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準備、策略與管理是關鍵!談火箭戰拓荒者(上)

     

     

        準備錯誤與準備不足,想當然策略方向偏差,而且各方面的管理假如過猶不及,這就容易鑄成雙方輸贏關鍵;在此談雙方技戰術關鍵、領導與管理以及綜合討論三方面檢討。

     

        雙方攻守技戰術關鍵有三,一是對姚明與Brandon Roy的攻守策略,以及二者所造成的加乘作用;二在於控球的防守,三是其他位置的攻守策略等三項。

     

    姚明的攻守

    對姚明的防守策略,第一、二戰對照下來,拓荒者顯然從第一戰被姚明的「予取予求」獲得教訓。單就第二戰姚明只有6次出手、獲得5次罰球,全場只得11分、8個籃板球,和第一戰的9次出手、6次罰球,全場得24分9籃板以及姚明的加乘作用,拓荒者第一戰的準備,顯然有些偏差;相對的,拓荒者在第一戰教訓後,第二戰堅決不讓姚明得球攻擊的防守策略,從實務上觀察,火箭隊似乎「沒有準備」。所以,球迷看到了食無魚的姚明,有欲哭無淚之覺。

     

    這一來一往,可想而知,姚明得分少、牽制少、策應更少、球隊加乘作用就甭談了;其實,拓荒者第二戰對姚明的在前防守,相當有效之外,姚明有機會拿球,拓荒者也毫不猶豫的實施包夾防守,當然也是輸贏關鍵。對於姚明第一戰100%發揮,到今天火箭隊在姚明的進攻上只採用三種戰術,以致於成效不彰顯示,火箭隊明知山有虎的準備是不夠妥善的;除了孤立單打之外,偶一為之的「高低位打」(high low),在Luis Scola以及替補大前鋒Carl Landry雖有50%命中率,出手次數加總卻只有14次情況,如此顯現沒有很大功效。

     

    再者,「將計就計」把姚明當誘餌做,期望Ron Artest以及Von Wafer以及Shane Battier甚至替補控球Kyle Lowry等人的面框攻擊,也在Artest過於「自我」、四個人命中率45%不夠高(4個人出手總次數40、命中18次)情況下,這個臨時變化的因應策略,看起來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雖然此計與其他相關戰術讓他們4個人獲得19次罰球機會,可也是,19次罰球也只有14次罰中的73.68%罰球命中率,這都不應該是在理想預期之中。尤其,過往採取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curl cut)讓姚明得球在腰位(middle post)單打的戰術,第二戰修改讓他們三個外圍球員面框攻擊的策略,並不是很明顯獲得有利契機;從成功率去探討火箭隊教練團的準備,似乎是不及格的。

     

    至於,對於姚明自身防守上的策略,第一戰火箭隊在拓荒者採取對持(運)球設立掩護(on ball screen)時候,姚明都是讓外圍防守的隊友,由掩護者底下跟隨(follow)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的防守策略;第二戰,看的出來拓荒者隊是相當「冷靜並堅決」,拓荒者不論內線還是外圍球員,一有機會就往姚明身旁撲、切入的動作企圖、策略,明顯就是找機會要把姚明「打下去」。

     

    由此相對檢驗,火箭隊的防守策略,就顯得過度自信、準備不足而「舉棋不定」了;好幾次,火箭隊外圍球員總缺乏意志堅強的跟隨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放任姚明和Brandon Roy一對一廝殺。甚至在第二戰裡,我們總多次看到姚明都移位到3分線附近,去防守拓荒者的持(運)球者,不論對方是內線球員或外圍面框球員皆然;從利弊分析,姚明的外移對球施壓,無疑是飛蛾撲火、自尋苦惱的策略。第三戰,想必拓荒者還是會找機會讓,姚明早一點惹上「犯規麻煩」,有機會就往姚明身旁切入;相對的,火箭隊的防守,會因為拓荒者的外線在第二戰發揮,還是要求姚明需要「外移去貼身防守」嗎?若是,恐怕就得心理準備,火箭隊其他內線球員就需要接受,姚明犯規六次可能的事實。

     

    Brandon Roy的攻守

        Brandon Roy第一戰整體投籃是,23投10中的43.48%(球季平均48.0%),3分球是2投0中的0%命中率(球季平均37.7%),得到21分、2助攻、2籃板(球季平均22.6分、5.1助攻、4.7籃板),在在都是平時水準;可也是第二戰27投15中的55.56%(球季平均48.0%),3分球是3投2中的66.67%命中率(球季平均37.7%),得到42分、1助攻、7籃板(球季平均22.6分、5.1助攻、4.7籃板),簡直是第二戰拓荒者「火箭」的主要關鍵。

     

