳球員,比例較小約10%;至於球員狀況不良,找樓梯下而吱吱喳喳的球,則有10%

     

    譁眾取寵

        這種喜歡譁眾取寵的球員,95%以上籃球打的是「庸庸碌碌」;卻因為想獲得一些目光、想獲得觀眾的注意力,想當然,一定要在有事沒事的時候,找裁判吱吱喳喳一番。

        另外觀察,大部分這類型球員,多數都有「自戀狂」症狀;不僅自以為長得帥,還有一副欠扁的臉。我還看過,長的普普通通的某球員;上唇卻留著鬍鬚,言行舉止、動作活似影星如似。那天比賽,他又是不停的吱吱喳喳;我朋友(某主任)差一點衝過去,說想把他的鬍鬚「扯下來」,並送他二拳。

        不過,就事論是,會有這類型球員存在,多數和裁判自己的規則認知不足有關;因為,部分裁判根本不知道籃球規則明明白白寫著:對於裁判的判決,只有隊長有權採取「禮貌」的態度去徵詢問題與意見。所以,像這類型不是隊長、又喜歡吱吱喳喳譁眾取寵的球員,執法裁判應該馬上「給個T(技術犯規)」;告訴他長相平庸、球技粗俗要識相一點之外,不是隊長的人,就安分守己一點。

     

    自以為是

        這種球員,95%以上對籃球規則是「似懂非懂」,而且為數眾多;然後,從低級論壇的偏方規則(自以為對的規則)、從以訛傳訛的似是而非規則裡,去面對那些受過專業訓練的籃球裁判。

    只是,也很湊巧;這類自以為是的球員,他面對的往往是經驗不足的裁判,也是對規則也不是很熟悉裁判,更是對裁判執法不能靈活運用的裁判,甚至是心存婦人之仁的裁判。所以,這類型球員就得寸進尺的在,場上吱吱喳喳不停;顯然,這就是裁判「自作虐」的結果。

    這種球員還有一項特色,家裡不是很有錢,講話、舉止卻活似大富之家;所以,這種自以為是的球員打球,往往把犯規尺度訂定的非常的狹小,仿佛他的身體是「飾金襄造」的。因此,假如你的呼吸碰到他的鼻毛,他就痛不欲生;嚴重一點,你的球衣碰到他的球衣,他就痛哭失聲的吱吱喳喳,然後吱吱喳喳到處宣揚對手的犯規。

    有位朋友(也是籃球教練)跟我談這種經驗,他說有次比賽擔任裁判執法中,遇到這類型球員,面對吱吱喳喳煩不勝煩之後;我朋友他趁著死球狀態,悄悄的走到他身邊,然後悄悄的對他說:你是不是男人?你有「㊣㊣」沒?結果,從那一秒鐘以後,這個喜歡吱吱喳喳的球員他就啞口無言了。

    其實,面對這種球員,我擔任裁判的處理經驗有二種是,一,先告訴他:要適應裁判的尺度,不是裁判去「配合」你球員的尺度;並且告訴這類型球員,請「專心打球」,不要像個60歲以上的男人,只剩下一張嘴,也請他閉嘴。

     

    自命不凡

        坦白說,這類型的球員,多數籃球打的真的不錯;只是,日有陰晴圓缺、海有漲潮退潮,他也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他也有腦溢血的時候,他更有可能遭遇強敵的時候。於是,被輕微侵犯,他就吱吱喳喳的叫個不停;他總是認為:好歹,我也是「聯盟之王」。

        其實,對這類型的球員在吱吱喳喳的時候,多數都是在告訴裁判:喂,你尊重我一點;所以,我那個國際裁判朋友對此建議,你幹裁判就需瞭解,高手進攻時,犯規尺度應該嚴謹一點,讓籃球更好看。這樣好嗎?我是嗤之以鼻啦;畢竟,犯規尺度設定以後,假如要更改不應該太大;尤其,假如防守方沒有犯規,你裁判對這種球員他的「禮遇」,基本上就是狗腿一族。