    雖然,在這樣季後賽,他還沒有發揮1+1>=2的加乘作用,也難以比美咱家姚明第一戰的100%完美演出;可是明顯的,拓荒者的Roy要贏球期望,「」的表現,說第二戰火箭是輸在Roy手裡,真的不為過。從籃球技戰術實務去討論,Roy在賽前準備,或者說Roy在球季當中,採用「中距離跳投」的技術,純熟到什麼水準,應該是今天第二戰雙方主要輸贏問題所在;如果,和姚明的低位或腰位攻擊每一項技術動作,比賽中命中率都很高比較,我相信,Roy的中距離投籃練習也一定是「準備充足」了。

     

    當然,從實務上討論,為什麼拓荒者隊友不能夠因為Roy而大放光芒呢?看平常季賽裡Roy的助攻數到達5.1次,回頭省視這二戰的季後賽,球迷有沒有發現這其實應該是雙方輸贏的關鍵。這裡衍生出二個問題都是以前提過的,Roy過往運球「切入不夠深」,這對防守方的破壞性就明顯不足的事;今天第二戰卻仿佛醒過來,並且有些殺的太超過了。從Roy他獲得12次罰球,球迷在比賽鏡頭裡,看到Roy他進步到「可怕」的水準了嗎?

     

    二是,Roy在對持(運)球設立掩護(on ball screen)時候的「運球缺乏變速」;所以,此戰術的威力,運球急停再強行殺到籃框的破壞力,在季賽威力不足。但是看第二戰,在執行對持(運)球掩護的時候,最明顯的是Roy已經多次採取急停觀察、原地繼續運球再伺機而動的技術,傷害、或者說是蹂躪到火箭隊禁區;由於火箭隊的防守,都採取讓姚明固守禁區的策略,Roy的爆發力,在在都不是姚明等人可以抵禦的。

     

    因此,火箭隊在此戰術上面對Roy進攻時候,還是採取放任Ron Artest以及Shane Battier的「自求多福」,以及姚明保護禁區來和Roy抗衡的策略;從第一戰Roy的平均水準演出,到第二戰的準備充分,然後殺的火箭片甲不留討論,Roy和拓荒者教練Nate McMillan的準備讓人刮目相看。回過頭看看火箭隊在此防守上的準備與策略,要在第三戰以後有所改善,似乎只有「抄襲包夾」戰術可以適當因應;否則,恐怕會被過於火箭隊教練團過於自信埋下苦果。

     

    從第一戰到第二戰觀察Roy的進攻,拓荒者很少直接利用「孤立單打」去和火箭隊Ron Artest以及Shane Battier相抗衡;少數利用的是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curl cut)接球攻擊,多數採取的是在3分線圈頂區的對持(運)球設立掩護(on ball screen)後掩護變化(screen away)。因此,火箭隊是否要求防守球員,作好類似包夾(trap)的關門防守(defender closes in)?

     

    因為,既然第二戰是讓外圍防守球員,由掩護者底下跟隨(follow)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的防守Roy策略都沒有效果,為什麼不予以改善?當然,如果,考慮到拓荒者其他球員,是否會因為Roy而產生「加乘作用」,這樣防守戰術的顧此失彼就二難了;可也是,至少在第二戰拓荒者隊除了大前鋒LaMarcus Aldridge之外,其他球員都只是平均水準以下啊!

     

    最後,討論到Roy的問題裡,火箭隊仿佛忽略了一件事;每每拓荒者隊Roy進攻的時候讓他予取予求,然後,Roy防守的時候,你火箭隊為什麼都「讓他休息」?幾乎的,Ron Artest以及Shane Battier的進攻,我們都看不到會讓Roy「疲於奔命」的鏡頭;反觀,我們在拓荒者防守時候都看到Roy是悠悠蕩蕩、無所適事樣?這一來,是不是剛好給Roy養精蓄銳去進攻你火箭隊?

  • 季後賽傳遞什麼訊息?談馬刺戰小牛

     

    當波士頓在Kevin Garnett運動傷害中「迷失」,這NBA季後賽似非而是就不是什意外了!在此談馬刺小牛之戰各種狀況,所傳遞給球迷的訊息;以下談對箭頭阻絕(deny)、進攻輪轉(rotation)進位、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防守、系統戰銜接等。

     

    對箭頭的阻絕

    對雙箭頭(lopper)的阻絕(deny)技術先前談過,幾位國家隊教練的觀點是,除了最靠近持球者要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之外,其他球員應該在最短的時間裡,先退回到後場的禁區,然後再逐一擴張、移位出去阻絕防守;那麼,以現代許多籃球教練,都主張採取「快打戰術(early offense)」討論,當進攻方雙箭頭在球場二邊45度3分線外接到球,有空檔就「應該」馬上出手投籃去看,就像今天小牛隊在第一節還剩下5分41秒的快攻中,Josh Howard傳球給在球場左側45度3分線外沒有人阻絕的Jason Terry投3分球命中,像這樣小牛隊教練Rick Carlisle的籃球哲學裡,你防守方還是要採取「傳統上對箭頭的阻絕防守嗎?