        也有另外朋友私底下認為,曾有某裁判就為此做個「順水人情」;結果,這裁判真的從該籃球國手身上撈到一些好處。艾,難怪,難怪SBL或者CBA的籃球賽,對於裁判和球員的關係總是「繪聲繪影」;因為,觀眾球迷假如不相信比賽的真偽,認為裁判有偏坦行為,當然就是球員與裁判的咎由自取。

        其實,這些自命不凡類型球員,因為技術水準夠高,各種場面看的也夠多,所以多數都相當識相;因此,假如你裁判能夠適時因利循循善誘、循規蹈矩的執法,這類型球員往往會「知難而退」,不再吱吱喳喳。例如,我朋友就建議,找個適當時機,走到他身邊向他說:抱歉,剛才沒有看清楚,所以不能胡亂響哨;等一下,我會特別注意。

     

    尋找樓梯

        這類型的球員,往往都不懂得如何保持體能、如何維持球技,多數都是「毀累一族」的球員;像似比賽前一晚還開趴,喝的濫醉如泥,把自己的體能毀壞;或者,比賽前一晚還543,把自己搞的累的像條跑了3000km的狗,這樣的毀累一族。

        你可以簡單瞭解,這種球員上籃不進,他當然需要「找藉口」;所以,吱吱喳喳就是想當然的事。也因為,經常在禁區籃下「放槍(投籃不進);你可以知道,他一定是尷尬異常,需要尋求慰藉。由此,吱吱喳喳,就見怪不怪了。

        面對這類型球員,幹裁判的要「明察秋毫」;你裁判不要白目(不清楚狀況)到球員已經宿醉,你還去招惹他。像似,某國際裁判,自以為是的吹判之外,還對這種球員說刺激話,對這球員說些風涼話;結果,該國際裁判當場被揍,弄的鼻青臉腫、還輕微腦震盪。後來雖民事和解;不過,這笑話一樁,還當值得借鏡。

        面對這種球員,你幹裁判反應要快;一看球員臉色不對,體能有問題的步伐蹣跚,你就該在他吱吱喳喳的時候,找時機走過他身邊,或者經過他教練身邊,然後輕聲細語的對他們說:疲憊不堪打球容易受傷,小心為宜。尤其,這種毀累一族的球員,往往是「性情中人」;曉以大義,你裁判很快就會耳根清靜。

     

  • 官話滿堂!談最近的火箭

     

        火箭開季四連敗,把我那個「奪冠」的話,扯了個後腿;只是,火箭高層的應付性官話,讓不明究理的人也摸不著頭緒。嗯,就讓我們深入去瞭解新聞、實務上以及數據上的問題吧!

     

    新聞上問題

    火箭隊教練Rick Adelman講的,球員態度是主要問題;火箭隊經理Daryl Morey則說,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防守是球隊主要問題。其實,從各場比賽影片觀察、再從運動訓練法側面瞭解,二位球隊的高層,沒有把具體的「罪魁禍首」揪出來就是官話。

    以進行的四場球賽去看態度,除了咱家姚明是恢復不及的「力不從心」, Kyle LowryChase Budinger以及Brad MillerChuck Hayes等四位球員,顯然還沒有從傷害的陰影中爬起來之外,還有那些球員是,足以構成教練Adelman所講的態度有問題?

    若有,首當其衝我會提主力控球後衛Aaron Brooks;儘管他的得分16.0、助攻6.3次都超過我的預期。但是,防守不是很認真,進攻又太隨興;並且,沒有盡職的組織隊友等等,這絕對是態度的問題。尤其,考慮到簽約不成事宜,你不難穿鑿附會去想像他的負面思維。

    從這裡也可以瞭解,教練Adelman沒有把罪嫌公佈,似乎已經在「球員休息室」開誠佈公的征伐過;否則,像NBA這樣沒有把具體罪犯公佈,基本上就是濫好人,只是迷惑我們球迷而已。

    至於Daryl Morey檢討所說是,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防守問題;當然他自己承認是防守的「橫向移位」問題,但是沒有指名是姚明的防守能力,以及Morey他也附加提的「練習次數」概念,應該才是問題重點。

    從運動訓練法的概念去觀察,姚明的體能敏捷性還沒有恢復,害怕、擔憂身體碰撞等問題,先前我們就討論過;像這種恢復,不可能是一日可成。所以,假如在此檢討他的橫向移位,就有些違背運動訓練的理論;因此,我比較傾向檢討,包含姚明在內的,整個火箭隊,到底做了多少進攻方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要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的時候,防守上做了多少練習?

    例如,對手準備施行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跑位(pick and roll)、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等掩護變化(screen away)的技戰術,你姚明或者控球後衛Aaron Brooks、甚至Luis Scola等人做了多少次的防守練習?

    讀者從HoopChina帥哥jimdoris的帖子「對掘金下半場防守簡略覆盤(http://bbs.hoopchina.com/1011/1654859.html)」裡,可以輕易瞭解,那些琳瑯滿目的防守問題,基本上都是欠缺練習之故;給讀者一個概念,你投籃都要每天練習,才能熟能生巧。那麼,在那麼多種變化的防守技術裡,你們火箭隊操作了多少練習?假如你火箭隊如此缺乏練習,你教練Adelman以及經理Daryl Morey等高層,實在就沒有理由去責怪球員「防守做不好」!

     

    觀察問題

    除此之外,火箭隊經過這四場球賽給我的感覺,還有四大問題,一是教練Adelman的沒有掌握到所有球員的狀況,二是經理Daryl Morey的現實,反而導致球隊向心力與化學變化的不足,三是球隊還沒有找出核心人物以及可信任當作「救世主」的球員,四是進攻手段已被各隊掌握。

    教練Adelman似乎沒有預測到,球隊整合後的水準與問題這般嚴重,包括Adelman他自己都承認的,磨合不足的事宜;只是,從運動訓練去思考,你火箭隊包括姚明在內,共有Kyle LowryChase Budinger以及Brad MillerChuck Hayes等五位主力球員在整合時期,球隊根本就是因傷而斷斷續續參與集訓,只說到受傷的恢復,就難以臻善,還奢求什麼整合呢?

    為此,教練Adelman面對開季前四場的連敗,用球員態度不佳來掩飾,似乎是莫可奈何情事。基本上,我在開季前的預期,傷兵陸續歸隊後的整合,至少要到12月;所以,我才在預測時評估,12月聖誕節過後,火箭隊才能夠擁有「好成績」。

    經理Daryl Morey簽約」之現實,反而疑似有衍生出球隊向心力與化學反應變化不足現象;尤其,主要還是姚明以及主力控球後衛Aaron Brooks二人,看似已經達到那種欲語還休境地。用同理心看待,換成當事者是我,可以想見,假如心理還需要每天惦記著「未來事宜」,心裡總需要78下的顧忌未來;這樣情境,怎麼可能讓球員,身手放得開去打球?

    從對抗黃蜂的球賽,在第四節階段,可以猜測教練Adelman是「捉襟見肘」;單就把姚明置於板凳席,並主打雙控球後衛的,將主力控球後衛Aaron Brooks和替補控球後衛Kyle Lowry同時擺在場上,不難理解:姚明根本還沒有辦法,承接球隊核心人物的重擔,Kevin Martin要扛起這隻大旗也有些困難,教練Adelman對球隊核心人物的選取有些遲疑。

    火箭隊進攻手段,因為缺乏了姚明低位單打的殺傷力、牽制作用、吸引包夾等等,現在落到只剩下Aaron BrooksKyle Lowry的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進攻,以及高位(high post)持球所作的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和衍生出來的外側掩護(out side screen)二大類別了。