     

    進攻輪轉進位

    進攻時候的輪轉(rotation)走位怎麼樣比較適合,馬刺隊今天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彼時如左下圖,綠色圓圈球員在3分線45度如藍色虛線箭頭所指,將球傳導給低位的Tim Duncan;然後,傳球後的綠色圓圈者就如黑色箭頭空手跑位到球場左側30度位置。此時問題來了,一般來說,我們會看到基本「佈陣」是不能隨意移動;所以,很多時候,這個綠色圓圈的空手跑位者,你就該應如右下圖的黑色箭頭所指,自知無趣的繞過藍色圓圈、紅色圓圈的這二位隊友,而移位到球場右側45度位置。

     


        可是,讀者有沒有發現,右上圖三位外圍進攻球員,這樣擠在同一個1/4場「位置重疊」實在是迫於無奈;任何人都知道,在左上圖傳完球後,綠色圓圈球員是「不得不」做給了就走(give and go)空手跑位。實務上,在第一節還剩下3分53秒時候的馬刺隊,如左下圖裡所示,當綠色圓圈進攻球員空手跑位到球場左側時候,藍色圓圈的進攻空手球員,就應該依「空間(space)」原則,依藍色箭頭所指往球場3分線中央區移位;此時,在3分線圈頂區的紅色圓圈空手進攻球員,當然就需要依黑色箭頭所指,「輪轉進位」到球場右側,藉以將五位進攻球員的「空間」挪移,進而像右下圖一樣達到「佈陣平衡」。

     

    從二種移位比較,綠色圓圈者如右上圖自知無趣繞到右側比較好,還是另一種方式依左下圖所示,藍色圓圈和紅色圓圈二位進攻球員輪轉進位,然後變化成右下圖比較好?為什麼?這裡傳遞什麼訊息?進攻時候合理的空間均衡佈陣(balance the floor),會讓防守方「顧此失彼」;另外輪轉進位也顯示進攻方移位後,防守方假如不能適合跟隨做好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防守者移位到適當位置,進攻方就很簡單可以獲得空檔攻擊。

     


    掩護隱藏

    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你幾乎很少看到對不?一般,我們看進攻方做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變化(screen away)裡,85%都是以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居多,剩下才是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可也是,掩護變化的三個種類裡,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其實也是一種相當管用的戰術。剛好,馬刺隊,今天全場就至少做了五次的掩護隱藏戰術。例如第一節還剩2分6秒的時候,馬刺進攻球在左側45度,綠色圓圈者先到罰球線高位幫紅色圓圈者做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當紅色圓圈空手切走之後,這綠色圓圈者如左下圖黑色箭頭所指,再移位到球場右側低位幫另一隊友再做空手掩護。

     


        左上圖裡的綠色圓圈球員,就是標準的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擋完人,仿佛消失不見;可也是,他卻是還有所行動、有所作為、有些「功能」的再去幫另一隊友擋人。這個技戰術變化,最後就變化成右上圖,球和紅色圓圈者做2人組合(two man game)的掩護變化(screen away);紅色圓圈球員設立掩護後觀察禁區壅塞,所以,不做空手切往禁區籃框,而如右上圖黑色箭頭所指,採取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接球投中距離。這裡傳遞什訊息?季後賽戰術不同於季賽。

     

    空手掩護的防守

    今天馬刺隊,在小牛隊執行空手和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防守上,假如小牛隊的外圍球員於,禁區低位交叉掩護(low split),那麼馬刺隊就採取「交換防守」(switch);假如小牛隊只單純讓Jason Terry做深切(deep cut)結合捲曲切(curl cut),或者Terry個人所做淺切(shallow cut),馬刺隊就採取防守者亦步亦趨的快步「跟隨阻絕」。

     

    這裡突顯出二項訊息,不同方式的空手掩護,可能需要不同的防守技術;其次,只單純的空手掩護,像深切結合捲曲切,或者淺切等,防守者假如「解讀防守」得宜,事前收集資料裡也呈現,進攻方空手跑位後接球攻擊不夠水準的特性,做好利弊分析與準備,防守者體能敏捷性也不錯,可以自行快速跟隨去阻絕,這就夠進攻方頭痛了。

     

    系統戰的銜接

    馬刺隊在慢條斯理的系統戰進行上,怎麼樣的銜接,讀者有沒有發現一些特色?當對手得分、對手在後場犯規、馬刺隊發後場球等等,在這種馬刺隊沒辦法快攻情形下,他們只有「1003招」去進行系統戰的銜接。一是先傳導給已經跑到前場的,任何一位雙箭頭球員;然後,控球後衛跟隨到3分線圈頂區接應球後,馬上做「換邊攻擊(ball reversal)」的傳導球,緊接著在進行系統戰。

     

    其次是,控球後衛自行運球進入前場後,直接和任一內線球員做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掩護變化(screen away);不論是掩護走位、掩護切出都是立刻廝殺對手防線。其三是比較少採用的,在後場先傳導球給雙箭頭後,控球後衛到3分線圈頂區要回球,然後一樣做對持(運)球掩護再繼續進行系統戰。這裡傳遞什麼訊息?由於二翼球員(wing player)的空手跑位接球較為簡便,經過這樣傳導球後的換邊攻擊其實就有些「聲東擊西」之覺。

     

    其次,這個在後場先行傳導球到前場,給雙箭頭的動作,其實是「二側對稱(continuity)的;也就是,這個傳導球,就算被迫只能傳導到球場的任一側,不論是左側、或者傳導到球場右側皆然,持球者都還是可以利用傳導球再去進行後續想要的系統戰。這和前一陣子發有一文練球心得,描述「UCLA切的指導心得」所述是相同的道理;所以,當馬刺隊打慢工出細活的系統戰,傳導給雙箭頭後,讀者有沒有發現:她們不是像太陽隊先打機遇戰,機遇戰不能成功再打系統戰。

  • 革命尚未成功!談09年的金酒籃球隊

     

     

        2009年的SBL如火如荼的熱戰中;看好友金雄老師、羅添金教練的「奮鬥」,讓臺灣的籃球顯露出一點希望。在此討論該隊的機遇戰(early action)銜接、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進攻問題、內外組合(inside out)的組織、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與阻絕(deny)以及遠距離卡位(box out)的問題等。

     

    機遇戰銜接

    看金酒的球賽多場後發覺,拖車(tailor)以及緊接著機遇戰(early action)再銜接系統戰(set play)有些「上接不著下」感覺;因為,當雙箭頭(lopper)接獲傳球不能進行單打的時候,後續應該要出現的拖車走位,總是「隨意應付」似。因而,很少出現拖車得球攻擊機會;問題是,在SBL裡,至少都有二個球隊的防守不是很理想狀況,為什麼你金酒籃球隊的拖車,沒有辦法獲得有利契機?

     

    再者,前些時候提出的開放式快攻雖然改善不少,雙箭頭不再跑同一側,傳導球也不再拖泥帶水、變的乾淨俐落;問題是,為什麼雙箭頭接到球後的機遇戰不是很理想?看看韓國隊的任何代表隊,以及現在NBA的太陽隊、紐約尼克等隊,她們的機遇戰總是令防守方膽戰心驚;對照於你開放式快攻很好的金酒,為什麼在快攻的「後續機遇戰」卻效果不彰,這是不是缺乏規劃與練習有關?

     

    對持(運)球掩護進攻問題

    比起前一個球季討論,金酒籃球隊在戰術設計上,增加了許多的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進攻,然後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裡的掩護走位(pick and roll)或者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更甚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問題有三,一是持(運)球者總只是「一成不變」的,往單一側運球前進而已;那些運球急停再走、運球急停轉身再往反方向運球前進等技巧與變化,根本就不曾出現。

     

    由此,防守方很容易就掌握進攻企圖;這裡顯示,除了戰術規劃有問題之外,持(運)球員的專項技巧也有待指導與練習。戰術規劃是不是「抄襲NBA」?把掩護變化都安排在,3分線圈頂區這樣比較妥當?像你們也有採取在,罰球線高位(high post)雙擋的掩護變化戰術;所以,假如只採用單人的對持(運)球掩護的掩護變化,其實也是可行。至於雙林的林冠倫與林瑞堃的運球技巧,除了多多練習之外;我比較傾向對冠倫教育,對瑞堃則需要要求身體抗壓性的訓練,這將會讓這個戰術發揮更大的效益。

     

    其次,為什麼有95%以上頻率是主打掩護走位?那些掩護切出,更甚,因材施教的掩護隱藏,為什麼都很少出現?從許多時候,當你們金酒在二側45度、3分線外執行掩護變化的2人組合(two man game)時候,很少出現空檔可知,這樣戰術把她打的這般死板是有些問題的;可以去看看裕隆隊的掩護變化,那真的是「變化多端」。其三,當你們金酒在二側45度、3分線外執行掩護變化的2人組合(two man game)時候,弱邊(weak side)的捲曲切(curl cut)切出時機太早;而且,多數都固定空手切出往3分線45度方向,這就容易被防守方掌握。

     

    這裡有二個問題,一是,持(運)球者該多多強行突破,像很多NBA的球隊一樣;在掩護變化的時候,運球者應該是最多機會「攻殺籃框」的。其次,因為前述的防守方沒有被過人;所以,弱邊的防守者就不需要幫忙防守(help),如此他當然可以專心阻絕(deny)空手切者,加上弱邊這個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捲曲切都固定切往3分線45度,這才是空檔難以出現的二個主要原因。

     

    內外組合的組織

    很多時候金酒籃球隊戰術,那是傳導球到低位(low post)執行內外組合(inside out)的組織;可也是,我們看到的,那往往都只是傳導到低位、枯燥無味的「單打」而已。為什麼在此缺乏組織呢?如此一來是不是就沒辦法做到「1+1>=2」的加乘作用?例如,傳導球者做一個簡單的給了就走(give and go),然後接回傳球攻擊籃框;或者,傳導球者傳完球,和另一位隊友做空手和空手掩護的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基本要求等等,這一來,豈有此理只是單打而已!