    可問題是,Aaron Brooks經常會誤判,而陷入陷阱禁區裡進而失誤,Kyle Lowry的外線中長距離投籃,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不穩定。包括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假如遇到像那天,黃蜂隊適當採取交換防守(switching);再加上Brad Miller有些老邁,以及Luis Scola不耐碰撞難以執行單打等等,火箭隊的進攻就乏善可陳了。看對抗湖人、金塊與黃蜂的比賽,火箭隊的許多進攻是戰術難以執行之後,控球要回球,緊接著不得不的「自幹」;你可以瞭解,缺乏核心球員以及進攻戰術手段不足的糗事。

     

    讓數據說話

        說火箭隊的防守不力,我倒覺得幫忙還原(help and recover)以及輪轉防守(rotation defense)的質、量不足,應該才是罪魁禍首;當然,主要還是前面所提,防守練習次數不足、球員受傷的恢復尚未完全、球隊磨合不足等三大因素,應該也是關鍵。

        火箭隊的防守水準如何?看下表個人的統計,四場比賽下來,對手平均得分竟然高達114.5分;和先前預測,期望在12月底聖誕節過後的失分,9195分還有段距離。其實,從各方面評估,包括教練哲學、球員身體素質等討論,火箭隊假如能夠達到9195分是起碼標準。對照下表,擁有三位超級明星的熱火隊,都可以壓低對手得分在84分超高水準;火箭隊假如把「崇尚進攻」些微修改,學習熱火,要贏球機會應該會高一些。

        從比賽鏡頭去看,因為整合不足產生的傳導球失誤,以及持()球者運球失誤被抄截等二大項,多數是火箭隊被對手快攻得分的主要因素。看下表裡的第六列,火箭隊被打快攻得分(16.5),比熱火隊(12.2)還多;你不難理解,二隊都需要整合,卻因為火箭隊球員「傷兵滿營」要整合不易,所以,由此疑似失誤較多呀。

        說火箭隊的幫忙防守不佳,主要在於下表的「禁區得分」,高的有些離譜,是這項數據的由來。幾個鏡頭讀者可以看到與比較,火箭隊遭受對手運球切入禁區,半數鏡頭看到的是火箭隊其他球員「目迎目送」對手攻籃(含上籃);反觀熱火,假如有對手運球切入禁區要攻籃,其他球員一大票是「前仆後繼」的去封阻對手。單就這二個極端鏡頭,讀者不難理解,火箭隊的幫忙防守是略遜一籌於熱火;而,下表的禁區得分之數據,就是最直接的說明。

        至於最後一部分討論,幫忙防守之後的還原(recover)防守,以及輪轉防守(rotation defense)後,怎麼樣適當的趨前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等防守;實務上,火箭隊也是略遜一籌於熱火。看下表的對手投籃命中率,火箭隊45.13%,熱火隊是變態的38.48%水準;對手3分球命中率,火箭隊是39.6%,熱火是32.06%,這樣數據就簡單明白,到底那一個球隊的防守「優勝劣敗」了。

        要談的重點其次是,每當對手要攻籃、或者對手在外圍要投籃時候,看火箭隊還有部分球員是,距離一步、「遙遙在望」的看對手投籃;反觀熱火隊的防守是,「奮不顧身」的撲出去封阻。二相比較簡單可知,攻籃者的心理以及投籃命中率被影響程度,當然是有所差別。

    樂觀一點看,或許這是火箭隊傷兵還未痊癒所致;可是,萬一假如是前頭所述教練哲學以及防守要求、甚至是防守練習的多寡所影響的時候,火箭隊要在12月底之後,衝上85%勝率可能就有些困難了!