     

    隨球移動與阻絕

    看最近金酒的防守,雖然幫忙防守效果不錯;可也是,總還是出現進攻方簡單接球攻擊、對方攻擊得逞、你金酒防守球員犯規等等情事。這些問題顯示什麼?對方可以接到球攻擊,當然就是阻絕防守不佳;為什麼阻絕防守不佳?從實務上觀察,你們金酒籃球隊的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防守不理想;因為,你們根本就是進攻方球傳導後,你金酒的防守者還是「原地不動」啊。艾,這讓人想起你羅添金教練在,穀保中學以及南亞女籃、甚至亞青女籃在日本奪銀時代;個個球員那種,非比尋常的隨球移動技術與觀念,怎麼是現在金酒籃球隊可以比擬的!

     

    遠距離卡位

    從多數時候,防守籃板球悉數落入對手手中去觀察;過往,你們依靠體能彈跳、近距離的交叉步卡位技巧等等去掌握籃板球,已經在你們金酒籃球隊裡「不敷使用」了。仔細的觀察發現,那多數都是進攻方在弱邊,和你們的防守者有段距離情況下,進攻方做遠距離的直線衝搶、跳起抓進攻籃板球所致;所以,此時,先做前進步、再轉身(spin)的遠距離防守卡位(box out)技巧,其實就是問題關鍵。當然,防守方是否專注,也是問題之一;總之,把這個防守籃板球再強化,季後賽就有希望。

  • 柔軟性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這是臺灣體育大學開授的「運動訓練法」講義;在此以2009年4月修改版提供給讀者參考。

     

    前言

      柔軟性(flexibility)指聯接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之伸展、柔軟能力,亦即關節活動角度(mobility)的大小(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1990)。柔軟性對籃球運動員而言,是非常重要體能;因為柔軟度不佳容易受傷,甚至過度柔軟度也容易受傷(阮如鈞,1983)。由於柔軟度除了受遺傳因素影響外,還受:一、關節之骨骼結構;二、關節周圍體積量多寡;三、橫過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皮膚伸展性大小所影響(阮如鈞,1983);因此,訓練上需要針對此部分加以改善,第三項尤為重要。

     

        柔軟度也分一般柔軟度與專項柔軟度兩種;青少年時期是促成柔軟度發展的最有效時期。柔軟度訓練最好結合訓練課開始的準備運動進行;所以,較理想的在從事柔軟訓練之前,應該先行慢跑、操作關節操後再進行伸展訓練。柔軟度訓練每次最好維持6~12秒,然後在每一次客訓練中的,單一肌肉、關節或韌帶的總訓練量,應該累積到100~120秒較為理想;而要注意的是,這訓練的時程,則需要持續操作到10~18個月,才能夠逐漸完成。柔軟度的訓練,多數安排、著重在準備期階段;當然,假如準備期已經打好基礎,其他期別例如鍛鍊期也要每天持續訓練(Tudor,1999)。

     

        缺乏柔軟性訓練或柔軟度發展不當弊端(Pechtl,1971):

    一、有礙於學習和完成各種動作:例如肩上傳球動作,柔軟度不好,很難把力量充分使用,想當然,動作就難以完美了。

    二、運動員容易發生傷害傾向:像股二頭肌(大腿後方肌肉)柔軟度不好,就很容易拉傷。

    三、力量、速度和協調能力發展受到阻礙:像前述肩上長傳球就是。

    四、將會限制完成動作的品質:柔軟度好的選手,能更快迅速地完成動作、或者更有力量的、更輕鬆的、更富有表現力的完成動作;相反,柔軟度不好,你沒辦法彎腰撿球、轉身轉不好等等。

     

        改善柔軟度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主動法(active method),裡分靜態與動態二種,其次被動法(passive method),那是利用隊友或訓練員的協助,施以被動伸展的方法,三是混合法(combined method),也就是前術主動與被動二種方法混合實施等;雖然,每一種方法各有特點,但是,至今仍然沒有說,那一種方法效果較好、統計上也沒有顯著的差異,這是Norman在1973年的研究。

     

    許多教練和選手皆喜歡靜態方法,而害怕彈震法;因為彈震可能會導致肌肉拉傷。至於混合法是採取本體感受器神經肌促進術(PNF),其方法有些限制,也只適用於髖與肩關節;但是,一些教練還是喜歡此種方法。還有許多學者(Zatzyorski, 1980;  Mitra & Mgos, 1980; Pechtl, 1982)認為主動法和被動法,二種方法一樣有效。

     

    影響柔軟性因素

    影響柔軟性因素有(Tudor,1999):

    一、關節:關節外形、類別和截結構所影響。

    二、韌帶:韌帶和肌腱越有彈性,所完成的動作幅度越大。

    三、肌肉:由於許多動作都得須知肌肉作用肌收縮及拮抗肌伸展或放鬆;如果拮抗肌放鬆的能力越好,克服阻力所需的能量就越少。其次,透過柔軟訓練,肌肉纖維的伸展能力會增強。

    四、年齡與性別:女性優於男性;最佳柔軟度出現在15、16歲(Mitra&Mogos,1980)。

    五、體溫:局部提高肌肉溫度至115度(40度C)後,柔軟度可提高20%;而肌肉溫度降低至65度(18度C)柔軟度降低10~20%(Wear,1963)。

    六、時機:上午10點至11點,下午4點至5點柔軟度最佳,而清晨柔軟度最差(Ozolin,1971)。

    七、力量:肌肉缺乏適度的伸展,將限制各種運動的動戊幅度;因此力量是提升柔軟度主要因素(Pechtl,1982)。

    八、疲勞和情緒:兩者對柔軟度表現也有很大影響;積極的情緒和壓抑的感情比較,積極情緒有正面影響;無論是一般衰竭或訓練結束的疲勞,也會影響柔軟度(Mitra & Mogos,1980)

     

    影響柔軟性因素有(阮如鈞,1983):

    一、伸張反射:肌肉受牽扯即自動產生收縮反應。

    二、重量訓練:若訓練是整個活動範圍則會改善,若沒有則因收縮而使柔軟度減少。

    三、體型與身體各長度:尤其頸臀軀幹與柔軟度相關。

    四、活動程度:過度不活動將喪失肌肉結締組織的伸展性。

    五、柔軟度特殊性:若有大活動範圍而此同時其它活動範圍則小。

    六、年齡與性別:最大時機在小學階段,女性優於男性。

    七、溫度:身體溫度在華氏113度增加20%。

     

    柔軟性訓練法

      柔軟性訓練主要發展肩部、腿部、臂部、腳部等部位關節活動角度。訓練手段有壓、拉、劈、扭、踢、崩、環繞等方法(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1990)。一般分為主動式、被動式柔軟訓練(阮如鈞,民1983);主動式即球員自我操作伸展操,被動式則可藉助隊友友伴之力(這在NBA時有所見),也可藉助固定物以拉、扭動作來改善柔軟度,其它如三人伸展操亦可安排為訓練動作。

     

    改善柔軟度的方法有(Tudor,1999):

    一、主動法:主動透過肌肉活動,促使關節達到最大柔軟的技術。

    二、被動法:透過練習伙伴施加阻力或重力,以達到最大柔軟度。

    三、混合法:要求選手主動屈曲,同伴再加以施壓。

     

    柔軟運動應包括在每一體能訓練開始的熱身運動裡,在激烈運動前的幾分鐘從事伸展操,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的危險及排除肌肉的疼痛(國立體育學院叢書編輯委員會,1990)。柔軟性訓練動作有以下幾種:

      1.體前彎。2.體側彎。3.體後彎。4.坐地左右轉體。5.引體左右分腿。6.坐地前後分腿。7.坐地分腿體前彎。8.持棒或繩肩關節旋轉。9.持棒俯臥肩關節上舉。10.俯臥舉體。11.踝關節伸展。12.跟部伸展。13.小腿部伸展。14.大腿後部伸展。15.大腿後部及背部伸展。16.大腿前部伸展。17.鼠蹊部伸展。18.大腿內側肌伸展。

     

      其它尚有許多種類與部位伸展訓練,教練可依據場地、器材而自行選擇;一般柔軟度訓練,都在準備活動與整理活動中實施較多,如果需要特別加強,得在個別訓練時間操作。至於動作與內容,讀者可以參考過去所發舊文:「柔軟度訓練圖解」參考。

  • 還欠東風—談對戰76人隊的公牛

     

     

        應網友之邀,討論新生代公牛隊事宜;此處擬從公牛隊防守、進攻以及綜合問題三方面探討。

     

    公牛防守

        討論新生代公牛隊的防守,擬從對付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深切(deep cut)防守、全場包夾防守、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的防守等三部分討論。公牛隊今天對付空手掩護裡深切的防守,於第一節還有8分46秒的時候竟然出現,要不要交換(switch)防守的迷惑;然後二位球員同時衝出去要去守,同一位空手的進攻球員這樣的糗事。這事告訴我們:公牛隊對此防守不只「缺乏練習」,球員的「防守觀念」也有問題。

     