    提醒讀者的是,以熱火的「三巨頭」在多數人的眼裡,那是進攻華麗;可為什麼,下表的各項數據,卻高出擁有防守強悍球隊之稱的火箭隊一截?

    艾,官話誰都會說;只是,官方人,不應該雲深不知處呀!

     

    被得分

    被快攻

    禁區得分

    對手命中率

    黃蜂

    107

    19

    28

    45.6/38.5

    勇士

    132

    20

    66

    55.4/40.0

    湖人

    112

    17

    42

    41.7/42.9

    金塊

    107

    10

    38

    37.8/37.0

    火箭小計

    114.5

    16.5

    43.5

    45.13/39.6

    灰狼

    97

    18

    34

    36.9/33.3

    籃網

    78

    12

    28

    35.3/21.4

    魔術

    70

    0

    18

    30.4/16.7

    76

    87

    20

    38

    43.4/38.9

    塞爾蒂克

    88

    11

    24

    46.4/50.0

    熱火小計

    84.0

    12.2

    28.4

    38.48/32.06

     

  • 姚明回來了?談季前賽的火箭

     

        那天看到許多球迷穿著「姚明回來了」的大紅T恤,有點激動;以下就讓我們用另一種心情,去談談姚明以及季前熱身賽的火箭。

     

    姚明回來了?

        咱家姚明,人是「回來了」!可也是,狀況還沒有回來是事實;尤其,像和騎士隊的熱身賽,以及昨天(1022)和馬刺隊的比賽,姚明根本就是「壁上觀」、沒有上場比賽;所以,再從北京賽、廣州賽的狀況去觀察,咱家姚明假如能夠在12月底以前達到過往水準,應該就對得起廣大球迷了。

        有幾個問題,球迷可以細心去觀察。

    一、勾射技巧:不再純熟、不再那麼漂亮;而且,不像以前,總是固定在某個位置操作。由此顯示,姚佬此處的技術練習,下球過人後準備勾射的距離與位置,這種空間與距離的感覺,下球過人準備勾射的速度快慢,這種對抗的速度快慢等感覺,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或許就真的如火箭隊教練Rick Adelman講的,姚明他現在處於恢復時期,那是「每天進步」。

    二、投籃動作還沒有恢復:從罰球動作,以及中距離投籃來看,咱們姚明的投籃動作,也還沒有恢復到過往那種「柔順、輕巧」水準。儘管,中距離投籃命中率還算高;可也是,看罰球時動作,和過往的投籃技術動作比較,那顯然是生疏與僵硬。由此,包括罰球,似乎還需要很大的練習量,藉以恢復過往投籃技術動作與手感。

    三、自信心、球場感覺不佳:以上所述等等問題,都還沒有找到樣子;所以,咱們姚明投籃的「假動作更多」了。過往,總是拿了就投,或者接球就投、甚至接到球就自信的下球過人等習慣,最近幾場球賽是不復見。除了前述所談的投籃練習量不足,動作還沒有恢復、投籃還沒有定型之外,體能還沒有恢復等都可能是自信心不足主要原因;當然,咱們姚明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懂得運用經驗與腦筋去打球,也可能是這項問題的關鍵。

    四、體能:重點在敏捷性與爆發力,包含身體對抗性等,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目前觀察他的身體狀況,似乎只有過往60%水準左右。也因為,這種體能的恢復絕不是短時間可完成,包括姚明自己都認為有些「畏懼」身體接觸等;所以,是不是讓咱們姚明在對抗性的訓練上,延後在11月中旬以後再進行,讓咱家姚明的各方面狀況是緩步登高,可能需要教練團瞭解。

    五、傳球技巧:傳導球的精進,讓我們大吃一驚;是不是因為每天和Brad Miller的訓練,看到Miller精贊的傳導球與策應,這樣耳濡目染之故。只是,從實務比賽裡觀察,很久沒有參與比賽的姚明,對傳球時機與隊友跑位速度與習慣等,還不是很熟悉;因此,許多鏡頭都讓人覺得姚佬傳球「慢半拍」之外,還有些猶豫不決之現象。這顯然,還有待更多的比賽或練習賽,讓姚明恢復感覺。