    雖然,今天比賽後續不再出現這樣尷尬場面;但是,以目前公牛在東部排名第七,有可能會在季後賽遇到,深切搭配捲曲切(curl cut)接球跳投很厲害的波士頓塞爾蒂克隊,尤其遇到的是那個聯盟首屈一指的神射手Ray Allen,屆時恐怕就不是隨意跟隨阻絕(deny)就好了。那麼,從今天和費城76人隊的比賽,去「檢驗」公牛隊這個空手掩護的防守技術,基本上2、3號外圍球員,例如John Salmons或者Ben Gordon以及Kirk Hinrich等三人的解讀防守能力,還有他們三人的體能(尤其是敏捷性)會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其次,公牛隊教練團疑似深知,自身球員身體素質有些問題,今天第一節採取了一次全場包夾防守,為季後賽「試車」;只是,彼時第二道防守球員的阻傳(deny the pass)做的不好,簡單被76人隊傳導而破解,並且也很快被得分。從觀察後思考現實問題,公牛隊的所有球員之身體素質、身體抗壓性都不是很理想,防守技巧與態度也不夠兇悍;要在聯盟裡做這樣有些賭博性的防守,坦白說已經是有些「笑話」層次。如果,再以現實的季後賽可能會遭遇塞爾蒂克隊去思考;以他們已經打慣「身體接觸」的球賽去評估,公牛隊假如打包夾防守,是有點「自尋死路」、找機會投降味道。

     

    再者,第三個防守問題是,公牛隊在進攻方採取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時候的防守;從今天和費城76人隊對抗過程檢討,最靠近執行戰術的防守球員,是否能夠「恰到好處」的輪轉防守(rotation defense)是關鍵。今天好多時候公牛隊採取的對策是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後的障礙還原(show and recover)技術;結果,在Joakim Noah執行障礙的時候,公牛隊的其他三位防守者,竟然都是「目迎目送」 Noah忙進忙出,而不是其他防守者會輪轉、移位一點去協防。

     

    像第一節還剩下7分19秒76人隊的違例鏡頭,球迷你會發現Noah的防守對象已經出現空檔,卻沒有人防守的糗事;包括,第二節還剩下5分35秒被76人隊在禁區得球灌籃,那也是Noah出去做障礙,卻還原防守的太慢,公牛隊的Ben Gordon在弱邊(weak side)沒有輪轉移位幫忙所致。當然,在Tyrus Thomas操作障礙還原的時候,比Noah好一點;可是,這種對持(運)球掩護,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的防守,應該是「團隊的事」,那絕不是Noah個人的事。

     

    總結討論公牛隊防守,第三個問題在於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的防守比較麻煩;從去年季後賽塞爾蒂克隊平均一場球賽,採用這種技戰術高達40次以上,公牛隊防守陣式會不會被他們的控球後衛Rajon Rondo打爆?觀察看到Derrick Rose這個新人,在此防守有些水準;可是,那個Kirk Hinrich在此防守上,就有些讓人不敢領教了。此處檢討當然包括,第一項深切結合捲曲切的防守,假如真的在季後賽和塞爾蒂克隊廝殺;教練團要去拜拜,期求保佑塞爾蒂克隊的外線不靈光,可能比較有效。

     

    公牛進攻

        公牛隊的進攻在此列舉三項問題討論,分別是不擅於傳導球、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的切出不佳、內線攻擊貧乏等三項。所謂不擅於傳導球是指,公牛隊在採取對持(運)球掩護」(on ball screen),主打掩護變化(screen away)時候,Derrick Rose不大擅於傳導球;像第一節還剩下3分26秒,替Rose掩護的內線隊友出現空檔, Rose並沒辦法在第一時間將球傳導。當然,Rose與Hinrich今天在此戰術上,藉由隊友掩護然後採取急停跳投有所效果;但是,這個進攻戰術假如只把她當成外圍攻擊,遇到命中率不高、手氣不順的時候,恐怕就有些看天吃飯味道。

     

    尤其,除了主力控球 Rose之外,其他的公牛隊球員,每每執行對持(運)球掩護主打掩護變化時候,總很難得出現空檔得球攻擊;那麼,這個可以讓執行的二位球員產生「1+1=或>2加乘作用」的戰術,被你公牛隊打成只有外線投籃,偶一為之才會傳導給設立掩護者攻擊,這就相當難堪了。從今天的防守者是費城76人隊,在聯盟的防守水準不算是頂尖來說;你公牛隊還沒辦法獲得許多空檔,假如去面對塞爾蒂克或騎士隊的堅強防守,這個多數球隊主打的戰術,要獲得「有效攻擊」,恐怕有些癡人說夢。如果,再加上Rose不可能打滿48分鐘,Rose的運球急停再走、運球繞圈子等處理球的技巧,還不是很成熟討論,公牛隊要打這個戰術可能還需要再「苦練」。

     

    公牛隊第二個進攻問題在於,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後外圍球員的空手切出時機與技巧不佳;尤其今天,多次使用深切結合捲曲切,Ben Gordon和Kirk Hinrich都不能在「擺脫防守者」動作上,獲得有效時間與空間去進行攻擊。接到球時候,防守者總是已經亦步亦趨的跟隨而至;反而好多次,是Ben Gordon藉由隊友在高位(high post)採用雙人空手掩護的淺切(shallow cut),才獲得空檔接球跳投。那麼,從公牛隊現有1號控球、2號得分後衛與3號小前鋒等,外圍球員的「面框運球攻擊」能力不是很理想去討論,這個空手掩護戰術再不能發揮效益,未來在季後賽在進攻上恐怕要大費周章了。

     

    內線攻擊貧乏是公牛隊今天面對的另一難題;從Joakim Noah以及Tyrus Thomas,或者由國王隊轉移而來的Brad Miller皆然,面對費城76人隊的防守,禁區或禁區二側低位(low post)的「單打技術」竟然乏善可陳。像第一節還剩下1分30秒Aaron Gray的勾射,那可以說是難看可以形容;如果,只期望像第二節還剩下6分39秒時候Miller中距離投籃,或者像第二節還剩下7分37秒,Noah的跟進搶奪進攻籃板球並補進,這樣可遇不可求的事;那麼,公牛隊的外圍球員要有所發揮就難了

     

    因為就如前述,公牛隊控球後衛群主打掩護變化時候,都只能外線投籃,團隊進攻裡的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也難以有效攻擊,這內線球員又是「技拙」,難以逼迫防守方縮小防守做協防;此時,防守方當然就只需要緊迫外圍即可。如此一來,你公牛隊的進攻,恐怕會「寸步難行」了。綜合以上討論的進攻三個要項缺失,短時間內要改善恐怕有些困難;是否教練團要從細節上去指導球員,或者,臨陣磨槍並強化球員信心,期望在即將來臨的季後賽獲得些許效益才是。

     

    綜合問題

        公牛隊在先發五虎將、甚至於第6人與第7人、第8人上場的陣容上,還有一些攻守的缺失,在此討論。首先談的是Kirk Hinrich這個去年先發控球在防守陣形的缺失;在第一節還剩下1分57秒被76人隊的控球Andre Miller在,球場左側低位單打、簡單被得分,球迷不難理解:Hinrich被規劃孤立單打(isolation)時候,真是「束手無策」。

     

    第二節還剩下1分29秒Hinrich再被過人,Joakim Noah補位防守不及的鏡頭更令人髮指;還有,第二節還剩下39秒,Hinrich再被Andre Miller過人之後,卻還停留在球場右側45度區,目迎目送 Miller到禁區中央、無人防守而得分得逞。公牛隊的球迷在此,不知道有何感想?當然,Hinrich的受傷是不是還沒有「完全復原」有待求證;只是,季後賽在即,現實的「Hinrich防守不佳」,還是要教練團頭痛!

     

    從以上Hinrich的問題,球迷應該也看到公牛隊得分後衛的使用困擾;到底要採取「雙後衛」,甚至今天還曾出現的都是6尺3寸「三後衛Derrick Rose主控、Kirk Hinrich與Ben Gordon二人都主打得分後衛的情事。今天在這裡和前述Hinrich的防守問題一樣困擾的是,比賽中出現Ben Gordon不得不去防守對方身材高大的小前鋒糗事;好了,那怎麼辦?今天的公牛隊,就出現內線球員不得不移位到有球邊(ball side)協防的事。

     

    現在問題又來了,公牛隊的內線球員Joakim Noah以及Tyrus Thomas或者Brad Miller皆然;不是老的老、跳不起來、不敢去衝撞,就是年幼無知,並且防守觀念不佳、容易犯規、攻守技巧尚未成熟等等。尤其,像二位年幼的菜鳥Noah與Thomas,他倆的解讀防守能力更是有待加強;如果,再把他倆身體厚度、身體抗壓性不足計算進去,這公牛隊「內線球員防守」就難以服眾了。

     

    從今天和76人隊比賽,教練團對他們幾位內線球員的使用來看,老將Miller有偏向中鋒功能,Noah與Thomas則有4號大前鋒與5號中鋒游離使用傾向;只是,Noah的績效不如預期,像今天只有8分、7籃板讓人有些失望。Noah這位球員在去年的風風雨雨,讓人有些質疑、失望;但是,看今年比賽裡的「態度」,以及對隊友鼓勵、激勵、在場上拼搶、許多時候在公牛隊得分情況,還會突襲對方傳導球等等功能,其實,這樣球員已經是「不可多得」的了。

     

    當然,從「長遠」角度去看待公牛隊現有陣容;穩定的小前鋒John Salmons,加上Derrick Rose這位「潛力相當高」、新人王呼聲也很高的控球後衛,然後得分效率一直保持在水準以上的Ben Gordon加上Kirk Hinrich,然後大前鋒、有點像似苦工球員的Joakim Noah,還有,同樣像是大前鋒、技巧還是很拙劣、最近三場球好像有點開竅的Tyrus Thomas,以及老將Brad Miller等,依此多多激發「各人潛力」,再加強防守,明年下半球季我是相當看好公牛隊的。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