    六、防守殺氣:可能因為離開球場太久,甚至是體能狀況還沒有恢復等因素,過往防守時的「態度與殺氣」不復見了;除了溫溫馴馴的動作與眼神,是這幾場球賽所見之外,幾分無奈、迫不得已等,夾雜在姚佬的臉上表情。這讓人不捨,也讓人擔憂;當然,體能狀況假如還沒有恢復,這些過往的特色恐怕難以讓人釋疑。

    七、期待:雖然說,看咱們姚明打球是件享受;也雖然,相當期待姚明早日恢復雄風。問題是,從各項客觀條件去評估,假如他能夠在12月底左右,循序漸進達到手術前水準:「20分、10籃板」;假能夠達到這樣水準,再繼續「健康」的打完這個球季,那個時下世界三大中鋒名號,恐怕就不是說說而已。

     

    現在的火箭

    一、傷兵:現在的火箭,讓人看了憂喜參半;憂的是,不知道咱家姚明什麼時候,可以重回球場?除此之外,火箭隊是否能夠早日擺脫「傷病困擾」?因為,看現在Chuck Hayes以及Kyle Lowry等人掛上病號,還有剛復出的Brad Miller,這幾個都算是主力群的球員,陸續出現狀況與問題;說火箭隊這個球季的陣容「豪華」,卻讓人有些「華而不實」之覺。

    二、不穩定前一個球季,很多時候由Aaron Brooks代打「得分後衛」;目前看來,在咱家姚明已經復出,Kevin Martin水準已經恢復,以及Chase Budinger的逐漸成熟,攻擊點缺乏的顧忌已經減少大半。只不過,Kyle Lowry受傷,Chase Budinger受傷後復出卻有信心不足傾向,以及Ishmael Smith這個13號的菜鳥控球,攻擊與組織能力還有待加強,Chuck Hayes受傷還沒有痊癒,替補中鋒的老將Brad Miller,也還在努力尋找手感等等,這些琳瑯滿目的問題,讓人不自覺憂心忡忡

    三、個人防守缺失:看今天Aaron Brooks被馬刺隊老邁的Tone Parker單打,廣州賽裡也看見Kevin Martin呈現的瘦弱身體缺失,以及Brad Miller過往的狠勁已經不復見,包括Jordan Hill代打中鋒顯得過於矮小、並且經驗不足等等,以上問題都很有可能會是火箭隊在季賽中讓人扼腕的事;怎麼樣在12月底以前,按部就班改善,有待教練團努力。

    四、團隊進攻戰術:單純的普利斯頓進攻(Princeton Offense)之擋切戰術(motion offence);就一些防守薄弱的球隊,還可以看到那些掩護(screen)後獲得的空檔。可也是,假如面對像馬刺隊,這種傳統上就是注重防守的球隊,要在他們嚴密防守技術,以及精緻的解讀進攻中尋求空檔接球攻擊,可能有些困難。看看馬刺隊,以及波士頓塞爾蒂克隊,他們屢見不鮮的「雙擋(double screen)」;不論是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雙擋,還是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雙擋,球迷總簡單可以看見防守方的窘態;因此,火箭隊的進攻戰術,怎麼樣再進一步修訂,甚至抄襲馬刺或塞爾蒂克隊,可能有待教練團努力,努力讓球員的特色都能發揮。

    五、優異傳導球:原來就擅於傳導球的Chuck Hayes,以及純種控球、供輸頗佳的Kyle Lowry,還有上個球季中途加入火箭的Kevin Martin,甚至新加入的Brad Miller等人,在在都讓球迷看到火箭隊似乎個個擅於傳導球;尤其,Kevin MartinChase Budinger二人,在空手跑位以及利用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所進行跑位擺脫防守緊迫的技巧運用上,在季前賽經常出現讓人拍案叫絕鏡頭,這和優異的傳導球是相得益彰。

    六、優異防守:單就從廣州賽,以及昨天和馬刺隊的比賽觀察,火箭隊整體的防守,比起前一個球季好上一些;像昨天和馬刺隊的比賽裡,好幾次的輪轉(rotation)補位幫忙(help),幾乎球到人到。並且不會發生二位防守者,同時衝出去對同一位進攻球員施壓;這樣的絕佳防守概念與視野、默契等等,相當可喜可賀。

    七、期待:就目前火箭隊陣容,其實,不論是先發或者是板凳,假如他們都是「健康」的話,那確實都是聯盟一時之選;像健康的姚明,聯盟許多球隊都需要採取包夾防守,或者施以在前防守對付他,你可以期待,以姚明為首的火箭隊,對各隊的「百般威脅」是難以計數的。再者像,Kevin Martin這樣聯盟最優秀的得分後衛,各隊總需要亦步亦趨、不敢在防守上對他絲毫鬆懈;你可以瞭解,有了健康的姚明在內線牽制,Martin這個射手,將能發揮所長的「如魚得水」。

    我們更看到Luis Scola在世錦賽的「呼風喚雨」、左右逢源的世界頂尖水準;你不難理解,假如渡過了疲勞過度的時期,Scola會讓聯盟各隊頭痛萬分的激情表現,將會一再出現。再看到已經達到聯盟頂尖控球火候的「小火箭Aaron Brooks,他那快速閃電般的運球過人,視對手禁區如無物的得分手段;球迷不難瞭解,Brooks將會是各隊心頭的痛。

    如果,你看到對方最優異的外圍球員,被健康且鬥志激昂、防守技巧是聯盟頂尖的Shane Battier箝制、進而「動彈不得」;你的注意力,隨著Battier緊迫對手後讓你一旁冷笑的鏡頭,將會讓你不斷的把嘴角翹起。而當,健康的Kyle LowryChase Budinger,還有Brad Miller以及Jordan HillDavid Andersen、甚至Courtney Lee等「板凳暴徒」,假如融入火箭體系;那些物超所值的表現,其實,絕對會讓我們目不轉睛、且又拍案叫絕。

    從現實問題去看,球季拿到50勝,應該不是火箭隊的首要目標;畢竟,一些主力球員的運動傷害,還處於恢復階段,還不能夠完全釋放能量為球隊貢獻。甚至許多球員,像Brad Miller以及Jordan HillDavid Andersen、甚至Courtney Lee等人還處於磨合時期;因此,我們只期待,期待在12月底以前,那些受傷的球員,逐步去適應聯盟的對抗。然後,屆時咱家姚明恢復水準,Luis Scola渡過難關,Kevin MartinShane Battier都保持健康,Aaron Brooks精益求精的更上一層樓,板凳群能夠為球隊貢獻一己之力;如此一來,循序漸進晉級季後賽,應該就是簡單的事。

     

    如果說,「有夢最美」;那麼,我們期待12月聖誕節過後:

    姚明15分、7籃板

    Luis Scola13分、7籃板

    Kevin Martin20分、3助攻

    Shane Battier7分、5籃板、2抄截、2助攻

    Aaron Brooks15分、5助攻

    Brad Miller8分、6籃板、3助攻

    Kyle Lowry7分、6助攻、4籃板

    Chuck Hayes5分、4籃板、2助攻

    Chase Budinger7分、2助攻、2籃板

    Jordan Hill5分、3籃板以及Courtney Lee的些微助益;假如能夠這樣,總得分約在102分,火箭隊防守上的失分維持在92分至95分左右。聖誕節以後,火箭隊就可以衝上85%以上勝率了;屆時,我們期望:

     

    火箭重奪NBA冠軍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